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混凝土骨料領域,特別是石屑再加工制備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建筑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大面積的舊城改造和新建筑的開發,帶來了建筑材料資源不足的難題。長期以來,我國建筑細骨料以河砂為主,我國大部分地區河砂短缺,不僅在用砂高峰時砂的價格偏高,甚至沒有天然砂提供,在用砂缺口巨大的情況下,影響了城鎮化建設的進程,甚至有些沿海地區使用海砂嚴重的影響了建筑的質量安全。
目前國內外用其他細骨料取代河砂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為機制砂,再生細骨料,以及石屑。石屑是生產碎石過程中篩出的副產品,每生產100噸碎石,大約產生20~30噸石屑。它作為采石場的廢棄物,既占用場地又污染環境,將石屑用于混凝土中取代河砂,既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也可減少對河砂的需求量,減少過度采砂對河道的危害,具有很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而一般的石屑級配較差,含有一部分大于4.75mm的碎石,而且石屑中含有大量石粉,造成石屑混凝土工作性能差,因此石屑混凝土的推廣應用困難。
而通過對石屑進行加工,將大于4.75mm以上的碎石制成小于4.75mm以下的細骨料與原來小于4.75mm以下的石屑混合。這樣一方面能夠改善石屑的級配,另一方面將小石制備成石屑,使石屑中的骨料增加,粉體相對原來4.75mm以下的石屑減少,壓碎指標變小。使石屑的性能變好,有利于石屑的推廣使用。
但在調研中發現,只有少數石場對石屑進行加工,大量的石場并不能提供加工后的石屑;而且現有的生產設備均為大型化產品,存在占地面積大,設備成本高的問題。
這一方面導致石屑多只能作為道路墊層等使用,附加值很低;另一方面,施工單位往往又難以買到合適的石屑作為混凝土細骨料使用。非常需要一種占地面積小、造價低,能在施工單位或小型石場中使用的石屑再加工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石屑再加工的生產工藝及設備,滿足在施工單位或小型石場中使用的需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石屑再加工的生產設備,包括:帶有料倉的給料機、圓振動篩、制砂機、除塵設備,
所述的給料機的出料口通過第一傳送帶將待加工的石屑輸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得到粒徑小于5mm的石屑經第三傳送帶輸送至堆場;大于5mm的石屑通過第二傳送帶送至制砂機進行制砂;制砂后的石屑再通過第一傳送帶輸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循環制砂得到全部小于5mm的石屑;所述除塵設備分別在給料機、圓振動篩、制砂機的揚塵點附近安裝半封閉的防塵罩,用微細水霧向防塵罩內噴霧除塵。
進一步地,所述給料機為電磁振動給料機。
進一步地,所述給料機的給料速度與第一傳送帶的速度相協調。
進一步地,所述圓振動篩采用雙層圓孔篩網,上層篩網的孔徑10~20mm,下層篩網的孔徑為5mm,兩個篩網的篩余物均進入第二傳送帶。
進一步地,所述制砂機采用高效制砂機或沖擊式破碎機;所述制砂機安裝在第一傳送帶上方。
進一步地,所述的微細水霧由超聲波霧化器生成,并由管道輸送到防塵罩內。
一種采用所述生產設備的石屑再加工的生產工藝,包括步驟:
進料:將待加工的石屑加入料倉,待加工石屑通過料倉下部的給料機進入第一傳送帶,第一傳送帶將待加工的石屑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
循環制砂:粒徑小于5mm的石屑經第三傳送帶輸送至堆場,大于5mm的石屑通過第二傳送帶送至制砂機進行制砂,制砂后的石屑再通過第一傳送帶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循環后最終得到全部粒徑小于5mm的石屑;
收塵:除塵設備采用微細水霧對給料機、圓振動篩、制砂機的揚塵點進行噴霧除塵,微細水霧的粒徑為1-5μm,微粉和微細水霧結合后沉降在石屑中;
進一步地,所述的待加工的石屑是指石場生產碎石過程中篩出的副產品,其級配不良,含有部分大于4.75mm的小石。
相當于現有技術,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
(1)設備占地面積小、造價低,能夠在較低成本和用電負荷的基礎上實現石屑再加工生產,能夠適用于施工單位和小型石場。
(2)采用微細水霧對揚塵點進行噴霧除塵,一方面解決了生產過程的揚塵問題,另一方面也解決了干石屑中大小顆粒離析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的設備及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發明,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闡述,但實施例并不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石屑再加工的生產設備,包括:帶有料倉的給料機、圓振動篩、制砂機、除塵設備,
所述的給料機的出料口通過第一傳送帶將待加工的石屑輸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得到粒徑小于5mm的石屑經第三傳送帶輸送至堆場;大于5mm的石屑通過第二傳送帶送至制砂機進行制砂;制砂后的石屑再通過第一傳送帶輸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循環制砂得到全部小于5mm的石屑;所述除塵設備分別在給料機、圓振動篩、制砂機的揚塵點附近安裝半封閉的防塵罩,用微細水霧向防塵罩內噴霧除塵,所述的微細水霧由超聲波霧化器生成,并由管道輸送到防塵罩內。
具體而言,所述給料機為電磁振動給料機,所述給料機的給料速度與第一傳送帶的速度相協調,以達到均勻、連續給料的目的。
具體而言,所述圓振動篩采用2ykj1530偏向塊式圓振動篩,其為雙層圓孔篩網,篩面規格1500mm×3000mm,上層篩網的孔徑15mm,下層篩網的孔徑為5mm,兩個篩網的篩余物均進入第二傳送帶。
具體而言,所述制砂機采用pcx8080高效制砂機;所述制砂機安裝在第一傳送帶上方,以方便循環制砂。
本實施例解決了現有石屑性能不足難以使用的問題,又避免了使用大型生產設備導致的存在占地面積大,設備成本高,無法在施工工地和小型石場等使用的問題,實現了石屑的高附加利用。
實施例二
一種采用所述生產設備的石屑再加工的生產工藝,包括步驟:
進料:將待加工的石屑加入料倉,待加工石屑通過料倉下部的給料機進入第一傳送帶,第一傳送帶將待加工的石屑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所述的待加工的石屑是指石場生產碎石過程中篩出的副產品,其級配不良,含有20%大于4.75mm的小石;
循環制砂:粒徑小于5mm的石屑經第三傳送帶輸送至堆場,大于5mm的石屑通過第二傳送帶送至制砂機進行制砂,制砂后的石屑再通過第一傳送帶送至圓振動篩進行篩分,循環后最終得到全部粒徑小于5mm的石屑;
收塵:除塵設備采用微細水霧對給料機、圓振動篩、制砂機的揚塵點進行噴霧除塵,微細水霧的粒徑為1-5μm,微粉和微細水霧結合后沉降在石屑中。
加工后的石屑級配良好,除石粉含量較高外,其余均處于2區級配曲線中,表觀密度為2650kg/m3,石粉含量為15.0%,泥塊含量為0.9%,壓碎指標為21%,松散堆積密度為1630kg/m3。對比gb/t14684-2011《建設用砂》中機制砂的要求,除石粉含量之外,加工后石屑其它指標均達ii類機制砂標準。
本發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