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涂裝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
背景技術:
中門滑道蓋板是安裝在汽車側圍外板上的鈑金結構,如圖1所示,中門滑道蓋板1'固定安裝在側圍外板上2',其主要作用是防止中門滑道導軌外露而影響美觀性,同時防止中門開啟時鉸鏈夾碰人手,造成安全隱患。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要求是,其表面噴漆應當與側圍外板的面漆顏色相同,并且,滑道蓋板的內部應當具有電泳漆膜,以防止鈑金生銹,影響美觀性。
現有的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分為兩種,第一種是將滑道蓋板固定安裝在尾門上,如圖2所示,采用涂裝夾具3'將滑道蓋板1'固定安裝在尾門4'上,但是在這種安裝結構中,當過涂裝電泳時,由于滑道蓋板的上部密封,使得空氣無法排出而聚集在滑道蓋板的上部區域,導致滑道蓋板的上部區域鈑金浮在電泳液上而與電泳液隔離,導致鈑金表面無法被電泳到而無電泳漆膜,從而容易產生銹蝕的問題。
第二種是將滑道蓋板固定安裝在發動機艙的前部,此種安裝結構能夠解決滑道蓋板電泳不良的問題,但是由于發動機艙前部的區域不需要噴涂面漆,因而在噴漆的機器人工位處沒有設計車身正前方的噴漆程序(機器人只噴涂左右側圍、尾門和頂蓋的面漆),因而當安裝在發動機艙的前部橫梁上的滑道蓋板過電泳后,到了面漆工位時需要將其拆卸下來,安裝到尾門或側圍上噴涂面漆,這就需要更換夾具、重新固定安裝,無疑增加了操作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了生產效率。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中門滑道蓋板涂裝結構,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使得滑道蓋板的上部電泳效果良好,同時噴涂面漆時不需要更換夾具就能實現滑道蓋板的表面噴漆,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蓋板總成、側圍板和涂裝夾具,所述涂裝夾具將所述滑道蓋板總成固定于所述側圍板上;
所述滑道蓋板總成包括內蓋板和外蓋板,所述內蓋板和外蓋板固定連接并且二者之間形成有空腔,所述滑道蓋板總成的上部密封,所述滑道蓋板總成的下部開有排液孔。
優選地,還包括安裝螺母,所述涂裝夾具通過所述安裝螺母將所述滑道蓋板總成緊固在所述側圍板的窗框上。
優選地,所述滑道蓋板總成平行于所述窗框的邊緣。
優選地,所述排液孔設置于所述內蓋板的下部。
優選地,所述排液孔的個數為三個,均勻地分布在所述內蓋板上。
優選地,至少一個所述排液孔位于所述滑道蓋板總成的端部。
優選地,所述內蓋板的中部均勻分布有三個條形的減重孔。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包括:滑道蓋板總成、側圍板和涂裝夾具,利用涂裝夾具將滑道蓋板總成夾緊固定于車身的側圍板。其中,滑道蓋板總成包括內蓋板和外蓋板,二者固定連接并且二者之間形成有空腔,該滑道蓋板總成的上部密封,下部開有排液孔。相比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涂裝結構既能夠保證滑道蓋板總成上部的電泳效果良好,同時在噴涂面漆時不需要更換夾具就能實現滑道蓋板的表面噴漆,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中門滑道蓋板的安裝位置示意圖;
圖2為現有的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滑道蓋板的正視圖;
圖4b為滑道蓋板的后視圖;
圖4c為滑道蓋板的側視圖;
圖4d為圖4b的A-A向剖視圖;
圖5為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進行涂裝電泳的過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現有技術:
1'-中門滑道蓋板 2'-側圍外板 3'-涂裝夾具 4'-尾門
本實用新型:
1-滑道蓋板總成 2-側圍板 3-涂裝夾具 4-窗框 11-內蓋板 12-外蓋板 13-空腔 14-排液孔 15-減重孔 α-傾斜角度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如圖3所示,包括:滑道蓋板總成1、側圍板2和涂裝夾具3,利用涂裝夾具3將滑道蓋板總成1夾緊固定于車身的側圍板2上。其中,滑道蓋板總成1包括內蓋板11和外蓋板12,請同時參照圖4a至圖4d,所述內蓋板11和外蓋板12固定連接并且二者之間形成有空腔13,該滑道蓋板總成1的上部密封,下部開有排液孔14。其中,將滑道蓋板總成1的上部密封也即空腔13的上部密封,能夠避免在進行電泳時,從車身側圍上流下來的電泳液直接進入空腔,影響滑道蓋板總成的表面電泳質量。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中門滑道蓋板的涂裝結構在進行涂裝電泳時,如圖5所示,滑道蓋板總成1隨車身擺動,在擺動的過程中,當車身與電泳液的液面呈一定傾斜角度α(例如,α為45°)時,位于滑道蓋板總成1下部的排液孔14被迫抬高,使得滑道蓋板總成1上部空腔中的氣體能夠從最高點的排液孔14中排出,進而使滑道蓋板總成的上部鈑金沒入電泳液中,保證上部鈑金能夠被電泳到,保證了滑道蓋板總成的電泳效果。同時,由于滑道蓋板總成1布置在側圍板上,在噴涂側圍外板面漆時可同時噴涂該滑道蓋板總成1,不需要對其進行拆卸和采用新的涂裝夾具進行重新固定,提高了生產效率。
優選地,所述排液孔14設置于內蓋板11的下部,并且排液孔的個數為三個,均勻地分布在內蓋板11上,同時,為了保證空腔上部的空氣能夠被順利排出,有至少一個排液孔14位于滑道蓋板總成1的端部,如圖4b所示,其中兩個排液孔14分別設置于內蓋板11的兩端。
進一步地,為了減輕滑道蓋板總成的重量,優選在內蓋板11上布置減重孔15,如圖4b所示,減重孔15為橫條形,設置有三個,均勻地分布在內蓋板11的中部。
進一步地,涂裝夾具3通過安裝螺母(圖中未示出)將滑道蓋板總成1緊固在側圍板2的窗框4上,并且滑道蓋板總成1平行于窗框4的邊緣。在本實施例中,優選將滑道蓋板總成1安裝在車身的左側圍板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本發明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范圍,凡是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或修改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仍未超出說明書與圖示所涵蓋的精神時,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