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污水處理站,其上述各池為一整體式,各池間按順序連通,在各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污泥收集斗,且在每個污泥收集斗的底部還安裝有排泥管,各排泥管相連通并與污泥濃縮池相通,在排泥管上安裝有泵。它的優點是污水處理站采用多元組合,一體化結構,便于管理,便于操作,占地面積小,大大降低了建造污水處理站的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領域】[0001]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0002]現有的污水處理站是將每個污水處理單元分別獨立的建立,然后再用管道將各個污水處理單元連接起來,在做污水處理工作時,不便于管理和操作,并且建造這樣的污水處理站,占地面積也比較大,會加大污水處理站的建造成本,現在各個污水處理池的結構也不夠合理,使污水最終處理的各項指標難以達標。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之不足而提供一種污水處理速度快,且處理效果能達到國家環保要求的污水處理裝置。[0004]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解決方案如下:[0005]污水處理裝置,各池間按順序連通,在調節池、反應池、絮凝池、聚凝池、好氧池、厭氧池、機械強制式固液分離池和沉淀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污泥收集斗,且在每個污泥收集斗的底部還安裝有排泥管,各排泥管相連通并與污泥濃縮池相通,在排泥管上安裝有泵。[0006]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改進了常規一池物化處理效果不理想的工藝方法;利用機械式強制固液分離池與沉淀池、組合式過濾塔組合,使處理污水中的懸浮物被有效的去除,改善了常規沉淀池加沙濾池懸浮物處理的不好狀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07]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0008]由圖1所示,污水處理裝置,將各池做成一整體式結構,這樣就便于管理,便于操作且占地面積也小,各池間按順序依次連通,其中調節池1、反應池2、絮凝池3和聚凝池4的內部為八面體結構,其進水口 101分別位于各池體的上方,出水口 102分別位于各池體的下方,機械強制式固液分離池7內部為圓錐體結構,其上部安裝有可變速的攪拌器701,經沉淀后的水進入澄清池16內進行澄清處理,在澄清池16內對水質進行檢驗,可以在調節池、反應池、絮凝池、聚凝池、好氧池、厭氧池、機械強制式固液分離池和沉淀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污泥收集斗,且在每個污泥收集斗12的底部還安裝有排泥管13,各排泥管13相連通并與污泥濃縮池10、11相通,在排泥管13上安裝有泵14。
【權利要求】
1.一種污水處理裝置,各池為一整體式,各池間按順序連通,在調節池、反應池、絮凝池、聚凝池、好氧池、厭氧池、機械強制式固液分離池和沉淀池的底部均設置有污泥收集斗,且在每個污泥收集斗的底部還安裝有排泥管,各排泥管相連通并與污泥濃縮池相通,在排泥管上安裝有泵。·
【文檔編號】C02F9/14GK103570186SQ201210300793
【公開日】2014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1日
【發明者】楊軍 申請人: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