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意在提供一種曲軸內部油路連通密封性能好,工作過程中不易漏油,且結構緊湊穩(wěn)固的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其技術方案主要是曲軸連桿機構的兩個曲軸上同時開設導油孔,兩個曲軸之間連接有連接部,連接部內設有連接套,連接套內部設有導油管,開有進油孔的曲軸進油后,通過導油管流入另一個曲軸內的導油孔內,增加了油流動時的密封性,保證了油從曲軸進入另一個曲軸時不會滴油漏油,兩曲軸之間有連接部連接,提高了曲軸之間連接的緊湊和穩(wěn)固性,從而使曲軸連桿機構工作穩(wěn)定性更好。
【專利說明】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領域,涉及一種曲軸連桿機構,尤其是一種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
【背景技術】
[0002]曲軸連桿機構是發(fā)動機實現工作循環(huán),完成能量轉換的主要運動部分,目前,大部分摩托車發(fā)動機的曲軸連桿機構主要包括左曲軸、右曲軸、曲柄銷、曲柄銷塞和滾針軸承,主要是在右曲軸上開設進油孔和斜油孔,斜油孔通向曲柄銷完成對滾針軸承的潤滑,而在右曲軸上并沒有油路,右曲軸上的連接件不能被潤滑,導致右曲軸和其連接件在工作時磨損嚴重,大大降低了其工作壽命。
[0003]中國專利號CN 201202506Y公開發(fā)明了一種具有改進潤滑油油路的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其主要特征是在右曲軸上設有進油孔的同時左曲軸上開設有導油孔,進油后能流入左曲軸的導油孔中然后由出油孔流出,完成對右曲軸上連接件的潤滑,減輕磨損,提高壽命,但是這種具有改進潤滑油油路的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在油從進油孔流入導油孔時并沒有設計通油油路,而左曲軸和右曲軸又不接觸,導致油流通時容易從左曲軸和右曲軸間隙中滴落漏出,同時,左曲軸和右曲軸只通過曲柄銷、曲柄銷塞和滾針軸承和連桿連接,并沒有額外的連接方式,使左曲軸和右曲軸連接不穩(wěn)固,工作時性能不穩(wěn)定。
實用新型內容
[0004]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潤滑性能和油路密封性能好、工作過程中不易滴油漏油、結構安裝緊湊穩(wěn)固的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包括左曲軸、右曲軸、曲柄銷和連桿,所述右曲軸上設有進油孔和斜油孔,所述斜油孔和進油孔相通,所述右曲軸和左曲軸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部,連接部內設有通油管,所述通油管兩端分別設有左噴射口和右噴射口,所述右噴射口與進油孔連通,所述左曲軸上設有導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通向左曲軸外側且出油孔與導油孔相連通,所述導油孔和做噴射口相通。
[000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右曲軸上設有進油孔的同時在左曲軸上設有導油孔和出油孔,右曲軸和左曲軸之間設有通油管,油由進油孔通入后可進入導油孔從出油孔中流出,完成對左曲軸上連接件的潤滑,從而減輕了左曲軸和左曲軸上連接件的磨損,提高工作壽命,而且油由通油管流過,保證了油由右曲軸進入左曲軸時不會滴油或漏油,增加了油路的密封性能,同時,導油管固定在連接部內側,連接部與左曲軸和右曲軸固定連接,增加了左曲軸和右曲軸的連接穩(wěn)固性,從而提高工作穩(wěn)定性。
[000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連接部內固定設有連接套,通油管固定設在連接套內。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油管和連接部之間設置連接套,避免了通油管和連接部的直接接觸,防止通油管因破裂等原因漏油時污染連接部,更換時只需要更換通油管和連接套,不用更換連接部,簡單方便,降低成本。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右噴射口孔徑小于通油管直徑和進油孔孔徑,所述左噴射口孔徑同時小于導油孔孔徑和通油管直徑。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右噴射口孔徑小于通油管直徑和進油孔孔徑,可以保證進油孔中有足夠的壓力推動油進入導油管中,所述左噴射口孔徑同時小于導油孔孔徑和通油管直徑,保證了導油管中有足夠的壓力使油由通油管中流入導油孔,結構簡單,穩(wěn)定可
