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輪機潤滑冷卻裝備類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電動輔油泵系統。
背景技術:
汽輪機工作時產生高溫,需外部提供足夠的潤滑油來進行潤滑和冷卻,以便使汽輪機保持很定的運行溫度和潤滑性,常規的潤滑方式為直接外接油管,常壓方式供給潤滑油來潤滑和冷卻,但是,夏天高溫時,汽輪機散熱慢,潤滑油的流量不足以抵消汽輪機的工作溫升,常常出現報警和自動停機,直接影響了汽輪機的使用壽命,也導致汽輪機應用的主體設施停止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動輔油泵系統,包括泵、電機、底座、濾油器、出油管、進油管、支架、輸油管一、過渡輸油管、輸油管二、閥門、直通輸油管、輸油管三,底座上設電機,電機連接泵,泵的進液口設輸油管三,出液口設輸油管二,輸油管三中間設濾油器,右端設進油管,輸油管二向上延伸后向左彎曲連接過渡輸油管,過渡輸油管左端連接輸油管一,輸油管一左端連接出油管,直通輸油管中間設閥門,一端連通輸油管三,另一端連通輸油管二,本實用新型能常壓給工作中的汽輪機持續供給潤滑油,也能把泵開啟增壓持續供給潤滑油,提供足夠的潤滑油流量和流速,確保汽輪機的正常潤滑和冷卻。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輔油泵系統,包括泵、電機、底座、濾油器、出油管、進油管、支架、輸油管一、過渡輸油管、輸油管二、閥門、直通輸油管、輸油管三,所述底座上設電機,所述電機連接泵,所述泵的進液口設輸油管三,出液口設輸油管二,所述輸油管三中間設濾油器,右端設進油管,所述輸油管二向上延伸后向左彎曲連接過渡輸油管,所述過渡輸油管左端連接輸油管一,所述輸油管一左端連接出油管,所述直通輸油管中間設閥門,一端連通輸油管三,另一端連通輸油管二。
進一步設置,所述輸油管一、輸油管三間設支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能持續自潤滑襪機滑動套與滑桿的連接處,使滑桿在滑動套內持續伸縮滑動靈活,避免干燥發熱卡死現象。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應用時外接的電控箱。
圖中:泵1、電機2、底座3、濾油器4、出油管5、進油管6、支架7、輸油管一8、過渡輸油管9、輸油管二10、閥門11、直通輸油管12、輸油管三13、控制箱1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電動輔油泵系統,包括泵1、電機2、底座3、濾油器4、出油管5、進油管6、支架7、輸油管一8、過渡輸油管9、輸油管二10、閥門11、直通輸油管12、輸油管三13,所述底座3上設電機2,所述電機2連接泵1,所述泵1的進液口設輸油管三13,出液口設輸油管二10,所述輸油管三13中間設濾油器4,右端設進油管6,所述輸油管二10向上延伸后向左彎曲連接過渡輸油管9,便于安裝距離調節,利于安裝方便,也便于堵塞維修觀察操作,所述過渡輸油管9左端連接輸油管一8,所述輸油管一8左端連接出油管5,所述直通輸油管12中間設閥門11,一端連通輸油管三13,另一端連通輸油管二10,本實用新型能常壓給工作中的汽輪機持續供給潤滑油,也能把泵開啟增壓持續供給潤滑油,提供足夠的潤滑油流量和流速,確保汽輪機的正常潤滑和冷卻。
所述輸油管一8、輸油管三13間設支架7。
實施案例:
如圖3所示:控制箱14與本實用新型中的電機2電源連接,進油管6接駁潤滑油儲存柜,出油管5接駁汽輪機的潤滑油入口,當汽輪機需要足量的潤滑油輸入時,閥門11關閉,泵1開啟,增壓后的潤滑油增加單位時間內的流量和流速,給汽輪機帶著大量的熱量和潤滑,使汽輪機降溫并保存穩定的溫度;當汽輪機只需常規供油時,泵1關閉,閥門11開啟,潤滑油直接從輸油管三13進入輸油管二10并輸入汽輪機,為汽輪機提供潤滑和冷卻。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也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案例的限制,上述實施案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連接計范疇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