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送風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430122閱讀:263來源:國知局
送風機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設置于室內的天花板面來進行空氣循環的送風機。
背景技術
:在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設置于室內的天花板面來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的現有的送風機。該送風機的電機固定于在天花板面上安裝的安裝件,在電機的電機軸上安裝有葉輪。通過電機的驅動,葉輪繞豎直的旋轉軸旋轉,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近年來,將進行室內照明的所謂的吸頂燈和送風機實現一體化、并在葉輪的周圍配置有照明部的送風機實現了商品化。該送風機具有安裝于天花板面的基座部。在基座部內置有電源基板,安裝有電動風扇的電機。在電機的電機軸上安裝有葉輪。照明部形成為具有筒狀空洞部的環狀,在和天花板面之間形成空氣的流通口并通過支柱安裝于基座部。葉輪配置在空洞部內,空洞部的下端開口部設有具有多個葉片的風扇保護罩。通過風扇保護罩來防止葉輪與異物的接觸,并且將開口部形成為與期望的風速相應的開口率。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中,當照明部點亮時進行室內的照明。當葉輪通過電機的驅動向規定的正向旋轉時,經由流通口由葉輪供給的空氣從開口部向下方送出,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特開2003-269385號公報(第2頁~第7頁、第2圖)技術實現要素:發明要解決的問題但是,根據上述現有的送風機,在葉輪的周圍配置有照明部,因此由葉輪從側方供給的空氣的流路阻力變大。另外,由于風扇保護罩而使空氣的壓力損失變大。此時,有時發生在葉輪向正向旋轉的狀態下空氣從開口部朝向流通口流通的逆流現象。由此,存在無法正常地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防止逆流現象而正常地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的送風機。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送風機具備:基座部,其安裝于室內的天花板面;電動風扇,其具有固定于上述基座部的電機和利用上述電機繞與上述基座部的安裝面垂直的旋轉軸旋轉的葉輪;環狀部,其形成為具有配置上述葉輪的筒狀空洞部的環狀并且配置為在與天花板面之間形成空氣的流通口;以及風扇保護罩,其具有多個葉片并配置在上述空洞部的下端面,其中,當上述葉輪向規定的正向旋轉時向下方送風,上述送風機的特征在于,上述葉輪的上下端與上述環狀部的上下表面大致一致地配置,并且當將上述葉輪的半徑設為R、將從上述旋轉軸起在徑向上為R/2的位置的上述葉輪相對于上方空間的上述安裝面在垂直的方向的長度設為D1、將從上述旋轉軸起在徑向上比R/2靠外周側的上述葉輪相對于上方空間的上述安裝面在垂直的方向的長度設為D2時,滿足D1/R≥0.07以及D2≥D1。另外,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中,當將上述葉輪的下端和上述風扇保護罩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設為D3時,滿足D3/R≤0.08。另外,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中,多個上述葉片配置為輻射狀,上述葉片的周向的兩端面形成為直線狀或者使外周側向上述正向的旋轉方向前方彎曲的曲線狀。另外,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中,多個上述葉片配置為同心圓狀。另外,本發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中,上述環狀部包括進行照明的照明部。另外,本發明的送風機具備:基座部,其安裝于室內的天花板面;電動風扇,其具有固定于上述基座部的電機和利用上述電機繞與上述基座部的安裝面垂直的旋轉軸旋轉的葉輪;環狀部,其形成為具有配置上述葉輪的筒狀空洞部的環狀并且配置為在與天花板面之間形成空氣的流通口;以及風扇保護罩,其具有多個葉片并配置在上述空洞部的下端面,其中,當上述葉輪正向旋轉時向下方送風,上述送風機的特征在于,上述葉輪的上下端與上述環狀部的上下表面大致一致地配置,并且當將上述葉輪的半徑設為R、將上述葉輪的下端與上述風扇保護罩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設為D3時,滿足D3/R≤0.08。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當將葉輪的半徑設為R、將從旋轉軸起在徑向上為R/2的位置的葉輪相對于上方空間的上述安裝面在垂直的方向的長度設為D1、將從旋轉軸起在徑向上比R/2靠外周側的葉輪相對于上方空間的上述安裝面在垂直的方向的長度設為D2時,滿足D1/R≥0.07以及D2≥D1。由此,能得到大的風量并且防止逆流現象,能正常地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另外,根據本發明,當將葉輪的半徑設為R、將葉輪的下端與風扇保護罩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設為D3時,滿足D3/R≤0.08。由此,能防止逆流現象,能正常地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仰視圖。圖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基座部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電機部的立體圖。圖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電機部的其它安裝結構的概要正視截面圖。圖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電機部的其它安裝結構的概要正視截面圖。