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棉紡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快速整體抬升壓棉螺桿的纖維壓緊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在棉紡織生產過程中,前紡工序除塵設備承擔著大量棉紡機械的落棉回收任務,除塵高壓風機把一級濾網上的纖維吸入纖維壓緊器,纖維被吸附在整體布滿網眼的錐形網桶內壁上,再由減速機帶動旋轉壓棉螺桿,把錐形網桶內壁上的纖維層刮下來擠出機外。設備安裝時,鋼結構的壓棉螺桿必須與鋼結構錐形網桶保證有較大的間隙,以防止金屬摩擦產生火警事故。實際生產中,由于高壓風機的負壓氣流把纖維牢牢的吸附在錐形網通內壁上,壓棉螺桿與錐形網桶間隙內容易堵塞纖維造成設備故障停臺。處理這些機械故障以及日常檢修時,需要多人合作,先拆除錐形網桶上方的電機、減速箱等笨重機件,然后把壓棉螺桿從錐形網桶中抬出,清除卡花,其維修工作量大,且費時費力,長期的停臺維修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整體抬升壓棉螺桿的纖維壓緊器,避免檢修時拆卸笨重機件,實現單人操作,可快速、輕便處理設備故障停臺,提高工作效率。
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包括進棉倉、壓緊器蓋、減速箱、壓棉螺桿、高壓風機、電機、壓緊器筒體;
所述進棉倉下端經螺栓與壓緊器筒體固定連接,壓緊器筒體內部設有錐形網桶,錐形網桶與高壓風機連接;所述進棉倉上端的進棉倉固定板經連接螺絲與壓緊器蓋固定連接,壓緊器蓋上設有減速箱、電機,所述電機經減速箱(4)帶動壓棉螺桿在錐形網桶內轉動,所述壓棉螺桿下端與錐形網桶接觸;所述進棉倉外壁上焊接有圓柱形支撐臺,壓緊器蓋上焊接有頂桿螺母,頂桿穿過頂桿螺母頂在支撐臺上,所述頂桿上設有手柄。
所述支撐臺為三個,沿進棉倉外壁均勻分布,所述頂桿螺母、頂桿、手柄與支撐臺配套設置。
所述頂桿與手柄組合成丁字形狀,頂桿的絲桿長度大于支撐臺上表面到減速箱、電機上表面距離的長度,頂桿直徑大于16毫米。
所述壓棉螺桿呈錐形狀,尺寸為上大下小,與錐形網桶配套使用,所述壓棉螺桿與錐形網桶接觸處設有密封膠圈。
所述錐形網桶為不銹鋼板網制作,孔徑為1.5毫米,孔間距為1毫米。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當發生設備故障或機械檢修時,只需要一名維修人員操作,先拆下壓緊器蓋與進棉倉的連接螺絲,把頂桿頂在支撐臺上,三個頂桿均勻用力,通過頂桿與頂桿螺母間的反作用力,把帶有壓棉螺桿、減速箱、電機的壓緊器蓋從進棉倉固定板頂起,增大壓棉螺桿與錐形網桶的間隙,快捷、輕松的清除壓棉螺桿間隙卡花。本實用新型省時、省力,可快速處理故障,避免大面積生產設備長時間停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中,1、進棉倉,2、支撐臺,3、壓緊器蓋,4、減速箱,5、頂桿螺母,6、手柄,7、頂桿,8、進棉倉固定板,9、壓棉螺桿,10、錐形網桶,11、高壓風機、12、連接螺絲,13、電機,14、壓緊器筒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進棉倉1、壓緊器蓋3、減速箱4、壓棉螺桿9、高壓風機11、電機13、壓緊器筒體14;
所述進棉倉1下端經螺栓與壓緊器筒體14固定連接,壓緊器筒體14內部設有錐形網桶10,錐形網桶10與高壓風機11連接;所述進棉倉1上端的進棉倉固定板8經連接螺絲12與壓緊器蓋3固定連接,壓緊器蓋3上設有減速箱4、電機13,所述電機13經減速箱4帶動壓棉螺桿9在錐形網桶10內轉動,所述壓棉螺桿9下端與錐形網桶10接觸;所述進棉倉1外壁上焊接有圓柱形支撐臺2,壓緊器蓋3上焊接有頂桿螺母5,頂桿螺母5下端面和壓緊器蓋3下平面在同一平面上,頂桿7穿過頂桿螺母5頂在支撐臺2上,所述頂桿7上設有手柄6。
所述支撐臺2為三個,沿進棉倉1外壁均勻分布,所述頂桿螺母5、頂桿(7)、手柄6與支撐臺2配套設置。
所述頂桿7與手柄6組合成丁字形狀,頂桿7的絲桿長度大于支撐臺2上表面到減速箱4、電機13上表面距離的長度,避免旋入頂桿7后,減速箱4、電機13觸碰影響手柄6轉動。頂桿7直徑大于16毫米,三個頂桿7承載整個壓棉螺桿9、壓緊器蓋3、減速箱4、電機13重量。
所述壓棉螺桿9呈錐形狀,尺寸為上大下小,與錐形網桶10配套使用,所述壓棉螺桿9與錐形網桶10接觸處設有密封膠圈。
所述錐形網桶10為不銹鋼板網制作,孔徑為1.5毫米,孔間距為1毫米。
當發生設備故障或機械檢修,需要抬升壓棉螺桿9時,維修人員先拆下壓緊器蓋3與進棉倉1的連接螺絲12,雙手順時針相互交替、均勻轉動三個手柄6,將頂桿7旋過頂桿螺母5頂在支撐臺2上,在支撐臺2對頂桿7的反作用力下,壓緊器蓋3與進棉倉1產生相對運動,把固定在壓緊器蓋3上的壓棉螺桿9、電機13及減速箱4整體抬起,增大壓棉螺桿9與錐形網桶10間的間隙,達到快速抬升壓棉螺桿9,清除壓棉螺桿9與錐形網桶10之間所卡棉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