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4855589閱讀:296來源:國知局
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即使存在由于群生化而易結塊的浮渣、油等液面浮游物,也能夠進行充分且有效的回收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回收液面浮游物的回收流入口,通過對液位的上下移動的追蹤,在上下可以游動的狀態(tài),設置在回收部件上。關于浮筒,設置在流入口部周圍附近的同時,由將流入口部浮起并保持在液位附近的多個副浮筒,和在流入口的更外側設置,將回收部浮起并保持的多個主浮筒組成。副浮筒的結構為通過在流入口部的外周附近的旋轉,使液面浮游物在流入口部進行扒攏的結構。主浮筒通過在外周部分設置的葉輪狀突起部分,沿著液位轉動或旋轉,進而對液面浮游物進行粉碎、分離和分割的構造。
【專利說明】液面淳游物回收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具體來說,它是一種用于涂裝工廠、食品 工廠、鋼鐵廠、火力發(fā)電廠、水產加工廠、機械類工廠等領域內,針對浮游在各種處理槽的液 位上的浮渣、油等浮游物進行回收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 作為液面浮游物的回收裝置,將本裝置安裝在浮游的主浮筒上,將流入口保持在 液面附近位置從而設計了副浮筒,從而構成了雙浮筒設計,將液面上的浮游物流入并效率 的吸引后回收之技術。
[0003] 為了將漂浮在液位上面的浮渣、油等浮游物進行有效且充分的回收,回收部的流 入口能保持不間斷的追隨液位狀態(tài)。
[0004] 但是,如果液面浮游物的直徑較小時,則會順暢地流進到流入口里,如果直徑在數 毫米以上時,則會卡在流入口的邊緣部,導致無法回收。因此,如將流入口的位置下降到液 面以下位置,則液面浮游物的回收量會增大,但是同時產生的問題是,流入的水量也會增 大,由此會導致處于回收的浮渣、油與水進行分離時,需要設置大型的分離裝置。
[0005] 因此,為了該流入口處有更多的液面浮游物流入,該流入口部降低至所需要的高 度以下,再通過在流入口的周圍設置的旋轉葉輪狀部件將液面浮游物扒攏,使流入口部的 液面浮游物能夠有效地流入之扒攏技術(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發(fā)明內容】

[0006] 專利文獻1中所述的技術,是在處于液位以下的副浮筒上部設置流入口,再在流 入口的上方設置驅動馬達作為驅動源。通過多根棒狀的葉輪扒攏在流入口的周圍旋轉,液 面浮游物在流入口處的扒攏提高回收效率。
[0007] 但是,在專利文獻1的技術中,浮游油中含有的浮游物或混濁物的粘度較低時,則 回收無問題。但是當廢油、廢水中的漂浮的浮渣、高粘度的浮游油、混濁物的含量較多時,則 會由于群生化而容易結塊,在浮游物的回收方面,扒攏性能較低,塊狀物的液面浮游物容易 卡在流入口的邊緣流入口部,從回收性能上來說,存在一定的問題。
[0008] 再者,在回收時,由于群生化而易結塊的液面浮游物,在向流入口部漂浮移動的過 程中,當漂浮到接近乃至接觸到在流入口部的外側設置的多個主浮筒的位置時,例如圖4 所示,在跨過各個主浮筒之間的狀態(tài)下,容易群生成橋狀,群生成橋狀的液面浮游物不會移 動到流入口部,而是在滯留的過程中逐漸增加和繁殖,存在無法回收的問題。
[0009] 因此,本發(fā)明的課題是提供一種針對即使存在由于群生化,容易生成浮渣、油等的 液面浮游物,也能夠充分和有效地進行回收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