圖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圖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圖10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上方空間與風量的關系的圖。圖1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上方空間與最小開口率的關系的圖。圖1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下方間隙與最小開口率和風量的關系的圖。圖1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仰視圖。圖1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5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仰視圖。圖1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4、第5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距離中心的距離與風速的關系的圖。圖1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6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主要部分的部分仰視圖。圖17是圖16的A-A截面圖。圖1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7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仰視圖。圖1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8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主要部分的部分仰視圖。圖20是圖19的B-B截面圖。圖2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風扇保護罩的仰視圖。圖22是表示本發明的第9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風扇保護罩的正視截面圖。圖23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立體圖。圖24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正視圖。圖25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0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側面圖。圖2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安裝時的狀態的正視圖。圖27是表示從下方觀看本發明的第1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立體圖。圖28是表示從上方觀看本發明的第1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立體圖。圖29是本發明的第1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分解立體圖。圖30是本發明的第1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葉輪的安裝部的正視截面圖。圖31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圖32是表示由本發明的第1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進行下方吹出時的室內的正視截面圖。圖33是表示由本發明的第1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進行下方吹出時的設置函數與室內的溫度差的關系的一例的圖。圖34是表示由本發明的第1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進行上方吹出時的室內的正視截面圖。圖35是表示由本發明的第1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進行水平吹出時的室內的正視截面圖。圖36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圖37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4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圖38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5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圖39是表示本發明的第16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具體實施方式<第1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圖1、圖2、圖3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的正視截面圖、仰視圖以及分解立體圖。送風機1具有經由安裝部件2a安裝于天花板面L的基座部2。安裝部件2a例如使用一般的吊頂件。基座部2內置后述的照明部5和電動風扇10的電源基板或驅動基板,被圓錐臺形狀的基座罩2b覆蓋且外周部形成為傾斜面。在基座部2的中央部的下表面安裝有電動風扇10。電動風扇10由軸流風扇形成,具有內置電機12(參照圖5)的電機部11和葉輪20。在葉輪20的中央的輪轂部20a的外周面設有多個葉片。使輪轂部20a插通電機12的電機軸12a,使固定螺釘21與形成于電機軸12a的螺釘部螺合來安裝葉輪20。固定螺釘21形成為與后述的葉輪20的旋轉方向(箭頭G)相反的螺釘。由此,在葉輪20的上方,在基座部2的下表面和葉輪20的上端之間形成有空氣流通的空間6。葉輪20通過電機12的驅動以與基座部2的安裝面(天花板面L)垂直的旋轉軸C為中心如箭頭G所示向從下面觀看時的順時針的正向旋轉而向下方送出氣流。優選葉輪20的半徑R是160mm程度,葉輪20的扇葉截面高度是50mm程度。在基座部2的周部,多個支柱3延伸,在支柱3之間形成空氣的流通口3a且照明部5安裝于支柱3的下端。