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凸輪軸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發動機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發動機凸輪軸組合。
二背景技術:
目前,摩托車發動機凸輪軸通過襯套安裝在發動機氣缸頭和氣缸蓋之間的凸輪軸腔中,襯套在此起滑動軸承的作用,襯套上開有一“C”形槽,限位塊一端插入該“C”形槽中,另一端插入氣缸頭凸輪軸腔與該“C”形槽對應的凹槽中,以對襯套及凸輪軸進行軸向定位。由于“C”形槽是通的,凸輪軸和襯套之間的實際接觸面積(受力面積)小(凸輪軸在襯套內受正時鏈條作用,單邊受力嚴重,因此需要在襯套及凸輪軸之間有一個合適大小的受力接觸面積)。另外,潤滑油容易通過“C”形槽向外泄漏,使襯套及凸輪軸徑之間不能形成油膜,大大降低了凸輪軸的潤滑,使凸輪軸在工作中容易產生超磨現象。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動機凸輪軸組合,解決現有發動機凸輪軸組合中襯套及凸輪軸之間接觸受力面積小,不能很好地形成油膜,從而使襯套容易產生超磨現象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它包括帶鏈輪法蘭盤、襯套及凸輪軸,襯套有兩個,它們裝在凸輪軸的兩端,其中一個襯套位于套裝在凸輪軸上的帶鏈輪法蘭盤的內側,其結構特征在于A、襯套的徑向設置有定位銷;B、凸輪軸上設置有“C”形凹槽,該“C”形凹槽靠近位于帶鏈輪法蘭盤內側的襯套。
本實用新型中襯套的徑向設置有定位銷,該定位銷插入氣缸頭凸輪軸腔的對應凹槽中,實現對襯套的定位,凸輪軸上設置有“C”形凹槽,氣缸頭凸輪軸腔中也設置有與該“C”形凹槽相對應的槽。它們之間插裝上限位塊以對凸輪軸進行軸向定位,由于在襯套上取消了“C”形通槽,增大了襯套及凸輪軸之間的接觸受力面積,并在襯套與凸輪軸徑之間能形成油膜,保證了襯套及凸輪軸之間的良好潤滑。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襯套及凸輪軸之間的接觸受力面積大,襯套與凸輪軸徑之間的潤滑充分,從而有效避免了襯套超磨現在的發生。
四
圖1是本實用新型在帶鏈輪法蘭盤1為分體式結構時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在帶鏈輪法蘭盤1為整體式結構時的示意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由帶鏈輪法蘭盤1、襯套2、油槽3、“C”形凹槽4、凸輪軸5及定位銷7構成,襯套2有兩個,它們裝在凸輪軸5的兩端,其中一個襯套2位于套裝在凸輪軸5上的帶鏈輪法蘭盤1的內側,其結構特征在于A、襯套2的徑向設置有定位銷7;B、凸輪軸5上設置有“C”形凹槽4,該“C”形凹槽4靠近位于帶鏈輪法蘭盤1內側的襯套2。
從圖1、圖2中可看出所述襯套2的兩端面均設置有油槽3,潤滑油可通過油槽3促進對襯套2與凸輪軸5間的潤滑。
在圖1中,所述帶鏈輪法蘭盤1為分體式結構,即法蘭盤套裝在凸輪軸5上,鏈輪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法蘭盤上。
在圖2中,所述帶鏈輪法蘭盤1為整體式結構,即法蘭盤、鏈輪加工成一個整體件。
安裝時,將定位銷7插入氣缸頭凸輪軸腔的對應凹槽中,并在氣缸頭凸輪軸腔中也設置有與“C”形凹槽4相對應的槽。它們之間插裝上限位塊以實現對凸輪軸5進行軸向定位。
權利要求1.一種發動機凸輪軸組合,包括帶鏈輪法蘭盤(1)、襯套(2)及凸輪軸(5),襯套(2)有兩個,它們裝在凸輪軸(5)的兩端,其中一個襯套(2)位于套裝在凸輪軸(5)上的帶鏈輪法蘭盤(1)的內側,其特征在于A、襯套(2)的徑向設置有定位銷(7);B、凸輪軸(5)上設置有“C”形凹槽(4),該“C”形凹槽(4)靠近位于帶鏈輪法蘭盤(1)內側的襯套(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凸輪軸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襯套(2)的兩端面均設置有油槽(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凸輪軸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鏈輪法蘭盤(1)為分體式結構,即法蘭盤套裝在凸輪軸(5)上,鏈輪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法蘭盤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發動機凸輪軸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帶鏈輪法蘭盤(1)為整體式結構,即法蘭盤、鏈輪加工成一個整體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動機凸輪軸組合,主要由帶鏈輪法蘭盤1、襯套2、油槽3、“C”形凹槽4、凸輪軸5及定位銷7構成,襯套2有兩個,它們裝在凸輪軸5的兩端,其中一個襯套2位于套裝在凸輪軸5上的帶鏈輪法蘭盤1的內側,其結構特征在于A、襯套2的徑向設置有定位銷7;B、凸輪軸5上設置有“C”形凹槽4,該“C”形凹槽4靠近位于帶鏈輪法蘭盤1內側的襯套2。本實用新型中襯套及凸輪軸之間的接觸受力面積大,襯套與凸輪軸徑之間的潤滑充分,從而有效避免了襯套超磨現象的發生。
文檔編號F01L1/04GK2713136SQ200420033990
公開日2005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11日
發明者尹明善, 段寒雪 申請人:重慶力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