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應用于食品機械裝置領域的粉末加工設備,尤其涉及的是一種氣對流式高效粉末臥式混料機。
背景技術:
粉末混料機,是一種帶有葉片的軸在圓筒或槽中旋轉,將多種原料進行攪拌混合,使之成為一種均勻混合物的機器。傳統混料機混合效率低,攪拌不均勻,其進料口多為垂直進料,粉塵由于重力作用迅速沉底,從而導致攪拌不充分。同時粉末在攪拌過程中若遇到高溫則十分容易導致粉末融化凝結,影響物料的原有的屬性,從而影響食品的口感和最終的攪拌混合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氣對流式高效粉末臥式混料機,以期達到使粉末攪拌更充分、提高粉末混合效率的目的。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氣對流式高效粉末臥式混料機,包括機架,所述機架上設置有攪拌倉,所述攪拌倉內設置有攪拌裝置,所述攪拌裝置通過驅動機構驅動其運轉,所述攪拌裝置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所述攪拌倉頂部設置有進料裝置,所述進料裝置包括傾斜設置的進料管,所述攪拌倉底部一端設置有出料口,所述攪拌倉上下兩側分別設置有進氣裝置,且兩個進氣裝置分別靠近所述攪拌倉的左右兩端,所述進氣裝置通過進氣管與所述攪拌倉連通,所述兩個進氣裝置的進氣管均傾斜設置,所述攪拌倉側面還設置有出氣孔;所述攪拌倉內壁設置有一層夾層,所述夾層內安裝有冷卻管路,所述冷卻管路的兩端分別與冷媒輸送裝置的進口端和出口端相連接。
所述冷媒輸送裝置包括控制箱,所述控制箱表面設置有第一透明觀察窗口和溫度控制面板。
所述攪拌裝置為單軸雙螺旋攪拌裝置,所述單軸雙螺旋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電機,所述電機通過傳動裝置與所述攪拌軸的一端相連接,通過電機驅動所述攪拌軸旋轉。
所述進料管內壁設有內螺紋。
所述進氣裝置在與對應的進氣管相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圈。
所述攪拌倉底部在靠近出料口的一段為出料段,所述出料段沿著出料方向傾斜向下設置。
所述出氣孔內設置有粉末過濾裝置。
所述攪拌倉一側設有第二透明觀察窗口。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氣對流式高效粉末臥式混料機,其結構布局簡單緊湊,其在攪拌倉上下兩側分別設置有進氣裝置,且兩個進氣裝置的進氣管均傾斜設置,實現了攪拌倉內的氣流對流式攪拌,可對粉末進行二次攪拌,同時粉末不易沉積,從而使得粉末攪拌更加充分和均勻,保證了粉末混合質量,提高了粉末混合效率。
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氣對流式高效粉末臥式混料機,其進料裝置包括傾斜設置的進料管,相對于垂直式光滑進料管,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進料的速度,防止粉末原料進入攪拌倉后迅速沉積,從而使原料有充分的攪拌時間。
3、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氣對流式高效粉末臥式混料機,其在攪拌倉內壁設置有冷卻管路,可以解決粉末在攪拌過程中遇到高溫導致的粉末融化凝結、從而影響粉末攪拌質量的問題,同時在攪拌裝置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可根據攪拌倉內的溫度來調整冷卻管路內的冷媒流量,從而控制散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工作時氣流對流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電機1、傳動裝置2、進料裝置3、冷卻管路4、單軸雙螺旋攪拌裝置5、第一密封墊圈6、第一進氣裝置7、溫度傳感器8、第二進氣裝置9、溫度控制面板10、第二透明觀察窗口11、出料口12、機架13、第二密封墊圈14、出氣孔15、第一透明觀察窗口16、冷媒輸送裝置17、攪拌倉18。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參見圖1至圖3,本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氣對流式高效粉末臥式混料機,包括機架13,機架13上設置有攪拌倉18,攪拌倉18內設置有攪拌裝置,攪拌裝置通過驅動機構驅動其運轉,攪拌裝置上設置有溫度傳感器8,攪拌裝置優選為單軸雙螺旋攪拌裝置5,單軸雙螺旋攪拌裝置5包括攪拌軸,驅動機構包括電機1,電機1通過傳動裝置2與攪拌軸的一端相連接,通過電機1驅動攪拌軸旋轉。
攪拌倉18頂部設置有進料裝置3,進料裝置3包括傾斜設置的進料管,進料管內壁設有內螺紋,設置帶內螺紋的傾斜式進料管相對于垂直式光滑進料管而言,可減緩進料的速度,防止粉末原料進入攪拌倉18后迅速沉積,從而使原料有充分的攪拌時間。
攪拌倉18底部一端設置有出料口12,攪拌倉18底部在靠近出料口12的一段為出料段,出料段沿著出料方向傾斜向下設置,便于卸料。
攪拌倉18上下兩側分別設置有進氣裝置,且兩個進氣裝置分別靠近攪拌倉18的左右兩端,進氣裝置通過進氣管與攪拌倉18連通,兩個進氣裝置的進氣管均傾斜設置,進氣裝置在與對應的進氣管相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圈,以防止在進氣過程中將外界環境中其他顆粒帶入攪拌倉18,從而影響產品的質量。兩個進氣裝置分別為第一進氣裝置7和第二進氣裝置9,第一進氣裝置7在與對應的進氣管相連接處設置有第一密封墊圈6,第二進氣裝置9在與對應的進氣管相連接處設置有第二密封墊圈14。兩個進氣裝置分別成安裝在攪拌倉18的上下兩側,以此形成氣對流,從而使未混合攪拌均勻但是沉底的粉末進行二次攪拌,同時也可以使粉末不易沉積,從而達到使粉末充分混合均勻的目的。
攪拌倉18側面還設置有出氣孔15,出氣孔15內設置有粉末過濾裝置。攪拌倉18一側設有第二透明觀察窗口11,可觀察攪拌倉18內的攪拌狀況,如若發生意外情況,可以進行人為及時調整。
攪拌倉18內壁設置有一層夾層,夾層內安裝有冷卻管路4,冷卻管路4的兩端分別與冷媒輸送裝置17的進口端和出口端相連接。冷媒輸送裝置17包括控制箱,控制箱表面設置有第一透明觀察窗口16和溫度控制面板10,通過第一透明觀察窗口16可觀察冷媒輸送裝置17內工作狀態。設置冷卻管路4可以避免粉末在攪拌過程中遇到高溫導致粉末融化凝結,從而影響粉末的攪拌質量。
工作時,粉末原料從進料裝置3處進料,通過進料管進入攪拌倉18內,啟動電機1帶動單軸雙螺旋攪拌裝置5運轉,同時兩個進氣裝置啟動,分別通過各自的進氣管相攪拌倉18內吹入氣流,兩股氣流在攪拌倉18內形成氣對流,能使得未混合攪拌均勻但是沉底的粉末進行二次攪拌,同時也可以使粉末不易沉積,從而達到使粉末充分混合均勻的目的。同時,通過溫度傳感器8檢測攪拌倉18內的實時溫度,并將檢測到的溫度信息反饋給溫度控制面板10,通過溫度控制面板10調節冷卻管路4中的冷媒流量,從而控制散熱效率。攪拌完成后,從出料口12卸料即可。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