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設有機架及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直線驅動裝置、移載器裝置、吸盤裝置、感應控制裝置和下板傳感控制裝置;所述直線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所述移載器裝置在靠近所述下板位置的取料位置與靠近所述上板位置的卸料位置之間直線移動;所述吸盤裝置設有旋轉電機、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吸盤和吸盤驅動機構。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能夠自動的將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從電鍍設備的夾具上取下并送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處,其不需要人力就可全自動運行,提高了PCB板生產加工的效率,減少了人力,降低了成本。
【專利說明】
一種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換代的今天,手機,計算機,電視,家用電器等各種電器設備走入了我們的生活,PCB是電子行業必不可少的產品,使用范圍廣,用量逐漸增加,產品質量要求提高。人力成本又逐漸提升。需要達到高產能,要提高速度,提高成品率,要降低成本,優化產品,只能以機代人。
[0003]電鍍好的銅板從鍍銅區域出來后要經過酸洗,水洗,抗氧化,微蝕,吹干,烘干等各種后處理設備,之前都是用人工手動取板,如果生產板厚度在0.036mm?0.1mm的超薄板時人工取板經常會出現板面劃傷變形以及污染,對質量達不到要求。如果能夠實現將剛剛鍍銅完成后的銅板自動的運送進入后處理設備中,而不需要人力的參與,這樣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公司生產的效率,質量,還將提高公司在市場當中的競爭力。
[0004]圖1-1至圖2所示為業界中傳統設備的電鍍銅設備下板的示意圖:PCBl在電鍍夾具6的夾持下,推桿7推動飛靶2沿著軌道如圖示箭頭方向運行,到達指定位置時,工作人員踩下踏板開關8,踏板開關8與氣缸控制系統相連,此時氣缸4伸出,推動打開夾具機構5沿著軸A轉動,向前翻轉靠氣缸的推動壓力壓住電鍍夾6,最后將電鍍夾6打開,由工作人員手動方式將PCBl取下轉移至后處理設備中。最后工作人員再次踩下踏板開關,讓氣缸收回同時帶動打開夾具機構退回原點。
[0005]行業中電鍍設備傳統下板都是人工完成,這樣有幾個缺點:
[0006]第一,公司人工成本的上升;
[0007]第二,下板效率不高;
[0008]第三,此工作為簡單重復的機械式動作,人很容易犯錯,造成下板時板面劃傷變形以及污染的現象嚴重,質量效果不佳。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能夠自動的將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從電鍍設備的夾具上取下并送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處。
[0010]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1]—種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所述電鍍設備能夠將完成電鍍的PCB板逐塊運送到下板位置后停下,以等待所述PCB板被取走并送到電鍍后處理設備進行下一步工序,其中,所述電鍍設備用夾具夾持在所述PCB板的上邊緣上對所述PCB板進行運送,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位于豎直平面內,所述電鍍后處理設備對所述PCB板進行下一步工序的傳輸面位于水平面內,其特征在于:
[0012]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設有機架及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直線驅動裝置、移載器裝置、吸盤裝置、感應控制裝置和下板傳感控制裝置;所述直線驅動裝置能夠驅動所述移載器裝置在靠近所述下板位置的取料位置與靠近所述上板位置的卸料位置之間直線移動;所述吸盤裝置設有旋轉電機、第一氣缸、第二氣缸、吸盤和吸盤驅動機構,所述旋轉電機通過連桿固定在所述移載器裝置的底部,所述第一氣缸固定在所述旋轉電機的轉軸上,所述第二氣缸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上,所述吸盤的背面與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相固定,并且,所述吸盤的正面與所述旋轉電機的轉軸軸向相平行、與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垂直、與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平行,且所述旋轉電機的轉軸軸向與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氣缸受所述旋轉電機驅動轉動到其活塞桿伸出方向豎直朝下的位置記為所述豎向位置,所述第一氣缸受所述旋轉電機驅動轉動到其活塞桿伸出方向垂直朝向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板面的位置記為水平位置;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能夠感應是否有PCB板停留在所述下板位置并能夠打開夾持在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上的夾具;
