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脫色絮凝劑設備制作領域。
背景技術:
絮凝劑是處理污水,使其中淤泥、雜質沉淀的重要物質。但在處理污水的過程中不能直接將絮凝劑注入到污水中,而需要先將其和水攪拌均勻后再加入到污水中。目前的工藝都是直接將絮凝劑從料斗注入到攪拌裝置內兌水攪拌,這種處理方式容易導致絮凝劑堵塞料斗與攪拌裝置之間的通道,還會因攪拌不均勻而凝結成塊,從而影響污水處理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有效防止在進料過程中堵塞進料管道且能夠有效進行絮凝劑浸潤的脫色絮凝劑浸潤罐。
為實現本發明目的,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脫色絮凝劑浸潤罐,其特征在于包括豎直罐體,設置于罐體近頂端的傾斜進料管,進料管頂端設置有錐斗,罐體內設置有3層錐形套筒,相鄰錐形套筒間隔20~30cm,最上層錐形套筒上方設置有進水管,進水管距離最上層錐形套筒頂端10~12cm,罐體底端設置有出液管,最下層錐形套筒與中間錐形套筒之間的罐體側壁上設置有液位感應器,進水管、進料管以及出液管上均設置有電磁閥,罐體上設置有控制單元,液位感應器電連接控制單元,控制單元電連接電磁閥。
作為優選,進水管的高于低于進料管的高度。
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通過設置多層錐形套筒,使絮凝劑多次浸潤,并且自動化程度高,有效防止干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種脫色絮凝劑浸潤罐,包括豎直罐體1,設置于罐體1近頂端的傾斜進料管2,進料管2頂端設置有錐斗2.1,罐體1內設置有3層錐形套筒3,相鄰錐形套筒3間隔20~30cm,最上層錐形套筒3.1上方設置有進水管4,進水管4距離最上層錐形套筒3.1頂端10~12cm,罐體1底端設置有出液管5,最下層錐形套筒3.3與中間錐形套筒3.2之間的罐體1側壁上設置有液位感應器6,進水管4、進料管2以及出液管5上均設置有電磁閥7,罐體1上設置有控制單元8,液位感應器6電連接控制單元8,控制單元8電連接電磁閥7。進水管4的高于低于進料管2的高度。錐形套筒3錐度為60度,最上層錐形套筒3高度為50cm。中間錐形套筒3.2為60cm.。最下層錐形套筒3.3為7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