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動機
技術領域:
,特別是涉及一種發動機缸體及具有其的發動機和車輛。
背景技術:
:發動機是車輛的核心部分,為車輛提供行駛的動力,因此發動機的性能對車輛的動力性、環保性等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發動機缸體是發動機的主要零部件,缸體的結構和性能對發動機的結構和性能影響很大。而受到整車的限制,發動機的缸體的結構局限性很大,例如:在解決缸體的強度和剛度的同時,會增加缸體的重量和體積,這樣顯然不利于整車搭載。因此,希望有一種技術方案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個。技術實現要素: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發動機缸體來克服或至少減輕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動機缸體,所述發動機缸體包括:本體,所述本體具有前端面、后端面、第一側面和頂面;所述本體設有:平衡軸安裝孔,其橫向貫通所述前端面和后端面;水泵安裝口,其開設在所述前端面,并在所述本體中向所述后端面貫通延伸,形成水泵蝸殼;發動機進水口,其開設在所述本體的第一側面,且通過所述本體中的通道與所述水泵蝸殼連通;和發動機出水口,其開設在所述本體的第一側面,并在所述本體中向所述頂面貫通延伸,用于與所述缸蓋的出水口對接而能夠流體連通。進一步地,所述平衡軸安裝孔的外表面沿周向設置有環形突起,且多個環形突起沿所述平衡軸安裝孔的軸向間隔布置。進一步地,所述平衡軸安裝孔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布置在曲軸孔的上方的兩側,并且臨近與所述第一側面相對的第二側面的所述平衡軸安裝孔高于臨近所述第一側面的所述平衡軸安裝孔。進一步地,所述本體還設有:回油通道,各所述回油通道縱向貫穿所述本體的頂面和底面;每一所述回油通道具有回油入口、回油出口、油氣分離入口和遮擋部,與曲軸箱連通的所述油氣分離入口設在所述回油入口和回油出口之間,所述遮擋部以能夠阻擋從所述回油入口進入到所述回油通道的液態回油落入到所述油氣分離入口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油氣分離入口的上方。進一步地,每一所述回油通道包括依次連通的匯合腔和出口分支段,所述匯合腔連接所述回油入口,所述出口分支段連接所述回油出口,所述遮擋部和油氣分離入口均設在所述匯合腔。進一步地,所述回油入口的數量為多個,間隔布置在所述本體的頂面,且均與所述匯合腔流體連通;所述回油出口的數量為多個,間隔設在所述本體的底面,且分別與相對應的所述出口分支段流體連通。進一步地,所述回油通道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臨近所述本體的第一側面和第二側面設置。進一步地,所述本體還設有:機濾模塊安裝面,所述機濾模塊安裝面設在所述第一側面;所述機濾模塊安裝面上具有:機濾模塊進水口,其通過所述本體中的通道與缸體水套連通;機濾模塊出水口;機濾模塊出油口,其連通所述本體中的缸體主油道;機濾模塊進油口;和機濾模塊泄油口,其通過所述本體中的通道連通曲軸箱。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發動機,所述車輛包括如上所述的發動機缸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如上所述的發動機。由于本實用新型將平衡軸安裝孔沿缸體的本體的前端面和后端面貫通設置,這種方式對發動機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有利,而且還有利于提高缸體的剛度,此外,本實用新型還在缸體的前端面集成了水泵安裝口,在側面集成了發動機進水口、發動機出水口和機濾模塊安裝面,因此有利于減少其它零部件,比如管道的數量,從而有利于減小發動機的尺寸,從而提高發動機搭載的空間。