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混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物料混合的設備。
背景技術:
當前,隨著生產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對于物料搭配混合方面的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物料混合是將若干種不同的物料先均分成若干份,依序列排好;隨后,將用于容置物料的料筒逐一收納不同種類的物料,這樣就完成了對物料的均分混合。這其中,均分物料既費時又費力,然后將均分好的物料逐一放入到料筒中也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工作。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用于均分物料,再混合物料的裝置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提供一種既能均分物料又能混合物料,且輕松快捷的用于物料混合的設備。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用于物料混合的設備:包括機箱,機箱上設有用于容置物料A的第一料倉和用于容置物料B的第二料倉,第一料倉下端設有用于物料A排出的第一出口,第二料倉下端設有用于物料B排出的第二出口;機箱上固定連接有一個Y字形管道,Y字形管道上端設有用于接收第一出口排出的物料A的第一接口和用于接收第二出口排出的物料B的第二接口,Y字形管道下端設有用于物料A和物料B排出的第三出口;機箱上設有用于容置第三出口排出物料的料筒;機箱在位于第一料倉下方設有第一導向桿,第一導向桿上套接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位于第一出口與第一接口的豎直間隙內,且第一活塞上設有用于連通第一出口與第一接口的第一流道;機箱在位于第二料倉下方設有第二導向桿,第二導向桿上套接有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位于第二出口與第二接口的豎直間隙內,且第二活塞上設有用于連通第二出口與第二接口的第二流道;第一活塞與第二活塞通過橫桿連接,橫桿下表面設有直線齒條,機箱上轉動連接有用于與直線齒條嚙合傳動的齒輪,齒輪包括有齒區域和無齒區域,且機箱上設有用于驅動齒輪轉動的電機,第一導向桿與第一活塞之間設有用于第一活塞復位的壓簧。
本實用新型中電機帶動齒輪轉動,齒輪上的有齒區域通過與直線齒條嚙合傳動來帶動橫桿移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跟隨橫桿同步移動,當轉動到齒輪上的無齒區域時,第一活塞在壓簧的作用力下反向移動,從而切換第一活塞上的第一流道是否與第一出口連通、第二活塞上的第二流道是否與第二出口連通,當第二接口與第二出口經第二流道連通從第二料倉排出物料B時,第一出口是被第一活塞關閉的,即第一出口與第一流道是錯位的;當第一接口與第一出口經第一流道連通從第一料倉排出物料A時,第二出口是被第二活塞關閉的,即第二出口與第二流道是錯位的,也就是說,物料B和物料A可以依次流經Y字形管道進入到料筒;在橫桿不斷往復移動過程中,可以依次周期性地啟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就可以達到均分第一料倉和第二料倉內物料的目的,將第一料倉和第二料倉內的物料周期性地均分成若干份,再將每一份物料A與物料B搭配進入到料筒內,操作人員可以將混合有物料A和物料B的料筒取出,然后放入空的料筒在第三出口下方;這樣一來就可以實現均分物料和混合物料在同一臺裝置上實現,并且該裝置的自動化程度高,無需大量的人工來操作。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既能均分物料又能混合物料,且輕松快捷的用于物料混合的設備。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第一活塞上設有用于容置第一導向桿的第一盲孔,第二活塞上設有用于容置第二導向桿的第二盲孔。通過該優選,可以提高第一活塞運動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使得第一活塞沿著第一盲孔的長度方向滑動;同理,第二活塞也是沿著第二盲孔的長度方向滑動。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第一接口位于第一出口的正下方,第二接口位于第二出口的正下方。通過該優選,可以確保第一出口排出的物料A可以落入第一接口內,第二出口排出的物料B可以落入到第二接口內。
