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設備,尤其涉及曝氣生物濾池的一種新型濾料裝置。
技術背景濾料作為曝氣生物濾池的核心技術部分,影響著曝氣生物濾池的發展。曝氣生物 濾池選用濾料,根據其采用原料的不同,可以分無機濾料,有機高分子濾料。常見的無機濾 料有陶瓷、焦炭、石英砂、活性炭、膨脹硅鋁酸鹽等,有機高分子濾料有聚苯乙烯、聚氯乙烯、 聚丙烯等。但目前的無機濾料有效時間短,需要經常更換濾料,而單一的有機濾料的生物作 用、吸附作用、過濾作用不能同時保證,并且,裝填濾料的裝置不便于濾料發揮過濾作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一種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中該濾料裝置包括裝填三聚氰胺濾料的填架, 所述填架呈半球狀,沿填架半球的徑向設置兩個及兩個以上呈1/4圓形的扇狀葉片構成骨 架,各葉片通過連接架連接固定。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中所述填架的半徑為70mm。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中所述填架沿其葉片之間的中心軸位置設置 有軸向貫通的連接孔,連接孔的兩端分別通過一環狀連接架將各葉片連接固定。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中該濾料裝置是由兩個半球狀的填架對應合 在一起構成球體形狀,兩個半球狀的填架所構成的球體外由包覆網包裹,包覆網兩端分別 留有對應連接孔的孔位。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中所述包覆網的網眼尺寸為5mmX5mm。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技術方案將達到如下的技術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將海綿狀的三聚氰胺濾料裝填在填架上兩 兩葉片之間,既固定了三聚氰胺濾料,又不影響三聚氰胺濾料的生物作用、吸附作用和過濾 效果;另外,將填架的中心軸位置設置連接孔,用于穿過連接繩等,方便將填架下放到濾池 中或從濾池中撈出;在填架外包裹包覆網,用于防止三聚氰胺濾料從填架上脫落掉到濾池 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中填架的仰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中填架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包括裝填三聚氰胺濾料4的填架,所述填架的仰、俯 視圖分別如圖1、2所示,填架呈半球狀,沿填架半球的徑向設置八片呈1/4圓形的超高分子
3量聚乙烯材料制成的扇狀葉片3構成骨架,該填架沿其各葉片3之間的中心軸位置設置有 一軸向貫通的連接孔2,連接孔2的沿軸向的內端(位于半球狀填架的圓心處的一端)設置 有環狀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的連接架5 (見圖1),連接孔2的沿軸向的外端(位 于半球狀填架的頂部圓周處的一端)設置有環狀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材料制成的連接架 6(見圖2),兩連接架5、6的內側之間貫通,形成連接孔2,兩連接架5、6的外側呈發射狀連 接固定各葉片3,支撐定位各葉片3,使各葉片3構成半球狀填架的骨架,另外,為進一步固 定各葉片3,見圖1的仰視圖,各葉片3的底部的外緣共同固定在一連接定位環1的內側,連 接定位環1的內徑尺寸與各葉片3的位于填架1的底部的外徑尺寸相配合。填架較佳的半徑尺寸是70mm (毫米)。將兩個半球狀的填架的底部對應合在一起構成球體形狀的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兩 個半球填架對起來即可,生物濾池濾料裝置還包括包覆網,包裹在兩個填架構成的球體的 外部,包覆網兩端分別留有對應連接孔2的孔位;包覆網較佳的網眼尺寸為5mmX5mm。
權利要求一種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濾料裝置包括裝填三聚氰胺濾料的填架,所述填架呈半球狀,沿填架半球的徑向設置兩個及兩個以上呈1/4圓形的扇狀葉片構成骨架,各葉片通過連接架連接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架的半徑為70mm。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架沿其葉片 之間的中心軸位置設置有軸向貫通的連接孔,連接孔的兩端分別通過一環狀連接架將各葉 片連接固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濾料裝置是由兩個半 球狀的填架對應合在一起構成球體形狀,兩個半球狀的填架所構成的球體外由包覆網包 裹,包覆網兩端分別留有對應連接孔的孔位。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網的網眼尺寸 為 5mmX 5mm0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其中該濾料裝置包括裝填三聚氰胺濾料的填架,所述填架呈半球狀,沿填架半球的徑向設置兩個及兩個以上呈1/4圓形的扇狀葉片構成骨架,各葉片通過連接架連接固定。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生物濾池濾料裝置,將海綿狀的三聚氰胺濾料裝填在填架上兩兩葉片之間,既固定了三聚氰胺濾料,又不影響三聚氰胺濾料的生物作用、吸附作用和過濾效果;另外,將填架的中心軸位置設置連接孔,用于穿過連接繩等,方便將填架下放到濾池中或從濾池中撈出;在填架外包裹包覆網,用于防止三聚氰胺濾料從填架上脫落掉到濾池中。
文檔編號C02F3/10GK201704122SQ201020139509
公開日2011年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4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24日
發明者劉更生, 吳建芳, 薛利方, 郜楠, 黃剛 申請人:濮陽市元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