[0013]所述感應控制裝置設有控制器、用于感應所述移載器裝置位置的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和用于感應所述第一氣缸轉動角度的轉動角度感應模塊,所述控制器能夠接收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轉動角度感應模塊和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輸出的感應信號,并且,所述控制器將所述移載器裝置移動到所述取料位置且所述第一氣缸轉動到所述水平位置作為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初始狀態,當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每次感應到有PCB板停留在所述下板位置時,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處于所述初始狀態下,所述控制器依次按以下步驟控制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將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從電鍍設備的夾具上取下并送到所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處:
[0014]步驟一、先控制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伸出,使得所述吸盤的正面緊貼在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上,再控制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吸盤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
[0015]步驟二、先控制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打開夾持在所述PCB板上的夾具,再控制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伸出,使得所述PCB板脫離所述夾具的夾持范圍;
[0016]步驟三、先控制所述移載器裝置移動到所述卸料位置并同時控制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縮回,再控制所述旋轉電機驅動所述第一氣缸轉動到所述豎向位置,然后再次控制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伸出,使得被所述吸盤吸住的PCB板坐落在所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處;
[0017]步驟四、先控制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吸盤放開所述PCB板,再控制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返回所述初始狀態。
[0018]作為本發明對吸盤的結構改進:所述的吸盤由吸盤前蓋和吸盤后蓋組成,所述吸盤前蓋的正面設有多個凸臺,所述各個凸臺的端面共面并共同作為所述吸盤的正面,每一個所述凸臺上均設有多個貫穿所述凸臺的端面和所述吸盤后蓋的背面的前蓋氣孔;所述吸盤后蓋的正面設有凹腔、背面設有至少一個連通所述凹腔的通氣管接頭,所述通氣管接頭的內徑大于所述前蓋氣孔的孔徑,所述吸盤后蓋的背面作為所述吸盤的背面;所述吸盤前蓋與吸盤后蓋蓋合在一起并密封固定,使得所述吸盤后蓋的凹腔成為密封腔;
[0019]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通過所述通氣管接頭抽出所述吸盤的密封腔內的空氣,驅動所述吸盤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通過所述通氣管接頭向所述吸盤的密封腔內輸入空氣,驅動所述吸盤放開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
[0020]為了提高吸住不同長度PCB板的可靠性,作為本發明中吸盤的改進實施方式:所述各個凸臺在所述吸盤前蓋的左右方向上均勻分布,所述各個凸臺在所述吸盤前蓋的上部分布密度大于在所述吸盤前蓋的下部分布密度。
[0021]為了檢測PCB板是否可靠的被吸盤吸住,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方式:所述吸盤后蓋的正面設有位于所述凹腔內的凸塊,所述凸塊設有貫穿所述吸盤后蓋背面和所述凸塊端面的后蓋通孔,所述吸盤前蓋上設有前蓋通孔,在所述吸盤前蓋與吸盤后蓋蓋合在一起時,所述凸塊的端面緊貼在所述吸盤前蓋的背面上且所述后蓋通孔與前蓋通孔連通;所述吸盤后蓋的背面上安裝有朝向所述后蓋通孔和前蓋通孔的PCB板近接開關,所述控制器與所述PCB板近接開關電連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步驟一至步驟三期間通過所述PCB板近接開關檢測所述PCB板是否被所述吸盤吸住,并在檢測結果為否是發出報警信號。
[0022]為了使得吸盤對PCB板的吸住效果達到最優并且確保能夠可靠的放開PCB板,作為本發明中吸盤的改進實施方式:所述的凸臺為圓盤形凸臺,所述凸臺的凸出高度在Imm至5mm之間,所述前蓋氣孔的孔徑在Imm至3.5mm之間。
[0023]作為本發明中吸盤驅動機構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吸盤驅動機構由風機和三通電磁換向閥組成;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的第一進口連通所述風機的進風口、第二進口連通所述風機的出風口、出口連通所述吸盤的通氣管接頭,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的控制端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的第一進口與出口連通,使得所述風機通過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和所述吸盤的通氣管接頭抽出所述吸盤密封腔內的空氣,以驅動所述吸盤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的第二進口與出口連通,使得所述風機通過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和所述吸盤的通氣管接頭向所述吸盤的密封腔內輸入空氣,以驅動所述吸盤放開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