[0010]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構成如下。
[0011] 一種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其由浮筒、流入口部、回收部及其連接的回收管構成; 在含有浮渣及油的浮游液體內設置有浮筒,通過該浮筒的浮力將流入口部保持在液位附 近,將液位上含有浮渣及油的液面浮游物通過流入口部回收進入回收部。
[0012] 所述的流入口部設置于回收部之上,隨著液位的上下變動而進行上下浮動; 所述的浮筒由至少兩個主浮筒以及至少兩個副浮筒構成;在流入口部周圍附近設置有 多個副浮筒,支持流入口部的上浮,將流入口部保持在液位附近; 在副浮筒的外側,設置有至少兩個主浮筒,支持回收部以及與該回收部連接的回收管 上浮; 上述多個副浮筒,通過在上述流入口的周圍的旋轉,構成了該副浮筒在接近乃至接觸 位置將浮游的液面浮游物扒攏的流入口部的構造。
[0013] 主浮筒在接觸液位的外周部分設有一個或多個葉輪狀突起,葉輪狀突起的部位會 沿著液位,通過轉動或旋轉,在接近乃至接觸該主浮筒的位置,構成了可以對液面浮游物進 行粉碎、分離和分割的結構。
[0014] 所述的主浮筒是由上部主浮筒及下部主浮筒二段構成,其中下部主浮筒位于液位 以下,上部主浮筒位于液位以上,所述主浮筒的周圍設有上述葉輪狀突起物的結構。
[0015] 本裝置還設有可以使上述流入口部的浮筒旋轉的馬達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的荷 重,通過上述主浮筒支撐。
[0016] 所述副浮筒在旋轉時,該副浮筒至少有一部分與所述主浮筒接觸,使該主浮筒轉 動或旋轉。
[0017] 通過所述回收管,將回收管中的含有浮渣、油等的液面浮游物導出到液面上部,并 與可從水中分離浮渣及油的分離裝置連接。
[0018] 所述的流入口部,通過加入回收管,回收的含有浮渣及油的液面浮游物,通過回收 部中設置的泵浦,輸送到所述的分離裝置內。
[0019] 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可提供一種即使由于群生化,易形成塊狀的浮渣、油等的浮游物,也能夠充分且 有效地進行回收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特別是,流入口部的周圍附近設置的多個副浮筒, 通過具有扒攏功能的結構,與單純的棒狀的扒攏葉輪相比,屬于浮體,其大容積的旋轉而形 成扒攏,液面浮游物流入口部的扒攏效果更明顯。另外,由于流入口部保持在了液位附近, 具有上浮支撐的副浮筒與流入口一起,可以保持相對于液位來說幾乎恒定的位置。因此,針 對液位以及液面浮游物的扒攏的效果、效率幾乎可以保持恒定,且能夠達到很穩(wěn)定的扒攏 效果。
[0020] 進一步講,在流入口部以及副浮筒的外側設置的主浮筒部分里,設置了葉輪狀突 起的主浮筒,會沿著液位轉動或旋轉。因此,即使由于群生化容易生成塊狀的液面浮游物, 在漂浮至接近乃至接觸到主浮筒的位置時,由于上述的葉輪浮游物的突起,進行了粉碎、分 離和分割,能夠有效地防止液面浮游物的群生化以及滯留。因此,即使由于群生化容易生成 塊狀的液面浮游物,也能夠充分控制主浮筒之間的橋化以及群生化,充分和有效地通過流 入口部回收液面浮游物。
[0021] 該主浮筒部漂浮來的液面浮游物可以切實且有效地進行粉碎、分離和分割。與上 述副浮筒部分漂浮來的浮游物扒攏后有相輔相成至效果,即使由于群生化易產生塊狀的浮 渣油等液面浮游物,可以主浮筒之間控制橋化以及群生化,能夠有效和充分地對液面浮游 物進行回收。
