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醫療繃帶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25709閱讀:1338來源:國知局
一種醫療繃帶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明涉及醫療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醫療繃帶裝置。



背景技術:

醫用繃帶主要用于包扎傷口,防止傷口感染,在生產加工醫療繃帶時,需要將醫療繃帶進行卷收,從而方便運輸、存放和使用等,現有的卷繃帶機包括有兩相對活動設置的支柱、設置于兩支柱上的卷繃帶軸、套設于卷繃帶軸上的卷繃帶筒及帶動卷繃帶軸轉動的電機;卷收醫療繃帶時,先將醫療繃帶一端固定于卷繃帶筒上,開啟電機,進行醫療繃帶卷收動作。然后需要將卷收成筒狀的醫療繃帶從卷繃帶筒上取下,卸下筒狀醫療繃帶的工序較為繁雜,再然后更換新醫療繃帶筒重新卷取,再開始下一輪的卷繞,此種方式效率較低,且需耗費更多的人力及時間,影響整體卷繃帶進程,降低企業的利潤。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醫療繃帶裝置,其能夠解決上述現在技術中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發明的一種醫療繃帶裝置,包括框架以及設置在所述框架頂部上方且左右相對設置的夾圈,所述框架底部固定設置有吸盤,所述框架內設有第一導向槽,所述第一導向槽內平滑配合連接底架,所述第一導向槽底部中點位置設有第一滑跑槽,所述第一滑跑槽前后兩側對應設有第二導向槽,所述第一滑跑槽內設有第一滑跑塊,所述第一滑跑塊底部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頂入前后兩側第二導向槽內的第一導向塊,所述底架底部端面中點位置設有左右拓展設置的穿孔,所述穿孔上方的所述底架內配合連接有向左右兩側拓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所述底架頂部端面的左右兩側相對應設有支柱元件,所述支柱元件由前后對應設有的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二支柱內設第二滑跑槽,所述第二滑跑槽底部設有第三導向槽,所述第二滑跑槽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二滑跑塊,所述第二滑跑塊底部設有頂入所述第三導向槽內的第二導向塊,所述第二滑跑塊前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有第一轉向軸,所述第一支柱內設有向下拓展設置的轉變腔,所述轉變腔底部拓展位頂入所述底架內,所述第一支柱后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有前后拓展設置的第二轉向軸,所述第二轉向軸后側拓展尾端與所述第一轉向軸前側尾端相對設置且均設有銜接端頭,所述第二轉向軸前側拓展位頂入所述轉變腔內且與所述轉變腔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轉變腔內的所述第二轉向軸上固設有第一傳輸輪,所述底架內的所述轉變腔與所述穿孔之間連通設有聯槽,所述聯槽內轉動配合連接有前后拓展設置的聯桿。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螺旋桿左側尾端與所述第一導向槽左側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右側尾端與第一電機連接,所述第一電機安裝于所述第一導向槽右側端內且固定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滑跑塊頂部端面內設有沉口,所述沉口內設有前后拓展的第三轉向軸,所述第三轉向軸上固定設有頂部穿出所述第一滑跑塊頂部端面外的第一齒牙輪,所述第一齒牙輪前側的所述第三轉向軸上固定設有第一斜角輪,所述第一斜角輪底部前側配合連接有第二斜角輪,所述第二斜角輪底部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固定安裝于所述沉口底部,所述第一導向塊上方的所述第二導向槽內設有壓簧,所述第一滑跑槽底部設有與所述第一滑跑塊配合連接的起落驅進件。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底架底部四周均設有滾珠。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第三導向槽內設有前后拓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所述第二螺旋桿通連所述第二導向塊且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后側端與第三電機連接,所述第三電機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三導向槽后側部,所述第二螺旋桿前側端與所述第三導向槽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所述聯桿后側拓展位頂入所述穿孔內且尾端與所述穿孔后側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穿孔內的所述聯桿上固定設有第二齒牙輪,所述聯桿前側拓展位頂入所述轉變腔內且與所述轉變腔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轉變腔內的所述聯桿上固定設有第二傳輸輪,所述第二傳輸輪與所述第一傳輸輪之間配合連接有轉條。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前后兩側的所述銜接端頭之間配合連接有繃帶筒,所述繃帶筒前后兩側端面內均設有卡孔,前后兩側的所述銜接端頭相對側均設有用以與所述繃帶筒前后兩側端面內的所述卡孔配合連接的卡臂。

