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廢舊橡塑加工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當前橡膠和塑料工業飛速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橡塑制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并且更換周期越來越短,這就使得廢舊橡塑的數量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回收廢舊橡塑,再對其進行再加工能緩解世界能源壓力,節約資源,同時減少廢舊橡塑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然而,目前國內廢舊橡塑的清洗工藝普遍采用水力清洗技術,但由于廢舊橡塑尤其垃圾塑料薄膜,其表面沾滿西沙塵土,和液體等雜質,在廢舊橡塑回收再加工過程中,對廢舊橡塑進行清洗、干燥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當前使用的清洗方式通常會對水資源造成嚴重的浪費,同時,清洗所產生的污泥、污水對環境造成嚴重的壓力和污染,因此急需一種改進的技術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進行改進。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公開號為CN105598094A的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廢塑料薄膜污水清洗裝置,包括污水清洗劑、氣固分離篩、除塵系統和輸送系統,污水清洗機內筒體呈錐形,內筒體表面設有錐形振打器,大徑一端設有均勻分布的離心風葉,腹部設置有篩孔和螺旋輸送機;公告號為CN101954677B的發明專利提供了廢塑料薄膜無水清洗裝置,公開了一種無需用水就能將廢塑料薄膜中的雜質及粉塵去除掉的廢塑料薄膜無水清洗裝置,包括設置在離心機底座上的轉鼓,設置在轉鼓上方的外殼,轉鼓底部設置進料口等。現有的無水清洗裝置雖然結構簡單,能在污水情況下通過離心力將廢塑料薄膜的塵土甩出,同時可節約大量的水資源,但是,除了沾附的塵土外,無水清洗裝置卻無法清洗粘附在廢舊塑料薄膜上的油污、膠黏劑、表層油墨污漬、沾色等污漬,而徹底清洗前述污漬,還必須通過清洗液才能清洗干凈。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克服現有現有難以清洗廢舊橡塑的污漬,同時耗水量大的缺陷,提供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的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其采用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的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包括清洗槽,所述廢舊橡塑清洗裝置包括清洗系統、自凈水循環系統、分選系統及脫水系統,所述清洗槽的上端呈開口狀,在清洗槽內設置清洗系統、自凈水循環系統、分選系統,沿清洗槽的縱向方向在所述清洗槽的中后部設置橫向方向的分選分隔板,所述分選分隔板將所述清洗槽的前段分隔為清洗系統,而在所述清洗槽的后段形成分選系統,所述清洗系統包括在所述清洗槽的縱向兩側邊沿面上設置推送片。
在自凈水循環系統、清洗系統之間設濾水板,所述濾水板嵌入固定設置在所述清洗槽前段側內壁的位置且開口正相對的凹型榫槽內,所述濾水板上設置有濾水孔隙,所述濾水孔隙連通自凈水循環系統、清洗系統,所述濾水板包括金屬板層、粗濾層及精濾層、吸附層及功能材料層,自所述清洗系統至自凈水循環系統方向依次設置有金屬板層,在所述金屬板層之上設置粗濾層,在所述粗濾層之上設置精濾層,在所述精濾層之上設置吸附層,在所述吸附層之上設置金屬板層,在所述金屬板層之上涂設功能材料層。