作為一種優選,所述的第一導向桿上遠離第一活塞的端部設有第一環形凸起,壓簧套接在第一導向桿上,且壓簧一端與第一環形凸起抵緊,另一端與第一活塞端部抵緊;第二導向桿上遠離第二活塞一端設有用于抵緊第二活塞端部限位的第二環形凸起。通過該優選,第一環形凸起可以用于壓簧端部定位作用,第二環形凸起可以用于第二活塞反向移動時定位用,防止第二活塞在反向移動過程中從第二導向桿上脫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于物料混合的設備的局部剖視圖。
圖中所示:1、機箱,2、第一料倉,3、第二料倉,4、第一出口,5、第二出口,6、第一接口,7、第二接口,8、第三出口,9、料筒,10、第一導向桿,11、第一活塞,12、第一盲孔,13、第二活塞,14、第二導向桿,15、第二盲孔,16、第一環形凸起,17、第二環形凸起,18、第一流道,19、第二流道,20、橫桿,21、直線齒條,22、齒輪,23、有齒區域,24、無齒區域,25、壓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首先,第二料倉排出物料B的狀態,如圖1所示,第二接口位于第二出口正下方,即第二接口與第二出口經第二流道對準,物料B從第二料倉排出流經第二流道、第二接口進入到Y字形管道右端的管路,再流經第三出口到達料筒;而第一活塞將第一出口堵住,即第一出口與第一流道處于錯位狀態,防止物料A自行從第一料倉內排出;
然后,電機工作驅動齒輪逆時針轉動,齒輪上的有齒區域與直線齒條嚙合傳動來帶動橫桿向左移動,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跟隨橫桿同步向左移動,從而第一活塞上的第一流道向左移動,直到第一流道對準第一出口和第一接口,即第一流道上端與第一出口對準,第一流道下端與第一接口對準;同時,第二活塞向左移動過程中會截斷第二出口,即第二流道與第二出口處于錯位的狀態;此時,物料A可以從第一料倉排出流經第一出口、第一流道、第一接口進入到Y字形管道左端的管路,再流經第三出口到達料筒;這樣,就完成了一份物料A與物料B的搭配,同時收納在一個料筒內;
最后,將同時收納有物料A和物料B的料筒取出,再放置空的料筒到第三出口下方,以供Y字形管道下一次排出的物料A和物料B;本裝置就是在齒輪的每一次有齒區域與直線齒條嚙合傳動以帶動橫桿移動一次,從而完成一次物料A和物料B的均分和混合。
本實用新型用于物料混合的設備包括機箱1,機箱1上設有用于容置物料A的第一料倉2和用于容置物料B的第二料倉3,第一料倉2下端設有用于物料A排出的第一出口4,第二料倉3下端設有用于物料B排出的第二出口5;機箱1上固定連接有一個Y字形管道,Y字形管道上端設有用于接收第一出口4排出的物料A的第一接口6和用于接收第二出口5排出的物料B的第二接口7,Y字形管道下端設有用于物料A和物料B排出的第三出口8;機箱1上設有用于容置第三出口8排出物料的料筒9;機箱1在位于第一料倉2下方設有第一導向桿10,第一導向桿10上套接有第一活塞11,第一活塞11位于第一出口4與第一接口6的豎直間隙內,且第一活塞11上設有用于連通第一出口4與第一接口6的第一流道18;機箱1在位于第二料倉3下方設有第二導向桿14,第二導向桿14上套接有第二活塞13,第二活塞13位于第二出口5與第二接口7的豎直間隙內,且第二活塞13上設有用于連通第二出口5與第二接口7的第二流道19;第一活塞11與第二活塞13通過橫桿20連接,橫桿20下表面設有直線齒條21,機箱1上轉動連接有用于與直線齒條21嚙合傳動的齒輪22,齒輪22包括有齒區域23和無齒區域24,且機箱1上設有用于驅動齒輪22轉動的電機,第一導向桿10與第一活塞11之間設有用于第一活塞11復位的壓簧25。Y字形管道就是類似于三通管件的結構。
所述的第一活塞11上設有用于容置第一導向桿10的第一盲孔12,第二活塞13上設有用于容置第二導向桿14的第二盲孔15。
所述的第一接口6位于第一出口4的正下方,第二接口7位于第二出口5的正下方。
所述的第一導向桿10上遠離第一活塞11的端部設有第一環形凸起16,壓簧25套接在第一導向桿10上,且壓簧25一端與第一環形凸起16抵緊,另一端與第一活塞11端部抵緊;第二導向桿14上遠離第二活塞13一端設有用于抵緊第二活塞13端部限位的第二環形凸起17。其中,第一活塞11和第二活塞13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凡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及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