作為優選地技術方案,左右兩側所述夾圈之間配合連接有醫療繃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導向槽底部中點位置設第一滑跑槽,第一滑跑槽前后兩側對應設第二導向槽,第一滑跑槽內設第一滑跑塊,第一滑跑塊頂部端面內設沉口,沉口內設前后拓展的第三轉向軸,第三轉向軸上固定設頂部穿出第一滑跑塊頂部端面外的第一齒牙輪,第一齒牙輪前側的第三轉向軸上固定設第一斜角輪,第一斜角輪底部前側配合連接第二斜角輪,第二斜角輪底部連接第二電機,第二電機底部安裝于沉口底部內且固定連接,第一導向塊上方的第二導向槽內設壓簧,第一滑跑槽底部設與第一滑跑塊配合連接的起落驅進件,從而實現自動驅動控制,提高卷繃帶工作的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操作。

2.通過框架內設第一導向槽,第一導向槽內平滑配合連接底架,底架頂部端面的左右兩側相對應設支柱元件,第一螺旋桿左側尾端與第一導向槽左側端轉動配合連接,第一螺旋桿右側尾端與第一電機連接,第一電機安裝于第一導向槽右側端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左右兩側支柱元件的交替切換卷繃帶工作以及拆裝更換新繃帶筒,提高卷繃帶工作效率。

3.通過第三導向槽內設前后拓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通連第二導向塊且配合連接,第二螺旋桿后側端與第三電機連接,第三電機安裝于第三導向槽后側部內且固定連接,第二螺旋桿前側端與第三導向槽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實現繃帶筒的自動鎖定安裝以及自動脫離工作,提高安裝和拆卸的便捷性且不影響收卷繃帶的進程。

4.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實現自動控制底架的左右移動,實現對左右兩側支柱元件切換收卷繃帶以及拆裝更換繃帶筒工作,提高安裝和拆卸的便捷性且不影響收卷繃帶的進程。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發明由下述的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發明的一種醫療繃帶裝置;

圖2為本發明圖1中“a-a”的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底架底部仰視圖;

圖4為本發明的繃帶筒前側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卡臂在銜接端頭上的位置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的轉變腔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6所示,本發明的一種醫療繃帶裝置,包括框架4以及設置在所述框架4頂部上方且左右相對設置的夾圈3,所述框架4底部固定設置有吸盤401,所述吸盤401用以增加框架4擺放的穩定性,所述框架4內設有第一導向槽41,所述第一導向槽41內平滑配合連接底架5,所述第一導向槽41底部中點位置設有第一滑跑槽59,所述第一滑跑槽59前后兩側對應設有第二導向槽591,所述第一滑跑槽59內設有第一滑跑塊592,所述第一滑跑塊592底部的前后兩側分別設有頂入前后兩側第二導向槽591內的第一導向塊593,所述底架5底部端面中點位置設有左右拓展設置的穿孔55,所述穿孔55上方的所述底架5內配合連接有向左右兩側拓展設置的第一螺旋桿42,所述底架5頂部端面的左右兩側相對應設有支柱元件51,所述支柱元件51由前后對應設有的第一支柱511和第二支柱510,所述第二支柱510內設第二滑跑槽5101,所述第二滑跑槽5101底部設有第三導向槽5102,所述第二滑跑槽5101內平滑配合連接有第二滑跑塊58,所述第二滑跑塊58底部設有頂入所述第三導向槽5102內的第二導向塊581,所述第二滑跑塊58前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有第一轉向軸584,所述第一支柱511內設有向下拓展設置的轉變腔53,所述轉變腔53底部拓展位頂入所述底架5內,所述第一支柱511后側端面內轉動配合連接有前后拓展設置的第二轉向軸531,所述第二轉向軸531后側拓展尾端與所述第一轉向軸584前側尾端相對設置且均設有銜接端頭54,所述第二轉向軸531前側拓展位頂入所述轉變腔53內且與所述轉變腔53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轉變腔53內的所述第二轉向軸531上固設有第一傳輸輪532,所述底架5內的所述轉變腔53與所述穿孔55之間連通設有聯槽56,所述聯槽56內轉動配合連接有前后拓展設置的聯桿561。

其中,所述第一螺旋桿42左側尾端與所述第一導向槽41左側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桿42右側尾端與第一電機43連接,所述第一電機43安裝于所述第一導向槽41右側端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左右兩側支柱元件51的交替切換卷繃帶工作以及拆裝更換新繃帶筒1,提高卷繃帶工作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滑跑塊592頂部端面內設有沉口596,所述沉口596內設有前后拓展的第三轉向軸5961,所述第三轉向軸5961上固定設有頂部穿出所述第一滑跑塊592頂部端面外的第一齒牙輪5962,所述第一齒牙輪5962前側的所述第三轉向軸5961上固定設有第一斜角輪5963,所述第一斜角輪5963底部前側配合連接有第二斜角輪5964,所述第二斜角輪5964底部連接有第二電機5965,所述第二電機5965固定安裝于所述沉口596底部,所述第一導向塊593上方的所述第二導向槽591內設有壓簧594,所述第一滑跑槽59底部設有與所述第一滑跑塊592配合連接的起落驅進件595,從而實現自動驅動控制,提高卷繃帶工作的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操作。

