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廢水處理設備。
背景技術:
廢水處理中經常采用曝氣裝置,常規的曝氣為空氣或者廢氣,使得廢水中污物不宜沉淀,利于凈化處理。但是其進入和排出方式都很隨意,造成凈化效果不夠理想。
申請號為2007100529462的發明公開了一種組合式養殖廢水凈化方法及裝置。它是有下列過程完成的:沉淀后的養殖廢水,經過濾后,滲浸經過朽木進行厭氧除氮處理;再通過滲浸經過竹炭和石灰石進行好氧暴氣處理后;經內電解處理后,最后經過吸附處理后完成凈化排出。該裝置雖對總氮、總磷等有凈化處理,但是處理使用的原料易給水體帶來新的污染源。
申請號:2012101572475的發明公開了一種水產養殖廢水的凈化裝置,包括水培槽、以及與水培槽連接的給水管路和排水管路;水培槽底部放置有石子填料,水培槽上部設置有用于栽培經濟植物的浮床單元。該發明通過植物吸收水產養殖廢水中的氮、磷等元素,凈化周期過長,不適宜水產快速生長對水質的處理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實用新型目的:
提供一種體積較小、結構簡單、去除廢水中氮類化合物或混合物效果比較理想的污水處理裝置。
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控制水體中氮類化合物含量的裝置,具有耐水材料(優選強度較高的玻璃鋼或者不銹鋼)制成的容器。容器的頂部為敞口;容器的外殼下部具有廢水進口,外殼底部具有曝氣進口(曝氣為空氣或者優選為臭氧,對廢水中含有的氮類化合物(比如水產的餌料、排泄物)具有較強的氧化分解作用,產生含氮廢氣氣泡溢出,同時對水體消毒殺菌,使得水質得到較好的凈化處理);外殼內部上方連接有喇叭狀罩殼(其下部大、上部小,下部與外殼內表面無縫連接,其上部具有出泡口,便于氣泡溢出和流走)。
出泡口的口徑為敞口口徑的1/2-1/10,便于氣體從液體中集中逸出;出泡口的口徑為曝氣進口口徑的5-50倍,使得曝氣進入水體中后,快速膨脹混溶于水中形成氣泡,與氮類化合物反應,分解釋放含氮廢氣,逸出更多廢氣氣泡,從出泡口溢出;同時氣泡表面吸附部分廢水中的固體微粒一同溢出,從外殼上聯通的廢氣廢液出口流出,廢氣廢液出口的位置低于出泡口,流出基本無阻力)。
在外殼側面、罩殼下方或者罩殼上(在外殼內表面與出泡口之間,此處的水質為相對干凈的中水,同時又不易聚集氣泡)具有中水出口(口徑小于廢水進口,使得中水流量小于廢水進入流量)。
曝氣進口連接有文丘里噴射管(含有一個射流水泵和一個文丘里射流器,臭氧通過文丘里射流器負壓口進入),使得臭氧進入速度快、用量少,氧化分解含氮化合物產生氣泡逸出比較快速,凈化效率較高。而且臭氧的使用量可以通過自控裝置進行控制,能夠根據廢水進口的流量和廢水的水質狀況調節臭氧的消耗量。通常,一噸水產養殖產生的廢水需要消耗1-10升臭氧,使得多余餌料和排泄物被充分分解排出含氮廢氣,水體中的病菌基本被殺滅,又不會造成水體回用時過量的臭氧濃度導致水產中毒,同時減少資源的浪費。
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巧妙,體積較小,對水產養殖廢水中的餌料和排泄物的分解凈化效果比較理想,能去除廢水中溶解的廢氣和部分固廢微粒,對廢水的凈化處理效率較高。而且,溢出排放的氣泡在破裂釋放氣體后,液體和固態廢物的排放量量較少,大量的廢水能夠凈化為中水進行循環使用,節約水資源;該設備需要的動力較小,能耗較低;臭氧原料的消耗量可精確控制。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 1-廢水進口;2-曝氣進口;3-文丘里噴射管;4-水體;5-中水出口;6-喇叭狀罩殼;7-出泡口;8-氣泡;9-外殼;10-廢氣廢液出口;11-敞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的控制水體中氮類化合物含量的裝置,具有耐水材料FRP制成的容器;容器的頂部為敞口11;容器的外殼9下部具有廢水進口1,外殼9底部具有臭氧的曝氣進口2。
外殼9內部上方連接有喇叭狀罩殼6,其下部大、上部小,下部與外殼9內表面無縫連接,其上部具有出泡口7;外殼9上位置低于出泡口7處有聯通的廢氣廢液出口10。在9側面、喇叭狀罩殼下方6或者罩殼上具有口徑小于廢水進口的中水出口5。
出泡口7的口徑為敞口11口徑的1/2-1/10,出泡口7的口徑為曝氣進口2口徑的5-50倍。便于氣泡8快速形成和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