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工程機械的技術領域,涉及工程機械車輛運行的制動系統,更具體地 說,本發明涉及一種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采用的蓄能器充液閥(SL02),其內部結 構較復雜,不完全為液壓控制,孔軸配合尺寸精度高(剛性密封),制造加工難度大,關建的 核心零部件動態密封性能不穩定,容易泄漏,滿足不了產品密封試驗要求,造成制動系統蓄 能器失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其 目的是使產品結構簡化,提高產品的密封性能及使用壽命。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本發明所提供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包括充液閥進油口、 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和充液閥回油口,所述的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分別與兩個蓄能器 連通;同時,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也分別與兩個液壓總閥連接,所述的充液閥設兩個二位 二通閥,每個二位二通閥出油口與一個蓄能器連通;所述的二位二通閥的接通位由二位二 通閥進油口油路控制,兩個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連通;所述的每個二位二通閥的截止位 由該二位二通閥出油口控制。所述的充液閥設進油控制閥,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為兩位三通閥,所述的進油控制 閥出油口通過濾清器、節流閥和單向閥與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連通;所述的進油控制 閥進油口即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 ;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回油口為散熱油口,所述的散熱油 口與液壓散熱系統連通;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兩個控制端分別為進油壓力控制端和中間壓 力控制端。所述的充液閥設油壓調節閥,所述的油壓調節閥為彈簧復位的兩位三通閥,所述 的油壓調節閥的閥芯控制端與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連通;在所述的閥芯控制端作 用時,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中間壓力控制端與充液閥回油口連通,此時,所述的充液閥進油 口與二位二通閥進油口及散熱油口均連通;在所述的閥芯控制端復位時,所述的二位二通 閥進油口與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中間壓力控制端連接,此時,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與二位 二通閥進油口連通,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與節流閥、散熱油口連通。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與低壓報警開關連通。所述的充液閥的閥體材料為球墨鑄鐵QT450-10。所述的充液閥的密封用的密封圈均為星形密封圈,即所述的密封圈的斷面為“X”形。所述的充液閥的閥芯孔的加工方法為粗精車、擴鉸孔、粗精珩磨、滾壓及磨光工藝。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全液壓制動系統結構,其各項技術參數及性能指標 滿足了液壓系統的設計要求,工作狀態穩定可靠,安全性能好。
下面對本說明書各幅附圖所表達的內容及圖中的標記作簡要說明圖1為本發明中的蓄能器充液閥在系統中的工作原理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中的蓄能器充液閥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所示結構的右視示意圖;圖4為圖2中的B-B剖視示意圖;圖5為圖3中的C-C剖視示意圖。圖中標記為1、六角螺栓,2、0形圈,3、回位彈簧,4、導向閥座,5、0形圈,6、單向閥體,7、0形圈, 8、六角螺塞,9、0形圈,10、回位彈簧,11、小彈簧座,12、鋼球,13、小活塞桿,14、0形圈,15、 緊固軸套,16,0形圈,17、大彈簧座,18、調壓彈簧,19、塑料緊固銷,20、調壓螺塞,21、濾清器 襯圈,22、濾清器,23、濾清器壓圈,24、閥口底座,25、閥座,26、雙頭螺塞,27、0形圈,8密封 墊圈,29、雙頭螺母,30、活塞,31、星形密封圈,32、彈簧限位座,33、彈簧,34、0形圈,35、螺 塞,36、本體。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照附圖,通過對實施例的描述,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構 件的形狀、構造、各部分之間的相互位置及連接關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藝 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以幫助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發明構思、 技術方案有更完整、準確和深入的理解。如圖1至圖5所表達的本發明的結構,本發明為一種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 蓄能器充液閥,包括充液閥進油口(P)、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A1、A2)和充液閥回油口 (T),所述的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分別與兩個蓄能器連通;同時,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 也分別與兩個液壓總閥的進油口連通。蓄能器的容積為1.6L。充液閥進油口(P)與液壓泵連接,由液壓泵供油。液壓泵 出口處設溢流閥,調定系統壓力。當系統壓力過高時,溢流閥開啟泄油。本發明的工作原理通過油泵系統,加壓給蓄能器充液閥接口 P充液,打開中央油路系統得到命令,在 預先設置的速率下;達到(max)標準壓力值,向蓄能器充液。當需要加壓繼續前進時,控制 油壓切斷,充液閥關閉。油缸充液閥腔打出高壓油慢速前進回程時,充液閥再次接通油壓, 油液通過充液閥快速回油箱(接口 T),同時向其它接口充液。本發明所提供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設兩個二位二通閥, 每個二位二通閥出油口與一個蓄能器連通;所述的二位二通閥的接通位由二位二通閥進油 口油路控制,兩個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連通;所述的每個二位二通閥的截止位由該二位 二通閥出油口控制。
