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風扇,具體說涉及一種翼式冷風扇。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的電風扇存在以下缺點:首先現有的風扇都只有一個口,只能朝一個方向吹,吹出的空間范圍小,使用面積?。黄浯维F有的風扇吹出的風速是定速的,吹到人身上,時間長了感覺不適;再則現有的風扇使用時間長了電機會發熱,吹出的風是熱風,不利于降低溫度,使室內空氣干燥,再加上空氣中飄浮的顆粒物,使用者易感到不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翼式冷風扇,其可以形成旋轉渦流和放大風流,使主風扇機構產生放大數倍的氣流,并可吹出霧氣使室內降溫且自動調節室內濕度,并且可有效吸附飛塵顆粒等有害物質,改善空氣質量。
為了實現上述方案,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為:一種翼式冷風扇,其中包括渦殼,所述渦殼內安裝有主風扇機構,所述渦殼的上端安裝有翼式導風模塊,所述翼式導風模塊包括翼蓋,所述翼蓋的下表面左、右側對稱連接有兩個第一翼板,所述翼蓋內側連接有弧形第二翼板,兩個所述第一翼板與第二翼板之間連接有多個肋條,相鄰所述肋條之間形成通風口,兩個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連接于渦殼的上端,所述第二翼板左右側對稱設有兩個條形出風口,所述出風口與水箱圓弧曲面形成導風結構。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兩個所述出風口和水箱圓弧曲面構成的結構將主風扇機構、渦殼產生的的氣流送出,在所述水箱前方形成旋轉渦流,并同時在兩個第一翼板與第二翼板內產生負壓,使所述翼式冷風扇后方的氣流不斷吸入兩個第一翼板與第二翼板側面,送往前方,形成將主風扇機構產生的氣流放大數倍的氣流。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所述翼式導風模塊中安裝有霧化機構,所述霧化機構包括水箱、軸流風扇、霧化器及霧管,所述水箱安裝于所述第二翼板的內腔,所述水箱下端連接霧化器和軸流風扇,所述霧化器上端連接霧管,所述霧管伸入翼式導風模塊的內腔。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所述渦殼包括左渦殼和右渦殼,所述左渦殼和右渦殼通過卡扣方式連接在一起。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所述左渦殼和右渦殼上對稱設有兩個通孔,兩個所述通孔上分別安裝有進風柵,所述渦殼底部安裝于導風模塊底座上。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所述翼式導風模塊的上端安裝有上蓋,所述上蓋與第二翼板之間安裝有上蓋座。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所述主風扇機構包括電機,所述電機與葉輪連接,所述翼式導風模塊位于葉輪的上方。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還包括整體擺風機構,所述整體擺風機構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設置于葉輪與導風模塊底座之間的齒輪蓋、齒輪、鋼珠座、轉動座及齒圈,所述導風模塊底座的下面設置有同步電機及轉動固定板,所述同步電機與轉動固定板設置于固定底座上面,所述同步電機上安裝所述齒輪,所述齒輪蓋設置于齒輪上面,所述齒輪與所述齒圈嚙合,所述齒圈安裝在轉動座下面,所述轉動座的下面連接轉動固定板,所述轉動座安裝于導風模塊底座上面。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還包括控制電路板,所述控制電路板安裝于水箱下面。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所述水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的一側設置有進水口,所述進水口上安裝有箱蓋。
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其中所述上蓋包括環狀上蓋裝飾板,所述上蓋裝飾板的空腔部位滑動安裝有上蓋按鍵板。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發明翼式冷風扇通過將導風模塊和水箱組合成本發明的核心技術,形成旋轉渦流和放大風流。