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炭生產(chǎn)裝置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煤球加工裝置。
背景技術:
我國能源消耗主要以煤為主,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約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的75%,而煤粉是工業(yè)鍋爐和電站鍋爐的主要燃料。但單獨使用煤粉作為燃料時,由于煤粉的燃燒值不是很高,因而影響其熱效率,現(xiàn)有的工業(yè)鍋爐或電站鍋爐用戶采用的做法是將煤粉和粘合劑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再制成煤球,混合或制作過程都采用人工操作,因而勞動效率低,并且長期以來煤球在生產(chǎn)使用過程中始終無法解決怕受潮、制球時穩(wěn)定性差、破損率高等問題,造成煤球產(chǎn)業(yè)一直發(fā)展不起來。現(xiàn)需要在不增加太大成本的情況下解決這些問題,并且減少浪費,生產(chǎn)出高利用率的煤球。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煤球加工裝置,集粉碎、混合、成型、烘干于一體,方便快捷,并且送回管道可將被篩下的未成型的煤粉進行回收再次利用,避免浪費,煤的整體利用率高。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煤球加工裝置,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進料斗、粉碎室、磨球干燥室,還包括送回管道;
所述粉碎室內設有兩個對向轉動的粉碎輥,且兩個所述粉碎輥的輥齒相互嚙合;
所述粉碎室與磨球干燥室之間通過分料管道相連通,所述分料管道內設有分料裝置,所述分料裝置包括分料轉軸,以及所述分料轉軸側面沿其軸向均勻設置的多個擋料板;
所述磨球干燥室內設有兩個對向轉動的成型輥,兩個所述成型輥之間為進料間隙,且所述進料間隙位于所述分料管道出口正下方,兩個所述成型輥的外表面對應設有均布的多個半圓孔腔,兩個所述成型輥上的相對應的所述半圓孔腔可圍成成型腔;
所述磨球干燥室內自上而下設有若干層水平安裝的傳送帶,相鄰兩層所述傳送帶運轉方向相反,且保證煤球沿上一層所述傳送帶傳輸至盡頭時可以自由下落至下一層所述傳送帶上,最上層的所述傳送帶沿傳輸方向的起始處正對所述進料間隙正下方,最下一層所述傳送帶沿傳輸方向的盡頭處正對出料口的正上方;
所述送回管道輸入端與所述磨球干燥室底部相連通,所述送回管道輸出端與所述進料斗相連通,且所述送回管道上設有抽風機。
進一步的,所述磨球干燥室內左外側壁上設有熱風烘箱,所述熱風烘箱通過熱風送入管與設于所述磨球干燥室內的熱風腔相連。
進一步的,所述磨球干燥室底部設有支撐腿。
進一步的,所述傳送帶上均勻的設有若干個截面直徑小于所要求煤球直徑的小孔。
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集粉碎、混合、成型、烘干于一體,方便快捷,并且送回管道可將被篩下的未成型的煤粉進行回收再次利用,避免浪費,煤的整體利用率高。
附圖說明
以下將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是應當知道,這些附圖僅是為解釋目的而設計的,因此不作為本實用新型范圍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別指出,這些附圖僅意在概念性地說明此處描述的結構構造,而不必要依比例進行繪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進料斗、2.粉碎室、3.磨球干燥室、4.送回管道、5.粉碎輥、6.輥齒、7.分料管道、8.分料轉軸、9.擋料板、10.成型輥、11.進料間隙、12.半圓孔腔、13.傳送帶、14.出料口、15.抽風機、16.熱風烘箱、17.熱風送入管、18.熱風腔、19.支撐腿。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將以示例方式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特點和優(yōu)點等,然而所有的描述僅是用來進行說明的,而不應將其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實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隱含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或者被顯示或隱含在各附圖中的任意單個技術特征,仍然可在這些技術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間繼續(xù)進行任意組合或刪減,從而獲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實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實施例。另外,為了簡化圖面起見,相同或相類似的技術特征在同一附圖中可能僅在一處進行標示。
將理解,當據(jù)稱將部件“連接”到另一個部件時,它可以直接連接到另一個部件或可以存在中間部件。相反,當據(jù)稱將部件“直接連接”到另一個部件時,則表示不存在中間部件。
圖1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下面就結合圖1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煤球加工裝置,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進料斗1、粉碎室2、磨球干燥室3,還包括送回管道4;所述粉碎室2內設有兩個對向轉動的粉碎輥5,且兩個所述粉碎輥5的輥齒6相互嚙合;所述粉碎室2與磨球干燥室3之間通過分料管道7相連通,所述分料管道7內設有分料裝置,所述分料裝置包括分料轉軸8,以及所述分料轉軸8側面沿其軸向均勻設置的多個擋料板9;所述磨球干燥室3內設有兩個對向轉動的成型輥10,兩個所述成型輥10之間為進料間隙11,且所述進料間隙11位于所述分料管道7出口正下方,兩個所述成型輥10的外表面對應設有均布的多個半圓孔腔12,兩個所述成型輥10上的相對應的所述半圓孔腔12可圍成成型腔;所述磨球干燥室3內自上而下設有若干層水平安裝的傳送帶13,相鄰兩層所述傳送帶13運轉方向相反,且保證煤球沿上一層所述傳送帶13傳輸至盡頭時可以自由下落至下一層所述傳送帶13上,最上層的所述傳送帶13沿傳輸方向的起始處正對所述進料間隙11正下方,最下一層所述傳送帶13沿傳輸方向的盡頭處正對出料口14的正上方;所述送回管道4輸入端與所述磨球干燥室3底部相連通,所述送回管道4輸出端與所述進料斗1相連通,且所述送回管道4上設有抽風機15。
所述磨球干燥室3內左外側壁上設有熱風烘箱16,所述熱風烘箱16通過熱風送入管17與設于所述磨球干燥室3內的熱風腔18相連,可向所述磨球干燥室3內輸送熱風,對煤球進行烘干。
所述磨球干燥室3底部設有支撐腿19。
所述傳送帶13上均勻的設有若干個截面直徑小于所要求煤球直徑的小孔,使得未成形的煤粉可通過所述傳送帶13上的小孔落入所述磨球干燥室3底部。
實際工作中,將原料煤與粘合劑按比例投入進料斗1中,經(jīng)過對向轉動的粉碎輥5,在輥齒6的作用下原料煤與粘合劑經(jīng)歷粉碎后落到分料管道7中的分料裝置上,分料轉軸8帶動擋料板9轉動,粉末向下行,經(jīng)過進料間隙11,兩個成型輥10的外表面對應設有的半圓孔腔12可圍成成型腔,可將粉末定型,生成煤球,生成煤球后下行落入第一層傳送帶13上,之后隨傳送帶13運動,依次通過各傳送帶13后由出料口14排出,在傳送期間煤球在熱風烘箱16經(jīng)熱風送入管17、熱風腔18傳入的熱風的作用下得以烘干,同時,由于各傳送帶13上均勻的設有若干個截面直徑小于所要求煤球直徑的小孔,未經(jīng)成型的粉末可落入磨球干燥室3內底部,抽風機15的作用下,粉末可經(jīng)由送回管道4送回進料斗1再一次粉碎、混合、成型、烘干。
以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