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輪發電機組能量回收技術,涉及一種汽輪發電機組除氧器連續排汽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汽輪發電機機組除氧器的排汽管道均為直接對大氣排放高溫乏汽,雖然在排汽管后安裝了消音器,但依然存在很大的噪音,并且乏汽的熱量也會對環境溫度造成破壞,因此除氧器的連續排汽不僅浪費了大量乏汽余熱,同時噪音污染也對廠區及周邊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造成很大困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的汽輪發電機組除氧器直接排汽存在的噪音污染及能量浪費問題,提供一種汽輪發電機組除氧器連續排汽回收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汽輪發電機組除氧器連續排汽回收裝置,在除氧器的排汽電動總閥門后方的排汽管路上設置第一隔離閥門,所述排汽電動總閥門和第一隔離閥門之間引出一排汽旁路,所述排汽旁路連接至發電機組所需的加熱區域作為熱源,所述排汽旁路上設有第二隔離閥門。
進一步的,所述排汽旁路的低處設置放水閥。
進一步的,所述排汽旁路與加熱區域的加熱管路之間還設有第三隔離閥門。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加熱區域包括尿素區熱水箱、尿素區備用熱水箱或制粉島、鍋爐灰斗。
本實用新型將發電機組除氧器的乏汽通過排汽旁路引至機組其他需要熱源加熱的區域,既解決了乏汽直排造成的噪音及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同時對發電機組中的需要加熱的用戶進行熱源補充,有效利用了除氧器排放乏汽的熱量,降低了發電機組的能源消耗。通過設置在排放管路和排汽旁路上的隔離閥門,可對蒸汽排放和回收利用進行切換調整,操作更方便。
由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直接在現有的汽輪發電機組上進行改進,通過布置旁路管道系統將乏汽不直接對空排放,引至相應需要加熱的用戶,實現發電機組節能環保的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的汽輪發電機組除氧器連續排汽回收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2中的汽輪發電機組除氧器連續排汽回收裝置的連接示意圖。
圖中標號:1-第一除氧器,2-第二除氧器,3-尿素區熱水箱,4-尿素區備用熱水箱,5-第一排汽旁路,6-第二排汽旁路,7-排汽電動總閥門,8-第一隔離閥門,9-第二隔離閥門,10-放水閥,11-第三隔離閥門,12-制粉島供汽電動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見圖1,大唐湘潭發電公司對600MW的兩臺機組的除氧器連續排汽管道進行改造治理,在兩臺機組的第一除氧器1和第二除氧器2的排汽電動總閥門7后的排汽管路上分別設置第一隔離閥門8,通過兩個第一隔離閥門8可將兩個除氧器的蒸汽直排管路切斷,然后在兩個除氧器的排汽電動總閥門7和第一隔離閥門8之間分別引出第一排汽旁路5和第二排汽旁路6,第一排汽旁路5和第二排汽旁路6之間并聯在一起,在第一排汽旁路5和第二排汽旁路6上均設有第二隔離閥門9。排汽旁路系統和原直排系統可根據機組運行情況進行切換,提高機組運行可靠性,在關閉第一隔離閥門8時,將第二隔離閥門9打開,除氧器排放的蒸汽通過排汽旁路引至其他加熱區域作為熱源,反之,關閉第二隔離閥門9,打開第一隔離閥門8認可實現除氧器的蒸汽直排。
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排汽旁路5和第二排汽旁路6并聯后在分別連接至尿素區熱水箱3和尿素區備用熱水箱4,與尿素區熱水箱3和尿素區備用熱水箱4的加熱管路連通,通過除氧器排放的乏汽熱量對尿素區熱水箱加熱,在尿素區熱水箱3和尿素區備用熱水箱4與排汽旁路之間均設置有第三隔離閥門11。
本實施例中在排汽旁路的管路最低段加裝兩個放水閥10,避免了因管路較長,管道積水而影響除氧器乏汽的排放。
本實施例將除氧器的蒸汽通過旁路管道引至脫硝尿素區熱水箱,利用除氧器的排汽余熱對水箱進行加熱,因除氧器排汽不再直接對大氣排放,從而使得排汽噪音遠遠低于52分貝,滿足環保要求,同時,除氧器乏汽余熱的利用,減少了輔汽供熱的熱源損失,從根本上達到了節能環保的要求。
實施例2
參見圖2,大唐湘潭發電公司對300MW的兩臺機組的除氧器連續排汽管道進行改造治理,與實施例1的改造思路類似,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排汽旁路5和第二排汽旁路6在并聯后,一同連接至制粉島供汽電動閥門12的后端,對制粉島的灰斗加熱。本實施例中的兩組機組分別連出兩路排汽旁路,兩兩并聯后分別對應連接至兩組機組的制粉島供汽電動閥門(本實施例中僅表示出一組制粉島供汽管路),在每條排汽旁路上均設有第二隔離閥門9。
本實施例將除氧器的排汽引至制粉島供汽管路對灰斗加熱,同樣也實現除氧器乏汽直排的噪音治理和乏汽余熱的再利用。
以上實施例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工作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