[0022] 通過上下兩段構成的主浮筒,可以很容易地對液位的上浮高度進行調整。特別是, 上部主浮筒上設置的葉輪狀突起在轉動或旋轉時,能夠使該葉輪突起部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 接觸液位。另外,通過高于液位的突出上部主浮筒,在流入口的開口上面的位置,可以在穩(wěn) 定的狀態(tài)下設定到所需要的位置。
[0023] 使副浮筒旋轉的驅動裝置的重量由主浮筒的受力結構,從而使副浮筒的流入口更 容易的保持在液位附近。
[0024] 不需要安裝使主浮筒轉動或旋轉的專用驅動裝置。
[0025] 含有回收浮渣、油的液面浮游物,在分離裝置上可迅速被送出。
[0026] 通過主浮筒的浮力支撐回收部的泵浦之構造,在距流入口極近的位置,由泵浦進 行動作,故能夠有效地進行回收。因此,與液層外設置泵浦的結構相比,泵浦更小,更簡易。
[0027]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圖1 :本發(fā)明相關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的概略斜視圖(主要的一部分的截面圖)。
[0028] 圖2 :表示圖1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的主要流入口部、副浮筒、主浮筒、葉輪狀突 起的作用結構概略平面圖。
[0029] 圖3 :表示圖1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的主要部件即回收部以及流入口部、副浮筒 部以及驅動裝置的作用結構以及液位位置的主要部件概略側面截面圖。
[0030] 圖4 :針對原來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的問題點(群化成橋狀的液面浮游物的狀 態(tài))進行說明的概略平面圖。
[0031] 【為了發(fā)明實施的形態(tài)】: 本發(fā)明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以下簡稱回收裝置)是主要針對涂裝工廠、工程的涂裝 廢水的漂浮浮渣、食品工廠等中的液層內的漂浮浮渣、油(例如黃油、人造黃油、食用油脂、 奶酪等)、原油等的流出油、下水處理廠的浮渣、數控加工中心的冷卻液油、鍍金的脫脂工程 中的漂浮油、修理、維護工廠等的潤滑脂、鋼鐵廠、火力發(fā)電廠、水產加工廠、機械類工廠等 中的各種處理槽的液位上漂浮的浮渣、油等液面浮游物進行回收的裝置。進一步講,根據必 要,是將回收的浮渣、油與水進行分離的裝置。
[0032] 具體的結構可參照圖1-圖3所示的內容。
[0033] 由浮渣、油通過在浮游的液層內設置的浮筒(3、4);通過該浮筒(3、4)的浮力,由保 持在上述液層的液位附近的流入口部21開始,將含有漂浮的浮渣、油等液面浮游物進行回 收的回收部2 ;以及與該回收部2連接的回收管構成。
[0034] 在通過液層外配置的分離回收(圖示略),由上述流入口部21開始,通過回收管5 進行回收的浮渣、油從水中進行分離回收時所使用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1中: 上述流入口部21,會隨著液位的上下變動,在上下可游動的狀態(tài),設置在回收部2上。
[0035] 關于上述的浮筒(3、4): 與上述流入口部21的周圍附近設置的多個浮筒(本實施案例中為3個)一起,上述流入 口部21通過浮力支持,將該流入口部21保持在液位附近的副浮筒3 ;以及該多個在副浮筒 3的外側設置的多個(本實施案例中為3個)一起,與將上述回收部2以及與該回收部2連 接的上述回收管5等的回收裝置1的整體浮起的主浮筒4 ;構成了所謂的雙浮筒結構。
