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修復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生物法污染土壤修復系統。
背景技術:
百菌清是使用廣泛的殺真菌劑,在土壤中藥效穩定,不易分解,長期大量使用百菌清會導致嚴重的土壤問題,對水生脊椎動物有劇毒,在嚙齒動物體內存在明顯的毒性蓄積,接觸百菌清會引起皮膚炎癥,并會嚴重刺激人的眼睛和腸胃,增加人類繁衍后代的致畸率。
目前降解百菌清的方法包括物理法、化學法和生物法,物理吸附法缺點是吸附飽和后效果下降,再處理困難,化學法缺點是僅適用表層土壤、降解產物二次污染、成本高以及氧化劑的加入改變水土結構,物理法和化學法成本較高,不適宜用作面源污染的修復,不僅工作量大,還易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分布廣泛,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多種代謝途徑,生物法成為降解殘留農藥的主要方法,但是一般生物法的缺點是處理周期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生物法污染土壤修復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水合槽、反應溝、礦化溝,反應溝包括依次連接的硫基取代池、甲硫基取代池、甲氧基取代池、羥基取代池、氫取代池,反應溝分別連接有檢測裝置、助劑罐,硫基取代池連接有催化劑槽,羥基取代池連接有水解酶皿。
作為優選的,催化劑槽內催化劑為巰基和谷胱甘肽。
作為優選的,檢測裝置包括檢測含水率、溫度和酸堿度的儀表。
作為優選的,助劑罐內為真菌和腐殖質。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所取得的技術進步和有益效果如下:
處理周期大大縮短,是一種高效、易行、廉價的減解系統,對修復百菌清污染土壤具有突出優勢,實現徹底降解和無害化。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圖1為一種生物法污染土壤修復系統示意圖;
圖中數字表示:1.水合槽,2.反應溝,20.硫基取代池,21.催化劑槽,22.甲硫基取代池,23.甲氧基取代池,24.羥基取代池,25.氫取代池,26.檢測裝置,27.助劑罐,28.水解酶皿,3.礦化溝。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首選實施例。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秒速的實施例。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例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全面。
一種生物法污染土壤修復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水合槽1、反應溝2、礦化溝3,反應溝3包括依次連接的硫基取代池20、甲硫基取代池22、甲氧基取代池23、羥基取代池24、氫取代池25,反應溝2分別連接有檢測裝置26、助劑罐27,硫基取代池20連接有催化劑槽21,羥基取代池24連接有水解酶皿28。
微生物降解百菌清主要通過酶的催化作用將百菌清吸收到胞內,通過分泌胞內或胞外降解酶來降解百菌清,其中伴隨水解、氧化還原過程。
污染土壤中百菌清苯環上的氰基在水合槽1中通過水合作用形成酰胺或進一步氧化成羧酸機團。
催化劑槽21內催化劑為巰基和谷胱甘肽,在催化劑槽21中催化劑的條件下,百菌清苯環上的氯原子被巰基取代形成洛合物。
在甲硫基取代池22、甲氧基取代池23,苯環上氯原子分別被甲硫基、甲氧基取代。
在水解酶皿28中水解酶作用下,羥基取代池24發生水解脫氯反應,水解酶不需其它輔助酶和因子,生物降解性能較好。
在氫取代池25中發生苯環上的氯原子被氫原子取代,再進一步在礦化溝3中礦化為水、二氧化碳和無機物。
檢測裝置26包括含水率、溫度和酸堿度的檢測儀表,在含水率60%、溫度為30℃時,微生物降解率達到最高,同時控制酸堿度>8。
助劑罐27內為真菌、腐殖質,在此條件下微生物降解率得到提高。
最后應當指出,以上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較有代表性的例子。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應認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