所述自凈水循環系統包括凈水倉、回水機構、臭氧發生裝置及所述的濾水板;所述凈水倉的頂部設置可活動開啟與關閉的頂蓋,在所述頂蓋上設置有管道入口及臭氧尾氣出口,在凈水倉側壁上部設由溢水口,所述溢水口通過溢水管與脫水系統連接,在所述凈水倉的底部設置有臭氧進氣口;所述回水機構包括水泵、管道,所述水泵與管道連接,連接水泵后的管道一端伸入管道入口直至凈水倉底部,另一端伸入清洗系統的清洗倉進行連接;所述臭氧發生裝置包括臭氧發生器、進氣管、出氣管、尾氣管、氣壓泵及分別安裝在所述進氣管、尾氣管上、出氣管上的進氣閥門、尾氣閥門及出氣閥門,所述臭氧發生器的頂部設置有進氣管口,在底部設置有出氣管口,并緊鄰凈水倉放置,所述尾氣管的一端與臭氧尾氣出口連接,另一端通過三通管連接所述進氣管,所述進氣管與所述進氣管口連接,所述出氣管連接所述氣壓泵、出氣閥門后,然后一端連接所述出氣管口,另一端與臭氧進氣口連接。
所述清洗系統包括清洗倉,在所述清洗倉底部的上方設置弧形或V型的清洗分隔板,所述清洗分隔板將清洗倉分隔為上層清洗倉與下層污泥倉,所述清洗分隔板上設置有貫穿其上表面與下表面的沉泥孔隙,所述沉泥孔隙連通所述下層污泥倉與所述上層清洗倉;在所述清洗分隔板、清洗倉底部之上分別設置清洗螺旋桿與污泥螺旋桿,所述清洗螺旋桿與污泥螺旋桿通過設置在側端的清洗驅動電機、污泥驅動電機連接驅動,在與清洗螺旋桿對應的上層清洗倉端面位置設置有物料出料口,在與污泥螺旋桿對應的下層污泥倉端面位置設置有污泥出料口。
所述分選系統包括所述分選分隔板以及由分選分隔板分隔形成的分選倉,以及在所述分選倉內設置的分選濾水機構、分選輸料系統、設于分選倉正下方的分選水循環系統,所述分選分隔板的上端邊沿面低于所述清洗槽的邊沿面,所述分選濾水機構包括分選倉的U型底部,所述U型底部沿著分選倉的橫向方向呈一定傾斜度設置,包括底部上端和底部下端,所述底部上端與分選倉出料口連接,所述底部下端設置分選濾水孔,所述分選濾水孔與所述分選水循環系統連通;所述分選輸料系統包括分選螺旋桿、軸承及驅動電機,在所述底部下端對應的分選倉側壁上設置下軸承和驅動電機,在所述底部上端的分選倉側壁上設置上軸承,在所述上軸承和下軸承之間連接分選螺旋桿,所述分選螺旋桿通過鏈條與驅動電機連接;所述分選水循環系統包括分選儲水倉、分選水位監測器、分選水位控制器及分選水泵,所述分選水位監測器、分選水泵分別與所述分選水位控制器連接,在所述分選倉的正下方設置分選儲水倉,在所述分選儲水倉側壁設置有分選水位監測器,在所述分選儲水倉的頂部設置分選進水口,所述分選進水口與分選濾水孔連通,在分選儲水倉的底部設置有分選出水口,所述分選出水口通過分選水泵、管道與清洗倉連接。
所述脫水系統包括脫水預濾水裝置、脫水裝置,所述脫水預濾水裝置包括預濾水儲料倉以及設置在所述預濾水儲料倉正下方的預濾水儲水倉,所述預濾水儲料倉的底部設置有預濾水孔,所述預濾水孔與預濾水儲水倉連通,在預濾水儲料倉的上部設置預濾水進料口,所述預濾水進料口通過管道與清洗倉的物料出口連接,在預濾水儲料倉側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預濾水儲料倉出料口。
所述脫水裝置包括殼體、脫水腔、脫水桶、脫水驅動電機、脫水儲水倉、抽料機以及料位監測系統,所述料位檢測系統包括料位監測器、料位控制器,所述料位監測器通過信號線與料位控制器連接,所述料位控制器通過信號線與所述抽料機連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料機的開啟與關停;在殼體底部的中心位置設置脫水驅動電機,在脫水驅動電機上連接脫水桶,在所述脫水桶與殼體之間的空間形成脫水腔,在靠近脫水桶上端緣的脫水桶側壁設置出料口,在脫水桶的底部設置脫水進料口,所述脫水進料口通過抽料機、抽料管道與脫水預濾水裝置的預濾水儲料倉出料口連接,在殼體的側面下端設脫水出料口。
