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關于一種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特別是指一種前置作業(yè)在第一模具上以構成形成層,且所述形成層進而包括以電鑄得到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并應用金屬鍍膜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電鑄鞋模,鞋模有鍍鎳與鍍銅二種,其鍍層約I 2_的厚度,而模具為了配合射出機器,都具有一定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所以,模具需要其它背材來配合一定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一般背材都是鑄鋅、或鑄銅來補足模具的長度、寬度以及高度,但因鑄造的金屬溫度都很高,模具在與背材結合后,在熱漲冷縮的定律下,電鑄層的模具與鑄造背材的金屬密合度就會很差,再加上經過高溫澆鑄的模具或多或少都會變形;除此之外,電鑄鎳層的模具會因溫度過高而變脆(脆化),原因在于電鑄鎳金屬所使用的鎳金屬原材料,含有微量的硫磺,含有微量的硫磺主要是讓電鑄液中的鎳離子活化作用,以幫助陽極來解離鎳離子,所以電鑄鎳層上含有微量的硫磺是正常的。當含有硫磺的電鑄層置于215°C以上的溫度時,將會借由硫磺脆性而降低電鑄層的柔軟性,并使其展延性減少而變脆。綜上,以高溫澆鑄的背材所使用的鞋模(模具)有其缺點,所以漸漸的不被采用,改用機械式的加工法,或用精密鑄造法來做鞋模(模具)。而防水鞋的種類很多,目前防水鞋的制法大多偏向拼接而成,常用防水鞋靴的制造方法及其構造如臺灣公告第362001號專利案,其主要構成特征為:鞋面體,在上、下方各形成開口,同時鞋面體由多個互相針車一起的裁剪片形成,以及設防水材料制成的鞋套,以及設防水材料制成的防水內里套;利用防水內里套設置于鞋面體內以為內里,借由針車將鞋面和防水內里套固定到鞋套,因而形成在所述鞋面、所述防水內里套和所述鞋套之間有針車接裝置的組合,將所述組合由內向外翻轉,使防水內里套和鞋套的內表面裸露,再借由沿著所述針車接縫裝置將接縫密封裝置結合到所述等內表面來密封所述等針車車縫裝置。其構成上的主要缺點為:防水鞋必須包含有三個組件,以及設置針車接縫裝置密封接縫,因此顯見防水鞋的構成是存在接縫問題,縱使再有接縫密封裝置,也都是貼設類似防水條、涂設防水膠的方式,在使用上仍存在缺點。另外,常用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的防水鞋制法及其產品如臺灣公告第521999號專利案,其主要構成特征為:以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切片備料、上膠成型為立體鞋形狀的粗胚以后,配合橡膠制、具彈性的楦頭適應鞋形而裝入,經加熱加壓成型以及同步對楦頭加壓以維持楦頭不變形的流程后,便能制出一體式防水鞋產品,制出的防水鞋無接縫,完全免除以往防水鞋因各部位接合,需要在接合處再設以密封處理的流程與成本。然而,防水鞋因再次處理接縫密封性的流程處理成本,不但增加接縫材料的成本,也增加作業(yè)處理成本與工時。或防水條、防水膠因使用日久,或是屢經日曬雨淋招致塑料老化現(xiàn)象,以致失去密封效用。本案發(fā)明人利用電鍍法得到的金屬鍍膜,著重鞋體表面裝飾性、防水性以及透氣性的功能。相對地以精密電鑄法(非精密鑄造法)獲得的金屬鑄層,應用在具有皮革紋路的鞋模上以完成本件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應用電鑄層模具簡單制作具有防水效果且有透氣效果的塑料防水鞋體。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防水透氣材會一體延伸至鞋面底部,并應用電鑄層模具制造的塑料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鞋體設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通孔則覆設防水透氣材,以達成一體成型且又防水透氣的塑料鞋體。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得出無接縫、一體式的防水透氣鞋體,其一體式的塑料鞋體設有至少一個通孔,能增長使用壽命,兼具防水與透氣功能。可達成上述發(fā)明目的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包括用以前置作業(yè)在第一模具上以構成形成層,且所述形成層進而包括以精密級電鑄得到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再以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對背材于金屬鍍膜設置處施以放電加工從而蝕除背材到設定尺寸以形成空穴,將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固定于空穴上以構成第二模具,脫離形成層并于第一模具上套設防水透氣材,所述第二模具閉合于所述第一模具而形成型腔,并提供塑料材料被射出至所述型腔后形成塑料鞋體,所述塑料鞋體設有至少一個通孔,所述通孔則覆設防水透氣材,使所述塑料鞋體與防水透氣材結合后構成防水透氣塑料鞋體。