[0024]作為本發明中直線驅動裝置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直線驅動裝置由一臺牽引電機、兩根直線軌道、兩根拉桿、兩個同步輪、一根皮帶、一個軸承和一根轉軸組成,所述兩根直線軌道相互平行設置并均固定在所述取料位置與卸料位置之間,所述兩根拉桿均固定在所述兩根直線軌道之間,且其中一根拉桿靠近所述取料位置設置、另一根拉桿靠近所述卸料位置設置,所述牽引電機固定在其中一根所述拉桿上,所述軸承固定在另一根所述拉桿上,其中一個所述同步輪套裝固定在所述牽引電機的轉軸上,所述轉軸安裝在所述軸承上,另一個所述同步輪套裝固定在所述轉軸上,所述皮帶套在所述兩個同步輪上形成皮帶皮帶輪傳動機構;
[0025]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牽引電機的控制端電連接,所述移載器裝置由所述牽引電機通過所述皮帶皮帶輪傳動機構帶動在所述取料位置與卸料位置之間直線移動。
[0026]作為本發明中移載器裝置的優選實施方式:所述的移載器裝置由移載盒、兩組主滾輪、兩組輔助滾輪和皮帶夾板組成;所述兩組主滾輪和皮帶夾板均固定在所述移載盒上,所述兩組輔助滾輪分別固定在所述兩組主滾輪上,所述移載盒通過所述兩組主滾輪坐落在所述直線驅動裝置的兩根直線軌道上,并且,所述兩組主滾輪分別安放在所述兩根直線軌道的軌道槽上并能沿所述兩根直線軌道的延伸方向滾動,所述兩組輔助滾輪分別貼在所述兩根直線軌道的內側面上并能沿所述兩根直線軌道的延伸方向滾動,所述移載盒通過所述皮帶夾板連接所述直線驅動裝置的皮帶,使得所述移載盒能夠在所述皮帶的帶動下沿所述直線驅動裝置的兩根直線軌道移動;
[0027]所述旋轉電機通過連桿固定在所述移載盒的底面上。
[0028]作為本發明中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和轉動角度感應模塊的優選實施方式:
[0029]所述的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包括行程開關控制塊、取料位置行程開關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固定在所述機架上并位于所述取料位置,所述卸料位置行程開關固定在所述機架上并位于所述卸料位置,所述行程開關控制塊固定在所述移載器裝置的移載盒上,所述行程開關控制塊能夠在所述移載器裝置移動到所述取料位置時觸碰到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并使得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接通,且所述行程開關控制塊能夠在所述移載器裝置移動到所述卸料位置時觸碰到所述卸料位置行程開關并使得所述卸料位置行程開關接通,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電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輸出的開關信號判斷所述移載器裝置的移動位置;
[0030]所述的轉動角度感應模塊包括安裝架、感應塊、豎向位置近接開關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所述感應塊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缸上,所述安裝架固定在所述旋轉電機上,所述豎向位置近接開關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均固定在所述安裝架上,所述感應塊在所述第一氣缸轉動到所述豎向位置時位于所述豎向位置近接開關的感應范圍之內、在所述第一氣缸轉動到所述水平位置時位于所述水平位置近接開關的感應范圍之內,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豎向位置近接開關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輸出的感應信號判斷所述第一氣缸的轉動角度。
[003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2]第一,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能夠自動的將停留在下板位置的PCB板從電鍍設備的夾具上取下并送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處,其不需要人力就可全自動運行,提高了 PCB板生產加工的效率,減少了人力,降低了成本。
[0033]第二,本發明所采用吸盤的具體構造,其利用氣壓吸住和放開PCB板,使得PCB板能夠可靠的吸附在吸盤上而不掉落,而又利用凸臺減少吸盤與PCB板的接觸面積,避免PCB板由于其上的水而貼緊吸盤上難以放開,并且在吸附過程中不會對PCB板造成皺褶及污染,特別是其具體構造中的凸臺及其上前蓋氣孔的分布設置方式,能夠確保吸盤對PCB板的作用力均勻且對長短不一的PCB板均能起到良好的吸附作用(因PCB板有長短變化,吸盤的主要吸力在上端,當長板時整個面貼滿,不漏氣,當小板時板吸在上端,而下端孔少,漏氣也少,就不易掉板,從而能很好的吸附板),因此,該吸盤具有對PCB板吸附可靠性高、放開效果好、不會對PCB板造成皺褶及污染的優點,能夠有助于提升PCB板的出產品質,經試驗,其可吸住放下厚度在0.036mm至1.0mm之間薄型PCB板而不會有皺裙及污染。
[0034]第三,本發明所采用的直線驅動裝置和移載器裝置的具體構造,能夠使得吸盤裝置在移動過程中的穩定性,避免被吸盤裝置吸住的PCB板因較大的抖動而脫落。
【附圖說明】
[0035]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36]圖1-1為傳統電鍍銅下板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37]圖1-2為傳統電鍍銅下板機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0038]圖2為傳統電鍍銅下板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9]圖3為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0]圖4為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41 ]圖5為本發明中吸盤裝置4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2]圖6為本發明的吸盤裝置4中吸盤44帶有吸住PCB板時氣流方向示意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0043]圖7為本發明的吸盤裝置4中吸盤44帶有放開PCB板時氣流方向示意的結構爆炸示意圖;