在所述預濾水儲水倉、脫水儲水倉的底部分別設置有預濾水儲水倉出水口和脫水儲水倉出水口,所述預濾水儲水倉出水口和脫水儲水倉出水口分別通過管道與水泵連接,所述水泵再通過管道與所述的清洗倉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濾水板橫向垂直設置在清洗槽的內側壁;所述凹型榫槽設置有緊固件。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在凈水倉的側面設置有紫外光發生器;所述分選水位監測器為紅外液面監測器;所述料位監測器為紅外監測器。。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分選螺旋桿的傾斜度與所述U型底部相同,傾斜度為5°-30°。所述分選螺旋桿為錐形螺旋桿,所述錐形螺旋桿的錐底端位于所述底部下端。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清洗螺旋桿、污泥螺旋桿及分選螺旋桿的數量至少為一根。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脫水桶呈倒錐形脫水桶,沿所述脫水桶脫水桶側面設置的出料口呈間位環形設置。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所述金屬板為帶有透水孔隙的鍍鋅板或不銹鋼板,在所述金屬板上設置有金屬加強筋;所述粗濾層為海綿體層,所述海綿體層上分布有孔徑為50-300um的孔隙;所述精濾層為耐腐蝕性濾布,所述耐腐蝕性濾布上分布有10-100um的孔隙;所述吸附層為活性炭層;所述功能材料層為涂設于金屬板外層面上的納米鈦涂層。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還包括在所述凈水倉的底部設置臭氧分布器,所述臭氧分布器與設置在凈水倉的底部的臭氧進氣口連接。
作為進一步的優選方案,還包括在清洗系統上設溫度自動監測器、pH值自動監測器、數字顯示器與警報器,所述溫度自動監測器包括紅外測溫器、數字處理芯片,所述數字顯示器內集成設有處理芯片,所述數字處理芯片與數字顯示器連接,所述pH值自動監測器與數字顯示器連接,所述數字顯示器與所述警報器連接,所述警報器在溫度或pH值低于或高于設定的范圍時發出警報聲,并在所述數字顯示器閃爍顯示所述溫度或pH值。
本發明實現的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設計的凈水系統、循環系統和脫水系統,既能干凈清洗廢舊橡塑上所附著的物質、塵土,又能實現清洗液的凈化和循環使用,可節約大量水資源,清洗效果好,避免廢舊橡塑清洗后的二次污染,同時,結構簡單合理,操作簡潔,在使用過程中可節省大量人工。
附圖說明
圖1是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的工藝系統示意圖。
圖2是廢舊橡塑清洗裝置的清洗系統、自凈水循環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濾水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是濾水板組成結構示意圖。
圖5是清洗分隔板孔隙結構示意圖。
圖6是廢舊橡塑清洗裝置的分選系統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是廢舊橡塑清洗裝置的分選系統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6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7的B-B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10是廢舊橡塑清洗裝置的脫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脫水桶出料口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是清洗槽,2是清洗倉,3是凈水倉,4是分選儲水倉,5是分選倉,6是脫水裝置,7是料位控制器,11是推送片,12是分選分隔板,13是清洗進料口,14是支柱,21是U型底部,31是驅動電機,32是分選螺旋桿,33是螺旋片,34是分選倉出料口,41是分選水泵,42是分選水位監測器,43是管道,50是預濾水儲水倉,51是管道,52是預濾水儲水倉,61是殼體,62是脫水桶,63是脫水桶出料口,64是脫水出料口,65是脫水驅動電機,66是脫水儲水倉,67是連接柱,71是料位監測器,72是抽料機,73是水泵, 