本發明的(SL02蓄能器充液閥)的研制設計開發,屬全液壓制動系統新型原理結 構,填補國內空白。通過用戶驗證,蓄能器充液閥的各項技術參數及性能達到了液壓系統的 設計要求,開拓了市場,提高了銷售業績。本發明所述的充液閥設進油控制閥,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為二位三通閥,所述的進 油控制閥出油口通過濾清器、節流閥和單向閥與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連通,同時與另 一個二位三通閥連通控制 回油口 ;所述的進油控制閥進油口即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 ;所述 的進油控制閥的回油口為散熱油口(0),所述的散熱油口與液壓散熱系統連通;所述的進 油控制閥的兩個控制端分別為進油壓力控制端和中間壓力控制端。本發明所述的充液閥設油壓調節閥,所述的油壓調節閥為彈簧復位的兩位三通 閥,所述的油壓調節閥的閥芯控制端與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連通;在所述的閥芯 控制端作用時,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中間壓力控制端與充液閥回油口連通,此時,所述的充 液閥進油口與二位二通閥進油口及散熱油口均連通;在所述的閥芯控制端復位時,所述的 二位二通閥進油口與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中間壓力控制端連接,此時,所述的充液閥進油 口與二位二通閥進油口連通,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與節流閥、散熱油口連通。如圖3所示,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分別為Al和A2。充液閥包括六角螺栓1、0形 圈2、回位彈簧3、導向閥座4、0形圈5、單向閥體6、0形圈7。如圖4所示,充液閥回油口。充液閥包括六角螺塞8、0形圈9、回位彈簧10、小彈簧 座11、鋼球12、小活塞桿13、0形圈14、緊固軸套15、0形圈16、大彈簧座17、調壓彈簧18、 塑料緊固銷19、調壓螺塞20、濾清器襯圈21、濾清器22、濾清器壓圈23、閥口底座24、閥座 25、雙頭螺塞26、,0形圈27、密封墊圈28、雙頭螺母29。如圖5所示,0為充液閥回油口,充液閥包括活塞30、星形密封圈31、彈簧限位座 32、彈簧33、0形圈34、螺塞35、本體36。本發明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與低壓報警開關連通。在制動系統的油壓過 低時,通過壓力繼電器SW接通報警器,發出油壓過低的警報。本發明所述的充液閥的閥體材料為球墨鑄鐵QT450-10。在現有技術中,本體材料選用HT200。本發明中,本體材料選用球墨鑄鐵 (QT450-10),主要確保產品的特殊結構及內孔表面有較高的硬度以及提高表面粗糙度。本發明所述的充液閥的密封用的密封圈均為星形密封圈,即所述的密封圈的斷面 為“X”形。在現有技術中,液壓0形圈設計不合理,現改進設計采用星形密封圈(稱為X形密 封圈)密封,主要優點是四唇口(雙作用)密封,具有一種自緊密封型的雙作用密封元件, 適用于高壓油密封。與0形密封圈相比,由于星形密封圈在密封唇之間形成潤滑空腔,故具 有較小摩擦阻力,有效的避免了往復運動時產生的扭翻現象,從而提高產品的密封性能及 使用壽命。本發明所述的充液閥的閥芯孔的加工方法為粗精車、擴鉸孔、粗精珩磨、滾壓及 磨光工藝。在現有技術中,充液閥的本體主缸閥芯孔的加工工藝設計不合理,本發明改進為 主要從產品的性能上考慮,一是缸孔的尺寸公差的穩定性,以確保液壓活塞配合張力一致; 二是缸孔的表面粗糙度,以確保液壓活塞運動的順暢性和耐磨性,因此采用粗精車、擴鉸孔、粗精珩磨、滾壓及磨光工藝,保證產品的液壓活塞與主缸孔的配合尺寸,滿足密封性能。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 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非實質性的改進,或未經改 進將本發明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包括充液閥進油口、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和充液閥回油口,所述的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分別與兩個蓄能器接通;同時,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也分別與兩個液壓總閥通油口接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液閥設兩個二位二通閥,每個二位二通閥出油口與一個蓄能器連接;所述的二位二通閥的接通位由一個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控制,與兩個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連通;所述的每個二位二通閥的截止位由該二位二通閥出油口控制。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充液閥設進油控制閥,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為二位三通閥,所述的進油控制閥出油口通 過濾清器、節流閥和單向閥與所述的兩個二位二通閥進油口連通,同時與另一個二位三通 閥連通控制回油口 ;所述的進油控制閥進油口即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 ;所述的進油控制閥 的回油口為散熱油口,所述的散熱油口與液壓散熱系統連通;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兩個控 制端分別為進油壓力控制端和中間壓力控制端。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充液閥設油壓調節閥,所述的油壓調節閥為彈簧復位的兩位三通閥,所述的油壓調節 閥的閥芯控制端與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連通;在所述的閥芯控制端作用時,所述 的進油控制閥的中間壓力控制端與充液閥回油口連通,此時,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與二位 二通閥進油口及散熱油口均連通;在所述的閥芯控制端復位時,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 與所述的進油控制閥的中間壓力控制端連接,此時,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與二位二通閥進 油口連通,所述的充液閥進油口與節流閥、散熱油口連通。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述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與低壓報警開關連通。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充液閥的閥體材料為球墨鑄鐵QT450-10。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充液閥的密封用的密封圈均為星形密封圈,即所述的密封圈的斷面為“X”形。
7.按照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充液閥的閥芯孔的加工方法為粗精車、擴鉸孔、粗精珩磨、滾壓及磨光工藝。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工程機械全液壓制動系統的蓄能器充液閥,包括充液閥進油口、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和充液閥回油口,所述的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分別與兩個蓄能器連通;同時,兩個充液壓閥工作油口也分別與兩個液壓總閥的進油口連通,所述的充液閥設兩個二位二通閥,每個二位二通閥出油口與一個蓄能器連通;所述的二位二通閥的接通位由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控制,兩個二位二通閥進油口油路連通;所述的每個二位二通閥的截止位由該二位二通閥出油口控制。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為全液壓制動系統結構,其各項技術參數及性能指標滿足了液壓系統的設計要求,工作狀態穩定可靠,安全性能好。
文檔編號F15B1/04GK101963164SQ20101027027
公開日2011年2月2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30日
發明者喬躍平, 葉新年, 湯淮, 王 華, 王永勝 申請人:蕪湖盛力制動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