[0044]圖8為本發明的吸盤裝置4中吸盤前蓋441的正面示意圖;
[0045]圖9為本發明中移載器裝置3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6]圖10為本發明中直線驅動裝置2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47]圖11為本發明中轉動角度感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0048]圖12為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工作狀態示意圖之一;
[0049]圖13為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工作狀態示意圖之二;
[0050]圖14為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工作狀態示意圖之三。
【具體實施方式】
[0051]如圖3至圖14所示,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所適用的電鍍設備能夠將完成電鍍的PCB板逐塊運送到下板位置Pl后停下,以等待PCB板被取走并送到電鍍后處理設備進行下一步工序,其中,電鍍設備用夾具6夾持在PCB板的上邊緣上對PCB板進行運送,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位于豎直平面內,電鍍后處理設備對PCB板進行下一步工序的傳輸面位于水平面內。
[0052]參見圖3和圖4,本發明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設有機架I及安裝在機架I上的直線驅動裝置2、移載器裝置3、吸盤裝置4、感應控制裝置和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
[0053]參見圖10,上述直線驅動裝置2由一臺牽引電機21、兩根直線軌道22、兩根拉桿23、兩個同步輪24、一根皮帶25、一個軸承26和一根轉軸27組成,兩根直線軌道22相互平行設置并均固定在取料位置P3與卸料位置P4之間,兩根拉桿23均固定在兩根直線軌道22之間,且其中一根拉桿23靠近取料位置P3設置、另一根拉桿23靠近卸料位置P4設置,牽引電機21固定在其中一根拉桿23上,軸承26固定在另一根拉桿23上,其中一個同步輪24套裝固定在牽引電機21的轉軸上,轉軸27安裝在軸承26上,另一個同步輪24套裝固定在轉軸27上,皮帶25套在兩個同步輪24上形成皮帶皮帶輪傳動機構。
[0054]其中,直線驅動裝置2的技術要求為:軌道要用不銹鋼SUS材質,SUS材質耐腐蝕性好,不容易生銹,如果軌道被腐蝕了,運行起來就會不平穩,有震動。軌道的表面粗糙度要小于2.0?3.2um,平面度控制在0.05?0.1mm以內。安裝時要保正水平。
[0055]參見圖9,上述移載器裝置3由移載盒31、兩組主滾輪32、兩組輔助滾輪33和皮帶夾板34組成;兩組主滾輪32和皮帶夾板34均固定在移載盒31上,兩組輔助滾輪33分別固定在兩組主滾輪32上,移載盒31通過兩組主滾輪32坐落在直線驅動裝置2的兩根直線軌道22上,并且,兩組主滾輪32分別安放在兩根直線軌道22的軌道槽上并能沿兩根直線軌道22的延伸方向滾動,兩組輔助滾輪33分別貼在兩根直線軌道22的內側面上并能沿兩根直線軌道22的延伸方向滾動,從而確保移栽盒固定在軌道上運行時不會偏移,移載盒31通過皮帶夾板34連接直線驅動裝置2的皮帶25,使得移載盒31能夠在皮帶25的帶動下沿直線驅動裝置2的兩根直線軌道22移動。從而,上述直線驅動裝置2能夠驅動移載器裝置3在靠近下板位置Pl的取料位置P3與靠近上板位置P2的卸料位置P4之間直線移動,其中,移載器裝置3由牽引電機21通過皮帶皮帶輪傳動機構帶動在取料位置P3與卸料位置P4之間直線移動。
[0056]參見圖5至圖8,上述吸盤裝置4設有旋轉電機41、第一氣缸42、第二氣缸43、吸盤44和吸盤驅動機構。旋轉電機41通過連桿45固定在移載器裝置3的底部,第一氣缸42固定在旋轉電機41的轉軸上,第二氣缸43固定在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上,吸盤44的背面與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相固定,并且,吸盤44的正面與旋轉電機41的轉軸軸向相平行、與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垂直、與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平行,且旋轉電機41的轉軸軸向與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垂直,其中,第一氣缸42受旋轉電機41驅動轉動到其活塞桿伸出方向豎直朝下的位置記為豎向位置P5,第一氣缸42受旋轉電機41驅動轉動到其活塞桿伸出方向垂直朝向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板面的位置記為水平位置P6。
[0057 ] 參見圖5至圖8,上述吸盤44由吸盤前蓋441和吸盤后蓋442組成,吸盤前蓋441的正面設有多個圓盤形凸臺443,該圓盤形凸臺443的凸出高度優選在Imm至5mm之間,各個圓盤形凸臺443的端面共面并共同作為吸盤44的正面,各個圓盤形凸臺443在吸盤前蓋441的左右方向上均勻分布,各個圓盤形凸臺443在吸盤前蓋441的上部分布密度大于在吸盤前蓋441的下部分布密度,每一個圓盤形凸臺443上均設有多個貫穿圓盤形凸臺443的端面和吸盤后蓋442的背面的前蓋氣孔443a,該前蓋氣孔443a的孔徑優選在Imm至3.5mm之間;吸盤后蓋442的正面設有凹腔、背面設有至少一個連通凹腔的通氣管接頭444,通氣管接頭444的內徑大于前蓋氣孔443a的孔徑,吸盤后蓋442的背面作為吸盤44的背面;吸盤前蓋441與吸盤后蓋442蓋合在一起并密封固定,使得吸盤后蓋442的凹腔成為密封腔。
[0058]其中,吸盤的技術要求為:吸盤的材質以輕、軟,強度硬、能耐40?80°C溫度為基準,選擇這幾種特性的材質加工吸盤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0059]a.材質輕可以減少電機消耗的能量,也便于運輸,又節能環保。
[0060]b.軟易于加工,可以直接在CNC機床上銑加工。通過表面鍍鉻硬化處理,還可達到防腐作用。
[0061]c.強度硬及耐溫是在使用中不易變形保持表面平整。