圖1為本發(fā)明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的立體分解視圖。圖2為第一模具套上防水透氣材,其第二模具的背材上固定厚電鑄起始層與薄金屬附著層的示意圖。圖3為所述第二模具閉合于所述第一模具而形成型腔,并提供塑料材料被射出至所述型腔后形成塑料鞋體的剖面示意圖。圖4為所述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的流程圖。圖5為所述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前置作業(yè)的流程圖。圖6為所述形成層上制作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的流程圖。圖7為本發(fā)明非開放式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側面示意圖。圖8為圖7的剖面示意圖。附圖符號說明I第一模具2第二模具21厚電鑄起始層22薄金屬附著層23 背材3防水透氣材
4塑料鞋體41 通孔
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4,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主要包括以前置作業(yè)在第一模具I上以構成形成層,且所述形成層進而包括以精密級電鑄得到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再以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對背材23在金屬鍍膜設置處施以放電加工從而蝕除背材23到設定尺寸以形成空穴,脫離形成層并將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以螺絲固定于空穴上以構成第二模具2,在第一模具I上套設防水透氣材3,所述防水透氣材3會一體延伸至鞋面底部,所述第二模具2閉合于所述第一模具I而形成型腔,并提供塑料材料被射出至所述型腔后形成非開放式塑料鞋體4,所述塑料鞋體4設有至少一個通孔41,所述通孔41則覆設防水透氣材3,使所述塑料材料與防水透氣材3結合后構成防水透氣塑料鞋體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氣材3為使用無孔質親水性膜層、或微多孔疏水性膜層涂布(Coating)和貼合透氣材質的織物,其采用直接涂布、泡沫涂布、濕式涂布及薄膜貼合等方式制成,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層(laminate)構造是直接涂布樹脂或薄膜貼合完成,其防水透氣材3特性可分為微多孔型及無孔型兩種,微多孔型每平方公分的樹脂或薄膜加工的表面含有數(shù)以萬計的微孔,這些微孔遠比水滴要小,因此即使在壓力下也能完全阻擋水分的滲透,又能讓防水透氣材3內的人體水氣排出,保持干爽;而無孔型則是利用親水基將汗水吸附再借由擴散、對流方式將人體水氣或汗水排出。如圖5所示,本發(fā)明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4的前置作業(yè)進而包括下列步驟:備制有第一模具I (如為楦頭),所述第一模具I上包覆有預復制立體紋路的表材(如為皮革),并將暫用模具(如為硅膠暫用模具)涂布在具立體紋路的表材表面,使暫用模具獲得與表材上有相反的凹凸立體紋路(如為皮革紋路)的復制模具;將表材分離第一模具1,使第一模具I與暫用模具間構成空間;將形成樹脂(如為環(huán)氧樹脂)充模填入所述空間內,硬化后的形成樹脂獲得與表材有相同的凹凸立體紋路(或立體花紋)的形成層。請再參閱圖6,所述形成層上的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為將形成層置入電鑄槽進行電鑄作業(yè),以進行第一層厚電鑄起始層制程,制作厚電鑄起始層21結構、以及再次進行第二層薄金屬附著層制程,制作包含導電材料的薄金屬附著層22結構,其包括下列步驟:使用金屬錫化物于形成層的表面上進行敏化作用以形成敏化表面;再通過還原劑的還原在敏化表面析出極細粒的銀膜;于銀膜上通過還原金屬離子并沉積金屬材料于形成層上以構成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所述金屬鍍膜包含厚電鑄起始層21與薄金屬附著層22),使銀膜上形成第一層厚電鑄起始層21結構,再次進行第二層薄金屬附著層制程電鑄作業(yè)在厚電鑄起始層21上形成包含導電材料的薄金屬附著層22結構;所述厚電鑄起始層21與薄金屬附著層22為從分模線作區(qū)隔,分二次制作,第一次先從分模線的一側(如左側)制作厚電鑄起始層21與薄金屬附著層22(另一側(右側)由壓克力模具遮住),第二次再從分模線的另一側(如右側)制作厚電鑄起始層21與薄金屬附著層22 (另一側(左側)由壓克力模具遮住),以完成左右形狀對稱的厚電鑄起始層21與薄金屬附著層22 ;再以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對背材23在金屬鍍膜設置處施以放電加工從而蝕除背材23到設定尺寸以形成空穴;其中左側脫離形成層以構成完整的第一模具I ;將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固定于空穴上以構成第二模具2。