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濾布及濾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除塵過濾布,更具體的說,本發明主要涉及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濾布及濾袋。
背景技術:
玄武巖連續纖維材料被譽為“21世紀的新材料”,是以玄武巖礦石為原料,將礦石破碎后加入熔爐中,在1450°C 1500°C熔融后,將均勻的熔融物通過拉絲漏板先拉成粗纖維,然后再將粗纖維由拉絲機拉制成各種規格的連續纖維,并根據后續用途采用不同的浸潤劑進行浸潤處理,加工形成最終產品。由于該方法幾乎不用水,也幾乎無空氣污染,本身無化學揮發物,因此它一種環境友好協調的纖維制備方法。由于在制備的可完全降解的玄武巖纖維過濾材料中,不僅保護了環境,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充分利用了分布廣泛的礦物巖石,大大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因此應用前景十分廣泛。與玻璃纖維、碳纖維、芳綸纖維等其它高性能纖維相比,玄武巖纖維不僅力學性能接近碳纖維,而且具有很多優異功能性,如耐高溫性能好,可在-260 700°C范圍內連續工作;耐酸耐堿,抗紫外線性能強,吸濕性低,有更好的耐環境性能;絕緣性能好,高溫過濾性佳,抗輻射等。因此玄武巖纖維被認為是碳纖維的低價替代品,是繼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之后的第四大高技術纖維。現在常有的過濾袋有玻璃纖維袋、pps針刺氈除塵濾袋、滌綸針刺氈、丙綸針刺氈、 聚苯硫醚針刺氈、芳綸針刺氈、芳砜綸針刺氈、聚四氟乙烯針刺氈、聚酰亞胺針刺氈及高溫復合系列針刺氈等。而能長時間在200°C以上使用的纖維只有P84、聚四氟乙烯(PTFE)及玻璃纖維、陶瓷纖維、碳纖維、高硅氧纖維及玄武巖纖維等。多功能氣力輸送罐車也稱為“雙壓送車”,雙壓送車充分運用氣力輸送和過濾分離的技術,具有結構合理、節能高效、運行維護成本低、先進的流化系統和環保等多項優勢。雙壓送車由汽車底盤和上裝部分組成,上裝部分包括后罐體,物料受料/排料系統和控制系統組成。氣力吸排車是結合負壓氣力輸送和正壓氣力輸送的原理,集收集、輸送、裝卸功能為一體,以封閉方式完成各種散料的清理收集和運輸。吸排車的作用是抽吸固態散料或積灰,并將物料排入回收料倉或指定地點。其吸料過程就像一個大的工業吸塵器,利用負壓產生空氣流攜帶吸抽物料,通過分離、擴容沉降等將物料留在主料罐中,過濾后的空氣排出, 保證大氣不被污染。排料過程是一個正壓輸送過程,由壓縮空氣將罐內物料排到指定回收料倉內。全部工作過程在全封閉的狀態下進行,沒有跑冒、遺撒,是工廠清潔生產的必備設備·吸排車和雙壓送車廣泛應用在電廠、水泥廠、鋼鐵廠和有色冶金吸收運輸粉塵,而且他們的運行環境常常是在高溫條件下運行。由于吸塵工藝、爐況以及吸收流量和天氣等因數不同造成其溫度大幅度波動,使得濾袋在設計溫度范圍外運行,如鋼廠收集燒結粉塵有時的溫度能達到600°C。常規的高溫濾袋在吸排車和雙壓送車使用壽命短,且在高溫下容易與骨架發生粘連,使得濾袋不易更換,增加檢修時間和人力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耐高溫性能好,且使用壽命較長的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濾布及濾袋。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所述的濾布由經向紗線與緯向紗線呈二重結構編織而成,所述的經向紗線與緯向紗線的編織密度為60至350 根每10厘米,所述的經向紗線的纖維結構為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緯向紗線的纖維結構與經向紗線相匹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緯向紗線的纖維結構為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部分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和部分未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混捻紗以及膨化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當中的任意一種。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經向紗線與緯向紗線為平紋、斜紋與緞紋當中的任意一種經二重或緯二重的編織結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采用經向紗線與緯向紗線編織而成的除塵濾布的面密度為100至1500克每平方米。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采用經向紗線與緯向紗線編織而成的除塵濾布還經過化學試劑涂覆處理。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化學試劑的配方至少包含3%至30%的聚四氟乙烯乳液、3 %至30 %的硅油、1 %至30 %的石墨,1 %至6 %的表面活性劑、0. 1 %至5 %的偶聯劑以及10%至90%的去離子水。本發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增強針刺氈濾布,所述的增強針刺氈以上述的除塵濾布作為增強層,其還包括基布層,以及包覆在基布層上方與下方的氈面層,其中基布層與兩氈面層合并為一體,增強層固定在其中一氈面層的上方。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基布層是玻璃纖維編織而成的基布或玄武巖連續纖維編織而成的基布。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氈面層為玄武巖短纖維加工制成,或者玄武巖短纖維與其它纖維加工制成,且其中其它纖維的含量占氈面層總質量的0.1%至40%。本發明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袋,所述的除塵濾袋采用上述的除塵濾布,或者上述的增強針刺氈濾布加工制成袋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將玄武巖連續纖維作為濾布的主要材料,防止濾袋在使用時因高溫與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骨架發生粘連,使其在實際使用中有利于清灰和濾袋更換。同時采用玄武巖連續纖維為主料制成的除塵濾布與增強針刺氈濾布,采用它們加工制成吸排車和雙壓送車除塵濾袋的使用壽命與同等條件下的其它纖維濾袋相比提高了三倍以上。且本發明的結構簡單,適于工業化生產,批量生產的效率較高,且生產成本較低,易于推廣。