[0062]另外,為了檢測PCB板是否可靠的被吸盤44吸住,作為本發明的一種改進方式:上述吸盤后蓋442的正面可設置位于凹腔內的凸塊445,凸塊445設有貫穿吸盤后蓋442背面和凸塊445端面的后蓋通孔445a,吸盤前蓋441上設有前蓋通孔44 Ia,在吸盤前蓋441與吸盤后蓋442蓋合在一起時,凸塊445的端面緊貼在吸盤前蓋441的背面上且后蓋通孔445a與前蓋通孔441a連通;吸盤后蓋442的背面上安裝有朝向后蓋通孔445a和前蓋通孔441a的PCB板近接開關493,控制器與PCB板近接開關493電連接,控制器在步驟一至步驟三期間通過PCB板近接開關493檢測PCB板是否被吸盤44吸住,并在檢測結果為否是發出報警信號。從而,增強了看機人員檢查下板機故障的功能,減少人力頻繁巡視機臺故障,不產生漏吸板。
[0063]參見圖12,上述吸盤驅動機構由風機46和三通電磁換向閥47組成;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第一進口連通風機46的進風口、第二進口連通風機46的出風口、出口連通吸盤44的通氣管接頭444,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控制端與控制器電連接,控制器通過控制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第一進口與出口連通,使得風機46通過三通電磁換向閥47和吸盤44的通氣管接頭444抽出吸盤44密封腔內的空氣,以驅動吸盤44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控制器通過控制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第二進口與出口連通,使得風機46通過三通電磁換向閥47和吸盤44的通氣管接頭444向吸盤44的密封腔內輸入空氣,以驅動吸盤44放開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從而,吸盤驅動機構能夠通過通氣管接頭444抽出吸盤44的密封腔內的空氣,使得吸盤44的密封腔形成負壓,從而能夠驅動吸盤44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吸盤驅動機構通過通氣管接頭444向吸盤44的密封腔內輸入空氣,使得輸入密封腔內的空氣通過前蓋氣孔443a作用到緊貼在吸盤44正面的PCB板上,從而能夠驅動吸盤44放開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
[0064]參見圖4,上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能夠感應是否有PCB板停留在下板位置Pl并能夠打開夾持在停留在下板位置PI的PCB板上的夾具6。
[0065]當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取料位置P3、第一氣缸42轉動到豎向位置P5且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出時,吸盤44的正面緊貼在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上、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伸出方向豎直向下;吸盤驅動機構能夠受外部信號控制驅動吸盤44吸住和放開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當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卸料位置P4、第一氣缸42轉動到水平位置P6且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出時,被吸盤44吸住的PCB板坐落在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P2處。
[0066]上述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包括行程開關控制塊35、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固定在機架I上并位于取料位置P3,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固定在機架I上并位于卸料位置P4,行程開關控制塊35固定在移載器裝置3的移載盒31上,行程開關控制塊35能夠在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取料位置P3時觸碰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并使得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接通,且行程開關控制塊35能夠在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卸料位置P4時觸碰到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并使得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接通,控制器分別與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電連接,控制器根據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輸出的開關信號判斷移載器裝置3的移動位置。
[0067]轉動角度感應模塊包括安裝架48、感應塊、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感應塊固定在第一氣缸42上,安裝架48固定在旋轉電機41上,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均固定在安裝架48上,感應塊在第一氣缸42轉動到豎向位置P5時位于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的感應范圍之內、在第一氣缸42轉動到水平位置P6時位于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的感應范圍之內,控制器根據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輸出的感應信號判斷第一氣缸42的轉動角度。