照明部5內置LED等光源(未圖示)并被照明罩5a覆蓋,構成具有筒狀空洞部5b的環狀的環狀部。照明罩5a由光透射性樹脂等形成,下表面形成為平面的截面多角形狀。葉輪20使上下端與照明部5的上下表面大致一致地配置于空洞部5b。將照明部5形成為環狀并在空洞部5b配置葉輪20,由此能實現送風機1的薄型化和輕量化并且提高設計性。此外,也可以將照明部5在周向上分割后配置為環狀。在空洞部5b的下端的開口部5c設有具有多個葉片41的風扇保護罩40。通過風扇保護罩40來防止葉輪20與異物的接觸并且將開口部5c形成為與期望的風速相應的開口率。葉片41配置為將風扇保護罩40的外周端的環部40a與覆蓋輪轂部20a的圓形部40b架橋的輻射狀。葉片41的周向的兩端面形成為沿著與旋轉軸C垂直的中心線的直線狀的豎直面。圓形部40b的半徑將葉輪20的半徑設為R而形成為例如0.25R。此外,在葉片41上的水平截面中,將比開口部5c的輪轂部20a靠外周側的環狀區域設為外周區域,通過(外周區域的面積-由風扇保護罩40帶來的外周區域的遮蔽面積)/(外周區域的面積)來定義風扇保護罩40的開口率。另外,如圖1所示,將葉輪20的半徑設為R、將從旋轉軸C起在徑向上為R/2的位置的與空間6的安裝面(天花板面L)垂直的方向的長度設為D1,將從旋轉軸C起在徑向上比R/2靠外周側的與空間6的安裝面(天花板面L)垂直的方向的長度設為D2,將葉輪20的下端和風扇保護罩40的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設為D3。此時,以滿足式(1)、式(2)、式(3)的方式配置基座部2、葉輪20以及風扇保護罩40。D1/R≥0.07…(1)D2≥D1…(2)D3/R≤0.08…(3)基座部2的周部形成為傾斜面,因此長度D2隨著成為外周側而增加,滿足式(2)是明確的。此外,在圖1中,長度D2由于包括傾斜面的基座部2的周部而變化,因此記載長度D2的最大值(D2max)。圖4表示基座部2和電機部11的分解立體圖。圖5表示從上方觀看電機部11的立體圖。電機部11在電機罩13內內置電機12,在電機罩13的上表面形成具有多個燒瓶形孔13b的凸緣部13a。在凸緣部13a的上表面配置有橡膠等振動抑制部件(未圖示)。在基座部2的下表面安裝有插通燒瓶形孔13b的多個卡止螺栓2c。當安裝電機部11時,從電機12導出的導線12b與配置在基座部2的規定位置的端子(未圖示)連接。然后,將卡止螺栓2c插通燒瓶形孔13b,使電機部11繞電機軸12a旋轉并通過卡止螺栓2c卡止。并且,將貫通凸緣部13a的固定螺釘14與基座部2的下表面螺合,固定電機部11。由此,在固定電機部11之前通過卡止螺栓2c進行臨時固定。由此,在電機部11的安裝操作的途中即使操作者的手離開也能防止電機部11的脫落。因而,能節約送風機1的組裝工時并提高拆卸性。此外,如圖6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正視截面圖,也可以通過彈簧鎖15臨時固定電機部11。即,在基座部2和凸緣部13a分別設置彈簧鎖15的鉤部15a和環部15b,將鉤部15a的插通孔13c設于凸緣部13a。并且,使鉤部15a插通插通孔13c,通過鉤部15a與環部15b的卡合來臨時固定電機部11。由此,不使電機部11旋轉,因此能防止由振動抑制部件與基座部2的摩擦造成的操作性的降低,能進一步提高電機部11的安裝性。此時,在彈簧鎖15具有能保持電機部11的彈性的情況下,也可以省略固定螺釘14而通過彈簧鎖15來固定電機部11。另外,如圖7所示的主要部分的正視截面圖,也可以通過壓縮式連接器16進行電機12與基座部2的電連接。即在電機罩13設置將電機12的導線12b(參照圖5)連接的端子板12c,在基座部2中安裝壓縮式連接器16。當將電機部11安裝于基座部2時,端子板12c與壓縮式連接器16的弾性體的端子16a接觸。由此,能通過導線12b避免在電機部11垂下的狀態下的安裝操作,能進一步提高電機部11的安裝性。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1中,當照明部5點亮時進行室內的照明。當通過電機12的驅動而使葉輪20向箭頭G所示的正向旋轉時,如箭頭K1(參照圖1)所示室內的空氣經由流通口3a被供給到葉輪20的吸氣側。該空氣通過葉輪20如箭頭K2(參照圖1)所示經過風扇保護罩40后從開口部5c向下方被送出。由此,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第2實施方式>下面,圖8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基座部2的形狀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基座部2被直徑比葉輪20小的圓筒形狀的基座罩2b覆蓋。因此,葉輪20的上方空間6在內周部形成在基座部2的下表面和葉輪20的上端之間,在外周部形成在天花板面L和葉輪20的上端之間。此時,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以滿足上述式(1)、式(2)、式(3)的方式配置基座部2、葉輪20以及風扇保護罩40。本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當照明部5點亮時進行室內的照明。另外,葉輪20通過電機12(參照圖5)的驅動而旋轉,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第3實施方式>下面,圖9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基座部2的形狀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基座部2由直徑比葉輪20大的圓筒形狀的基座罩2b覆蓋。因此,葉輪20的上方空間6形成在基座部2的下表面和葉輪20的上端之間。此時,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以滿足上述式(1)、式(2)、式(3)的方式配置基座部2、葉輪20以及風扇保護罩40。本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與第1實施方式同樣地當照明部5點亮時進行室內的照明。另外,葉輪20通過電機12(參照圖5)的驅動而旋轉,進行室內的空氣循環。下面,圖10是表示第1、第2、第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葉輪20的上方空間6與風量的關系的圖。在圖10中縱軸表示風量(單位:m3/min),橫軸表示D1/R(無單位)。圖中S1、S2、S3分別表示第1、第2、第3實施方式,風扇保護罩40的開口率約為100%,距離D3是2mm。