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與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實施例一參考圖1所示,本發明的此種實施方式是要提供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所述的濾布由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呈二重結構編織而成,所述的經向紗線11 與緯向紗線12的編織密度為60至350根每10厘米,具體可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其應用場所,將其在前述的編織密度中任意選擇,而根據前述的數值范圍,可使本發明變換為多種實施方式,例如發明人在進行試驗時經常應用的幾個密度數值分別為60根每10厘米、180根每10厘米,270根每10厘米以及350根每10厘米。根據本發明濾布的特性,上述的經向紗線11的纖維結構采用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而對于緯向紗線12的纖維結構可以任意選擇,其原則為需與經向紗線11相匹配,而非一定要采用玄武巖纖維。針對上述的緯向紗線12的纖維結構,發明人經過實驗,提供如下三種比較優選的緯向紗線12纖維結構,即可以為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部分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和部分未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混捻紗以及膨化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采用前述的三種緯向紗線12纖維結構可取的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通過緯向紗線12纖維結構的不同,可使本發明由此再變換為三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上述的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為平紋、斜紋與緞紋當中的任意一種經二重編織結構,根據濾布欲使用的場所選擇不同的紋理進行二重編織,均能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前述的多種紋路也可使本發明變換為多種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所編織而成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面密度可確定在300至1500克每平方米,通過該連續的數值范圍,可根據除塵濾布具體使用的場所,變換為多種實施方式,例如800克每平方米,1200克每平方米等。實施例二再參考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此種實施方式是要提供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所述的濾布由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呈二重結構編織而成,根據不同的應用各場所,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的編織密度為220根每10厘米。根據本發明濾布的特性,上述的經向紗線11的纖維結構采用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而對于緯向紗線12的纖維結構可以任意選擇,其原則為需與經向紗線11相匹配,而非一定要采用玄武巖纖維。針對上述的緯向紗線12的纖維結構,發明人經過實驗發現,如下三種纖維結構可作為緯向紗線12纖維結構的優選,即可為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部分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和部分未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混捻紗以及膨化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采用前述的三種緯向紗線12纖維結構可取的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通過緯向紗線12纖維結構的不同, 可使本發明由此再變換為三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例如本實施方式中采用的是膨化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
上述的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為平紋、斜紋與緞紋當中的任意一種緯二重的編織結構,根據濾布欲使用的場所選擇不同的紋理進行二重編織,均能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前述的多種紋路也可使本發明變換為多種實施方式。在本實施方式中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所編織而成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面密度可確定在100至1500克每平方米,通過該連續的數值范圍,可根據除塵濾布具體使用的場所,變換為多種實施方式,例如200克每平方米、500克每平方米、1400克每平方米等。在本實施方式中為進一步提升除塵濾布的強度,以滿足部分特殊工況的使用,所述的采用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編織而成的除塵濾布還需經過化學試劑涂覆處理。 前述的化學試劑的成分最好包含3%至30%的聚四氟乙烯乳液、3%至30%的硅油、至 30%的石墨,至6%的表面活性劑、0. 至5%的偶聯劑以及10%至90%的去離子水, 除前述提高的成分之外,還可以包含其他添加成分,需要說明的是,前述所提到的百分比為重量比。而前述化學試劑發明人認為比較優選你的配比為2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15%的硅油、20%的石墨,4%的表面活性劑、2%的偶聯劑以及35%的去離子水。實施例三本發明的此種實施方式是要提供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增強針刺氈濾布, 所述的增強針刺氈以實施例一或實施例二中所述的除塵濾布作為增強層21,其還包括基布層22,以及包覆在基布層22上方與下方的氈面層23,其中基布層22與兩氈面層23合并為一體,增強層21固定在其中一氈面層23的上方,而作為增強層22的除塵濾布其成品的密度最好在100至1000克每平方米中任意選擇,發明人認為比較優選的幾個實施方式為100 克每平方米、300克每平方米、600克每平方米以及1000克每平方米,依照該密度的數值范圍,使得本實施例可由此變換為多種實施方式。