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發動機缸體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另一側面的示意圖,圖中主要對缸體的底面進行示意。圖3是圖1的又一側面示意圖,圖中主要對機濾模塊安裝面進行示意。圖4是圖1中的回油通道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1本體2平衡軸安裝孔3水泵安裝口4發動機進水口5發動機出水口6機濾模塊安裝面7回油通道8曲軸孔9缸體水套1a本體的前端面1b本體的第一側面1c本體的頂面1d本體的后端面1e底面6a機濾模塊進水口6b機濾模塊出水口6c機濾模塊出油口6d機濾模塊進油口6f機濾模塊泄油口71回油通道的匯合腔72回油通道的出口分支段7a回油通道的回油入口7b回油通道的回油出口7c回油通道的油氣分離入口7d回油通道的遮擋部具體實施方式在附圖中,使用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本實用型中,可以視發動機的輸出端為“后”,反之為“前”。按照發動機正常使用的放置方向定義“上”和“下”。“前指向后”或“后指向后”的方向為橫向,“上指向下”或“下指向上”的方向為縱向。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發動機缸體包括本體1,本體1具有前端面1a、后端面1d、第一側面1b、第二側面、頂面1c和底面1e。圖中示出的是四缸的四沖程發動機的缸體,該缸體為閉頂式水套,砂型鑄造,鑄鐵缸體。本體1的表面設有平衡軸安裝孔2、水泵安裝口3、發動機進水口4、發動機出水口5和機濾模塊安裝面6,其中:平衡軸安裝孔2橫向貫通本體1的前端面1a和本體1的后端面1d,形成隧道式結構,這對發動機的NVH有利,而且還有利于提高缸體的剛度。水泵安裝口3開設在本體1的前端面1a,并在本體1中向本體1的后端面1d貫通延伸,形成水泵蝸殼,以用于定位和密封水泵(圖中未示出)。發動機進水口4開設在本體1的第一側面1b,且通過本體1中的通道與所述水泵蝸殼和缸體水套9連通。如圖中所示,水泵安裝口3和發動機進水口4雖然分別設置在前端面1a和第一側面1b,但是為了迅速將水從發動機進水口4泵入到缸體9中,水泵安裝口3和發動機進水口4在本體1中的通道的長度最好較短,因此,優選地,將水泵安裝口3和發動機進水口4靠近設置,比如二者通過L型通道連通。發動機出水口5開設在本體1的第一側面1b,并在本體1中向本體1的頂面1c貫通延伸,用于與所述缸蓋的出水口對接而能夠流體連通。為了提高缸蓋流入到發動機出水口5的速度,比如:縮短發動機出水口5和所述缸蓋的出水口之間的通道的長度,因此可以將發動機出水口5臨近本體1的頂面1c設置。發動機進水口4連接外部散熱器的出水口,發動機出水口5連接外部散熱器的進水口,因此,缸蓋中的循環水從發動機出水口5排出,經由散熱器降溫處理后,再在水泵的作用下,進入到發動機進水口4,最后流回到缸體水套9中。本實施例在缸體的前端面集成了水泵安裝口,在側面集成了發動機進水口、發動機出水口和機濾模塊安裝面,因此有利于減少其它零部件,比如管道的數量,從而有利于減小發動機的尺寸,從而提高發動機搭載的空間。在一個實施例中,平衡軸安裝孔2的外表面沿周向設置有環形突起2a,且多個環形突起2a沿平衡軸安裝孔2的軸向間隔布置。顯然,這些環形突起2a相當于加強筋,有利于提高缸體的剛度和強度。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側面1b的相對側面是第二側面。平衡軸安裝孔2的數量為兩個,分別布置在曲軸孔8的上方的兩側,并且臨近所述第二側面的平衡軸安裝孔2高于臨近第一側面1b的平衡軸安裝孔2。也就是說,臨近所述第二側面的平衡軸安裝孔2更加接近于本體1的頂面1c。這種設置方式考慮了發動機的實際工作狀態為傾斜狀態的情形,保證發動機即便處于傾斜狀態,但是兩側的平衡軸安裝孔2仍然可以大致保持在同一高度。