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石灰石濕法脫硫吸收塔設備,具體涉及一種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及脫硫吸收塔。
背景技術:
2014年9月1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行動計劃(2014‐2020年)》(發改能源(2014)2093號),該行動計劃要求東部地區新建燃煤發電機組SO2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35毫克/立方米),中部地區原則上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鼓勵西部地區新建機組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而在目前燃煤含硫量較高的情況下,常用的普通空塔脫硫塔的脫硫效率很難達到國家環保部的新標準要求。
當前火電廠的燃煤發電機組配備的煙氣脫硫系統中,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吸收塔運行時,漿液由于和煙氣接觸時間短,造成吸收效果不理想。特別在當前超低排放要求的政策下,提高吸收塔吸收效率勢在必行。
為了提高脫硫效率,現有技術很多采用巴威公司的托盤塔。托盤塔中起湍流作用的多孔托盤裝置的制造工藝非常復雜,其裝置原材料選用的是昂貴的高強度合金材料,且由于其多孔的特征,導致托盤極易堵塞,一旦發生堵塞,整個吸收塔內的流場會變得更加不均勻,同時增加不堵塞部分的液體通量,進而引起更嚴重的堵塞,甚至在一些情況下需要停機檢修。另外托盤塔的裝置阻力也較大,需要配備大功率的鼓風機或引風機,因而對管道的強度要求也較高,這樣一來,會大大地增加運營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能夠延長漿液與煙氣的接觸時間,使吸收效果達到理想值。并且無現有湍流裝置結構復雜,易堵塞的缺陷。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具體技術方案是:
一種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布置于一脫硫吸收塔內,包括:
多個湍流件,所述湍流件為環形回轉體,其截面為一凸向該環形回轉體的中心軸線的一弧形面;
所述湍流件同軸布置,其中心軸線與脫硫吸收塔的中心軸線重合。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湍流件通過至少四根連接桿貫穿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桿數量為八根,分兩層布置,每層各四根。
進一步地,所述多個湍流件的上下端面對齊。
進一步地,相鄰湍流件的徑向間距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弧形面為一等厚弧形面。
進一步地,所述湍流件的數量為4-12個。
進一步地,所述脫硫吸收塔還包括一噴淋層及一煙道入口,所述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位于所述煙道入口和噴淋層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湍流件的材質為襯膠板、不銹鋼或玻璃鋼復合材料。
安裝有上述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的脫硫吸收塔。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利用同軸均布的湍流件改變煙氣流向,使煙氣走向為S型。能夠減小煙氣阻力損失;煙氣為S走向,相比其它湍流裝置,煙氣流程更長;通過環形湍流件,使煙氣與液滴接觸時間延長,增強脫硫效果,提高脫硫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一種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的截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一種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的俯視圖或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圖1及圖2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提供一種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100,布置于脫硫吸收塔200內,其包括:多個湍流件101,湍流件101為環形回轉體,其截面為凸向該環形回轉體的中心軸線的弧形面;湍流件101同軸布置,其中心軸線與脫硫吸收塔200的中心軸線重合。
另外,多個湍流件101通過八根連接桿102貫穿連接;主要起到連接和固定導流裝置作用。分兩層步驟,每層各四根,各層的連接桿102在中心連結。在其他實施例中,連接桿數量可根據脫硫吸收塔的規模選定,至少布置一層,每層至少布置四根,以保證湍流件之間距離穩定不變。
裝置與脫硫吸收塔的固定方式,由于湍流件的材質可選為襯膠板、不銹鋼或玻璃鋼復合 材料,當湍流件材質為金屬時,可將最外側一個湍流件與塔壁焊接為一體,以保證此裝置的牢固可靠。當湍流件材質為非金屬時,可通過鉸接支架固定,或在裝置下方沿塔壁設置托架固定。
如圖1,多個湍流件101的上下端面對齊,但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湍流件的上下端面可以不必保證完全對齊,可以有一定起伏,保證煙氣流向為S形即可。
如圖1,相鄰湍流件的徑向間距相同,但在其他一些實施例中,也可以有所調整,例如,將外側靠近塔壁的湍流件布置可以比中間部分的湍流件更密集一些。
如圖1,弧形面為一等厚弧形面,在其他實施例中,其弧度和厚度均可調整,保證煙氣流向為S形即可。
如圖1所述湍流件數量為6個,在其他實施例中,根據脫硫吸收塔規模可有所調整,可選范圍為4-12個。
另外,雖然圖未示,脫硫吸收塔還包括一噴淋層及一煙道入口,脫硫吸收塔內湍流裝置位于所述煙道入口和噴淋層之間。
綜上,鑒于目前大部分脫硫吸收塔多為無湍流裝置或已加湍流裝置效果不明顯。本實用新型通過同軸均布的環形湍流件改變煙氣流向,使煙氣走向為S型。能夠減小煙氣阻力損失;相比其它湍流裝置,煙氣流程更長;通過環形湍流件,使煙氣與液滴接觸時間延長,增強脫硫效果,提高脫硫效率。
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