O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左曲軸和右曲軸同心設置且所述連接部位于曲軸偏心位置。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左曲軸和右曲軸同心設置且所述連接部位于曲軸偏心位置,防止連桿運動時與連接部接觸干擾,保證了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工作的安全穩(wěn)定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左曲軸和右曲軸連接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5]附圖中,1.左曲軸;11.出油口 ;12.導油孔;2.通油管;21.左噴射口 ;22.右噴射口 ;3.連接套;4.連接部;5.右曲軸;51.進油孔;52.斜油孔;6.曲柄銷;61.曲柄銷塞;62.滾針軸承;7.連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一種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包括左曲軸1、右曲軸5、曲柄銷6和連桿7,所述曲柄銷6上設有曲柄銷塞61,曲柄銷塞61壓在曲柄銷6的外側,曲柄銷6內設置有滾針軸承62,左曲軸1、右曲軸5和連桿7通過曲柄銷6、曲柄銷塞61和滾針軸承62固定連接在一起,右曲軸5上設有進油孔51和斜油孔52,進油孔51和斜油孔52連通,左曲軸I上設有導油孔12和出油孔11,導油孔12和出油孔11相連通,右曲軸5上連接有連接部4,所述連接部4上設置有螺紋孔,連接部4分別與右曲軸5和左曲軸I之間設置螺釘固定連接,連接部4上開有通孔,通孔內粘接固定有連接套3,連接套內固定連接有通油管2,所述通油管2兩端分別設有左噴射口 21和右噴射口 22,且左噴射口 21和右噴射口 22位于連接套3和連接部4的外側,進油孔51和右噴射口 22連通,導油孔12和左噴射口 21連通,右噴射口 22孔徑小于通油管2的直徑和進油孔51的孔徑,左噴射口 21孔徑同時小于導油孔12孔徑和通油管2的直徑。
[0017]油由進油孔51進入到右曲軸5中,一部分油經由斜油孔52流入到曲柄銷6處完成對滾針軸承62的潤滑,一部分油流入到右噴射口 22處,經由右噴射口 22被噴射到通油管2中,然后經由做噴射口 21被噴射到導油孔12中,導油孔12中的油從出油孔11流出完成對左曲軸I上的連接件的潤滑,減少了左曲軸I和其上連接件的磨損,提高了工作壽命,右噴射口 22孔徑小于通油管2的直徑和進油孔51的孔徑,左噴射口 21孔徑同時小于導油孔12孔徑和通油管2的直徑,保證了油能在足夠的壓力下進行流動和噴射,從而可靠、快速地進入到通油管2和導油孔12中。
[0018]右曲軸5和左曲軸I之間的通油是通過兩者之間固定連接的連接部4完成的,連接部4之間的通油管2作為油流通的通道,通油管2設置在連接部4內側,且連接部4與左右曲軸固定連接,保證了左右曲軸之間油流通時沒有間隙,避免了滴油漏油情況的發(fā)生,同時左右曲軸在和連桿7連接的同時,又經由連接部4連接,使左曲軸I和右曲軸5的連接更穩(wěn)固緊湊,工作穩(wěn)定性更好。
[0019]連接部和通油管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套,當通油管由于破裂等原因漏油時,油滴到連接套上,不會污染連接部,更換時只需要更換連接套和通油管即可,不用再另外更換連接部,簡單那方便,降低成本。
[0020]左曲軸和右曲軸同心設置且所述連接部位于曲軸偏心位置,避免了連桿運動時與連接部接觸干擾,保證了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工作的安全穩(wěn)定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包括左曲軸、右曲軸、曲柄銷和連桿,所述右曲軸上設有進油孔和斜油孔,所述斜油孔和進油孔相通,其特征是:所述右曲軸和左曲軸之間固定設置有連接部,連接部內設有通油管,所述通油管兩端分別設有左噴射口和右噴射口,所述右噴射口與進油孔連通,所述左曲軸上設有導油孔和出油孔,所述出油孔通向左曲軸外側且出油孔與導油孔相連通,所述導油孔和左噴射口相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其特征是:所述連接部內固定設有連接套,通油管固定設在連接套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右噴射口孔徑均小于通油管直徑和進油孔孔徑,所述左噴射口孔徑同時小于導油孔孔徑和通油管直徑。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摩托車曲軸連桿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左曲軸和右曲軸位于同一軸心線上且所述連接部位于曲軸偏心位置。
【文檔編號】F01M1/06GK204024749SQ201420481659
【公開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25日
【發(fā)明者】楊奎琦, 夏長生, 譚一農 申請人:浙江昌利鍛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