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磁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磁性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磁棒。
背景技術:
安裝和檢修后的汽輪機主油箱、主油箱、磨煤機潤滑油箱及油管路不可避免地存在含鐵硬雜質顆粒。由于部分微笑顆粒粘附到設備表面及管壁上,當設備投入運行,工況油溫升高時,這些雜質就會隨潤滑油進入軸承,造成軸瓦、軸頸的磨損,特別是小于50um以下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顆粒危害更大。目前,對這些細小雜質較多地采用循環濾油的方法逐步去除,但所需時間長,也有的采用在油箱內吸附式布置一定數量的磁棒,將油中所含的鐵、 鈷、鎳、鉻及其它金屬雜質吸走,但這些吸附出來的金屬粘附在磁棒表面不易脫離,基本上都是通過人工慢慢將其刮走,由于磁棒的吸附能力較強,很難清除干凈,特別是一些肉眼看不見的微小顆粒,若長期吸附在磁棒表面,便會降低磁棒的吸附力。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工作效率高,便于清理的磁棒。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磁棒,包括一導磁外殼,所述導磁外殼內設有稀土永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磁外殼兩端連接有非金屬體,所述的非金屬體呈錐形結構。所述的稀土永磁材料為釹鐵硼磁體或釤鈷永磁體。所述的釹鐵硼磁體或釤鈷永磁體至少設有一個。所述的導磁外殼為圓柱形或方形結構。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可有效吸附和清理油箱中長期磨損出現的金屬細小顆粒,減少軸承、軸瓦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保證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在導磁外殼兩端設置的非金屬體,可以很方便擦拭吸附在導磁外殼上的雜質。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如圖1,磁棒,包括一導磁外殼1,導磁外殼1內設有稀土永磁材料,導磁外殼1兩端連接有非金屬體2,非金屬體2呈錐形結構,稀土永磁材料選用釹鐵硼磁體3,釹鐵硼磁3 體設有若干個,均勻設于導磁外殼1內,導磁外殼1為圓柱形結構,在清理雜質的過程中,只需將雜質沿導磁外殼1向兩端的非金屬體2移動,讓非金屬體2成為過渡體,便可很方便的將雜質清除。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磁棒,包括一導磁外殼,所述導磁外殼內設有稀土永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磁外殼兩端連接有非金屬體,所述的非金屬體呈錐形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永磁材料為釹鐵硼磁體或釤鈷永磁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釹鐵硼磁體或釤鈷永磁體至少設有一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磁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磁外殼為圓柱形或方形結構。
全文摘要
磁棒,涉及磁性材料技術領域,包括一導磁外殼,所述導磁外殼內設有稀土永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磁外殼兩端連接有非金屬體,所述的非金屬體呈錐形結構。本發明可有效吸附和清理油箱中長期磨損出現的金屬細小顆粒,減少軸承、軸瓦的磨損,延長其使用壽命,保證機組的安全可靠運行,在導磁外殼兩端設置的非金屬體,可以很方便擦拭吸附在導磁外殼上的雜質。
文檔編號B03C1/02GK102527506SQ2012100073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于磊, 呂超, 趙東強, 趙東樓, 鄭桂彬 申請人:安徽省荊涂電力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