另外,基于JISC9601-1990測量風量。圖11是表示第1、第2、第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葉輪20的上方空間6與風扇保護罩40的最小開口率的關系的圖。在圖11中縱軸表示最小開口率(單位:%),橫軸表示D1/R(無單位)。圖中P1、P2、P3分別表示第1、第2、第3實施方式,距離D3是2mm(D3/R=0.0125)。當葉片41的遮蔽面積變大且風扇保護罩40的壓力損失變大時,發生在葉輪20向正向(箭頭G)旋轉的狀態下空氣從開口部5c朝向流通口3a流通的逆流現象。此時,將發生逆流現象時的開口率設為最小開口率。此外,最小開口率是利用扇狀遮蔽工具以規定間隔遮蔽開口部5c、測量發生逆流現象時的開口率。根據圖10,風量隨著D1/R變大而增加,當成為0.16以上時大致飽和而取得最大值。另外,風量按照第3實施方式S3、第1實施方式S1、第2實施方式S2的順序變大。根據圖11,最小開口率隨著D1/R變大而減小。另外,最小開口率按照第3實施方式P3、第1實施方式P1、第2實施方式P2的順序變小。此時,如果將D1/R設為0.07(圖中的E1)以上,則能得到最大風量的約85%以上的較大風量。此時,最小開口率在條件最差的第3實施方式P3中約低于75%。為了得到期望的風量和風速將風扇保護罩40的開口率設定為80%以上。因此,通過滿足上述式(1)和式(2)可實現風量較大且能防止逆流現象的送風機1。圖12是表示第1實施方式的葉輪20的下方距離D3與最小開口率和風量的關系的圖。在圖12中縱軸表示最小開口率(單位:%)和風量(單位:m3/min),橫軸表示D3/R(無單位)。D1/R是0.16,測量風量時的開口率約為100%。根據該圖,風量相對于D3/R幾乎沒有變化,最小開口率隨著距離D3變大而增加。在上述圖11中,當D3/R是0.0125時最小開口率在條件最差的第3實施方式P3中約低于75%。如果風扇保護罩40的開口率設為80%以上,則即使最小開口率與D3/R是0.0125時相比增大5%程度也能防止逆流現象。因此,通過滿足上述式(3)并將D3/R設為0.08(圖中的E2)以下,能可靠地防止逆流現象。<第4實施方式>下面,圖13表示第4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仰視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風扇保護罩40的葉片41的形狀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葉片41配置為將風扇保護罩40的外周端的環部40a和覆蓋輪轂部20a的圓形部40b架橋的輻射狀。葉片41的周向的兩端面形成為使外周側向正向(箭頭G方向)的旋轉方向前方彎曲的曲線狀(以下有時稱為“順螺旋狀”)的豎直面。圓形部40b的半徑將葉輪20的半徑設為R而形成為例如0.25R。一般地通過電動風扇10從開口部5c吹出的風向的垂直成分相對于旋轉軸C下方擴展,水平成分相對于旋轉方向(箭頭G)向離心的方向擴展。葉片41形成為沿著風向彎曲的順螺旋狀,因此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更能減小風扇保護罩40的壓力損失。因而,能使風扇保護罩40的最小開口率低于第1實施方式的最小開口率,能增大針對逆流現象的產生風險的余量。<第5實施方式>下面,圖14表示第5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仰視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風扇保護罩40的葉片41的形狀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葉片41配置為將風扇保護罩40的外周端的環部40a和覆蓋輪轂部20a的圓形部40b架橋的輻射狀。葉片41的周向的兩端面形成為將外周側向正向(箭頭G方向)的旋轉方向后方彎曲的曲線狀(以下有時稱為“逆螺旋狀”)的豎直面。圓形部40b的半徑將葉輪20的半徑設為R而形成為例如0.25R。葉片41形成為沿著風向向逆向彎曲的逆螺旋狀,因此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風扇保護罩40的壓力損失變大。因而,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針對逆流現象的產生風險的余量變小,但通過較大地形成開口率能防止逆流現象。圖15表示第4實施方式和第5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距離中心的距離與風速的關系。在該圖中,縱軸表示風速(單位:m/s),橫軸表示距離中心(旋轉軸C)的距離(單位:mm)。在圖中,“順螺旋狀”表示第4實施方式,“逆螺旋狀”表示第5實施方式。另外,在圖中,“無風扇保護罩”表示為了進行比較而省略了風扇保護罩40的狀態。在從風扇保護罩40的下表面起向下方960mm的位置測量風速,葉片41的垂直方向的厚度是8mm,是D1/R1=0.16、D3=2mm。根據該圖,葉片41在順螺旋狀(第4實施方式)和逆螺旋狀(第5實施方式)中最大風速是相同的。另外,在葉片41是順螺旋狀和逆螺旋狀的情況下,與利用風扇保護罩40的整流作用而省略風扇保護罩40的狀態相比,最大風速變大。因此,通過設置風扇保護罩40能延長氣流的射程。此時,在風扇保護罩40的開口率接近100%的情況下,與省略了風扇保護罩40的狀態相同,因此配置有得到期望的風速的開口率的風扇保護罩40。另外,此時的風量在葉片41是順螺旋狀的情況下為47m3/min,在葉片41是逆螺旋狀的情況下為26m3/min。因此,不僅從最小開口率,從確保風量的觀點來看,與逆螺旋狀的情況相比,順螺旋狀的情況也是更優選的。<第6實施方式>下面,圖16是表示第6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風扇保護罩的主要部分的仰視圖。另外,圖17表示圖16的A-A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風扇保護罩40的葉片41的形狀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配置為輻射狀的葉片41的周向的兩端面41a、41b形成為沿著與旋轉軸C垂直的中心線的直線狀。另外,端面41a、41b形成為相對于豎直面下方按傾斜角α1向正向(箭頭G方向)的旋轉方向前方傾斜的傾斜面。由此,沿著通過葉輪20的旋轉而在下游側被導向旋轉方向前方的氣流(箭頭K3)形成葉片41的端面41a、41b。因此,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更能減小風扇保護罩40的壓力損失。