[0068]上述感應控制裝置設有控制器、用于感應移載器裝置3位置的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和用于感應第一氣缸42轉動角度的轉動角度感應模塊,控制器能夠接收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轉動角度感應模塊和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輸出的感應信號,控制器與牽引電機21和旋轉電機41的控制端電連接,并且,控制器將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取料位置P3且第一氣缸42轉動到水平位置P6作為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初始狀態,當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每次感應到有PCB板停留在下板位置Pl時,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處于初始狀態下,控制器依次按以下步驟控制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將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從電鍍設備的夾具6上取下并送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P2處:
[0069]步驟一、參見圖12,先控制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出,使得吸盤44的正面緊貼在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上,再控制吸盤驅動機構驅動吸盤44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
[0070]步驟二、參見圖13,先控制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打開夾持在PCB板上的夾具6,再控制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伸出,使得PCB板脫離夾具6的夾持范圍,從而完成PCB板取料;此后,即可控制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將打開的夾具6重新閉合。
[0071 ]步驟三、參見圖14,先控制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卸料位置P4并同時控制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縮回,再控制旋轉電機41驅動第一氣缸42轉動到豎向位置P5,然后再次控制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出,使得被吸盤44吸住的PCB板坐落在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P2處。
[0072]步驟四、先控制吸盤驅動機構驅動吸盤44放開PCB板,從而放下PCB板,再控制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返回初始狀態。
[0073]本發明不局限于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根據上述內容,按照本領域的普通技術知識和慣用手段,在不脫離本發明上述基本技術思想前提下,本發明還可以做出其它多種形式的等效修改、替換或變更,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主權項】
1.一種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所述電鍍設備能夠將完成電鍍的PCB板逐塊運送到下板位置(Pl)后停下,以等待所述PCB板被取走并送到電鍍后處理設備進行下一步工序,其中,所述電鍍設備用夾具(6)夾持在所述PCB板的上邊緣上對所述PCB板進行運送,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位于豎直平面內,所述電鍍后處理設備對所述PCB板進行下一步工序的傳輸面位于水平面內,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設有機架(I)及安裝在所述機架(I)上的直線驅動裝置(2)、移載器裝置(3)、吸盤裝置(4)、感應控制裝置和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所述直線驅動裝置(2)能夠驅動所述移載器裝置(3)在靠近所述下板位置(Pl)的取料位置(P3)與靠近所述上板位置(P2)的卸料位置(P4)之間直線移動;所述吸盤裝置(4)設有旋轉電機(41)、第一氣缸(42)、第二氣缸(43)、吸盤(44)和吸盤驅動機構,所述旋轉電機(41)通過連桿(45)固定在所述移載器裝置(3)的底部,所述第一氣缸(42)固定在所述旋轉電機(41)的轉軸上,所述第二氣缸(43)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上,所述吸盤(44)的背面與所述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相固定,并且,所述吸盤(44)的正面與所述旋轉電機(41)的轉軸軸向相平行、與所述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垂直、與所述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平行,且所述旋轉電機(41)的轉軸軸向與所述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伸縮方向相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氣缸(42)受所述旋轉電機(41)驅動轉動到其活塞桿伸出方向豎直朝下的位置記為所述豎向位置(P5),所述第一氣缸(42)受所述旋轉電機(41)驅動轉動到其活塞桿伸出方向垂直朝向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板面的位置記為水平位置(P6);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能夠感應是否有PCB板停留在所述下板位置(Pl)并能夠打開夾持在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上的夾具(6); 