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機塔筒內的散熱結構,屬于風力發電設施領域。
背景技術:
在風機塔筒內,變流器放至塔筒底部,塔筒內產生的熱量需要散發出去,而由于塔筒的高度較高,故塔筒內部散熱的難度較大。
有鑒于此特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風機塔筒內的散熱結構,能夠便于風機塔筒內散熱,提供散熱效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技術方案的基本構思是:
一種風機塔筒內的散熱結構,在塔筒內依上下方向分段設有多個隔層平臺,在隔層平臺上設有上下方向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在隔層平臺上設有柵格及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位置相對應,在隔層平臺的底部對應柵格位置設置有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柵格位置相對應。
進一步的,在隔層平臺下部設置有加速排氣管道,加速排氣管道沿塔筒壁分布。
進一步的,加速排氣管道為變徑管道,為粗-細-粗的形式,且在細徑處管壁上設有朝向塔筒中心的孔。
進一步的,加速排氣管道的上端連接安裝在隔層平臺的底部的排氣風扇,加速排氣管道的下端開口。
進一步的,在每個隔層平臺下方均設置有加速排氣管道。
進一步的,在每個隔層平臺下方的塔筒內沿塔筒周向均勻鋪設有多根加速排氣管道。
進一步的,位置低的隔層平臺下方的加速排氣管道的數量大于位置高的隔層平臺下方的加速排氣管道的數量。
進一步的,加速排氣管道下段的細徑段管道其間距較加速排氣管道上段的細徑段管道間距小。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一種風機塔筒內的散熱結構,在塔筒內依上下方向分段設有多個隔層平臺,在隔層平臺上設有上下方向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在隔層平臺上設有柵格及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位置相對應,在隔層平臺的底部對應柵格位置設置有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柵格位置相對應。由于具有柵格和排氣風扇,使得塔筒內的熱量從塔筒底部經排氣風扇抽吸逐層通過隔層平臺的柵格向上發散最終實現散熱。由于在隔層平臺上增加了柵格,既可以保證防止重物、大物墜落的目的,又可以實現熱空氣的通過,實現了塔筒內的有效散熱。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加速排氣管道、隔層平臺在塔筒內的布置示意圖。
圖2是隔層平臺的俯視示意圖。
1、電梯 2、柵格 3、排氣風扇 4、隔層平臺 5、塔筒 6、加速排氣管道。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風機塔筒內的散熱結構,在塔筒內依上下方向分段設有多個隔層平臺,在隔層平臺上設有上下方向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在隔層平臺上設有柵格及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位置相對應,在隔層平臺的底部對應柵格位置設置有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柵格位置相對應。
在本實施例中,在隔層平臺下部設置有加速排氣管道,加速排氣管道沿塔筒壁分布。
為了使加速排氣管道的抽吸能力更好,加速排氣管道為變徑管道,為粗-細-粗的形式,且在細徑處管壁上設有朝向塔筒中心的孔。此結構形成一個文氏管效應,能夠增強對塔筒內空氣的抽吸效果。
加速排氣管道的上端連接安裝在隔層平臺的底部的排氣風扇,加速排氣管道的下端開口。
在每個隔層平臺下方均設置有加速排氣管道。
為了使加速排氣管道對塔筒內空氣的抽吸效果更好,在每個隔層平臺下方的塔筒內沿塔筒周向均勻鋪設有多根加速排氣管道。
位置低的隔層平臺下方的加速排氣管道的數量大于位置高的隔層平臺下方的加速排氣管道的數量。這樣能使塔筒底部的空氣有更大程度地被加速排氣管道抽吸。
加速排氣管道下段的細徑段管道其間距較加速排氣管道上段的細徑段管道間距小,從而使加速排氣管道下段的抽吸能力更強,這樣能使下段的空氣有更大程度地被加速排氣管道抽吸。
本實用新型一種風機塔筒內的散熱結構,在塔筒內依上下方向分段設有多個隔層平臺,在隔層平臺上設有上下方向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在隔層平臺上設有柵格及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電梯通道、爬梯通道位置相對應,在隔層平臺的底部對應柵格位置設置有排氣風扇,各個隔層平臺所設置的柵格位置相對應。由于具有柵格和排氣風扇,使得塔筒內的熱量從塔筒底部經排氣風扇抽吸逐層通過隔層平臺的柵格向上發散最終實現散熱。由于在隔層平臺上增加了柵格,既可以保證防止重物、大物墜落的目的,又可以實現熱空氣的通過,實現了塔筒內的有效散熱。由于隔層平臺依塔筒上下分段設立,實現了對空氣抽吸的接力,增強散熱效果,在塔筒內安裝的加速排氣管道能更有力地保證對塔筒內空氣的抽吸,增強散熱效果。
上述實施例中的實施方案可以進一步組合或者替換,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思想的前提下,本領域中專業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化和改進,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