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電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電器設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電扇。
背景技術:
現有的電扇,尤其是吊扇,其槳葉構造比較固化,均采用相同的弧度和折向,在轉 動中煽動空氣,形成流動的氣流。但是現有電扇由于結構的關系,只能將氣流吹動到下方較 小范圍內,作用半徑小,而一般室內由于位置的限定,又不可能設置太多的吊扇,同在一個 室內,經常是吊扇下方的人吹的太重,遠離吊扇的人又不能享受吊扇帶來的清涼。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扇,解決了現有電扇槳葉構造固化,氣流吹動范 圍較小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扇,包括與電機連接的電扇轉軸,電扇轉 軸圓周設置有若干槳葉,所述的槳葉沿縱向中心線分為前沿部分和后沿部分,前沿部分的 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階梯槽、長槽、斜槽;后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 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和斜槽。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電扇,包括與電機連接的電扇轉軸,電 扇轉軸圓周設置有若干槳葉,所述的槳葉沿縱向中心線分為前沿部分和后沿部分,前沿部 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和斜槽;后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 沿依次設置有階梯槽、長槽、斜槽。本實用新型的電扇,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斜槽與槳葉縱向中心線的夾角為30-60度。所述的通孔的直徑為0. 5-1. 5厘米。本實用新型裝置的有益效果是,其電扇槳葉構造簡單,氣流吹動范圍較大,能夠滿 足更大范圍內的吹風要求。
圖1是本實用新型電扇中的一個實施例槳葉安裝狀態仰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A-A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電扇中的另一實施例槳葉安裝狀態仰視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A-A截面示意圖。圖中,1.電扇轉軸,2.槳葉,3.通孔,4.斜槽,5.長槽,6.階梯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參照圖參照1、圖2,本實用新型電扇一個實施例的結構是,包括與電機連接的電扇轉軸1,電扇轉軸1圓周設置有若干槳葉2,槳葉2沿縱向中心線分為前沿部分和后沿部 分,前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階梯槽6、長槽5、斜槽4 ;后沿部分的 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3和斜槽4。階梯槽6、長槽5、斜槽4可以一次模壓制作,階梯槽6、長槽5、斜槽4和通孔3根據 槳葉2的尺寸大小確定其參數及數量,斜槽4與槳葉2縱向中心線的夾角為30-60度。通 孔3的直徑為0. 5-1. 5厘米。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裝置工作時,槳葉2轉動,前沿部分的氣流沿階梯槽6、 長槽5、斜槽4流動,由于離心力的作用甩向更外的方向,通孔3的作用在于,對于后沿部分 的氣流起到一個分流的作用,保持前沿部分的氣流流動不受影響。如圖3、圖4,本實用新型裝置另一實施例的槳葉2也可以將前沿部分與后沿部分 的結構設置為,前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3和斜槽4 ;后沿部分 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階梯槽6、長槽5、斜槽4。此種結構的通孔3可以起到輔助進氣的作用,利于槳葉2上表面的更多氣流進入 下表面,吹向電扇的輻射范圍。根據實際使用情況的需要確定,可以靈活選用上述兩種形式。本實用新型的電扇裝置,其中槳葉2的圓弧形狀與現有電扇槳葉相同或相似,但 是槳葉2的下下表面結構與現有技術具有明顯的區別,由此導致吹風效果顯著改善,風扇 下方吹風面積明顯加大,更大范圍內的人員你能夠夠享受到電扇帶來的清涼。
權利要求一種電扇,包括與電機連接的電扇轉軸(1),電扇轉軸(1)圓周設置有若干槳葉(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槳葉(2)沿縱向中心線分為前沿部分和后沿部分,前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階梯槽(6)、長槽(5)、斜槽(4);后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3)和斜槽(4)。
2.一種電扇,包括與電機連接的電扇轉軸(1),電扇轉軸(1)圓周設置有若干槳葉(2),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槳葉(2)沿縱向中心線分為前沿部分和后沿部分,前沿部分的下表面 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3)和斜槽(4);后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 依次設置有階梯槽(6)、長槽(5)、斜槽(4)。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槽(4)與槳葉(2)縱向中 心線的夾角為30-60度。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電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孔(3)的直徑為0.5-1. 5厘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扇,包括與電機連接的電扇轉軸,電扇轉軸圓周設置有若干槳葉,所述的槳葉沿縱向中心線分為前沿部分和后沿部分,前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階梯槽、長槽、斜槽;后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和斜槽;還可以按照另一結構,即前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通孔和斜槽;后沿部分的下表面從轉軸一端到邊沿依次設置有階梯槽、長槽、斜槽。本實用新型裝置的有益效果是,其電扇槳葉表面構造簡單,氣流吹動范圍較大,能夠滿足更大范圍內的吹風要求。
文檔編號F04D25/08GK201568343SQ20092031364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0月29日
發明者李新原, 王偉 申請人: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