所述形成層以電鑄作業(yè)得到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鑄作業(yè)主要包括有:將形成層牢固于通電治具上,使用金屬錫化物的敏化劑于形成層的表面上進行敏化作用(sensitization treatment)以形成敏化表面,再通過還原劑的還原在敏化表面析出極細粒的銀膜(本發(fā)明又能在所述敏化表面上執(zhí)行活化作用以形成具金屬微粒的催化層,再通過還原劑的還原在催化層表面析出極細粒的銀膜),使在銀膜上通過還原金屬離子并沉積金屬材料以進行第一層厚電鑄起始層制程,制作厚電鑄起始層21結構、以及再次進行第二層薄金屬附著層制程,制作包含導電材料的薄金屬附著層22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導電材料為銅或銅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厚電鑄起始層21內部底面為復制表材的立體紋路(或立體花紋),其厚度約為2 4mm、或3 5mm、或4 8mm ;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薄金屬附著層22厚度約為0.2 0.4mm、或0.3 0.5_、或0.4 0.8_。 本發(fā)明使用金屬錫化物敏化劑于形成層的表面上進行敏化作用以形成敏化表面。敏化作用主要目的是促使非導體的形成層表面形成連續(xù)和附著的鍍層,當敏化劑附著在形成層表面上時,可以把鍍液中的催化金屬鹽離子還原成金屬材料的鍍層,所以敏化劑的作用是加速形成層表面沉積的引發(fā),所述敏化處理作用所使用的敏化劑為金屬錫化物。所述金屬錫化物包含有氯化亞錫(SnCl2)溶液,而在配置敏化劑時,通常需要溶入鹽酸(HCl)溶液中而制成,以防止水解作用;而使用氯化亞錫溶液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亞錫離子(Sn2+)吸附在形成層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敏化表面進而包括執(zhí)行活化作用(activation treatment)以形成具金屬微粒的催化層,再通過還原劑的還原在催化層表面析出極細粒的銀膜,所述活化作用在本發(fā)明也可減略不施作,以減少制作時間。在非金屬的形成層已含有敏化劑的情形下,噴覆還原劑(包含硝酸銀的水溶液),借由敏化劑與還原劑(reducer)產生化學反應,將銀還原至非金屬的形成層表面,使其具有導電性,并可在電鑄步驟(化學鍍步驟)中加以沉積金屬材料,通過還原劑的還原在催化層表面析出極細粒的銀膜。所述形成層上形成銀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布在形成層上金屬錫化物(或催化層)與還原劑所析出的銀膜,所述還原劑進而包括含有多元醇胺與胺化合物所組成的液體,所述多元醇胺為三乙醇胺,所述胺化合物為乙二胺;所述含有多元醇胺與胺化合物的還原劑通常需加入硝酸銀(silver nitrate)與純水的水溶液,并以調制的還原劑水溶液在形成層上形成銀膜;為了保證還原作用的加速和均勻,必須使形成層經過敏化作用后的表面再吸附一層還原劑的金屬微粒,由于敏化劑中的亞錫離子(Sn2+)具有較強的還原性(原理為敏化劑溶性的亞錫離子吸附在形成層的表面,提供金屬離子成長點,由此,銀離子(Ag+)被錫(Sn)還原并吸附在表面上),一經接觸含有貴重金屬離子的液體后,即可還原金屬離子(如金、銀、銅、鎳、鉬鎳-鈷、鈷-鎢等合金),此種還原析出的金屬離子在實施電鑄(化學鍍)時,呈現(xiàn)出觸媒的作用;在銀膜上通過還原金屬離子并為進行第一層厚電鑄起始層制程,制作厚電鑄起始層21結構、以及再次進行第二層薄金屬附著層制程,制作薄金屬附著層22結構,以構成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為將形成層浸置于含金屬離子的電鑄液中(所述電鑄液為含金屬離子(如氨基磺酸鎳)、溴化金屬(溴化鎳(nickel bromide))、緩沖劑(硼酸)等混合溶液或金屬基材的相應金屬鹽溶液),使還原金屬離子在形成層上沉積金屬材料,在一段時間內在形成層上形成厚電鑄起始層21與薄金屬附著層22。在塑料鞋體4制造流程時,是在所述第一模具I上套設防水透氣材3,所述防水透氣材3會一體延伸至鞋面底部,所述第二模具2閉合于所述第一模具I而形成型腔,并提供塑料材料被射出至所述型腔后形成非開放式塑料鞋體4(如圖7所示);其次,切除多余防水透氣材3并修整鞋體已完成完整塑料鞋體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鞋體4設有至少一個通孔41,所述通孔41則覆設防水透氣材3 (如圖8所示),使所述塑料鞋體4與防水透氣材3結合后構成防水透氣塑料鞋體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氣塑料鞋體4限定于非開放式塑料鞋體4 ;且所述防水透氣材3能讓防水透氣材3內蒸氣向塑料鞋體4外部的原因就在于防水透氣材3內外兩側蒸氣壓(Vapor pressure)的不同,防水透氣材3兩側蒸氣壓差越大則傳導速度越快,防水透氣材3作用方式主要因為使用者的運動以及流汗讓塑料鞋體4內側溫度和相對濕度都很高,也因此具有較高的蒸氣壓可以讓塑料鞋體4內側的濕氣通過防水透氣材3傳向塑料鞋體4外部等優(yōu)點。