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抽油機井治噴器。
背景技術:
目前,熱采井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受鄰井注汽、注氮影響,發生汽(氣)竄,造成油井壓力、液量突然升高,若不能及時發現,會造成盤根盒內盤根被刺出,密封失效,造成井噴,導致鋸光桿、關閉總閘門遏制,影響油井采油時率,同時發生大面積污染事故,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恢復現場。
中國專利文獻CN 103233697 A(公布日為2013年8月7日)公開了“油井井口防噴裝置”,包括兩個半殼體對扣固定而成的帽狀外殼,帽狀外殼的下部開設有用以穿設頂絲并將油井井口防嗩裝置固定于井口盤根盒壓蓋外周側的頂絲孔,帽狀外殼的內壁的下部與所述井口盤根盒壓蓋的外壁之間形成有間隙,帽狀外殼的空腔內固設有環狀的盤根托盤,盤根托盤與頂蓋之間具有用以容置盤根的容置空間。在使用時,先在抽油機停機狀態下,將盤根安裝在一個半殼體的容置空間中,再將該半殼體通過盤根的內孔套裝在光桿上,其次將另一個半殼體對扣固定在上述半殼體上,通過螺釘將兩半殼體鎖緊,再次,使用固定頂絲將該裝置整體固定在井口密封器的盤根壓蓋上,這樣在抽油過程中,井液從井口密封器中噴出后,噴出的井液被盤根阻擋在盤根和盤根壓蓋之間的空腔中,并通過帽狀帽體的下部與盤根壓蓋的外壁之間的間隙流到接油盤上,實現防噴泄油的目的。但因這種防堵裝置中盤根需從光桿的端部套入進行安裝,而光桿的長度較大,所以該防堵裝置存在安裝難度大的問題。同時,因為這種防堵裝置中盤根與光桿之間仍然采油上下導向配合的形式,這樣在發生汽(氣)竄時,油井內高壓氣體或液體仍然能夠從光桿和盤根之間的縫隙噴出,使得油井井口出現井噴現象,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恢復現場。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抽油機井治噴器,旨在解決現有防噴裝置中盤根需從光桿的端部套入所引起的安裝過程費時費力的問題。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中抽油機井治噴器的技術方案如下:
抽油機井治噴器,包括用于對扣拼合成套裝在光桿外周上的套體的兩個半殼體及用于在兩半殼體對扣拼合后將兩者相對固定的固定結構,兩半殼體具有內凹圓弧形的對扣面,兩半殼體的對扣面上分別裝配有圓弧形的半盤根,兩半殼體對扣固定后,兩半殼體上的半盤根首尾相接而形成密封套裝在光桿的外周上的圓環盤根。
半殼體及其上的半盤根形成圓弧形的卡瓦,該卡瓦呈半圓套狀,卡瓦具有半盤根所處的圓弧狀的內凹面和半殼體背向半盤根的一側的圓弧狀的外凸面。
固定結構包括用于卡套在兩半殼體對扣拼合而成的套體的固定架,固定架具有用于容納所述套體的容納孔,容納孔的一側孔壁上開設有供所述套體沿徑向裝入的安裝缺口。
固定架為優弧形的C形卡環。
容納孔的孔壁上還沿徑向旋裝有用于將半殼體向靠近光桿的方向頂緊的頂絲。
頂絲有兩個以上、并在容納孔的周向上間隔均布。
本實用新型中治噴器的兩半殼體的對扣面上分別裝配有圓弧形的半盤根,兩半殼體對扣固定后,兩半殼體上的半盤根首尾相接而形成密封套裝在光桿的外周上的圓環盤根。這樣在遇到井噴現象時,可從光桿的相對兩側將兩個帶有半盤根的半殼體對扣固定在光桿的外周上,此時再將兩半殼體相對固定后,兩半殼體及其上的半盤根就在光桿的外周上形成固定在光桿上的盤根盒,這樣在光桿及其下方抽油桿、柱塞等零部件的自重以及柱塞內進油閥上方的油液壓力作用下,該盤根盒可壓緊在井口密封器的頂面上,以實現對井口的封堵,因此本實用新型中治噴器能夠方便可靠的安裝在光桿上,并能夠對井噴的井口密封器起到穩定的封堵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中抽油機井治噴器的實施例:如圖1所示,該抽油機井治噴器是一種用于油田抽油機井受汽竄發生小型井噴的裝置,主要由固定組件和密封組件兩部分組成。
密封組件由兩個半殼體1和兩組半盤根2組成。兩半殼體1為半圓套狀的半盤根2盒盒體,兩半殼體1的相向側為可相對扣合的扣合面、相背面為受力面,扣合面為內凹的圓弧面,受力面為外凸的圓弧面,以在兩半殼體1相對扣合后形成圓套狀的盤根盒盒體。半盤根2為半圓形的盤根,該半盤根2固定在半殼體1的扣合面上,一組半盤根2和一個半殼體1形成一個圓弧形的卡瓦,該卡瓦呈半圓套狀,卡瓦具有半盤根2所處的圓弧狀的內凹面和半殼體1背向半盤根2的一側的圓弧狀的外凸面,以同個兩卡瓦相對扣合而形成密封套裝在光桿的外周上的圓套狀的盤根盒。
固定組件由固定架3及其上旋裝的頂絲4組成。固定架3為有弧形的C形卡環,固定架3具有卡套在盤根盒的外周上的圓形的容納孔,容納孔的一側孔壁上設有供盤根盒沿徑向裝入的安裝缺口,以用該固定架3在盤根盒的外周上形成對盤根盒中兩半殼體1進行相對固定的固定結構。頂絲4有兩個、并在固定架3的周向上間隔布置,兩頂絲4的一端露出在固定架3外、另一端深入容納孔內并頂壓在半殼體1的受力面上,以同個兩頂絲4將兩半殼體1相對壓緊在光桿的外周上。
在抽油機生產過程中,因受鄰井注汽、注氮導致汽(氣)竄發生井噴后,將本實施例中治噴器固定在光桿上,坐在井口密封器頂面上,然后光桿上于治噴器上方的位置處打方卡子,并卸掉驢頭負荷,通過方卡子將該治噴器壓緊在井口密封器的頂面上,利用抽油桿及井內液體載荷壓在治噴器上,控制油井井噴。
本實施例中治噴器將井噴鋸光桿現象降為0,8個小時內使油井恢復生產,而出現鋸光桿現象的話,油井恢復生產最快需要48小時,部分井還需要上作業打撈,停產時間會更長,因此利用該治噴器提高了采油時率;利用治噴器把井噴失控變為有控,降低了污染事態擴大,污染范圍控制在井口;降低了人力、財力及物力投入。
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固定架也可以用兩半殼體之間對扣相接部位裝配的緊固組件、卡套在盤根盒外周上的C形卡圈、抱箍等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