對于前述的基布層22最好采用由玻璃纖維編織而成的基布,或者玄武巖連續纖維編織而成的基布。所述的氈面層23最好采用玄武巖短纖維加工制成,或者玄武巖短纖維與其它纖維加工制成,且其中其它纖維的含量占氈面層23總質量的范圍為0. 至40%, 例如在玄武巖短纖維中加入20%的其它纖維,該纖維可以使無機纖維,也可以是有機纖維, 例如碳纖維、鋼纖維或PBO纖維等;還需要進行說明的是,前述所提到的百分比為重量百分比。實施例三本發明的此種實施方式是要提供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袋,該除塵濾袋采用實施例一或者實施例二中所述的除塵濾布,通過縫制、或者膠粘等工藝將其邊緣連接在一起制成袋裝。實施例四本發明的此種實施方式是要提供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袋,該除塵濾袋采用實施例一或者實施例二中所述的增強針刺氈濾布,通過縫制、或者膠粘等工藝將其邊緣連接在一起制成袋裝。在本說明書中所談到的“一個實施例”、“另一個實施例”、“實施例”、等,指的是結合該實施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包括在本申請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個實施例中。在說明書中多個地方出現同種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個實施例。進一步來說,結合任一實施例描述一個具體特征、結構或者特點時,所要主張的是結合其他實施例來實現這種特征、結構或者特點也落在本發明的范圍內。 盡管這里參照本發明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型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所述的濾布由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 (12)呈二重結構編織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的編織密度為60至350根每10厘米,所述的經向紗線(11)的纖維結構為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 緯向紗線(12)的纖維結構與經向紗線(11)相匹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緯向紗線(12)的纖維結構為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部分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和部分未膨化的玄武巖連續纖維混捻紗以及膨化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當中的任意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為平紋、斜紋與緞紋當中的任意一種經二重或緯二重的編織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編織而成的除塵濾布的面密度為100至1500克每平方米。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用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編織而成的除塵濾布還經過化學試劑涂覆處理。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學試劑的配方至少包含3%至30 %的聚四氟乙烯乳液、3%至30 %的硅油、1 %至30 %的石墨,至6%的表面活性劑、0. 至5%的偶聯劑以及10%至90%的去離子水。
7.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增強針刺氈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強針刺氈以權利要求1至6所述的除塵濾布作為增強層(21),其還包括基布層0 ,以及包覆在基布層0 上方與下方的氈面層(23),其中基布層0 與兩氈面層合并為一體,增強層 (21)固定在其中一氈面層的上方。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增強針刺氈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布層0 是玻璃纖維編織而成的基布或玄武巖連續纖維編織而成的基布。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增強針刺氈濾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氈面層為玄武巖短纖維加工制成,或者玄武巖短纖維與其它纖維加工制成,且其中其它纖維的含量占氈面層(23)總質量的0. 至40%。
10.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除塵濾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塵濾袋采用權利要求1至6所述的除塵濾布,或者權利要求7至9所述的增強針刺氈濾布加工制成袋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濾布及濾袋,屬一種除塵過濾布,所述的濾布由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呈二重結構編織而成,所述的經向紗線(11)與緯向紗線(12)的編織密度為60至350根每10厘米,所述的經向紗線(11)的纖維結構為玄武巖連續纖維加捻紗,緯向紗線(12)的纖維結構與經向紗線(11)相匹配。通過將玄武巖纖維作為濾布的主要材料,防止濾袋在使用時因高溫與吸排車和雙壓送車的骨架發生粘連,采用采用玄武巖纖維為主料加工制成吸排車和雙壓送車除塵濾袋的使用壽命與同等條件下的其它纖維濾袋相比提高了三倍以上。且本發明的結構簡單,適于工業化生產,批量生產的效率較高,且生產成本較低,易于推廣。
文檔編號B01D39/08GK102527153SQ2012100057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9日
發明者屈斌, 曹柏青, 楊彥斌, 楊成春, 陳中武, 鮮平 申請人:四川航天拓鑫玄武巖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