其中,所述底架5底部四周均設有滾珠57,從而減少底架5左右移動時與第一導向槽41底部之間產生的摩擦力,提高底架5移動靈活性。

其中,所述第三導向槽5102內設有前后拓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582,所述第二螺旋桿582通連所述第二導向塊581且配合連接,所述第二螺旋桿582后側端與第三電機583連接,所述第三電機583固定安裝于所述第三導向槽5102后側部,所述第二螺旋桿582前側端與所述第三導向槽5102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實現繃帶筒1的自動鎖定安裝以及自動脫離工作。

其中,所述聯桿561后側拓展位頂入所述穿孔55內且尾端與所述穿孔55后側部轉動配合連接,所述穿孔55內的所述聯桿561上固定設有第二齒牙輪551,所述聯桿561前側拓展位頂入所述轉變腔53內且與所述轉變腔53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所述轉變腔53內的所述聯桿561上固定設有第二傳輸輪533,所述第二傳輸輪533與所述第一傳輸輪532之間配合連接有轉條534,從而實現自動控制傳動工作,提高卷繃帶穩定性。

其中,前后兩側的所述銜接端頭54之間配合連接有繃帶筒1,所述繃帶筒1前后兩側端面內均設有卡孔11,前后兩側的所述銜接端頭54相對側均設有用以與所述繃帶筒1前后兩側端面內的所述卡孔11配合連接的卡臂541,從而實現方便快速拆裝。

其中,左右兩側所述夾圈3之間配合連接有醫療繃帶2,從而實現定位工作,防止醫療繃帶2收卷時產生褶皺,影響加工質量。

初始狀態時,由于第一導向塊593受到第二導向槽591內的壓簧594的頂壓力,使第一導向塊593位于第二導向槽591內的最底部位置,同時帶動第一滑跑塊592位于第一滑跑槽59內的最底部位置,此時,第一滑跑塊592完全位于第一滑跑槽59內,同時,將底架5移動到第一導向槽41內的最右側位置時,此時,底架5左側底部端面內的第二齒牙輪551位于第一滑跑塊592頂部端面內的第一齒牙輪5962正上方相對位置。