如圖4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本體1還設有回油通道7,各回油通道7縱向貫穿本體1的頂面1f和底面1e。比如:可以設置兩條回油通道7,兩條回油通道7分別臨近本體1的第一側面1b和第二側面設置。當然,也可以在本體1的一側設置回油通道7。每一回油通道7具有回油入口7a、回油出口7b、油氣分離入口7c和遮擋部7d,其中:回油入口7a設在本體1的頂面1f,與發動機缸體1頂部的油氣分離器(圖中未示出)相連通,經由油氣分離器分離出來的液態回油經由回油入口進入到所述通道。回油出口7b設在本體1的底面1e,與油底殼(圖中未示出)相連通,來自所述通道的液態回油經由所述通道的回油出口,流入到油底殼。油氣分離入口7c與曲軸箱連通,并且設在回油入口7a和回油出口7b之間。曲軸箱內的具有壓力的油氣混合體由油氣分離入口進入到油氣分離器,由油氣分離器進行油氣分離處理。遮擋部7d以能夠阻擋從回油入口7a進入到回油通道7的液態回油落入到油氣分離入口7c的方式布置在油氣分離入口7c的上方。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液態回油經由油氣分離入口7c落入到曲軸箱中,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曲軸箱中的曲軸的旋轉將甩出的小油滴經由油氣分離入口甩入,給油氣分離帶來不利影響。在一個實施例中,每一回油通道7包括依次連通的匯合腔71和出口分支段72,匯合腔71連接回油入口7a,出口分支段72連接回油出口7b,遮擋部7d和油氣分離入口7c均設在匯合腔71。使用時,曲軸箱內的具有壓力的油氣混合體由油氣分離入口7c進入到油氣分離器,由油氣分離器進行油氣分離處理,得到的液態回油經由回油入口7a依次通過匯合腔71和出口分支段72,最后經由回油出口7b流入到油底殼中。由于遮擋部7d設置在油氣分離入口7c的上方,因此,液態回油在通過匯合腔71的時候,在遮擋部7d的遮擋作用下,液態回油無法落入油氣分離入口7c,因此避免了液態回油落入到曲軸箱的曲軸上,進而避免了返回的液態回油掉落在曲軸上,引起較大的油氣。優選地,回油入口7a的數量為多個(如圖4中示出的5個),間隔布置在本體1的頂面1c,且均與匯合腔71流體連通。回油出口7b的數量為多個(如圖4中示出的2個),間隔設在本體1的底面1e,且分別與相對應的出口分支段72流體連通。在一個實施例中,本體1還設有機濾模塊安裝面6,機濾模塊安裝面6用于安裝機濾模塊(圖中未示出),機濾模塊安裝面6設在本體1的第一側面1b。具體地:機濾模塊安裝面6上設有機濾模塊進水口6a、機濾模塊出水口6b、機濾模塊出油口6c、機濾模塊進油口6d和機濾模塊泄油口6f,其中:機濾模塊進水口6a通過本體1中的通道與缸體水套9連通,且連接機濾模塊(圖中未示出)的進水口。機濾模塊出水口6b連接機濾模塊的出水口,以使缸體水套9中的水通過機濾模塊進水口6a經由所述機濾模塊,用于冷卻所述機濾模塊。模塊出油口6c連通缸體主油道(圖中未示出),且連接所述機濾模塊的出油口。機濾模塊進油口6d用于連接機油泵,且連接所述機濾模塊的進油口。機油泵啟動時,油底殼中的機油經由模塊進油口6d進入到所述機濾模塊,經由所述機濾模塊過濾后,再從所述機濾模塊的出油口進入到濾模塊進油口6c,進入到缸體主油道中。機濾模塊泄油口6f通過本體1中的通道連通曲軸箱,并通過所述機濾模塊的泄油口連接油底殼。在拆卸機濾模塊濾芯的時候,將機濾模塊內的機油流會油底殼,避免機油外流,影響外觀。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發動機,其包括發動機,所述發動機為如上述各實施例中所述的發動機缸體。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所述車輛包括如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發動機。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當前第1頁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