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離心式鼓風機的風冷結構。
背景技術:
鼓風機電機溫度的高低對其效率和使用壽命有極其重要的影響,所以必須采取相應的降溫措施。電機降溫方式有兩種:水冷和風冷,無論是哪一種冷卻方式,達到一定的冷卻介質流量是實現電機降溫的前提。大部分電機采用的都是水冷或混合冷卻,很少采用完全風冷方式。水冷的優點主要是冷卻液比熱容高,降溫速度快,缺點是附屬設備多,需要配備相應的循環泵、散熱片、水箱等附件,對冷卻液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對電機轉子的降溫效果不明顯。風冷中空氣的比熱容低,降溫速度較慢,所以風冷的難點在于如何加大風冷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工方便,能加大風冷量的離心式鼓風機的風冷結構。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包括風機箱體、固定設置在所述風機箱體內的隔板、設置在隔板上的電機殼體、固定設置在所述電機殼體端部的端蓋、設置在電機殼體內的風冷套、設置在電機輸出軸上的葉輪以及設置在葉輪外側的蝸殼,所述風機箱體的一側壁為過濾棉板,所述端蓋位于隔板與過濾棉板之間,所述端蓋上設置進風孔,所述電機殼體另一端側壁上設置出風口。
本實用新型所述風冷套的外側壁上軸向設置外齒形槽,在所述風冷套的內側壁上軸向設置內齒形槽。
本實用新型所述隔板與所述電機殼體之間設置密封條。
本實用新型積極效果如下:本實用新型加工方便,在隔板與過濾棉板之間的空間形成進氣室,鼓風機運行之時,風機箱體內空氣在葉輪和蝸殼的作用下,以高速沖出風機箱體,導致風機箱體內的壓力下降。由于此時外部環境壓力高于風機箱體內部壓力,在此壓差的作用下,外部空氣通過過濾棉板進入到進氣室,通過電機端蓋上的進風孔進入到電機殼體的內部,由于風冷套的內、外側壁上設置內、外齒形槽,大大減小了空氣在電機殼體內部流動時的阻力,維持了鼓風機的高效運行,本實用新型使流經電機的風量達到了最大,電機的冷卻風量即為鼓風機的流量。同時,對曝氣鼓風機而言,該結構還與電機功率相關聯:鼓風機高轉速運行時,電機功率大,風冷量大;鼓風機低轉速運行時,電機功率小,風冷量小。本實用新型無需多余部件,經濟性和可靠性均有明顯的提高。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風冷套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風冷工作過程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實用新型電機殼體和端蓋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中:1過濾棉板、2風機箱體、3隔板、4端蓋、5電機殼體、6風冷套、7葉輪、8蝸殼、9外齒形槽、10內齒形槽、11進風孔、12出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1、2、3、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風機箱體2、固定設置在所述風機箱體2內的隔板3、設置在隔板3上的電機殼體5、固定設置在所述電機殼體5端部的端蓋4、設置在電機殼體5內的風冷套6、設置在電機輸出軸上的葉輪7以及設置在葉輪7外側的蝸殼8,所述風機箱體2的一側壁為過濾棉板1,所述風冷套6的外側壁軸向上設置外齒形槽9,在所述風冷套6的內側壁上軸向設置內齒形槽10;內齒形槽10與定子相接觸,通過內齒形槽10的空氣可直接對定子降溫,免去了熱傳導的過程,外齒形槽9加大了風冷套6的表面積,降溫效率進一步提高,同時,風冷套6設置的外齒形槽9和內齒形槽10,大大減小了空氣在電機殼體5內部流動時的阻力,維持了鼓風機的高效運行。
所述端蓋4位于隔板3與過濾棉板1之間;所述端蓋4上設置進風孔11,所述電機殼體5另一端側壁上設置出風口12,所述隔板3與所述電機殼體5之間設置密封條。
本實用新型隔板3與過濾棉板1之間的空間為鼓風機的進氣室,鼓風機運行之時,風機箱體2內空氣在葉輪7和蝸殼8的作用下,以高速沖出風機箱體2,導致風機箱體2內的壓力下降。由于此時外部環境壓力高于風機箱體2內部壓力,在此壓差的作用下,外部空氣通過進口過濾棉1進入到進氣室,通過電機端蓋4上的進風孔11進入到電機殼體5的內部,此時氣體將會分為兩部分,大部分的氣體會通過風冷套6上的齒形槽到達電機殼體5左端,小部分氣體會經過定、轉子之間的間隙到達電機殼體5左端,之后經由電機殼體5側壁上的出風口12到達風機箱體2的內部,在壓力程梯度分布的情形下,經過葉輪7和蝸殼8的作用,到達外部管網中,如此循環。
本實用新型使流經電機的風量達到了最大,電機的冷卻風量即為鼓風機的流量。同時,對曝氣鼓風機而言,該結構還與電機功率相關聯:鼓風機高轉速運行時,電機功率大,風冷量大;鼓風機低轉速運行時,電機功率小,風冷量小。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