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制造技術領域,具體來說是涉及具有新型輥面特征的用于輥壓機上的壓輥。
背景技術:
輥壓機是用來破碎大塊物料,將其研磨成更小顆粒,為進一步粉碎成粉末作準備。一臺輥壓機通常裝有兩個壓輥,從上到下,輥間距離逐漸減小。在兩個輥軸的水平線上形成最小。當物料從上往下經過兩壓輥的間隙時,其所承受的壓力也逐漸增加,直到破碎成更小的顆粒。
在應用中,傳統壓輥輥面是在壓輥的光滑圓柱面上,用堆焊方法制備高于輥面基體的,并且規則排列的凸起。凸起通常是一個焊道的自然尺寸。這些突起在原本平滑的壓輥表面形成二維花紋,增加表面磨擦,有利于將物料帶入壓輥間的縫隙,實現破碎和研磨。但二維花紋不能改變物料顆粒在輥間受力時間少,受力過程短,有難以研磨充分的特征。對于傳統壓輥,物料的破碎主要是通過由于輥間的縫隙減小而形成的逐漸爭加的壓力來實現。破碎物料使壓輥輥面也受到同等的壓力與沖擊載荷,導致壓輥輥面耐磨層磨損,形成裂紋。裂紋進一步長大,如不及時修補,裂紋會導致大面積耐磨層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輥壓機的輥面二維花紋不能改變物料顆粒的輥間受力時間少的缺陷,提供一種輥壓機及其制作方法來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輥壓機,包括兩個復合輥;兩個所述復合輥軸線處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復合輥包括母輥,在所述母輥的表面設置有6~64個子輥;所述子輥軸線與所述母輥軸線平行;所述子輥的部分輥體埋于所述母輥體內;所述子輥與所述母輥一體澆鑄成型。
優選的,所述子輥的軸線埋于所述母輥體內。
優選的,所述母輥表面設置有10~20個子輥。
優選的,相鄰兩個子輥接觸。
優選的,相鄰兩個子輥的間隙寬度小于所述子輥露出所述母輥外的寬度。
優選的,相鄰兩個子輥的間隙寬度大于所述子輥露出所述母輥外的寬度。
優選的,在相鄰兩個子輥之間的母輥表面設置有凸起構造。
優選的,在子輥的表面設置有凸起構造。
優選的,兩個所述復合輥轉動時,兩個復合輥上的子輥相互嚙合。
優選的,兩個所述復合輥轉動時,處于兩個所述復合輥最小間隙處的兩個子輥頂點相對。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輥壓機的制作方法,包括復合輥的制作方法;所述復合輥為上述權利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復合輥,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根據設計要求,制作出復合輥的鑄造模具;
2)通過鑄造模具澆鑄出復合輥輥套;
3)在復合輥輥套的子輥外表面堆焊出耐磨層;
4)在相鄰兩個子輥之間的母輥表面和子輥表面堆焊出規則排列的凸起。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是在一個大的傳統壓輥的輥面,通過設置多個更小壓輥形成復合壓輥,在壓輥表面形成較大的凹凸特征和增加壓輥的表面積。使用復合壓輥能夠延長物料受壓時間,提高受壓應力,允許物料在受壓過程的相互運動,實現物料顆粒間的相互研磨。由于破碎和研磨過程延長,物料在到達最大壓力區域,有些已經被破碎剪徑,物料對輥面的磨損和沖擊相應減小。
通過本實用新型,輥壓機的成品率可以提高10%-50%,節約生產成本。在不增加壓輥直徑的前提下,增加壓輥表面積。物料在兩個壓輥之間有復雜的流動路徑,延長物料受壓時間,提高受壓應力,促進物料在受壓過程中相對運動,實現物料顆粒間的相互研磨。物料有機會經過二次破碎和研磨。由于破碎和研磨過程延長,物料在到達最大壓力區域之前,有些可能已經被破碎剪徑。因為物料對輥面的磨損和沖擊相應減小,延長壓輥耐磨層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一種輥壓機中兩個復合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一種輥壓機中兩個復合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一種輥壓機中兩個復合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所達成的功效有更進一步的了解與認識,用以較佳的實施例及附圖配合詳細的說明,說明如下:
