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種非晶合金鐵芯性能自動檢測裝置,包括:輥道系統、返修自動去應力裝置和自動檢測機構;
所述輥道系統:包括生產線輥道和分叉設置的返修輥道,所述生產線輥道和所述返修輥道相交處設有旋轉輥道;
所述生產線輥道、返修輥道和旋轉輥道中均設有所述返修自動去應力裝置;
所述旋轉輥道中還設有所述自動檢測機構;
所述返修自動去應力裝置:其由去應力機構、龍門式機架和絲杠傳動機構組成;
所述去應力機構包括第一氣缸、去應力機構底座、橡膠錘、連桿,第一氣缸尾部與去應力機構底座鉸接,第一氣缸頭部與連桿一端鉸鏈,連桿另一端與橡膠頭螺栓連接,連桿中部與去應力機構底座鉸接;運動時第一氣缸伸縮推動連桿繞著中間鉸接點旋轉,橡膠錘對非晶合金鐵芯進行錘擊去應力處理;
通過調整第一氣缸流量來即時調整速度,調整第一氣缸氣壓來即時調整撞擊力;
所述去應力機構為8個,在非晶合金鐵芯:前后面方向上布置每邊2個,左右面方向上布置每邊1個去應力機構,鐵芯上表面布置2個去應力機構;
所述龍門式機架跨設于輥道之上,所述龍門式機架的底部以螺栓連接在輥道的底座上,輥道上面設置非晶合金鐵芯;
所述絲杠傳動機構:由絲杠與伺服電機、減速機連接組成;
所述絲杠包括定位絲杠、工作絲杠、上表面X向絲杠和上表面Y向絲杠,定位絲杠包括前后面定位絲杠和左右面定位絲杠,工作絲杠包括前后面工作絲杠和左右面工作絲杠;龍門式機架的頂部與前后面定位絲杠和左右面定位絲杠的外殼以螺栓連接;
前后面定位絲杠和左右面定位絲杠的滑塊和前后面工作絲杠和左右面工作絲杠的外殼以螺栓連接;前后面工作絲杠和左右面工作絲杠的滑塊與6個去應力機構的底座以螺栓連接;上表面X向絲杠的滑塊和上表面Y向絲杠的外殼以螺栓連接,上表面Y向絲杠的滑塊與2個去應力機構的底座以螺栓連接;
所述自動檢測機構:包括第二氣缸,第二氣缸底座,連接頭,檢測插頭、檢測插座,檢測支架;所述檢測支架為一帶法蘭鋼管,一端以螺栓連接在返修自動去應力裝置的龍門式機架上,另一端以螺栓連接固定著檢測插頭;第二氣缸底座膨脹螺栓固定于地面之上,第二氣缸采用完全固定形式,以螺栓與第二氣缸底座連接;連接頭為一長方體鋼塊,一端以內螺紋連接第二氣缸桿端外螺紋,另一端設有法蘭,與檢測插座的法蘭以螺栓連接;所述檢測插頭或所述檢測插座與非晶合金鐵芯之間電線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鐵芯性能自動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插頭和所述檢測插座的位置可以調換。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鐵芯性能自動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龍門式機架:采用鋁合金的型材,設有四根立柱;其底部與輥道的底座連接,頂部與定位絲杠的外殼螺栓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鐵芯性能自動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杠采用絲杠螺母的方式移動,螺母與滑塊設計成一體。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鐵芯性能自動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絲杠傳動機構采用交錯結構;整個傳動機構設為兩層:前后面定位絲杠放在下層,驅動上層的前后面工作絲杠外殼移動;左右面定位絲杠放在上層,驅動下層的左右面工作絲杠外殼移動;上表面Y向移動絲杠放在上層,驅動下層的上表面X向移動絲杠。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鐵芯性能自動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產線輥道與所述返修輥道結構一樣,輥道長度不同:電機固定在底座上,電機底座膨脹螺栓固定于地面之上,減速機也固定于地面之上,電機聯軸器與減速機連接,減速機輸出軸上連接鏈輪,鏈輪轉動帶動鏈條轉動,鏈條一端繞著減速機輸出軸,另一端繞著輥子上,帶著多個棍子轉動。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非晶合金鐵芯性能自動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輥道采用圓形設計,旋轉輥道底座以帶有外齒圈的回轉支承來支撐,電機同樣安裝在旋轉輥道底座上,電機帶動減速機,減速機帶動固定于其輸出軸上的正齒輪,正齒輪嚙合回轉支承外齒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