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流型電鍍槽,屬于電鍍銅設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PCB面板結構不斷升級,傳統的雙面板都已全數布局在后續無玻纖的各次增層中。這樣一來出現的盲孔,鉆孔的AR值、TP值不達標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現有電鍍槽中為了增加盲孔和鉆孔的鍍銅質量,采用空氣攪拌的方式,來增加電鍍槽藥液均勻度,但這種方式會帶入空氣,使面板產生氧化,影響鍍銅AR值;且空氣攪拌力底雜亂,不宜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噴流型電鍍槽。
技術方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噴流型電鍍槽,包括:多個槽體、噴流裝置,所述多個槽體按兩個槽體一行設置為多列,所述每個槽體底部前后兩端各設置有一組噴流裝置;所述噴流裝置包括:進水管、回水管、循環泵、垂直噴桿、噴頭,所述進水管設置在槽體底部一端,所述回水管設置在槽體底部中部,所述進水管、回水管與循環泵相連接;所述進水管上豎直設置有多根垂直噴桿,每根垂直噴桿從上到下均勻設置有多個噴頭。
所述噴頭包括:連接管、擴展管、連接件,所述連接管前端設置有外螺紋,所述連接管后端設置有擴展管前部,所述擴展管設置為前窄后寬的喇叭形結構,擴展管前端通過三個均勻分布的V形連接件與連接管中部相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垂直噴桿設置為16根。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噴頭設置為3個。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循環泵流量大于300L/min。
作為優選方案,還包括鈦籃,所述垂直噴桿之間均設置有鈦籃。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噴流型電鍍槽,通過與龍門線水平設置的多列槽體,每列槽體包括兩個槽體,每個槽體均可以單獨處理一組面板,利用槽體兩端設置的噴流裝置,可以充分的對兩組噴流裝置中間設置的面板進行藥液噴流;另外,垂直噴桿與噴頭的結構,可保證面板電鍍均勻,鍍銅純度高,提高盲孔,鉆孔的電鍍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噴頭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更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實施例1,一種噴流型電鍍槽,兩個槽體1排列為一行,兩個槽體1上面排列有龍門線,龍門線上設置有兩組掛鍍裝置2,掛鍍裝置2上夾有多塊面板3。每個槽體1底部前后兩端各設置有一組噴流裝置4;噴流裝置包括:進水管41、回水管42、循環泵43、垂直噴桿44、噴頭45,進水管41設置在槽體1底部一端,回水管42設置在槽體1底部中部,進水管41、回水管42與循環泵43相連接;進水管41上豎直設置有十六根垂直噴桿44,每根垂直噴桿44從上到下均勻設置有三個噴頭45,每個噴頭45之間間隔一米,垂直噴桿44之間均設置有鈦籃5。兩組噴流裝置4之間平行設置有多塊面板3,從而保證兩組噴流裝置4對面板3兩邊上、中、下位置都能充分地進行藥液噴流。
如圖2所示,噴頭45包括:連接管451、擴展管452、連接件453,連接管451前端設置有外螺紋與垂直噴桿44螺紋連接,可根據朝向需求在垂直噴桿44開孔。連接管451后端設置有擴展管452前部,為防止高壓水流直接沖擊面板,造成面板損壞;擴展管452設置為前窄后寬的喇叭形結構,擴展管452前端通過三個均勻分布的V形連接件453與連接管451中部相連接,擴展管可增大藥液噴散范圍,同時保證一定壓力輸出。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