101是紫外光發生器,102是濾水板,103是管道,104是水泵,105是清洗螺旋桿,106是污泥螺旋桿,107是清洗分隔板,108是物料出料口,109是污泥出料口,110是沉泥孔隙,201是凹型榫槽,202是凹型榫槽,203是緊固件,204是緊固件,205是進氣管,206是尾氣管,207是氣壓泵,208是出氣管,209是臭氧發生器,210是出氣閥門,211是溢水口,212是溢水管,213是進氣與尾氣閥門,301是金屬板層,302是粗濾層,303是精濾層,304是吸附層,305是功能材料層。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了解,現結合附圖對其作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
如附圖1、圖5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包括清洗槽1,所述清洗槽1的上端呈開口狀,清洗槽的底部設置支柱14,所述廢舊橡塑清洗裝置包括清洗系統、自凈水循環系統、分選系統及脫水系統,在清洗槽內設置清洗系統、自凈水循環系統、分選系統,沿清洗槽1的縱向方向在所述清洗槽1的中后部設置橫向方向的分選分隔板12,所述分選分隔板12將所述清洗槽1的前段分隔為清洗系統,而在所述清洗槽1的后段形成分選系統,所述清洗系統包括在所述清洗槽1的縱向兩側邊沿面上設置推送片11。
如附圖1、圖2及圖3所示在自凈水循環系統、清洗系統之間設濾水板102,所述濾水板102嵌入固定設置在所述清洗槽1前段側內壁的位置且開口正相對的凹型榫槽201、凹型榫槽202內,所述濾水板102上設置有濾水孔隙,所述濾水孔隙連通自凈水循環系統、清洗系統,所述濾水板102包括金屬板層301、粗濾層302及精濾層303、吸附層304及功能材料層305,自所述清洗系統至自凈水循環系統方向依次設置有金屬板層301,在所述金屬板層301之上設置粗濾層302,在所述粗濾層302之上設置精濾層303,在所述精濾層303之上設置吸附層304,在所述吸附層304之上設置金屬板層301,在所述金屬板層301之上涂設功能材料層305。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自凈水循環系統包括凈水倉3、回水機構、臭氧發生裝置及所述的濾水板102;所述凈水倉3的頂部設置可活動開啟與關閉的頂蓋,在所述頂蓋上設置有管道入口及臭氧尾氣出口,在凈水倉3側壁上部設由溢水口211,所述溢水口211通過溢水管212與脫水系統連接,在所述凈水倉3的底部設置有臭氧進氣口;所述回水機構包括水泵104、管道103,所述水泵104與管道103連接,連接水泵103后的管道一端伸入管道入口直至凈水倉3底部,另一端伸入清洗系統的清洗倉2進行連接。所述臭氧發生裝置包括臭氧發生器209、進氣管205、出氣管208、尾氣管206、氣壓泵207及分別安裝在所述進氣管205、尾氣管206上、出氣管208上的進氣閥門213、尾氣閥門213及出氣閥門210,所述臭氧發生器209的頂部設置有進氣管口,在底部設置有出氣管口,并緊鄰凈水倉3放置,所述尾氣管206的一端與臭氧尾氣出口連接,另一端通過三通管連接所述進氣管205,所述進氣管205與所述進氣管口連接,所述出氣管208連接所述氣壓泵207、出氣閥門210后,然后一端連接所述出氣管口,另一端與臭氧進氣口連接。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清洗系統包括清洗倉2,在所述清洗倉2上方設置清洗進料口13,底部的上方設置弧形或V型的清洗分隔板107,所述清洗分隔板107將清洗倉2分隔為上層清洗倉與下層污泥倉,所述清洗分隔板107上設置有貫穿其上表面與下表面的沉泥孔隙110,所述沉泥孔隙110連通所述下層污泥倉與所述上層清洗倉;在所述清洗分隔板107、清洗倉2底部之上分別設置清洗螺旋桿105與污泥螺旋桿106,所述清洗螺旋桿105與污泥螺旋桿106通過設置在側端的清洗驅動電機、污泥驅動電機連接驅動,在與清洗螺旋桿105對應的上層清洗倉端面位置設置有物料出料口108,在與污泥螺旋桿106對應的下層污泥倉端面位置設置有污泥出料口109。