因而,能進一步增加風量并且能進一步增大針對逆流現象的產生風險的余量。此外,在上述圖14、圖15所示的第4、第5實施方式中也是同樣,也可以將葉片41的兩端面形成為傾斜面。<第7實施方式>下面,圖18是表示第7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風扇保護罩的主要部分的仰視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風扇保護罩40的葉片42的形狀與第1實施方式的葉片41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葉片42在將風扇保護罩40的環部40a和圓形部40b架橋的架橋部40c上按照以旋轉軸C為中心的同心圓狀設有多個。葉片42的徑向的兩端面形成為豎直面。圓形部40b的半徑將葉輪20的半徑設為R而形成為例如0.25R。葉片42配置為同心圓狀,因此沿著葉片42送出通過向正向(箭頭G)旋轉的葉輪20形成的回旋氣流。因此,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更能減小風扇保護罩40的壓力損失。因而,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更能降低風扇保護罩40的最小開口率,能增大針對逆流現象的產生風險的余量。<第8實施方式>下面,圖19是表示第8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風扇保護罩的主要部分的仰視圖。另外,圖20表示圖19的B-B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8所示的第7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風扇保護罩40的葉片42的形狀與第7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7實施方式相同。配置為同心圓狀的葉片42的徑向的兩端面42a、42b形成為相對于豎直面下方按傾斜角α2向外周側傾斜的傾斜面。由此,沿著通過葉輪20的旋轉由于離心力而在下游側被導向外周側的氣流(箭頭K4)形成葉片42的端面42a、42b。因此,與第7實施方式相比更能減小風扇保護罩40的壓力損失。因而,能進一步增加風量并且進一步增大針對逆流現象的產生風險的余量。表1總結了第1、第4、第5、第7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風扇保護罩40的特性比較。為了進行比較,一并記載了省略風扇保護罩40的狀態(比較例1)。在表1中,交叉角表示水平面內的回旋氣流與葉片41、42交叉的角度。另外,最小開口率均表示D1/R=0.16、D3=2mm的情況。[表1]實施方式1實施方式4實施方式5實施方式7比較例1葉片直線狀順螺旋狀逆螺旋狀同心圓狀無交叉角中小大小-最小開口率67%<67%>67%<67%-風量中大小大大最大風速○○○○×根據該表,在葉片41、42是順螺旋狀和同心圓狀的情況下風量大且最小開口率小,因此具有良好的特性。而且,在葉片41是直線狀的情況下風量和最小開口率的特性高。另外,在葉片41是逆螺旋狀的情況下,與直線狀、順螺旋狀以及同心圓狀相比,風量和最小開口率的特性低。<第9實施方式>下面,圖21、圖22是表示第9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風扇保護罩40的仰視圖和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風扇保護罩40的構成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風扇保護罩40具備固定于照明部5(參照圖1)的固定部43和相對于固定部43能以旋轉軸C為中心旋轉的可動部44。固定部43和可動部44分別具有配置為輻射狀的葉片41、45。葉片41、45的周向的兩端面形成為沿著與旋轉軸C垂直的中心線的直線狀。由于可動部44的旋轉,葉片41與葉片45的重疊狀態發生變化,風扇保護罩40的開口率可變。此時,開口率在葉片41與葉片45重疊時比最小開口率大,當在葉片41之間配置葉片45時比最小開口率小。由此,在使葉輪20(參照圖1)向正向旋轉的狀態下能故意產生逆流現象。例如,在室溫低的情況下,當向送風機1的正下方送風時,風直接接觸到使用者,因此舒適性降低。此時,根據能使電機12(參照圖5)的旋轉方向反轉的規格,抑制電機的成本增加。另外,存在由于固定螺釘21(參照圖3)松弛而脫落的危險,因此葉輪20的固定結構復雜化。因而,通過可動部44的旋轉產生反轉現象,由此能用低價的構成使送風機1的吹出方向可變并提高舒適性。<第10實施方式>下面,圖23、圖24、圖25是表示第10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葉輪20(參照圖1)的包括輪轂部20a的安裝部22的立體圖、正視截面圖以及側面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省略固定螺釘21(參照圖3),葉輪20的安裝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此外,雖在這些圖中省略記載,但在輪轂部20a的外周面設有多個葉片。在電機12的電機軸12a安裝有向軸向垂直地突出的銷23。電機軸12a所嵌合的嵌合孔(未圖示)貫通于輪轂部20a的旋轉軸C上。在輪轂部20a的上表面形成有在一個方向延伸的V字狀的錐形槽20d。在輪轂部20a的下表面形成有俯視為矩形的凹部20b。在凹部20b的底面中,在嵌合孔的周圍4個部位設有葉片固定部件24所插通的貫通孔20c。葉片固定部件24設有一對,具有從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延伸的延伸部24e向水平方向突出的軸部24d。通過形成于凹部20b的內壁的孔部(未圖示)與軸部24d的嵌合使葉片固定部件24轉動自如地配置。葉片固定部件24的下端從輪轂部20a的下表面突出,設有向外側延伸的抓持部24a。在兩抓持部24a之間配置有對抓持部24a向外周側施力的壓縮彈簧25。葉片固定部件24通過延伸部24e的上表面抵接到凹部20b的底面來限制抓持部24a向離開的方向轉動。另外,在葉片固定部件24設有從抓持部24a的內周端向上方延伸的手柄部24b。手柄部24b設于相對于各葉片固定部件24分別在與錐形槽20d平行的方向上排列的2處,各手柄部24b插通貫通孔20c。在手柄部24b的上端設有向內側彎曲的卡合爪24c。卡合爪24c的上表面形成為外側向上方傾斜的傾斜面。