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大角度斜井的出渣設備,尤其涉及一種無動力卸渣小車。
背景技術:
目前工程中的大角度施工斜井,坡度一般小于25度,對于坡度大于25度斜井,出渣方式以有軌出渣為主。
中國專利申請 CN 103362546 A 提出了在坡度較陡的斜井運輸施工中,通過一種有軌運料裝置使自卸車能平穩進出施工區的方法來進行出渣。但在橋梁基礎工程中,斜井的開挖長度都比較短,使用有軌運輸的方式出渣不僅大大增加了施工設備資金的投入,而且有軌運輸輔助設施繁雜、輔助施工人員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施工工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無動力卸渣小車,該裝置結構簡單,資金投入小、操作簡便,適用于橋梁基礎大角度、短距離斜井出渣。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無動力卸渣小車,包括車體,設置在車體上的車門、車輪,所述的車體設有小車上底面、小車下底面,小車上底面與小車下底面之間為配重層;小車前側面與小車后側面平行設置在車體的兩端;小車上底面與小車下底面的夾角、小車前側面及小車后側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等于斜井與水平面的夾角,車門設置在小車前側面,車門與前側面鉸接連接。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由于小車上底面與小車下底面的夾角、小車前側面及小車后側面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等于斜井與水平面的夾角,使小車在斜井中運行時,四個側面均保持豎直狀態,增強了小車運行時的安全和穩定;斜井井口卸渣平臺設置為斜坡,且角度小于斜井的角度,卸渣時,打開車門后,渣可自動從小車內滑出;卸完渣后,小車可憑借自身及配重的重力自動向后行駛,無需動力,便可進入下一次工作的準備狀態。
進一步的優選技術方案如下:
所述的車門的頂端與車體鉸接連接,車門的底端與車體對應位置分別設有固定桿、掛鉤,固定桿與掛鉤鎖定或打開車門。當小車回到斜井內后,在重力作用下小車前門回歸豎直,車門自動與車體勾在一起。使車門的工作自動化程度更高,減少人工操作。
所述的車體兩側設有拉桿架體,拉桿架體的長度大于車體的長度,拉桿架體在車門一端設有拉桿銷軸孔,拉桿銷軸。
通過設置拉桿架體,便于在斜井內沿斜面向上提升車體。
所述拉桿架體設有兩個槽鋼拉桿,兩個槽鋼拉桿分別連接在小車兩側面的中部;兩個槽鋼拉桿的端部位置連接加強槽鋼,拉桿銷軸通過拉桿銷軸孔固定。通過設置加強槽鋼,可以增加槽鋼拉桿的抗扭能力。
所述的車門中部設有加強角鋼。通過設置加強角鋼,可以進一步提高車門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車體位于斜井內的狀態圖;
圖5是車體位于卸渣平臺的狀態圖;
圖中:1、車體;2、車門;3、拉桿架體;4、車輪;5、加強板;6、雙拼角鋼;7、小車前側面;8、小車后側面;9、小車下底面;10、小車上底面;11、槽鋼拉桿;12、加強槽鋼;13、拉桿銷軸;14、拉桿銷軸孔;15、鋼板;16、車門銷軸;17、加強角鋼;18、固定桿;19、掛鉤;20、限位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參見圖1-圖3,一種無動力卸渣小車,由車體1,設置在車體1上的車門2、車輪4組成,車體1設有小車上底面10、小車下底面9,小車上底面10與小車下底面9之間為配重層;小車前側面7與小車后側面8平行設置在車體1的兩端;小車上底面10與小車下底面9的夾角、小車前側面7及小車后側面8與豎直方向的夾角均等于斜井與水平面的夾角,車門2設置在小車前側面7,車門2與前側面鉸接連接。
車體1以鋼板為原材料,通過焊接固定在一起,鋼板四周焊接雙拼角鋼6加強,小車下底面9上部每隔15cm焊接一道加強板5,加強板5平行于小車后側面8,加強板5兩端與小車上底面10、小車下底面9連接。加強板5間填以沙土作為配重。
結合圖2可知,車體1兩側設有拉桿架體3,拉桿架體3的長度大于車體1的長度,拉桿架體3在車門2一端設有拉桿銷軸孔14,拉桿銷軸13。拉桿架體3設有兩個槽鋼拉桿11,兩個槽鋼拉桿11分別連接在小車兩側面的中部;兩個槽鋼拉桿11的端部位置連接加強槽鋼12,拉桿銷軸13通過拉桿銷軸孔14固定。通過設置加強槽鋼12,可以增加槽鋼拉桿11的抗扭能力。通過設置拉桿架體3,便于在斜井內沿斜面向上提升車體1。
車門2的頂端與車體1鉸接連接,車門2的底端與車體1對應位置分別設有固定桿18、掛鉤19,固定桿18與掛鉤19鎖定或打開車門2。當小車回到斜井內后,在重力作用下小車前門回歸豎直,車門2自動與車體1勾在一起。使車門2的工作自動化程度更高,減少人工操作。車門2中部設有加強角鋼17。通過設置加強角鋼17,可以進一步提高車門2的強度。車門2由鋼板及焊接于鋼板四周的雙拼角鋼6組成,并在車門中部加焊兩道加強角鋼17來提高車門的強度;車門2通過車門銷軸16與車體1連接固定,車門銷軸16分別穿過兩塊鋼板15的銷軸孔,鋼板15分別焊接在車門2和車體1的雙拼角鋼6上;車門中下部設置一根固定桿18,在車體上與其相鄰的位置設置一掛鉤19,固定桿18與掛鉤19勾在一起來實現車門2下部與車體1的固定。
車輪4的輪軸焊接于小車底部。
本實施例的尺寸:車體1長2m,寬0.8m,高1.2m;前后車輪軸距1.5m,左右車輪4中心距離1.06m,車輪4直徑40cm;加強板5采用8mm厚鋼板,角鋼規格為4#角鋼,槽鋼規格為12#槽鋼,拉桿銷軸直徑5cm,鋼板15厚度2cm,車門銷軸16直徑2cm,固定桿18為φ20鋼筋,掛鉤19為2cm厚鋼板,限位板為12#槽鋼。
本實施例的現場出渣過程如下:
結合圖4、圖5可知,在斜井洞口布置傾角為5°的卸渣平臺,卸渣點端部設立一條限位板20來限制小車的位置,限位板20前方設置一坡度45°的渣槽,渣槽前方、斜井井口正前方的位置固定一臺卷揚機用以牽引小車,卷揚機鋼絲繩與小車拉桿銷軸13栓接固定。進行出渣作業時,此時小車處于傾角為5°的卸渣平臺,卷揚機松放鋼絲繩,小車在自身及配重的重力作用下,自動進入斜井洞內;待裝渣完成后,卷揚機將小車牽引至洞口卸渣平臺,此時小車上底面與水平面呈20°角,人工打開小車車門2,車內渣土自動滑入渣槽內;當小車再次進入斜井內時,車門2回歸豎直,車門上的固定桿18將自動與車體上的掛鉤19勾在一起。
本實施例卸渣時,打開車門2后,渣可自動從小車內滑出;卸完渣后,小車可憑借自身及配重的重力自動向后行駛,無需動力,便可進入下一次工作的準備狀態。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不限于此,任何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能想到的與本技術方案技術特征等同的變化或替代,都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