所述感應控制裝置設有控制器、用于感應所述移載器裝置(3)位置的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和用于感應所述第一氣缸(42)轉動角度的轉動角度感應模塊,所述控制器能夠接收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轉動角度感應模塊和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輸出的感應信號,并且,所述控制器將所述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所述取料位置(P3)且所述第一氣缸(42)轉動到所述水平位置(P6)作為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的初始狀態,當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每次感應到有PCB板停留在所述下板位置(Pl)時,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處于所述初始狀態下,所述控制器依次按以下步驟控制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將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從電鍍設備的夾具(6)上取下并送到所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P2)處: 步驟一、先控制所述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出,使得所述吸盤(44)的正面緊貼在所述停留在下板位置(Pl)的PCB板上,再控制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吸盤(44)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 步驟二、先控制所述下板傳感控制裝置(5)打開夾持在所述PCB板上的夾具(6),再控制所述第二氣缸(43)的活塞桿伸出,使得所述PCB板脫離所述夾具(6)的夾持范圍; 步驟三、先控制所述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所述卸料位置(P4)并同時控制所述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縮回,再控制所述旋轉電機(41)驅動所述第一氣缸(42)轉動到所述豎向位置(P5),然后再次控制所述第一氣缸(42)的活塞桿伸出,使得被所述吸盤(44)吸住的PCB板坐落在所述電鍍后處理設備的傳輸面上板位置(P2)處; 步驟四、先控制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驅動所述吸盤(44)放開所述PCB板,再控制所述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返回所述初始狀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盤(44)由吸盤前蓋(441)和吸盤后蓋(442)組成,所述吸盤前蓋(441)的正面設有多個凸臺(443),所述各個凸臺(443)的端面共面并共同作為所述吸盤(44)的正面,每一個所述凸臺(443)上均設有多個貫穿所述凸臺(443)的端面和所述吸盤后蓋(442)的背面的前蓋氣孔(443a);所述吸盤后蓋(442)的正面設有凹腔、背面設有至少一個連通所述凹腔的通氣管接頭(444),所述通氣管接頭(444)的內徑大于所述前蓋氣孔(443a)的孔徑,所述吸盤后蓋(442)的背面作為所述吸盤(44)的背面;所述吸盤前蓋(441)與吸盤后蓋(442)蓋合在一起并密封固定,使得所述吸盤后蓋(442)的凹腔成為密封腔; 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通過所述通氣管接頭(444)抽出所述吸盤(44)的密封腔內的空氣,驅動所述吸盤(44)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所述吸盤驅動機構通過所述通氣管接頭(444)向所述吸盤(44)的密封腔內輸入空氣,驅動所述吸盤(44)放開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個凸臺(443)在所述吸盤前蓋(441)的左右方向上均勻分布,所述各個凸臺(443)在所述吸盤前蓋(441)的上部分布密度大于在所述吸盤前蓋(441)的下部分布密度。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盤后蓋(442)的正面設有位于所述凹腔內的凸塊(445),所述凸塊(445)設有貫穿所述吸盤后蓋(442)背面和所述凸塊(445)端面的后蓋通孔(445a),所述吸盤前蓋(441)上設有前蓋通孔(441a),在所述吸盤前蓋(441)與吸盤后蓋(442)蓋合在一起時,所述凸塊(445)的端面緊貼在所述吸盤前蓋(441)的背面上且所述后蓋通孔(445a)與前蓋通孔(441a)連通;所述吸盤后蓋(442)的背面上安裝有朝向所述后蓋通孔(445a)和前蓋通孔(441a)的PCB板近接開關(493),所述控制器與所述PCB板近接開關(493)電連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步驟一至步驟三期間通過所述PCB板近接開關(493)檢測所述PCB板是否被所述吸盤(44)吸住,并在檢測結果為否是發出報警信號。