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1中,當安裝葉輪20時,在使銷23的方向與錐形槽20d的方向一致的狀態下在嵌合孔內插通電機軸12a。如圖26所示,當銷23抵接到卡合爪24c時,卡合爪24c的上表面形成為傾斜面,因此葉片固定部件24向兩卡合爪24c離開的方向轉動。并且,如圖24所示,當銷23抵接到錐形槽24d的下端時,通過壓縮彈簧25的施力使卡合爪24c與銷23卡合。由此,輪轂部20a由壓縮彈簧25向被銷23按壓的方向施力,葉輪20保持于電機軸12a。葉輪20通過電機12的驅動與電機軸12a一體地旋轉。另外,當對抗壓縮彈簧25的作用力向接近的方向抓持兩抓持部24a時,卡合爪24c與銷23的卡合被解除。并且,在抓持抓持部24a的狀態下能將葉輪20向下方拔出、拆下。根據本實施方式,成為如下結構,由于銷23以掛于錐形槽20d的方式被定位,用錐形槽20d承受電機12的旋轉力,因此力不會施加于卡合爪24c。另外,葉輪20的升力被卡合爪24c的頂端面按壓,因此力不會直接作用于在水平方向配置的壓縮彈簧25。因此,能將電機12的旋轉力可靠地傳遞到葉輪20,并且能提高固定葉輪20的可靠性。另外,使用者能用單手容易地裝拆葉輪20,能提高葉輪20裝拆時的操作性。而且,即便使電機12向箭頭G(參照圖2)所示的正向和逆向旋轉也能防止葉輪20的脫落,能根據室內的環境使送風方向可變。<第11實施方式>下面,圖27、圖28、圖29表示從上方觀看第11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葉輪20(參照圖1)的包括輪轂部20a的安裝部32的立體圖,表示從下方觀看的立體圖和分解立體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省略固定螺釘21(參照圖3),葉輪20的安裝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此外,雖在這些圖中省略記載,但在輪轂部20a的外周面設有多個葉片。在輪轂部20a設有在軸向上貫通的貫通孔20h,在貫通孔20h的內面,在軸向上延伸的多個肋20j在周向上排列設置。肋20j的上表面的內側形成為下降的傾斜面,肋20j的下表面比輪轂部20a的下表面靠上方配置。在輪轂部20a的下端形成有向徑向突出的凸緣部20k。軸支撐部34插通輪轂部20a的貫通孔20h。軸支撐部34具有電機軸12a(參照圖30)所嵌合的嵌合孔34a,在周面中在軸向上延伸的多個肋34b在周向上排列設置。肋34b配置在輪轂部20a的肋20j之間。在軸支撐部34的下端設有向徑向突出的凸緣部34e。在凸緣部34e的上表面和輪轂部20a的肋20j的下表面之間配置有壓縮彈簧35。由此,輪轂部20a對軸支撐部34向上方施力。在軸支撐部34的上端形成有環狀的槽部34d,配置于槽部34d的限制環37抵接到肋20j的上表面來防止輪轂部20a脫落。在軸支撐部34的肋34b之間的周面,開口形成球體36所嵌合的多個錐形孔34c。錐形孔34c形成為嵌合孔34a側狹窄的錐形形狀,成為球體36不會向嵌合孔34a內脫落的大小。另外,配置于錐形孔34c的球體36通過輪轂部20a的肋20j防止向外側的脫落。圖30表示安裝部32的正視截面圖。在電機12(參照圖5)的電機軸12a處凹設有環狀的槽部12e,設有向與軸向垂直的方向突出的銷(未圖示)。另外,在輪轂部20a的上表面設有與電機軸12a的銷卡合的槽部(未圖示)。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1中,當安裝葉輪20時,輪轂部20a和軸支撐部34的凸緣部20k、34e被抓持,對抗壓縮彈簧35的作用力而相互接近。由此,球體36比肋20j的上表面靠上方配置。接下來當將電機軸12a插通嵌合孔34a時,球體36向外周側退避,電機軸12a的下端配置在球體36的下方。而且,當手指從凸緣部34e離開時,輪轂部20a相對于凸緣部34e被壓縮彈簧35向上方施力。此時,球體36與電機軸12a抵接,因此維持從錐形孔34c向外周側突出、配置于肋20j上的狀態。并且,如圖30所示,當插入嵌合孔34a的電機軸12a的槽部12e與球體36相對時,球體36在肋20j的上表面上滾動,與槽部12e嵌合。此時,通過肋20j的內周面防止球體36的脫落。并且,設于電機軸12a的銷與設于輪轂部20a的槽部卡合,葉輪20通過電機12的驅動與電機軸12a一體地旋轉。另外,當拆下葉輪20時將輪轂部20a的凸緣部20k向下方拉時,球體36比肋20j靠上方配置。當進一步拉輪轂部20a時,球體36被電機軸12a向外周側推出,能從電機軸12a拔出、拆下葉輪20。根據本實施方式,使用者能用單手容易地裝拆葉輪20,能提高葉輪20裝拆時的操作性。而且,即便使電機12向箭頭G(參照圖2)所示的正向和逆向旋轉也能防止葉輪20的脫落,能根據室內的環境使送風方向可變。<第12實施方式>下面,圖31表示第12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在風扇保護罩40的上方設有風向板7。另外,本實施方式的葉輪20能向箭頭G(參照圖2)所示的正向和逆向(從下方觀看的逆時針)旋轉。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風向板7能轉動地設置。當葉輪20通過電機12(參照圖5)的驅動向正向旋轉時,室內的空氣如箭頭K1所示經由流通口3a被葉輪20供給。當使風向板7以相對于豎直較小的角度傾斜時,如箭頭K2所示,成為從開口部5c向下方送風的下方吹出狀態。另外,當使風向板7按相對于豎直較大的角度傾斜時,成為從開口部5c向大致水平方向送風的水平吹出狀態。另外,當葉輪20向逆向旋轉時,室內的空氣如箭頭K11所示經由開口部5c被葉輪20供給。如箭頭K12所示,該空氣被從流通口3a向上方輸送,成為上方吹出狀態。圖32表示下方吹出時的室內氣流的狀態。送風機1安裝于房間R的天花板面L的中央部。從送風機1的開口部5c向下方被送出的氣流如箭頭K5所示,當到達地面Z時沿著地面Z流通。并且,氣流沿著側壁W向上方移動,被導向流通口3a(參照圖31)。此時,氣流沿著地面Z流通,因此能使地面Z附近的空氣有效地擴散。例如,在夏季通過空調等進行制冷運轉的情況下,冷空氣易于在地面Z上滯留。因此,室內的使用者上半身感到熱而不快。此時,通過送風機1向下方送風,由此冷空氣被擴散且房間整體的溫度變得均勻,因此室內成為舒適的環境。另外,使用者通過感到由送風帶來的風而使體感溫度變低,不需要較高地設定制冷的設定溫度或者不需要進行制冷。由此,能實現節能。但是,當從送風機1送出的氣流的風速過大時,室內的使用者有可能感到風而不快。另一方面,當氣流的風速過小時,沒有解決室內的溫度分布的不勻,因此難以得到舒適的環境。因而,需要設定為適當的風速。此時,房間R的大小或送風方向也影響溫度分布和接觸到使用者的風的影響。因此,將吹出時的風速設為v(m/s),將從吹出口(開口部5c)到地面Z的距離設為b(m),將氣流相對于水平面的送出角度設為θ(°),如式(4)所示定義設置函數F。