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造紙工業污染嚴重,污水排放量大,每生產1t漿就會產生80m3污水。現已檢測到的造紙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就有300多種,造紙工業已成為全球第六大污染產業。有報道稱加拿大河流中50%的水污染物是由制漿造紙工業排放的。造紙工業污水的污染不可小視造紙工業污水排放到河流中會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其制備方法,本發明該污水處理劑克服了現有處理劑所存在的功能單一以及難以重復利用的缺點;總之,該污水處理劑能夠使得造紙污水的理化指標達到GB18918-2002標準,從而達到排放標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6-10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4-6份、氯化鋁4-6份、檸檬酸6-8份、醋酸鈉4-6份、復合混凝劑6-8份、苯駢三氮唑6-8份、葡萄糖酸鋅7-9份、聚合硫酸鐵3-5份、改性磺化木質素7-9份、膨潤土7-9份、硅藻土7-9份、二氧化硅1-3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6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4份、氯化鋁4份、檸檬酸6份、醋酸鈉4份、復合混凝劑6份、苯駢三氮唑6份、葡萄糖酸鋅7份、聚合硫酸鐵3份、改性磺化木質素7份、膨潤土7份、硅藻土7份、二氧化硅1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8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5份、氯化鋁5份、檸檬酸7份、醋酸鈉5份、復合混凝劑7份、苯駢三氮唑7份、葡萄糖酸鋅8份、聚合硫酸鐵4份、改性磺化木質素8份、膨潤土8份、硅藻土8份、二氧化硅2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10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6份、氯化鋁6份、檸檬酸8份、醋酸鈉6份、復合混凝劑8份、苯駢三氮唑8份、葡萄糖酸鋅9份、聚合硫酸鐵5份、改性磺化木質素9份、膨潤土9份、硅藻土9份、二氧化硅3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原料按照質量份數配比,備用;
步驟二、將淀粉黃原酸酯、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改性磺化木質素與適量水混合,加熱至40~60℃;
步驟三、將步驟二所得加入除復合混凝劑的剩余原材料混合,攪拌均勻;
步驟四、將步驟三加入復合混凝劑,攪拌1-2min后,進行研磨,溫度控制在80-120℃,密封既得成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該污水處理劑克服了現有處理劑所存在的功能單一以及難以重復利用的缺點;
2、總之,該污水處理劑能夠使得造紙污水的理化指標達到GB18918-2002標準,從而達到排放標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6-10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4-6份、氯化鋁4-6份、檸檬酸6-8份、醋酸鈉4-6份、復合混凝劑6-8份、苯駢三氮唑6-8份、葡萄糖酸鋅7-9份、聚合硫酸鐵3-5份、改性磺化木質素7-9份、膨潤土7-9份、硅藻土7-9份、二氧化硅1-3份。
實施例二:
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6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4份、氯化鋁4份、檸檬酸6份、醋酸鈉4份、復合混凝劑6份、苯駢三氮唑6份、葡萄糖酸鋅7份、聚合硫酸鐵3份、改性磺化木質素7份、膨潤土7份、硅藻土7份、二氧化硅1份。
實施例三:
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8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5份、氯化鋁5份、檸檬酸7份、醋酸鈉5份、復合混凝劑7份、苯駢三氮唑7份、葡萄糖酸鋅8份、聚合硫酸鐵4份、改性磺化木質素8份、膨潤土8份、硅藻土8份、二氧化硅2份。
實施例四:
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淀粉黃原酸酯10份、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6份、氯化鋁6份、檸檬酸8份、醋酸鈉6份、復合混凝劑8份、苯駢三氮唑8份、葡萄糖酸鋅9份、聚合硫酸鐵5份、改性磺化木質素9份、膨潤土9份、硅藻土9份、二氧化硅3份。
實施例五:
一種造紙污水處理劑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上述原料按照質量份數配比,備用;
步驟二、將淀粉黃原酸酯、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改性磺化木質素與適量水混合,加熱至40~60℃;
步驟三、將步驟二所得加入除復合混凝劑的剩余原材料混合,攪拌均勻;
步驟四、將步驟三加入復合混凝劑,攪拌1-2min后,進行研磨,溫度控制在80-120℃,密封既得成品。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