如圖1、圖2所示,一種輥壓機,包括兩個復合輥1;兩個復合輥1軸線處于同一水平面;復合輥1包括母輥11,在母輥11的表面設置有6~64個子輥12;子輥12軸線與母輥11軸線平行;子輥12的部分輥體埋于母輥11體內,通常通過模具,將子輥12和母輥11一體澆鑄成型。
為了提高子輥12與母輥11的整體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子輥12大部分輥體埋于母輥11內,一般以子輥12子輥12的軸線埋于母輥11體內為最佳。
子輥12的直徑不大于母輥11的半徑。子輥12的直徑越大,子輥12的數量就越少,但是小輥的數量不能小于6個,否則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改進效果就不明顯。另一方面,子輥12的直徑越小,子輥12的數量就越多,小輥露出于大輥的高度就越低,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改進效果也會下降。所以子輥12的數量不超過64個。通常在母輥11表面設置有10~20個子輥12為最佳。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復合輥上的相鄰兩個子輥12之間可以接觸。兩個復合壓輥上的子輥12的相對位置也是靈活的。一種情況是如圖1中a所示,兩個子輥12完全對位,即兩個復合輥1轉動時,處于兩個復合輥1最小間隙處的兩個子輥12頂點相對。另外一種情況如圖1中b所示,一個子輥12對位于兩個子輥12的間隙,即兩個壓輥的兩個復合輥1轉動時,兩個復合輥1上的子輥12可以是相互嚙合,或介于二者之間的也是有效的。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復合輥上的相鄰兩個子輥12之間也可以有間隙,但是間隙寬度小于子輥12露出母輥11外的寬度。便于在對物料擠壓時,物料能夠同時與多個面接觸。同樣,兩個復合壓輥上的子輥12的相對位置也是靈活的。一種情況是如圖2中a所示,兩個子輥12完全對位,即兩個復合輥1轉動時,處于兩個復合輥1最小間隙處的兩個子輥12頂點相對。另外一種情況如圖2中b所示,一個子輥12對位于兩個子輥12的間隙,即兩個壓輥的兩個復合輥1轉動時,兩個復合輥1上的子輥12可以是相互嚙合,或介于二者之間的也是有效的。
如果相鄰兩個子輥12之間具有間隙,為了提高破碎能力,本實用新型還在相鄰兩個子輥12之間的母輥11和子輥12的表面設置有凸起構造(圖中未示出)。這些凸起可以有規則的排列,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排列。
實施例3
如圖3所示,對于輥壓機的壓輥(周繼扣添加),還可以用一個復合輥1來搭配一個傳統輥使用。所采用的復合輥中的相鄰兩個子輥12之間可以有間隙,也可以無間隙,具體結構實施例1和實施例2。
實施例4
一種輥壓機的制作方法,包括復合輥1的制作方法;復合輥1為上述實施例1中的復合輥1,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根據設計要求,制作出復合輥1的鑄造模具;
步驟2.通過鑄造模具澆鑄出復合輥1輥套;
步驟3.在復合輥1輥套的子輥12外表面堆焊出耐磨層;
步驟4.在相鄰兩個子輥12之間的母輥11表面堆焊出規則排列的凸起。在子輥12表面堆焊出規則排列的凸起。
還可以通過在傳統輥套的表面堆焊出子輥12結構。無論哪種方法,主要需要控制子輥12的直徑、數量,以及外露于母輥11表面之外的高度和寬度等參數,以使復合輥1的綜合性能更強。通過本實用新型,輥壓機的成品率可以提高10%-50%,節約生產成本。在不增加輥直徑的前提下,增加壓輥表面積。物料在兩個壓輥之間有復雜的流動路徑,如圖1-3中箭線所示,延長物料受壓時間,提高受壓應力,促進物料相對運動,實現物料顆粒間的相互研磨。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同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