在此,由于是下方吹出,因此送出范圍H1設為30°<θ≤90°的范圍。根據風向板7的配置來設定送出角度θ。F(b,θ,v)=v3/b2×tan(θ-30)…(4)此時,在以滿足0.1≤F≤100的方式設置并運轉送風機1的情況下,根據溫度分布測定和體感試驗的結果,發現防止使用者的不舒服感并得到舒適的室內環境。圖33表示測量下方吹出時的溫度分布的一例,表示設置函數F與室內的溫度差ΔT(℃)的關系。在該圖中,縱軸是溫度差ΔT,橫軸是設置函數F。設為距離b=2m、送出角度θ=70°并通過風速v的可變使設置函數F可變。另外,房間R的寬度是8個榻榻米,測定由空調進行供暖運轉時的溫度。在室內設有多個從各側壁W起分別以5cm為最外點的溫度測定點,將最高溫度與最低溫度之差設為溫度差ΔT。在送風機1的電動風扇10驅動前的狀態下天花板附近為最大溫度,地面附近為最低溫度,此時的溫度差是約9℃。根據該圖,當設置函數F比0.1低時,溫度差ΔT超過3℃并無法消除溫度分布的不勻。即,在F<0.1的情況下,由于風速v小或者距離b大或者送出角度θ小的原因,風無法到達地面Z,無法消除溫度不勻。另外,當設置函數F超過100時,接觸到使用者的風變強,因此是使用者感覺不快的環境。即,在F≥100的情況下,由于風速v大或者距離b小或者送出角度θ大的原因,風強烈地吹使用者的腳下,成為不快的環境。因而,通過滿足0.1≤F≤100能得到舒適的環境。圖34表示上方吹出時的室內的氣流的狀態。當使電機12與下方吹出時相反地旋轉且葉輪20向逆向旋轉時,從送風機1向上方被送出的空氣如箭頭K15所示沿著天花板面L流通。并且,氣流沿著側壁W向下方移動并在地面Z上流通,在房間R的中央部上升后被導向開口部5c(參圖31照)。由此,能使天花板面L的空氣有效地擴散。例如,在冬季通過空調等進行供暖運轉的情況下,暖空氣易于在天花板面L滯留。此時,通過送風機1向上方送風,由此能使暖空氣到達室內的下方。其結果是,房間R的下部的空氣變暖,能提高室內的使用者的舒適性。另外,包括地面Z或側壁W的下部的整個房間R變暖,因此能較低地設定溫度設定。由此,能實現節能化。而且,風不會直接接觸到室內的使用者,因此能消除不舒服感、解決溫度分布的不勻。另外,通常在夏季進行利用宜人的風感覺涼爽的下方吹出。但是,當進行制冷運轉時室內的使用者感到冷的情況下,采用上方吹出,由此也能不感到風地使空氣有效地循環。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1中,當從送風機1送出的氣流的風速過小時,空氣不進行循環,因此無法消除室內的溫度分布的不勻。另一方面,當氣流的風速過大時,有可能室內的使用者感到風而變得不快。因此,將吹出時的風速設為v(m/s),將從開口部5c到天花板面L的距離設為d(m),將氣流相對于水平面的送出角度設為θ(°),如式(5)所示定義設置函數F。在此,由于是上方吹出,因此送出范圍H2設為30°<θ≤90°的范圍。F(d,θ,v)=v/d2×tan(θ-30)…(5)此時,在以滿足1≤F≤100的方式設置并運轉送風機1的情況下,根據與上述相同的溫度分布測定和體感試驗的結果,防止使用者的不舒服感并得到舒適的室內環境。圖35表示水平吹出時的室內氣流的狀態。水平吹出時,相對于下方吹出時使風向板7的配置可變,從送風機1的開口部5c向大致水平方向送出氣流。從開口部5c送出的氣流如箭頭K6所示當到達側壁W時沿著側壁W向下方流通。并且,氣流在地面Z上流通并在房間R的中央部上升后被導向流通口3a。在水平吹出的情況下,風不易直接接觸到使用者,因此適合于使用者是女性、老年人、病人、嬰幼兒等的情況。另外,消除當進行冬季的供暖運轉時室內溫度分布的不勻,由此能提高舒適性且實現節能化。另外,如下方吹出那樣強風不會局部地吹到地面Z,因此地面的塵土不易飛散,不會如上方吹出那樣向天花板面吹出風,因此天花板面L的塵土不易飛散。另外,也可以切換上方吹出和水平吹出。例如,在天花板部由于日照而被加熱的情況下,在冬季攪拌天花板部的被加熱的空氣從而使室內溫度進一步變高,因此優選上方吹出。另一方面,在夏季攪拌天花板部的被加熱的空氣從而使室內溫度變高,因此優選水平吹出。另外,在進行夏季的制冷運轉時,風也不易直接接觸到使用者,使用者能感到柔和的風,對防止過冷是有效的。另外,在進行制冷運轉時進行下方吹出,在使用者感到冷的情況下通過設為水平吹出而能不感到風地使空氣有效地循環。因而,能在包括冬季和夏季的全年設為良好的室內環境。在上述構成的送風機1中,當從送風機1送出的氣流的風速過小時,空氣不循環,因此無法消除室內的溫度分布的不勻。另一方面,當氣流的風速過大時,室內的使用者有可能感到風而不快。因此,將吹出時的風速設為v(m/s),將從開口部5c到地面Z的距離設為b(m)、將氣流相對于水平面的送出角度設為θ(°),如式(6)所示定義設置函數F。送出角度θ以下方為正、以上方為負。在此,由于是水平吹出,因此送出范圍H3設為-30°<θ≤30°的范圍。F(b,θ,v)=v/b2×cosθ…(6)此時,在以滿足0.5≤F≤100的方式設置并運轉送風機1的情況下,根據與上述相同的溫度分布測定和體感試驗的結果,防止使用者的不舒服感并得到舒適的室內環境。在本實施方式中,送風機1能進行下方吹出、上方吹出以及水平吹出中的任一種,也可以在進行任一種或者任兩種的送風機1中基于設置函數F進行設置及運轉。另外,通過風向板7切換下方吹出和水平吹出,但也可以通過其它構成進行切換。例如,也可以設置雙重風扇保護罩40,使一方通過直線導軌等在開口部5c的外側和開口部5c的正下方之間可動。此時,例如能如上述圖20所示通過風扇保護罩40的葉片42的端面42a、42b的傾斜來設定送出角度θ。另外,也可以如風扇那樣形成為電動風扇10本身以能改變送出方向的方式轉動。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使葉輪20向正向和逆向旋轉,因此也可以通過上述圖23~圖30所示的第10、第11實施方式的安裝部22、32來安裝葉輪20。<第13實施方式>下面,圖36表示第13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1~圖7所示的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在本實施方式中設有離子發生裝置50。另外,省略風扇保護罩40(參照圖1),照明部5的形狀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照明部5的照明罩5a的內周面形成為圓筒面,截面形狀形成為大致橢圓形。離子發生裝置50設置于在覆蓋基座部2的基座罩2b的下表面的周部形成的傾斜面。也可以設有多個離子發生裝置50。離子發生裝置50具有施加包括交流波形或者脈沖波形的電壓的一對電極(未圖示)。對一方電極施加正電壓,通過電暈放電使空氣中的水分子電離而生成氫離子。該氫離子利用溶劑和能量與空氣中的水分子聚類。