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撐體式磨銑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井下工具的磨銑材料和磨銑工具,特別是撐體式磨銑鞋。
背景技術:
國內井下工具企業能提供的磨銑工具普遍都是低速、低壽命,可靠性不高。現有解 決長段磨銑套銑、套管內長段磨銑的工具很少。國外有高效磨銑工具,效果很好,但價格很
尚o因此,我們通過收集國內外資料,參考國外的新型銑頭結構和材料,設計制作了高 速度、長壽命、低扭矩磨銑工具。
發明內容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一種高速度、長壽命、低扭矩的撐體式磨銑 鞋,它能夠有效的解決復雜井下事故,節約事故處理時間。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是,一種撐體式磨銑鞋,包括銑鞋體和銑鞋體端面的磨銑 頭,銑鞋體和磨銑頭焊接為一體,其特征是磨銑頭上有5個切削刃,5個切削刃繞磨銑頭軸 心均勻圓周分布,5個切削刃,其中2個為主刃,3個為副刃,主刃的尺寸大,3個副刃的尺寸 小;磨銑頭端面有5個水眼,5個水眼與銑鞋體下端的中孔相通,水眼與磨銑頭的軸心分別 成30度夾角。所述的5個切削刃的迎水面分別在一個面固定有硬質合金塊。所述的切削刃上的硬質合金塊起切削功能的頂端為弧形。所述的切削刃間隔的角度為30度,切削刃的切割面為6°斜面。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表現在1、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高性能硬質合金塊,硬度高達91. 8HRA,而國產的磨銑工 具硬質合金塊硬度一般在89-91HRA之間。因此,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硬質合金塊具有更好 的切削性能和耐磨性能。2、本實用新型中硬質合金塊的焊接工藝采用了高頻焊,這種焊接工藝與傳統的 氧一乙炔堆焊相比,具有不易氧化,熱影響區小等優點,可以減小硬質合金塊在焊接過程中 可能出現的損壞。并且在由于焊接質量好,可以減少硬質合金塊在工作過程中的早期崩掉。3、硬質合金塊和銑頭結構所采取的優化幾何設計,能夠充分高效的對落魚進行磨 銑,并具有一定的魚頭修整作用。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主視圖;圖2是圖1的A-A方向剖視圖;圖3是圖1俯視圖。[0017]圖中1、銑鞋體;2、磨銑頭;3、硬質合金塊;4、迎水面;5、水眼;6、中孔;7、切削 刃;8、主刃;9、副刃。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撐體式磨銑鞋,包括銑鞋體1和銑鞋體1端面的 磨銑頭2,銑鞋體1和磨銑頭2焊接為一體。磨銑頭2上有5個切削刃7,5個切削刃7繞磨 銑頭2軸心均勻圓周分布,5個切削刃7,其中2個主刃8,3個副刃9,主刃8的尺寸大,3個 副刃9的尺寸小,5個切削刃7,其中2個為主刃8,3個為副刃9,能夠充分地與魚頭進行接 觸,主刃8起主要切削作用,副刃9起輔助作用,在主刃8失效時,副刃9能夠接替完成切削 工作。磨銑頭端面設計有5個水眼5,5個水眼5與銑鞋體1下端的中孔6相通,可以滿足 高速磨銑工況下循環和排屑的需要。水眼5與磨銑頭2的軸心分別形30度夾角。5個切削刃7的迎水面4分別在一個面固定有硬質合金塊3,切削刃7上的硬質合 金塊3起切削功能的頂端為弧形,切削刃7間隔的角度為30度,切削刃7的切割面為6°斜 面。硬質合金塊3經過幾何優化設計,具有很好的切削性能。在對磨銑頭2的切削刃7進 行設計,在合理的部位分布硬質合金塊3,保證磨銑時能和落魚充分接觸。在磨銑過程中,能 夠高效快速的對井下落魚進行磨銑。對落魚進行磨 銑時,首先進行井底循環,清洗井底,然 后下放銑鞋,找準魚頭位置,加至合適鉆壓,進行磨銑。
權利要求撐體式磨銑鞋,包括銑鞋體(1)和銑鞋體(1)端面的磨銑頭(2),銑鞋體(1)和磨銑頭(2)焊接為一體,其特征是磨銑頭(2)上有5個切削刃(7),5個切削刃(7)繞磨銑頭(2)軸心均勻圓周分布,5個切削刃(7),其中2個為主刃(8),3個為副刃(9),主刃(8)的尺寸大,3個副刃(9)的尺寸小;磨銑頭(2)端面有5個水眼(5),5個水眼(5)與銑鞋體(1)下端的中孔(6)相通,水眼(5)與磨銑頭(2)的軸心分別成30度夾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體式磨銑鞋,其特征是所述的5個切削刃(7)的迎水面 (4)分別在一個面固定有硬質合金塊(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撐體式磨銑鞋,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削刃(7)上的硬質合金塊 (3)起切削功能的頂端為弧形。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撐體式磨銑鞋,其特征是所述的切削刃(7)間隔的角度為 30度,切削刃(7)的切割面為6°斜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井下工具的磨銑材料和磨銑工具,特別是撐體式磨銑鞋,包括銑鞋體和銑鞋體端面的磨銑頭,銑鞋體和磨銑頭焊接為一體,其特征是磨銑頭上有5個切削刃,5個切削刃繞磨銑頭軸心均勻圓周分布,5個切削刃,其中2個為主刃,3個為副刃,主刃的尺寸大,3個副刃的尺寸小;磨銑頭端面有5個水眼,5個水眼與銑鞋體下端的中孔相通,水眼與磨銑頭的軸心分別成30度夾角。它能夠有效的解決復雜井下事故,節約事故處理時間。
文檔編號E21B29/00GK201614906SQ201020142360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6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26日
發明者孫等軍, 宋順平, 李功玉, 李潤苗, 楊森, 陳霖 申請人: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長慶管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