[0036] 上述多個副浮筒3,通過上述流入口部21的周圍附近的旋轉,在與該副浮筒3接近 乃至接觸的位置,將液面浮游物扒攏到上述流入口部21處。
[0037] 上述多個主浮筒4的各個部件,通過與在液位接觸的外周部分的一個或者多個葉 輪狀突起41,至少該設置的葉輪狀突起41則沿著液位,通過轉動或者旋轉,在與該主浮筒4 接近乃至接觸的位置,對浮游的液面浮游物進行粉碎、分離、分割。
[0038] 等由上述部件構成。
[0039] 其次,關于各個構成部件,我們通過下面的實施案例進行說明。
[0040] 回收部2如圖3所示,在液位下面,通過連接回收管5,由流入口部21開始,回收 的液面浮游物與該液面浮游物一起,與吸引的水等液體一起,送出到液層外設置的分離裝 置中。液面浮游物以及液體被吸引回收后,通過在該回收部2上設置送出泵浦P。該泵浦P 是在本實施案例中2的下部設置的潛水泵浦。另外,泵浦P不是在回收部2上,而是在回收 部5的開始部分、中途部分和終端部分的任意一處設置。液層外的分離裝置中,內置有自吸 式等泵浦P或并列設置。其次,回收管5針對回收部2來講,通過自連接接頭結構,在連接 過程中的角度是可以自由變化的。
[0041] 另外,回收部2中設置的流入口部21,針對回收部2來講,連接后可以在上下方向 變動,在該流入口部21的外周部,通過上浮支持部22、31和副浮筒3,來支撐其上浮的。
[0042] 另外,流入口部21通過回收的液面浮游物的種類,在其開口上面設置放射狀的風 扇狀的導入風扇,由流入口部21開始向回收部2內回收的液面浮游物以及液體流動的該導 入風扇部的形狀,形成旋渦狀的旋轉流,旋轉流入的液體中心形成排氣孔,能防止旋轉流入 部分的液體閉塞的同時也可防止空氣侵入泵浦P,可防止該旋轉流入時的脈動,根據回收 液面浮游物的種類,提高回收效率。
[0043] 流入口部21側的浮上支持部22與副浮筒3側的浮上支持部31則如圖3所示。 通過凹凸結構,針對上下方向的凸部和凹部的配合,在維持其連接狀態(tài)的同時,隨著其液位 的上下變化,與副浮筒3-起,可對應流入口部21在液位的上下變化。其次,通過相同的凹 凸結構,凹部和凸部在相互配合的同時,針對其水平方向側則變?yōu)橛蝿訝顟B(tài)。針對流入口部 21,在該周圍的副浮筒1是可以旋轉的。另外,流入口部21與可旋轉的副浮筒3并非供回 關系,而是針對旋轉方向,其結構是固定的。通過該結構,由流入口部21開始,可以防止被 回收的液面浮游物的副浮筒3的供回。另外,針對浮上支持22的流入口部21的固定,通過 彈簧材料或螺絲材料或其他固定手段,采用可使流入口的高度能夠保持的材料12 (在本案 例中采用彈簧材料(參照圖3 )),可使其液位附近保持適當的高度。
[0044] 關于副浮筒3,采用浮上支持,將上述2的流入口部21保持在液位附近,使液位保 持在液位以下的流入口部21的開口上面的距離,根據回收的液面浮游物的種類或粘度等 諸多條件變化。例如:涂裝工廠的涂裝廢水的附上浮渣或食品工廠的浮上浮渣,并不僅在 液位上面,在液位下面,也會有一半厚度,當物質為在沉淀狀態(tài)進行浮游的液面浮游物時, 大約會有5-30mm左右,理想的狀況下為10-20mm左右,更理想的狀況下為15mm左右。另 夕卜,像具有一定厚度的浮渣一樣,如果厚度大于到液位到流入口部21的開口上面的距離進 行液位浮游部的回收時,則通過副浮筒3 -次扒攏,即使無法全部被回收,通過多個連接的 扒攏,也可以全部被回收。
[0045] 副浮筒3作為該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的浮體,在眾所周知的浮筒體的結構(材質、 浮力構成、形狀等)上無特別限制,均可采用。例如發(fā)泡樹脂或中空樹脂成型體等(在本實施 案例中希望采用中空樹脂成型體(參照圖1))。另外,關于形狀,也可以采用眾所周知的浮筒 形狀。但是采用輻射(櫂)形狀、委屈狀、彎曲狀等可以有效地進行扒攏是較好的。在本實施 案例中,從上面觀察時,由于呈現出圓弧狀的形狀,以液面浮游物為中心,采用了向流入口 21方向易于扒攏的結構。