當電機轉動后,帶動葉輪產生旋轉風速,導風模塊的第二翼板上的兩個長條狀出風口沿水箱外表面的圓弧曲面將由電機、葉輪、渦殼產生的氣流送出,在水箱前方形成旋轉渦流,并同時在兩個第一翼板與第二翼板內產生負壓,使翼式冷風扇后方的氣流不斷吸入兩個第一翼板與第二翼板側面,送往前方,形成將主風扇機構產生的氣流放大數倍的氣流;而通過整體擺風機構的設置,當同步電機轉動,帶動其上的齒輪、齒圈、轉動座等整體轉動,使風扇整體轉動,達到多方向送風的目的;而通過霧化機構的設置,水箱里的水通過霧化器形成霧氣,軸流風扇將霧氣通過霧管導向翼式導風模塊內腔,隨風送出,達到加濕空氣,吸附空氣中飛塵顆粒等有害物質的效能;而通過設置電路控制板及上蓋按鍵板,當按動上蓋按鍵板,輸入人工需要的功能,會控制風扇的風量、風速、加濕量等參數,達到控溫控恒濕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翼式冷風扇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翼式冷風扇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翼式冷風扇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翼式冷風扇的右視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翼式冷風扇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明翼式冷風扇包括渦殼1,渦殼1包括左渦殼2和右渦殼3,左渦殼2和右渦殼3通過卡扣方式連接在一起。左渦殼2和右渦殼3上對稱設有通孔4,兩個通孔4上分別安裝有進風柵33,渦殼1的底部安裝于導風模塊底座5上,渦殼1的內腔安裝有主風扇機構,主風扇機構包括電機22,電機22與葉輪23連接。渦殼1的上端安裝有與主風扇機構連通的可向四面八方通風的翼式導風模塊6,翼式導風模塊6位于葉輪23的上方。翼式導風模塊6包括翼蓋35,翼蓋35的下表面左、右側對稱連接有兩個第一翼板7,翼蓋35的內側連接有弧形第二翼板8,兩個第一翼板7與第二翼板8之間分別連接有多個肋條9,相鄰兩個肋條9之間形成通風口10,兩個第一翼板7和第二翼板8連接于渦殼1的上端,兩個第二翼板8上分別設有細條狀出風口36,出風口36與通風口10相通。翼式導風模塊6的第二翼板8的上端安裝有上蓋11,上蓋11包括環狀上蓋裝飾板12,上蓋裝飾板12的空腔部位滑動安裝有上蓋按鍵板13。上蓋11與第一翼板7之間安裝有上蓋座14;
翼式導風模塊6中安裝有霧化機構,霧化機構包括水箱15、軸流風扇16、霧化器17及霧管18,水箱15包括箱體19,箱體19的一側設有進水口20,進水口20上安裝有箱蓋21。水箱15安裝于第一翼板7的內腔,水箱15的下端連接霧化器17和軸流風扇16,霧化器17上端連接霧管18,霧管18伸入翼式導風模塊6的內腔;
還包括控制電路板32,控制電路板32安裝于水箱15的下面。
渦殼1的內腔安裝有主風扇機構,主風扇機構包括電機22,電機22與葉輪23連接,翼式導風模塊6位于葉輪23的上方;
還包括整體擺風機構24,整體擺風機構24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設置于葉輪23與導風模塊底座5之間的齒輪蓋25、齒輪26、鋼珠座27、轉動座28及齒圈29,導風模塊底座5的下面設置有同步電機30及轉動固定板31,同步電機30與轉動固定板31設置于固定底座34上面,同步電機30上安裝齒輪26,齒輪蓋25設置于齒輪26的上面,齒輪26與齒圈29嚙合,齒圈29安裝在轉動座28的下面,轉動座28的下面連接轉動固定板31,轉動座28安裝于導風模塊底座5的上面。
工作時,當電機22轉動后,帶動葉輪23產生旋轉風速,葉輪23將風通過所述出風口36導向翼式導風模塊6的內腔,本發明通過將導風模塊6和水箱15組合成本案的核心技術,形成旋轉渦流和放大風流。當電機22轉動后,帶動葉輪23產生旋轉風速,翼式導風模塊6的第二翼板8上的兩個長條狀出風口36沿水箱15的外表面的圓弧曲線將由電機22、葉輪23、渦殼1產生的氣流送出,在水箱15前方形成旋轉渦流,并同時在兩個第一翼板與第二翼板8內產生負壓,使翼式冷風扇后方的氣流源源不斷吸入兩個第一翼板7與第二翼板8的側面,送往前方,形成將主風扇機構產生的氣流放大數倍的氣流;當同步電機30轉動后,帶動其上的齒輪26、齒圈29、轉動座28等整體轉動,使風扇整體轉動,達到多方向送風的目的;而水箱15里的水通過霧化器17形成霧氣,軸流風扇16將霧氣通過兩個霧管18導向翼式導風模塊6的內腔,隨風送出,達到加濕空氣,吸附空氣中飛塵顆粒等有害物質的效能;而通過設置上蓋按鍵板13和電路控制板,當按動上蓋按鍵板13,輸入人工需要的功能,會控制風扇的風量、風速、加濕量等參數,達到控溫控恒濕的效果。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發明的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發明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工程技術人員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發明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