如附圖1、圖5、圖6、圖7及圖8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分選系統包括所述分選分隔板12以及由分選分隔板12分隔形成的分選倉5,以及在所述分選倉5內設置的分選濾水機構、分選輸料系統、設于分選倉正下方的分選水循環系統,所述分選分隔板12的上端邊沿面低于所述清洗槽1的邊沿面,所述分選濾水機構包括分選倉的U型底部21,所述U型底部21沿著分選倉5的橫向方向呈一定傾斜度設置,包括底部上端和底部下端,所述底部上端與分選倉出料口34連接,所述底部下端設置分選濾水孔(圖上未標出),所述分選濾水孔與所述分選水循環系統連通;所述分選輸料系統包括分選螺旋桿32、軸承及驅動電機31,在所述底部下端對應的分選倉5側壁上設置下軸承和驅動電機31,在所述底部上端的分選倉5側壁上設置上軸承,在所述上軸承和下軸承之間連接分選螺旋桿32,所述分選螺旋桿32通過鏈條與驅動電機31連接;所述分選水循環系統包括分選儲水倉4、分選水位監測器、分選水位控制器42及分選水泵41,所述分選水位監測器、分選水泵41分別與所述分選水位控制器42連接,在所述分選倉5的正下方設置分選儲水倉4,在所述分選儲水倉4側壁設置有分選水位監測器,在所述分選儲水倉4的頂部設置分選進水口(圖中未標出),所述分選進水口與分選濾水孔連通,在分選儲水倉4的底部設置有分選出水口,所述分選出水口通過分選水泵41、管道43與清洗倉2連接。
如附圖9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脫水系統包括脫水預濾水裝置、脫水裝置6,所述脫水預濾水裝置包括預濾水儲料倉50以及設置在所述預濾水儲料倉50正下方的預濾水儲水倉52,所述預濾水儲料倉50的底部設置有預濾水孔,所述預濾水孔與預濾水儲水倉52連通,在預濾水儲料倉5的上部設置預濾水進料口,所述預濾水進料口通過管道51與清洗倉的物料出口108連接,在預濾水儲料倉50側面靠近底部的位置設置預濾水儲料倉出料口。
如附圖9所示,所述脫水裝置包括殼體61、脫水腔、脫水桶62、脫水驅動電機65、脫水儲水倉66、抽料機72以及料位監測系統,所述料位檢測系統包括料位監測器71、料位控制器7,所述料位監測器71通過信號線與料位控制器7連接,所述料位控制器7通過信號線與所述抽料機72連接,用于控制所述抽料機72的開啟與關停;在殼體61底部的中心位置設置脫水驅動電機65,在脫水驅動電機65上連接脫水桶62,在所述脫水桶62與殼體61之間的空間形成脫水腔,在靠近脫水桶62上端緣的脫水桶62側壁設置出料口63,在脫水桶62的底部設置脫水進料口,所述脫水進料口通過抽料機72、抽料管道與脫水預濾水裝置的預濾水儲料倉出料口連接,在殼體61的側面下端設脫水出料口64。在所述預濾水儲水倉50、脫水儲水倉66的底部分別設置有預濾水儲水倉出水口和脫水儲水倉出水口,所述預濾水儲水倉出水口和脫水儲水倉出水口分別通過管道與水泵73連接,所述水泵73再通過管道與所述的清洗倉2連接,制得本實施例的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
實施例2
本實施在實施例1制得的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的基礎上進一步優選實施方式。如附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濾水板12在其橫向垂直設置在清洗槽1的內側壁。