[0046] 由于副浮筒3在流入口 21的周圍附近采用了可進行旋轉的結構,在回收部2的上 面,通過裝置本體支持結構部11 (特別是處于上側位置的11A部分),由于支撐了主浮筒4 的馬達驅動裝置M,通過支持臂部32,能夠產生驅動力使其旋轉。
[0047] 另外,在本實施案例中,在驅動裝置Μ與支持臂部32之間,積層的狀態(tài)下,通過連 接的旋轉連接部33、34的結構,積層的旋轉連接部33、34的各個部位,從上面觀察時,呈現 圓形板狀的形狀。上側的旋轉連接部33通過與驅動裝置Μ的連接,可以旋轉,下側的旋轉 連接部34通過副浮筒旋轉連接部33的旋轉,產生同時旋轉,因此,通過支持臂32,也可以使 副浮筒3進行旋轉。
[0048] 上側的旋轉連接部33與下側的旋轉連接部34的連接,各個設置1個或多個磁鐵, 通過該磁鐵的磁力吸引連接,達到同時旋轉,也就是所謂的磁鐵聯軸器的結構。通過磁鐵的 吸引連接,達到同時旋轉時,則浮渣、油以外的異物(例如,在工廠等使用的手袋等具有各種 浮力的各種道具類等)或固體等浮游物,在引導浮筒3上卡住,阻礙了該引導浮筒3的旋轉 而停止時,通過吸引連接的解除,可以防止或控制驅動裝置Μ的馬達燒損或支持臂部32等 其他構成部件的損傷。也就是說,當引導浮筒3停止時的負荷大于上述的磁鐵的磁力時,弓丨 導浮筒3與旋轉連接部34通過吸引連接在同時旋轉方向被解除,上側的旋轉連接部33產 生空旋轉,可防止或控制驅動裝置Μ等的破損的一種構造。而且,通過上述的負荷解除,當 該負荷小于磁鐵的磁力時,再次,下側旋轉的旋轉連接部33與上側的旋轉連接部34通過吸 引連接,達到再次同時旋轉的效果。
[0049] 主浮筒4的各個部件,處于液位以下的位置通過液位下的浮力為主扶持住下部的 主浮筒4Α,有一部分突出在液面以上部分由液面的浮力為主扶持住上部主浮筒4Β,構成上 下二段,上述上部主浮筒4Β的外周部設置了上述葉輪狀突起41而構成。
[0050] 主浮筒4由上下二段構成,對于液面可以相對應的調整浮上高度。特別是,當支撐 的下部主浮筒4Β的葉輪狀突起41的旋轉或旋轉時,該葉輪狀突起41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可 以接觸到液位,在由該主浮筒4部的漂浮來的液面浮游物可以切實且有效地進行粉碎、分 離和分割。因此,即使由于群生化易產生塊狀的浮渣油等液面浮游物,也可以在主浮筒4-4 之間切實控制橋化以及液面浮游物,能夠有效和充分地對液面浮游物進行回收。特別是,通 過突出于液位以上的上部主浮筒4Β,可以講流入口部21的開口上面的位置設定到所希望 的位置并達到穩(wěn)定的狀態(tài)。
[0051] 主浮筒4作為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的浮筒體,在眾所周知的浮筒的結構(材質、浮 力結構等)上無特別限制,均可采用。例如可以采用發(fā)泡樹脂或中空樹脂成形體等(在本實 施案例中希望采用由中空樹脂成形體(參照圖1)所制作的部件)。另外,形狀方面,關于下 部主浮筒4Α,可采用眾所周知的形狀,上述主浮筒4Β,則希望采用能夠有效的轉動或旋轉 的形狀,也別要注意的是,中心部位希望采用圓柱形狀。還有,下部主浮筒4Α,需根據上浮支 持構成部件的重量,特別是根據泵浦Ρ的重量,根據形狀或大小,可以對浮力進行加大或減 小的調整。上述泵浦Ρ不僅是在回收部2,采用在液層外設置的結構時,由于主浮筒4的浮 力負擔大幅減小,下部主浮筒4Α則只需選用浮力較小的小型附件,或拆除下部主浮筒4Α也 可,即省略也可。