由此,釋放出包括H+(H2O)m(m是0或者任意的自然數)的空氣離子的正離子。對另一方電極施加負電壓,通過電暈放電使空氣中的氧分子或者水分子電離而生成氧離子。該氧離子利用溶劑和能量與空氣中的水分子聚類。由此,釋放出包括O2-(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數)的空氣離子的負離子。H+(H2O)m和O2-(H2O)n在空氣中的浮游細菌或臭味成分的表面凝聚并包圍它們。并且,如式(8)~(10)所示,通過碰撞使作為活性種的[·OH](羥自由基)或H2O2(過氧化氫)在微生物等的表面上凝集生成來破壞浮游細菌或臭味成分。在此,m’、n’是任意的自然數。因而,從開口部5c送出包含從離子發生裝置50朝向空間6釋放的正離子和負離子的氣流從而進行室內的殺菌和臭味去除。H+(H2O)m+O2-(H2O)n→·OH+1/2O2+(m+n)H2O…(8)H+(H2O)m+H+(H2O)m’+O2-(H2O)n+O2-(H2O)n’→2·OH+O2+(m+m'+n+n')H2O…(9)H+(H2O)m+H+(H2O)m’+O2-(H2O)n+O2-(H2O)n’→H2O2+O2+(m+m'+n+n')H2O…(10)此時,從設置于基座罩2b的下表面的周部的離子發生裝置50向大致豎正下方釋放離子。離子的釋放方向在電極為平面的情況下是與該平面正交的方向,在電極為針狀的情況下是與電極延伸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從離子發生裝置50釋放的離子如箭頭K1所示包含在流入流通口3a的空氣中。由此,能在從開口部5c送出的氣流中容易地包含離子。<第14實施方式>下面,圖37表示第14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36所示的第13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基座部2的形狀與第13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3實施方式相同。基座部2被直徑比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的葉輪20大的圓筒形狀的基座罩2b覆蓋。離子發生裝置50配置于基座部2的周部,向大致豎直下方釋放離子。由此,與第13實施方式同樣地,能在從開口部5c送出的氣流中容易地包含離子。<第15實施方式>下面,圖38表示第15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37所示的第14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離子發生裝置50的配置與第14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4實施方式相同。離子發生裝置50安裝于支柱3,向沿著從流通口3a流入的氣流的方向釋放離子。由此,能在從開口部5c送出的氣流中容易地包含離子。此外,也可以從離子發生裝置50向水平方向和豎直下方之間的任意的方向釋放離子。此時,當從流通口3a向與由葉輪20引導的氣流平行的方向釋放離子時,能減少由離子的碰撞造成的消失,因此是更優選的。<第16實施方式>下面,圖39表示第16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的正視截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對與上述圖37所示的第14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附上同一附圖標記。本實施方式的離子發生裝置50的配置與第14實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與第14實施方式相同。離子發生裝置50安裝于照明部5的周部的上表面,向大致豎直上方釋放離子。由此,能在從開口部5c送出的氣流中容易地包含離子。而且,測定了在第14~第16實施方式的送風機1中經過流通口3a的氣流的風速。葉輪20的半徑R是160mm,開口部5c的直徑是365mm,基座部2的下表面和天花板面L之間的距離是50mm。其結果是,基座部2的下表面處的風速是2.2m/s。支柱3的豎直方向的中間點處的風速是1.8m/s。照明部5的上表面處的風速是1.1m/s。一般地,可知當離子被釋放到空氣的流速較大的部位時會較廣地擴散。因此,與將離子發生裝置50配置于照明部5的上表面的情況(第16實施方式)相比,將離子發生裝置50配置于支柱3的情況(第15實施方式)更能均勻地送出離子,因此是更優選的。另外,與將離子發生裝置50配置于支柱3的情況(第15實施方式)相比,將離子發生裝置50配置于基座部2的下表面周部的情況(第14實施方式)更能均勻地送出離子,因此是更優選的。在本實施方式中,從送風機1送出包含正離子和負離子的氣流,但也可以送出包括任一方離子的氣流。由此,能通過離子具有的電荷來去除在室內的空間內浮游的附著對象即物體的電位。另外,能調整室內空間的離子平衡。另外,離子發生裝置50例如也可以是生成包括自由基成分的帶電微粒子水的設備。在第1~第16實施方式中,說明了具備環狀的照明部5的送風機,但關于具備具有配置葉輪20的空洞部5b的環狀的環狀部的送風機1,也能通過同樣的構成得到同樣的效果。工業上的可利用性根據本發明,能應用于設置于室內的天花板面來進行空氣循環的送風機。附圖標記說明1送風機2基座部2a安裝部件2b基座罩2c卡止螺栓3支柱5照明部5a照明罩5b空洞部5c開口部6空間7風向板10電動風扇11電機部12電機12a電機軸12b導線13電機罩13b燒瓶形孔15彈簧鎖16壓縮式連接器20葉輪20a輪轂部20b、20h貫通孔20c凹部20d錐形槽20j、34b肋20k、34e凸緣部21固定螺釘22、32安裝部23銷24葉片固定部件24a抓持部24b手柄部24c卡合爪25、35壓縮彈簧34軸支撐部34a嵌合孔34c錐形孔36球體37限制環40風扇保護罩41、42、45葉片43固定部44可動部50離子發生裝置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缙云县| 潜山县| 泸水县| 曲麻莱县| 望都县| 岳普湖县| 团风县| 阿克| 蕲春县| 阳江市| 灯塔市| 电白县| 北辰区| 巫溪县| 安平县| 婺源县| 屏山县| 泾阳县| 富源县| 定日县| 九龙坡区| 泽普县| 南开区| 宣武区| 白山市| 邵阳市| 会昌县| 嘉兴市| 新昌县| 尼木县| 渝中区| 万年县| 当涂县| 泸水县| 梁河县| 舞钢市| 高州市| 茂名市| 丰县| 临海市| 涡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