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臺(443)為圓盤形凸臺,所述凸臺(443)的凸出高度在Imm至5mm之間,所述前蓋氣孔(443a)的孔徑在Imm至3.5mm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2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盤驅動機構由風機(46)和三通電磁換向閥(47)組成;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第一進口連通所述風機(46)的進風口、第二進口連通所述風機(46)的出風口、出口連通所述吸盤(44)的通氣管接頭(444),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控制端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第一進口與出口連通,使得所述風機(46)通過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47)和所述吸盤(44)的通氣管接頭(444)抽出所述吸盤(44)密封腔內的空氣,以驅動所述吸盤(44)吸住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所述控制器通過控制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47)的第二進口與出口連通,使得所述風機(46)通過所述三通電磁換向閥(47)和所述吸盤(44)的通氣管接頭(444)向所述吸盤(44)的密封腔內輸入空氣,以驅動所述吸盤(44)放開緊貼在其正面的PCB板。7.根據權利要求2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線驅動裝置⑵由一臺牽引電機(21)、兩根直線軌道(22)、兩根拉桿(23)、兩個同步輪(24)、一根皮帶(25)、一個軸承(26)和一根轉軸(27)組成,所述兩根直線軌道(22)相互平行設置并均固定在所述取料位置(P3)與卸料位置(P4)之間,所述兩根拉桿(23)均固定在所述兩根直線軌道(22)之間,且其中一根拉桿(23)靠近所述取料位置(P3)設置、另一根拉桿(23)靠近所述卸料位置(P4)設置,所述牽引電機(21)固定在其中一根所述拉桿(23)上,所述軸承(26)固定在另一根所述拉桿(23)上,其中一個所述同步輪(24)套裝固定在所述牽引電機(21)的轉軸上,所述轉軸(27)安裝在所述軸承(26)上,另一個所述同步輪(24)套裝固定在所述轉軸(27)上,所述皮帶(25)套在所述兩個同步輪(24)上形成皮帶皮帶輪傳動機構;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牽引電機(21)的控制端電連接,所述移載器裝置(3)由所述牽引電機(21)通過所述皮帶皮帶輪傳動機構帶動在所述取料位置(P3)與卸料位置(P4)之間直線移動。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載器裝置(3)由移載盒(31)、兩組主滾輪(32)、兩組輔助滾輪(33)和皮帶夾板(34)組成;所述兩組主滾輪(32)和皮帶夾板(34)均固定在所述移載盒(31)上,所述兩組輔助滾輪(33)分別固定在所述兩組主滾輪(32)上,所述移載盒(31)通過所述兩組主滾輪(32)坐落在所述直線驅動裝置(2)的兩根直線軌道(22)上,并且,所述兩組主滾輪(32)分別安放在所述兩根直線軌道(22)的軌道槽上并能沿所述兩根直線軌道(22)的延伸方向滾動,所述兩組輔助滾輪(33)分別貼在所述兩根直線軌道(22)的內側面上并能沿所述兩根直線軌道(22)的延伸方向滾動,所述移載盒(31)通過所述皮帶夾板(34)連接所述直線驅動裝置(2)的皮帶(25),使得所述移載盒(31)能夠在所述皮帶(25)的帶動下沿所述直線驅動裝置(2)的兩根直線軌道(22)移動; 所述旋轉電機(41)通過連桿(45)固定在所述移載盒(31)的底面上。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鍍設備自動下板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移載器位置感應模塊包括行程開關控制塊(35)、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固定在所述機架(I)上并位于所述取料位置(P3),所述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固定在所述機架(I)上并位于所述卸料位置(P4),所述行程開關控制塊(35)固定在所述移載器裝置(3)的移載盒(31)上,所述行程開關控制塊(35)能夠在所述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所述取料位置(P3)時觸碰到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并使得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接通,且所述行程開關控制塊(35)能夠在所述移載器裝置(3)移動到所述卸料位置(P4)時觸碰到所述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并使得所述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接通,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電連接,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取料位置行程開關(36)和卸料位置行程開關(37)輸出的開關信號判斷所述移載器裝置(3)的移動位置; 所述的轉動角度感應模塊包括安裝架(48)、感應塊、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所述感應塊固定在所述第一氣缸(42)上,所述安裝架(48)固定在所述旋轉電機(41)上,所述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均固定在所述安裝架(48)上,所述感應塊在所述第一氣缸(42)轉動到所述豎向位置(P5)時位于所述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的感應范圍之內、在所述第一氣缸(42)轉動到所述水平位置(P6)時位于所述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的感應范圍之內,所述控制器根據所述豎向位置近接開關(491)和水平位置近接開關(492)輸出的感應信號判斷所述第一氣缸(42)的轉動角度。
【文檔編號】C25D17/00GK106087015SQ201610517784
【公開日】2016年11月9日
【申請日】2016年7月1日
【發明人】鄧高榮
【申請人】廣州明毅電子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