本發(fā)明所提供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與前述引證案及其它常用技術相互比較時,更具有下列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非開放式塑料鞋體4設有至少一個通孔41,所述通孔41則覆設防水透氣材3,所述防水透氣材3能防止雨水穿透又能將人體汗液蒸氣排出的特性,使得空氣可以自由在塑料鞋體4內外對流。以上說明對本發(fā)明而言只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在不脫離以下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做出許多修改、變化或等效,但都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用以前置作業(yè)在第一模具上以構成形成層,且所述形成層進而包括以電鑄得到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再以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對背材于金屬鍍膜設置處施以放電加工從而蝕除背材到設定尺寸以形成空穴,脫離形成層并將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固定于空穴上以構成第二模具,于第一模具上套設防水透氣材,所述第二模具閉合于所述第一模具而形成型腔,并提供塑料材料被射出至所述型腔后形成塑料鞋體,所述塑料鞋體設有至少一個通孔,使所述塑料鞋體與防水透氣材結合后構成防水透氣塑料鞋體。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作業(yè)進而包括: 備制有第一模具,所述第一模具上包覆有預復制立體紋路的表材,并將暫用模具涂布在具立體紋路的表材表面,使暫用模具獲得與表材上有相反的立體紋路; 將表材分離第一模具,使第一模具與暫用模具間構成空間; 將形成樹脂充模填入所述空間內,硬化后的形成樹脂獲得與表材有相同的立體紋路的形成層。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層上的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為將形成層置入電鑄槽進行電鑄作業(yè),以進行第一層厚電鑄起始層制程,制作厚電鑄起始層結構、以及再次進行第二層薄金屬附著層制程,制作包含導電材料的薄金屬附著層結構。
4.按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備制第一層厚電鑄起始層,所述厚電鑄起始層內部底面為立體紋路。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透氣塑料鞋體限定于非開放式塑料鞋體。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層以電鑄得到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鑄包括使用金屬錫化物于形成層的表面上進行敏化作用以形成敏化表面,再通過還原劑的還原在表面析出極細粒的銀膜,使在銀膜上通過還原金屬離子并沉積金屬材料于形成層上,使銀膜上形成第一層厚電鑄起始層結構,再以電鑄作業(yè)在厚電鑄起始層上形成包含導電材料的薄金屬附著層結構。
7.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敏化作用所使用的金屬錫化物是氯化亞錫,且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錫化物進而包括溶入鹽酸溶液中制成。
8.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還原劑所析出的銀膜為涂布于形成層上金屬錫化物與還原劑所析出的銀膜,所述還原劑進而包括含有多元醇胺與胺化合物所組成的液體。
9.按權利要求6所述的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電鑄為形成層浸置于含金屬離子的電鑄液中,所述電鑄液為含金屬離子、溴化金屬、緩沖劑等混合溶液或金屬基材的相應金屬鹽溶液,使還原金屬離子在形成層上沉積金屬材料。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應用電鑄層模具制作的防水透氣塑料鞋體的方法,用以前置作業(yè)在第一模具上以構成形成層,且所述形成層進而包括以電鑄作業(yè)得到包含導電材料的二金屬鍍膜,再以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對背材于金屬鍍膜設置處施以放電加工從而蝕除背材到設定尺寸以形成空穴,脫離形成層并將包含導電材料的金屬鍍膜固定于空穴上以構成第二模具,于第一模具上套設防水透氣材,所述第二模具閉合于所述第一模具而形成型腔,并提供塑料材料被射出至所述型腔后形成塑料鞋體,所述塑料鞋體與防水透氣材結合后構成防水透氣塑料鞋體。
文檔編號C25D1/10GK103085197SQ201110340000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1月1日
發(fā)明者鄭鈞介, 鄭仲勛 申請人:鄭鈞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