[0052] 下部主浮筒4A以及上部主浮筒4B -起,作為回收裝置1的裝置本體支持結構 11.在11A與11B之間,安裝有能夠轉動或旋轉的結構。另外,在下部主浮筒4A的下方,安 裝有裝置本體支持臺座13,液層內的液體量通過回收裝置1,低于可回收量的下限值時,也 就是說,處于流入口 21的液位位置以下時,或回收裝置1搬離液層外時,該回收裝置1可以 在液層底或底板等能夠自立。另外,在本實施案例中,為了確保裝置本體支持臺座的強度, 附加安裝有臺座加強筋。
[0053] 關于在上部主浮筒4B上設置的葉輪狀突起41,為了呈現放射狀,即使設置多個單 純的板狀結構亦可。但是,采用船槳(漿狀)形狀、弓狀、彎曲狀等可以有效地進行扒攏是較 好的。在本實施案例中,從上面觀察時,由于呈現出圓弧狀的形狀,故采用了能夠在粉碎、分 離和分割群生化液面浮游物的同時便于扒攏的結構。
[0054] 主浮筒4的轉動或旋轉,通過在多個主浮筒4的各個部件上設置作為驅動源的馬 達作為驅動裝置來實現。或至少在多個主浮筒4的任意一個上面,設置作為驅動源的馬達 作為驅動裝置的同時,通過連鎖結構或傳送帶等將動力進行傳達的結構,可以使其他的主 浮筒4轉動或旋轉。我們希望的是,副浮筒3在旋轉時,該副浮筒3至少有一部分接觸到主 浮筒4,使該浮筒4轉動或旋轉。此時,接觸到副浮筒3部分,在上部主浮筒4B的外周設置 葉輪狀突起41。如果是牽引結構,則即使采用驅動源,也可以使馬達的驅動裝置Μ在副浮筒 3上集中為一個整體。再者,通過在回收裝置1的中間設置某種程度重量的驅動裝置Μ,可 以很容易地達到上浮時的重量平衡。
[0055] 如果按照具有上述結構的本發(fā)明的回收裝置1,則在液位上,上浮的油的回收是毋 庸置疑的。從液位上到液位下,在沉淀的狀態(tài),即使存在浮游的浮渣,也能夠進行充分且有 效的回收。
[0056] 特別是,通過在流入口部21的周圍附近旋轉的多個副浮筒3,液面浮游物被扒攏 回收到流入口部21,流入口部21在保持在液位附近的同時,副浮筒3自身針對液位來講,也 能夠確保位置的恒定,因此,針對液位以及液面浮游物的回收效果、效率上也能夠保持大體 上的恒定,達到回收的效果。
[0057] 另外,通過在葉輪狀突起41的外周設置的主浮筒4 (4Β)的轉動或旋轉,即使存在 群生化易形成塊狀物的液面浮游物,為了能夠被粉碎、分離、分割,也可以防止和控制群生 化以及滯留。因此也可以控制多個主浮筒4-4之間的橋化以及群生化,達到充分且有效的 回收。
[0058] 再者,根據本發(fā)明的回收裝置1,通過上述的主浮筒4 (4Β)的葉輪狀突起41的液 面浮游物的粉碎、分離和分割,以及副浮筒3的扒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對于原來的 浮游物的回收效率來講不僅提高了,而且將在原來的回收裝置上不能回收或回收較困難的 問題變?yōu)榭赡堋?br> [0059] 通過以上結構,回收的液面浮游物,如前面所述,通過回收管5,送到回收裝置內, 將浮渣、油從水中進行分離,并且,作為分離裝置,該液面浮游物的回收裝置或其他油水分 離裝置上使用的眾所周知的分離裝置結構也可以采用,無特別限制。
[0060] 另外,關于將液面浮游物以及液體進行吸引和回收并送出的泵浦Ρ,如上面所述, 無論其設置場所,如果在分離裝置附近設置時,則希望在回收部2的下部,設置潛水泵浦。
[0061]【符號的說明】 1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 11 (11A、11B)裝置本體支持構成部 12流入口的高度保持部件 13裝置本體支持臺座部 14臺座加機架 2回收部 21流入口部 22浮上支持部 23導入風扇部 3副浮筒 31浮上支持部 32支持臂部 33及34旋轉連接部 4主浮筒 4A下部主浮筒 4B上部主浮筒 41葉輪狀突起 5回收管 Μ驅動裝置 Ρ泵浦
