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螺桿真空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桿真空泵,尤其涉及一種雙螺桿真空泵。
背景技術:
目前為了提高真空泵的抽真空效率一般采用螺桿真空泵來實現,影響螺桿真空泵的真空度的參數主要有螺旋角度和牙距,其中牙距與真空泵的大小有關,而螺旋角度又叫傾角,是影響真空度的主要因素,一般因為加工難度的限制,螺桿的傾角都加工成45°角,這種螺桿真空泵能滿足一般條件的真空度要求,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在需要更大的真空度時,比如真空度需要達到50Pa,這種螺桿真空泵就很難實現,而且以往的螺桿真空泵由于結構設計問題在實際工作時,由于螺桿的轉速很高,導致產生的噪聲很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螺桿真空泵,能明顯的提高真空度,同時降低工作時產生的噪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螺桿真空泵,它包括泵體,在所述泵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前端蓋和后端蓋,所述后端蓋通過后蓋密封,在所述前端蓋的外側設置有前蓋,在所述泵體內設置有主動螺桿和從動螺桿,所述主動螺桿和從動螺桿通過齒輪相互嚙合,其中主動螺桿的一端穿過前端蓋和前蓋通過聯軸器與電機相連,所述電機與前蓋相固定,在所述泵體上還設置有進氣口接頭,在所述主動螺桿處于前端蓋段從內向外依次設置有密封環座、擋油盤和調心球軸承。所述主動螺桿的前傾角為23°,后傾角為14°,所述從動螺桿的前傾角和后傾角的角度與主動螺桿相反,所述主動螺桿和從動螺桿的螺距均為90m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合理,在實際工作時能有效的降低因螺桿高速轉動帶來的噪聲,另外通過改變螺桿傾角的角度來提高真空泵的真空度。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泵體I前端蓋2后端蓋3后蓋4前蓋5主動螺桿6從動螺桿7[0017]聯軸器8電機9進氣口接頭10密封環座11擋油盤12調心球軸承13。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桿真空泵,它包括泵體1,在所述泵體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前端蓋2和后端蓋3,所述后端蓋3通過后蓋4密封,在所述前端蓋2的外側設置有前蓋5,在所述泵體I內設置有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所述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通過齒輪相互嚙合,其中主動螺桿6的一端穿過前端蓋2和前蓋5通過梅花形彈性聯軸器8與電機9相連,所述電機9與前蓋5相固定,在所述泵體I上還設置有進氣口接頭10,在所述主動螺桿6處于前端蓋2段從內向外依次設置有密封環座11、擋油盤12和調心球軸承13。所述主動螺桿6的前傾角為23°,后傾角為14°,所述從動螺桿7的前傾角和后傾角的角度與主動螺桿6相反,所述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的螺距均為90mm。
權利要求1.一種螺桿真空泵,它包括泵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體(I)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前端蓋(2)和后端蓋(3),所述后端蓋(3)通過后蓋(4)密封,在所述前端蓋(2)的外側設置有前蓋(5),在所述泵體(I)內設置有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J),所述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 )通過齒輪相互嚙合,其中主動螺桿(6 )的一端穿過前端蓋(2 )和前蓋(5 )通過聯軸器(8)與電機(9)相連,所述電機(9)與前蓋(5)相固定,在所述泵體(I)上還設置有進氣口接頭(10),在所述主動螺桿(6)處于前端蓋(2)段從內向外依次設置有密封環座(11)、擋油盤(12 )和調心球軸承(1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螺桿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螺桿(6)的前傾角為23°,后傾角為14°,所述從動螺桿(7)的前傾角和后傾角的角度與主動螺桿(6)相反,所述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的螺距均為90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螺桿真空泵,它包括泵體(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泵體(1)內設置有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所述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通過齒輪相互嚙合,其中主動螺桿(6)的一端穿過前端蓋(2)和前蓋(5)通過聯軸器(8)與電機(9)相連,所述電機(9)與前蓋(5)相固定,所述主動螺桿(6)的前傾角為23°,后傾角為14°,所述從動螺桿(7)的前傾角和后傾角的角度與主動螺桿(6)相反,所述主動螺桿(6)和從動螺桿(7)的螺距均為90mm。本實用新型結構緊湊,設計合理,在實際工作時能有效的降低因螺桿高速轉動帶來的噪聲,另外通過改變螺桿傾角的角度來提高真空泵的真空度。
文檔編號F04C18/16GK202900656SQ201220586479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9日
發明者陳全玉 申請人:江陰天田真空設備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