當需要卷繃帶使用時,首先將兩組繃帶筒1分別安裝在左右兩側的支柱元件51內,然后將醫療繃帶2穿過左右兩側之間的夾圈3后與左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相連接,此時,通過起落驅進件595帶動第一滑跑塊592向上移動,同時使第一滑跑塊592前后兩側的第一導向塊593克服壓簧594的頂壓力向上平滑,直至,第一滑跑塊592頂部端面內的第一齒牙輪5962頂部與左側穿孔55內的第二齒牙輪551底部端配合連接,此時,控制起落驅進件595停止轉動,然后通過第二電機5965帶動第二斜角輪5964轉動,由第二斜角輪5964帶動第一斜角輪5963,進而由第一斜角輪5963帶動第三轉向軸5961以及第三轉向軸5961上的第一齒牙輪5962轉動,由第一齒牙輪5962帶動左側穿孔55內的第二齒牙輪551轉動,進而由左側穿孔55內的第二齒牙輪551帶動左側穿孔55內的聯桿561轉動,進而由左側穿孔55內的聯桿561帶動左側支柱511內的轉變腔53內的第二傳輸輪533轉動,通過左側支柱511內的轉變腔53內第二傳輸輪533與第一傳輸輪532之間的轉條534帶動第一傳輸輪532轉動,進而由左側支柱511內的轉變腔53內的第一傳輸輪532帶動左側支柱511內的轉變腔53內的第二轉向軸531轉動,最后由左側支柱511內的轉變腔53內的第二轉向軸531帶動左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實現卷繃帶工作,當左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卷繃帶完成后,此時切斷醫療繃帶2,然后通過起落驅進件595帶動第一滑跑塊592向下移動到初始位置,接著通過第一電機43帶動第一螺旋桿42轉動,由第一螺旋桿42帶動底架5移動到第一導向槽41內的最左側位置,此時,控制第一電機43停止轉動,同時,使底架5右側底部端面內的第二齒牙輪551位于第一滑跑塊592頂部端面內的第一齒牙輪5962正上方相對位置,此時,通過起落驅進件595帶動第一滑跑塊592向上移動,同時使第一滑跑塊592前后兩側的第一導向塊593克服壓簧594的頂壓力向上平滑,直至,第一滑跑塊592頂部端面內的第一齒牙輪5962頂部與右側穿孔55內的第二齒牙輪551底部端配合連接,此時,控制起落驅進件595停止轉動,同時使醫療繃帶2與右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固定連接,然后通過第二電機5965帶動第二斜角輪5964轉動,如上述左側卷繃帶步驟,使第二電機5965帶動右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實現卷繃帶工作,此時,通過左側第二支柱510內的第三電機583帶動第二螺旋桿582轉動,由第二螺旋桿582帶動第二導向塊581位于第三導向槽5102內的最后側位置,此時,由第二導向塊581帶動第二滑跑塊58平滑到第二滑跑槽5101內的最后側位置,使第二滑跑塊58前側端面的銜接端頭54上的卡臂541完全脫離左側繃帶筒1后側卡孔11,此時,左側第二滑跑塊58前側端面的銜接端頭54最大程度遠離左側第二轉向軸531后側端面的銜接端頭54,最后取出完成收卷工作的繃帶筒1,然后將新的繃帶筒1移動到左側第二滑跑塊58前側端面的銜接端頭54與左側第二轉向軸531后側端面的銜接端頭54之間,同時使繃帶筒1的前后卡孔11與前后側銜接端頭54上的卡臂541處于相對位置,然后移動繃帶筒1,使繃帶筒1前側卡孔11與前側銜接端頭54上的卡臂541相連接,再然后通過控制第三電機583帶動第二螺旋桿582反向轉動,直至左側銜接端頭54上的卡臂541完全插入繃帶筒1后側的卡孔11內,當右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收卷完成后,通過第一電機43轉動帶動底架5移動到第一導向槽41內的最右側位置,此時,如上述左側卷繃帶步驟,控制左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實現收卷工作,然后如上述左側拆裝步驟,更換右側支柱元件51上的繃帶筒1,從而實現收卷繃帶匹2的持續工作,提高卷繃帶整體進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導向槽底部中點位置設第一滑跑槽,第一滑跑槽前后兩側對應設第二導向槽,第一滑跑槽內設第一滑跑塊,第一滑跑塊頂部端面內設沉口,沉口內設前后拓展的第三轉向軸,第三轉向軸上固定設頂部穿出第一滑跑塊頂部端面外的第一齒牙輪,第一齒牙輪前側的第三轉向軸上固定設第一斜角輪,第一斜角輪底部前側配合連接第二斜角輪,第二斜角輪底部連接第二電機,第二電機底部安裝于沉口底部內且固定連接,第一導向塊上方的第二導向槽內設壓簧,第一滑跑槽底部設與第一滑跑塊配合連接的起落驅進件,從而實現自動驅動控制,提高卷繃帶工作的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操作。

2.通過框架內設第一導向槽,第一導向槽內平滑配合連接底架,底架頂部端面的左右兩側相對應設支柱元件,第一螺旋桿左側尾端與第一導向槽左側端轉動配合連接,第一螺旋桿右側尾端與第一電機連接,第一電機安裝于第一導向槽右側端內且固定連接,從而實現左右兩側支柱元件的交替切換卷繃帶工作以及拆裝更換新繃帶筒,提高卷繃帶工作效率。

3.通過第三導向槽內設前后拓展設置的第二螺旋桿,第二螺旋桿通連第二導向塊且配合連接,第二螺旋桿后側端與第三電機連接,第三電機安裝于第三導向槽后側部內且固定連接,第二螺旋桿前側端與第三導向槽前側端轉動配合連接,從而實現繃帶筒的自動鎖定安裝以及自動脫離工作,提高安裝和拆卸的便捷性且不影響收卷繃帶的進程。

4.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實現自動控制底架的左右移動,實現對左右兩側支柱元件切換收卷繃帶以及拆裝更換繃帶筒工作,提高安裝和拆卸的便捷性且不影響收卷繃帶的進程。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保護范圍為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凭祥市| 奇台县| 沭阳县| 霍山县| 定边县| 馆陶县| 应城市| 玛纳斯县| 栾川县| 印江| 淮安市| 绵阳市| 固安县| 墨竹工卡县| 包头市| 石门县| 威海市| 醴陵市| 呼图壁县| 新绛县| 内黄县| 安徽省| 乡城县| 临洮县| 海兴县| 余姚市| 陈巴尔虎旗| 新野县| 吉首市| 合山市| 福鼎市| 娄底市| 金湖县| 衡水市| 贞丰县| 云南省| 凤冈县| 桐梓县| 缙云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