為使得所述凹型榫槽201、凹型榫槽202能夠承受一定的水壓力,對所述凹型榫槽201、凹型榫槽202分別設置有緊固件203、緊固件204,用于將過濾板102固定住。
作為本實施例更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本實施例對過濾板102的材質進行優選,所述金屬板301為帶有透水孔隙的鍍鋅板或不銹鋼板,在所述金屬板301上設置有金屬加強筋;所述粗濾層302為海綿體層,所述海綿體層上分布有孔徑為50-300um的孔隙;所述精濾層303為耐腐蝕性濾布,所述耐腐蝕性濾布上分布有10-100um的孔隙,耐腐蝕性濾布優選聚四氟乙烯、聚酰亞胺、聚偏氟乙烯及聚硫苯乙烯纖維編織而成的耐腐蝕性濾布;所述吸附層304為活性炭層;所述功能材料層305為涂設于金屬板外層面上的納米二氧化鈦涂層。
如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為了對被洗脫溶在液體中且滲透穿過濾水板102的濾水孔隙的有機物進行有效的催化降解直接分解,因此,優選在凈水倉3的側面設置有紫外光發生器101,當有機物滲透至功能材料層305時,功能材料層305即納米二氧化鈦涂層在紫外光101的作用下對有機物催化降解,將其轉為低害或無害的物質。作為本實施例更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在所述凈水倉3的底部設置臭氧分布器,使得臭氧均勻分布在凈水倉內對細菌或病原體甚至有機物等有害物質進行消毒、氧化處理,所述臭氧分布器與設置在凈水倉的底部的臭氧進氣口連接。
如附圖7、圖8所示,所述分選水位監測器優選紅外液面監測器,所述分選螺旋桿32的傾斜度與所述U型底部21相同,傾斜度優選為5°-30°,使得廢舊橡塑瓶片從清洗倉進入分選倉時,廢舊橡塑瓶片所附著的液體由于重力的作用,沿著U型底部21向下端流動至濾水孔隙出,并滲透濾水孔隙滴落至分選儲水倉4內,當分選水位監測器監測到分選儲水倉4的水位高度至設定的刻度線時,分選水位監測器將信號傳輸給分選水位控制器42,分選水位控制器42控制開啟或關閉分選水泵41的運行,將分選儲水倉4的水抽至清洗倉2內循環使用。同時,分選螺旋桿32上分布有螺旋片33用于傳輸廢舊橡塑瓶片。作為本實施例進一步的優選實施方案,所述分選螺旋桿32為錐形螺旋桿,所述錐形螺旋桿的錐底端位于所述底部下端。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清洗螺旋桿105、污泥螺旋桿106及分選螺旋桿32的數量至少為一根,優選清洗螺旋桿105、污泥螺旋桿106及分選螺旋桿32各一根。
如圖9、圖10所示,本實施例所述的料位監測器為紅外監測器。所述脫水桶62呈倒錐形脫水桶,沿所述脫水桶62側面設置的出料口63呈間位環形設置連接柱67,使得廢舊橡塑瓶片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上旋轉脫水,并從出料口63甩出至脫水腔內,最后脫水出料口64出料。
實施例3
在實施例2所述的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的基礎上,
本實施例包括在清洗系統上設溫度自動監測器、pH值自動監測器、數字顯示器與警報器,所述溫度自動監測器包括紅外測溫器、數字處理芯片,所述數字顯示器內集成設有處理芯片,所述數字處理芯片與數字顯示器連接,所述pH值自動監測器與數字顯示器連接,所述數字顯示器與所述警報器連接,所述警報器在溫度或pH值低于或高于設定的范圍時發出警報聲,并在所述數字顯示器閃爍顯示所述溫度或pH值。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是采用實施例1制得的集清洗、分選、脫水及自循環于一體的廢舊橡塑清洗裝置度對廢舊塑料瓶體的粉碎料即廢舊塑料瓶片進行清洗,該清洗過程包括如下過程:
(一)分選與清洗過程:如附圖2、圖6、圖7、圖8及圖9所示,將廢舊塑料瓶片通過清洗進料口13輸送進入清洗倉2,其中廢舊塑料瓶片中密度輕于水的粉碎料,如標簽粉碎料、瓶蓋粉碎料等基于浮力的作用漂浮于清洗倉2的液面上形成浮料,推送片11向分選系統方向攪動液面,然后液面的水力推動浮料隨著水流進入分選系統的分選倉5,在分選系統內浮料所附著的液體以及流過分選分隔板12的液體由自身重力的作用向U型底部21的下端底部流動,并滲過濾水孔隙后進入分選儲水倉4內,分選水位監測器監測分選儲水倉4內的液面高度,當液面高度達到預設的高度值時,分選水位監測器將數據信號傳遞給分選水位控制器42,分選水位控制器42啟動分選水泵41, 將液體通過管道43回流至清洗倉2。同時,驅動電機31驅動分選螺旋桿32,分選螺旋桿32上的螺旋片33將浮料輸送至分選倉出料口34進行收集處理。但在分選系統中除前述的間歇式液體回流外,在本工藝過程中均可采用通過關停分選水位監測器、分選水位控制器42進行連續回流處理。
與此同時,清洗系統對沉入廢舊塑料瓶片的清洗與分選系統工藝同步。清洗倉2內設置的清洗螺旋桿105轉動對廢舊塑料瓶片進行不斷的攪動,通過攪拌的作用以及水液體的沖力作用將廢舊塑料瓶片上所附著的污漬、塵土、泥沙等進行清洗,通過清洗螺旋桿105上的螺旋片逐漸將清洗螺旋桿105往物料出料口108輸送。在清洗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的污泥,該污泥逐漸沉降并通過沉泥孔隙110后沉積于下層污泥倉,污泥螺旋桿106將污泥往污泥出料口109輸送收集后統一作無害化處理。
(二)自凈水循環過程:如圖2、圖3、圖4及圖5所示,在清洗過程中由于滲透壓的作用,污水將滲過濾水板102上分布的濾水孔隙,所述濾水板102上的金屬板層301、粗濾層302及精濾層303、吸附層304及功能材料層305對污水逐級深化、凈化處理,使得進入凈水倉3的液體較為純凈,通過當液體滲透至清洗倉內層面的功能材料層305,功能材料層305上涂設的納米二氧化鈦涂層在紫外光發生器101的作用下,將液體中所含的有機物進行有效降解或分解,達到無害化處理的目的,同時,臭氧發生器209產生的臭氧通過氣壓泵207、出氣管208、出氣閥門210與凈水倉底部設置的臭氧分布器連接,使得臭氧均勻分布在凈水倉內對細菌或病原體甚至有機物等有害物質進行消毒、氧化處理,而臭氧尾氣通過尾氣管206、尾氣閥門213進入臭氧發生器209內循環使用,避免對環境產生影響。而凈水倉頂部設置的溢水口211、溢水管212可防止液體溢滿整個凈水倉,防止液體倒灌至臭氧發生器209內從而影響安全生產,同時溢水口211之上保留一定的空間體積,有利于臭氧尾氣的收集并尾氣管206排出。
當濾水板102上的孔隙被堵住時可對其中的粗濾層302及精濾層303、吸附層304進行更換并再次使用凹型榫槽201、凹型榫槽202以及緊固件203、緊固件204,將過濾板102進行固定處理。
(三)脫水過程:如圖10、圖11所示,從物料出料口108出來的廢舊塑料瓶片通過管道51輸送至預濾水儲料倉50內進行預濾水,所產生的水通過預濾水孔收集于預濾水儲水倉52內,料位監測器71對預濾水儲料倉50內廢舊塑料瓶片的堆積高度進行監測,但監測至達到預設值時料位監測器71將數據信號傳遞給料位控制器7,料位控制器7開啟抽料機72,抽料機72將預濾水儲料倉50內廢舊塑料瓶片抽吸至脫水桶62內,啟動脫水驅動電機65帶動脫水桶62轉動,廢舊塑料瓶片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逐漸向上旋轉脫水,并從出料口63甩出至脫水腔內,最后脫水出料口64出料,這種間歇式集中脫水的處理有利于節約耗能。而預濾水儲水倉52、脫水儲水倉66內的水通過水泵73回流至清洗倉2內循環使用。
除了間歇式集中脫水外,在本工藝過程中均可采用通過關停料位檢測系統的料位監測器71、料位控制器7進行連續脫水處理。
雖然本發明描述了具體的實施案例,但是,本發明的范圍并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明實質的情況下,對本發明的各種變型、變化和替換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