【權利要求】
1. 一種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其由浮筒、流入口部、回收部及其連接的回收管構成;在 含有浮渣及油的浮游液體內設置有浮筒,通過該浮筒的浮力將流入口部保持在液位附近, 將液位上含有浮渣及油的液面浮游物通過流入口部回收進入回收部;其特征是: 所述的流入口部設置于回收部之上,隨著液位的上下變動而進行上下浮動; 所述的浮筒由至少兩個主浮筒以及至少兩個副浮筒構成; 在流入口部周圍附近設置有至少兩個副浮筒,支持流入口部的上浮,將流入口部保持 在液位附近; 在副浮筒的外側,設置有至少兩個主浮筒,支持回收部以及與該回收部連接的回收管 上浮; 上述至少兩個副浮筒在流入口的周圍的旋轉,構成了該副浮筒在接近乃至接觸位置將 浮游的液面浮游物扒攏進入流入口部的構造; 主浮筒在接觸液位的外周部分設有一個或多個葉輪狀突起,葉輪狀突起的部位會沿著 液位,通過轉動或旋轉,在接近乃至接觸該主浮筒的位置,構成了可以對液面浮游物進行粉 碎、分離和分割的結構。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主浮筒是由上部主浮筒 及下部主浮筒二段構成,其中下部主浮筒位于液位以下,上部主浮筒位于液位以上,所述主 浮筒的周圍設有上述葉輪狀突起物的結構。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其特征是還設有可以使上述流入口 部的浮筒旋轉的馬達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的荷重,通過上述主浮筒支撐。
4. 如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副浮筒在旋轉時, 該副浮筒至少有一部分與所述主浮筒接觸,使該主浮筒轉動或旋轉。
5. 如權利要求1至4任一項所述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其特征是通過所述回收管,將 回收管中的含有浮渣、油等的液面浮游物導出到液面上部,并與可從水中分離浮渣及油的 分離裝置連接。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液面浮游物回收裝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流入口部,通過加入回 收管,回收的含有浮渣及油的液面浮游物,通過回收部中設置的泵浦,輸送到所述的分離裝 置內。
【文檔編號】C02F1/40GK104140140SQ201410366731
【公開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19日
【發(fā)明者】森洋二, 芳賀康一, 中島利佳 申請人:世界化工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河县| 防城港市| 象山县| 台中市| 无极县| 宜宾市| 济阳县| 永仁县| 大兴区| 五莲县| 清远市| 大悟县| 昆山市| 巴青县| 长沙县| 桦甸市| 黄大仙区| 绵竹市| 金湖县| 和林格尔县| 麦盖提县| 凤城市| 长丰县| 乌兰县| 中超| 钟祥市| 渝中区| 张掖市| 吉木萨尔县| 光泽县| 普陀区| 巴林右旗| 江山市| 浙江省| 镇原县| 宁明县| 五华县| 佛山市| 鄢陵县| 樟树市| 大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