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油井回注水處理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井回注水處理裝置,屬水處理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油田生產一般采用注水開采,注水是通過注入泵將水注入油層,保持油層壓力,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的一種措施,一般將采出水處理合格后增壓注入地層,驅替出油層中的油氣水,這樣也做到了節能減排。對油田注入水除要求水量穩定、取水方便、經濟合理外,其水質還必須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水質穩定與油層水相混不產生沉淀。(2)水注入地層后不使粘土產生水化膨脹或產生混濁。(3)不得攜帶大量懸浮物,以防注水井滲濾端面堵塞。(4)對注水設施腐蝕性小。目前,在注水采油生產系統中存在著嚴重的腐蝕問題,引起腐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已證實,微生物誘導腐蝕是弓I起腐蝕的主要因素之一。為了減少腐蝕,油田采出水在處理過程中都要投加一定量的殺茵劑,但長期使用一種殺菌劑,就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問題,使處理成本增加。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油井回注水處理裝置,該裝置能夠滿足油田回注水經處理再使用的要求。本實用新型所稱問題是以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油井回注水處理裝置,其構造中包括油水分離池、絮凝池、水泵、機械過濾器、二氧化氯投加器和氧化殺菌池,所述分離池、絮凝池、水泵、機械過濾器、二氧化氯投加器和氧化殺菌池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所述油水分離池上設有待處理水進口和攪拌扇。所述絮凝池上設有絮凝劑加入口。所述氧化殺菌池上設有折流板和油井回注水出口。
二氧化氯具有強氧化性,是一種廣譜型殺菌劑,殺菌作用主要是通過滲入細菌細胞內部將核酸氧化,阻止細菌的合成代謝使細菌死亡,可以有效殺滅油田廢水中的如硫酸鹽還原菌(SRB)、鐵細菌(IB)、腐生菌(TGB)等微生物,避免由此造成的影響原油開發與生產過程中的腐蝕、結垢和阻塞等問題。而且,二氧化氯具有清淤、去除硫化鐵沉淀的特點,對油田采出水處理系統殺滅固著菌,防止微生物誘導腐蝕(MIC)有獨特的作用,二氧化氯還能分解菌體殘骸,殺死芽孢和孢子,控制粘泥生長,且在含油系統中不會會失效(與油類乳化而失去活性),能夠將廢水中的亞鐵離子氧化為具有絮凝作用的三價鐵離子。本實用新型利用二氧化氯對水體進行滅菌及綜合處理,并對水體進行油水分離、絮凝沉降、過濾等處理使處理后的水達到回注水的要求。本實用新型構造緊密,操作簡單,運行安全可靠,維修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各部件標號分別為:1-待處理水進口,2-油水分離池,3-攪拌扇,4-絮凝劑加入口,5-絮凝池,6-水泵,7-機械過濾器,8- 二氧化氯投加器,9-折流板,10-氧化殺菌池,11-油井回注水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參看圖1,本實用新型構造中包括油水分離池2、絮凝池5、水泵6、機械過濾器7、二氧化氯投加器8和氧化殺菌池10組成,所述油水分離池2、絮凝池5、水泵6、機械過濾器7、二氧化氯投加器8和氧化殺菌池10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所述油水分離池2上設有待處理水進口 I和攪拌扇3。所述絮凝池5上設有絮凝劑加入口 4。所述氧化殺菌池10上設有折流板9和油井回注水出口 11。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工作的:待處理水經由待處理水進口 I進入油水分離池2,經攪拌扇3高速攪拌,使油水分離,分離出來的水相進入絮凝池5,從絮凝劑加入口 4加入絮凝齊U,水體在絮凝池5中進行絮凝沉降再次分離,分離出的水相經由水泵6被打入機械過濾器7中進行過濾,經過過濾的水體由二氧化氯投加器8加入二氧化氯溶液,在氧化殺菌池10中進行氧化滅菌,最終處理好的水體由油井回注水出口 11輸送到應用場合。本實用新型 構造緊密,操作簡單,運行安全可靠,維修方便,實用性強。
權利要求1.一種油井回注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它由油水分離池(2)、絮凝池(5)、水泵(6)、機械過濾器(7)、二氧化氯投加器(8)和氧化殺菌池(10)組成,所述油水分離池(2)、絮凝池(5)、水泵(6)、機械過濾器(7)、二氧化氯投加器(8)和氧化殺菌池(10)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所述油水分離池(2)上設有待處理水進口(I)和攪拌扇(3),所述絮凝池(5)上設有絮凝劑加入口(4),所述氧化殺菌·池(10)上設有折流板(9)和油井回注水出口(11)。
專利摘要一種油井回注水處理裝置,其構造中包括油水分離池、絮凝池、水泵、機械過濾器、二氧化氯投加器和氧化殺菌池,分離池、絮凝池、水泵、機械過濾器、二氧化氯投加器和氧化殺菌池通過管路依次連接,油水分離池上設有待處理水進口和攪拌扇,絮凝池上設有絮凝劑加入口,氧化殺菌池上設有折流板和油井回注水出口。本實用新型利用二氧化氯對水體進行滅菌及綜合處理,并對水體進行油水分離、絮凝沉降、過濾等處理,使處理后的水達到回注水的要求,裝置構造緊密,操作簡單,運行安全可靠,維修方便。
文檔編號C02F9/04GK203095759SQ20132009742
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5日
發明者吳海霞 申請人:河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