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汽車涂裝工裝輔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
背景技術:
目前,許多汽車廠在車身涂裝中,電泳漆浸入前蓋壓邊中,電泳后面的UF液沖洗不到,在烘干的過程中,壓邊中的電泳殘液流出滴到車身前翼子板上,烘干后形成電泳漆渣,需要采用人工打磨修補的方式解決,此方式常會出現以下情況:
1、流落的殘液經烘干爐烘干后形成漆渣。此漆渣非常堅硬,員工無法采用砂紙打磨干凈,需要借助于刮刀類工具將漆渣刮除。員工在操作過程中,常將漆渣連同底漆一同刮除,影響涂裝質量和車身防腐質量。
2、刮掉底漆后,正常工藝要求補噴防銹底漆。補噴后的防銹底漆無論是膜厚還是油漆本身的防腐性能均遠不如車身原來的漆膜,而且,增加了一個刮渣工位和補噴防銹底漆工位,消耗了動能及工作時間,增加了員工操作勞動量及噴涂汽車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設計了一種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在涂裝過程中不會由于漆液流落到車身上,使其在烘干過程中形成漆渣,從而降低涂裝質量及提高噴涂成本。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種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遮蓋板,所述遮蓋板一端設置有固定桿,所述遮蓋板的下表面上還設置有兩個定位柱;所述遮蓋板,通過所述固定桿和所述兩個定位柱與車身前翼子板部位工藝孔的配合,固定在車身前翼子板上方。
進一步,所述遮蓋板包括一長形底板,所述底板的一長邊端設置有立板,所述底板的另一長邊端設置有壁板,所述立板、底板、壁板形成一長形槽以容納滴落下來的殘夜;所述底板和所述壁板之間的夾角為鈍角使得所述壁板呈一斜坡狀。
進一步,所述壁板的邊沿還設置有向外延伸的翻邊。
進一步,所述底板和所述壁板之間的夾角為140°。
進一步,所述立板和所述底板之間成90°角。
進一步,所述固定桿上端和所述遮蓋板連接,所述固定桿下端設置有固定卡鉤。
進一步,所述固定桿和所述固定卡鉤采用彈簧鋼材料制成一體件。
進一步,還包括副固定桿以便于操作人員手握;所述副固定桿和所述固定桿并排設置,兩者上端用連接套箍在一起后再和所述遮蓋板固連,兩者下端呈“八”字型分開。
進一步,所述固定桿和所述副固定桿通過連接桿和所述遮蓋板底板的一短邊端連接。
進一步,所述兩個定位柱包括一個長定位柱和一個短定位柱以支撐所述遮蓋板,使所述遮蓋板與車身前翼子板有一定的間隙,所述短定位柱的末端設置有防脫腳。
進一步,所述長定位柱和所述短定位柱設置在所述遮蓋板底板下表面的兩端。
進一步,所述副固定桿、連接桿采用彈簧鋼制作;所述長定位柱、短定位柱為常見的Q235直徑φ=3mm的圓鋼;所述遮蓋板為厚度δ=1mm的Q235冷軋鋼板或彈簧鋼冷軋板。
該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的遮蓋面可以有效遮擋從前蓋壓邊中流出的殘液,避免殘液滴落到電泳車身上形成漆渣,可省略底漆打磨員工的一道工序,節約成本,提高涂裝質量。
(2)本發明采用帶彈性的固定桿和副固定桿,員工手握時非常省力,安裝很方便;固定在車身前翼子板處的三個工藝孔內,具有安裝、卸裝方便、安裝后穩定牢固可靠的優點,極大地方便了員工的操作,提升了生產效率。
(3)本發明所用材料普通,制作工藝不復雜,耐用性好,成本低。
(4)本發明在短定位柱末端設計一個防脫腳,可防止在車身劇烈運行時輔具脫落。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的主視圖;
圖3:本發明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的俯視圖;
圖4:本發明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的左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固定桿;11—固定卡鉤;2—副固定桿;3—長定位柱;4—短定位柱;41—防脫腳;5—遮蓋板;51—底板;52—立板;53—壁板;54—翻邊;6—連接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圖1至圖4示出了一種在汽車涂裝中遮蔽殘液的輔具,包括固定桿1、副固定桿2、長定位柱3、短定位柱4、遮蓋板5和連接桿6。長定位柱3和短定位柱4設置在遮蓋板5下表面上,固定桿1和副固定桿2通過連接桿6和遮蓋板5一端連接。遮蓋板5通過固定桿1、長定位柱3、短定位柱4與車身前翼子板部位的原有工藝孔配合進而將遮蓋板5有效固定在車身前翼子板上方。
遮蓋板5起著遮蔽殘液的作用。遮蓋板5包括一矩形板狀結構的底板51,底板51的一長邊端設置有立板52,底板51的另一長邊端設置有壁板53,立板52、底板51、壁板53形成一長形槽以容納滴落下來的殘夜。底板51和壁板53之間鈍角連接使得壁板53呈一斜坡狀,此斜坡是為了遮蓋板能根據車身翼子板的形狀延伸到翼子板外。壁板53的邊沿設置有翻邊54,目的是使它不僅具有遮蓋滴落到翼子板的內側的殘液,而且還能有效遮蓋滴落到翼子板外表面的殘液。本實施例里底板51和壁板53之間成140°角,立板52和底板51之間成90°角。
固定桿1和副固定桿2通過連接桿6和遮蓋板5底板51的一短邊端連接。為了方便輔具與汽車翼子板部位快速手工連接,在固定桿1的下端和翼子板連接處設置有固定卡鉤11,固定桿1以及固定卡鉤11采用彈簧鋼材料制成一體件,具有較強彈性。副固定桿2和固定桿1并排設置,兩者上端用連接套箍在一起后再和連接桿6固連,兩者下端呈“八”字型分開,副固定桿2便于員工手握。安裝時,用手捏住固定桿1和副固定桿2,將固定卡鉤11直接卡入車身翼子板處相應的工藝孔中,在彈簧力的作用下,安裝后的輔具穩定牢靠。
長定位柱3和短定位柱4設置在遮蓋板5底板51下面的兩端,在短定位柱4的末端設置有防脫腳41,作用是車身在運行過程中遇到劇烈顛簸時不使輔具脫出工藝孔。為了使輔具與汽車翼子板連接牢靠,長定位柱3和短定位柱4可直接安裝在車身翼子板處的工藝孔中,主要作用是支撐遮蓋板5,使其與車身翼子板有一定的間隙,一方面可使電泳漆能順利的流入間隙中進行電泳,不影響原有的電泳質量,另一方面使遮蓋板5碰不到車身翼子板,造成油漆被碰傷。
本實施例中:固定桿1、副固定桿2、固定卡鉤11、連接桿6采用彈簧鋼制作;長定位柱3、短定位柱4為常見的Q235直徑φ=3mm的圓鋼;遮蓋板5為厚度δ=1mm的Q235冷軋鋼板。為了延長此輔具的使用壽命,此輔具的遮蓋板5可采用彈簧鋼冷軋板,與車身一起電泳后具有防腐性能,延長使用壽命。連接桿6與輔具焊接采用熔化滿焊,保證輔具受力部位的牢固。
具體操作過程:焊裝白車身涂裝第一個脫脂工位之前安裝此輔具,安裝時先將短定位柱4的防脫腳41插入相應的工藝孔,再將長定位柱3插入第二個相應的工藝孔,用手緊握固定桿1和副固定桿2,讓固定卡鉤11卡入相應的工藝孔,安裝此輔具時注意左右的方向,使壁板53的翻邊一直對外。卸此輔具時,先用手緊握固定桿1和副固定桿2,卸掉原來安裝在車身上工藝孔中的固定卡鉤11,再將長定位柱3拔出,最后拔出短定位柱4及其末端的防脫腳41,至此,整個輔具全部卸下。這個操作過程十分簡便。
本發明由于采用帶彈性的固定桿和副固定桿,員工手握時非常省力,安裝很方便。且由于此輔具的遮蓋板厚度只有1mm的冷軋板,面積雖較大,整體不重,且具有很好的遮蔽效果,能有效的遮擋從前蓋壓縫中滴落的電泳殘液。此輔具所用材料普通。制作工藝不復雜,耐用性好,成本低。
此輔具在焊裝白車身進入涂裝第一個脫脂工位前安裝,當車身經過電泳、后沖洗及烘干爐后進入PVC粗密封工位前,員工需要將此輔具卸下,能很好的解決電泳殘液經烘烤成渣的問題。員工安裝此輔具很方便。此連接固定部分由直徑3mm彈簧卡鉤固定,員工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就能安裝此工裝,解決車身在涂裝過程中由于工裝松動造成油漆被碰傷的問題。在PVC工位,此工裝較容易被卸下。極大地方便了員工的操作,提升了生產效率。
本發明在使用時還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只要改動固定桿、固定柱相應的尺寸就能適用其它所有車型。由于其構設計合理,材料選用恰當,延長了該輔具的使用壽命, 12個月更換一次(一般輔具的更換周期是3-5個月),節約了生產成本。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的描述,顯然本發明的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