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泵系統,具體涉及一種溫控式油泵系統。
背景技術:
油泵是一種既輕便又緊湊的泵,提出了一種具有一個由含鋁材料制成的外殼的油泵和設置在該外殼中的可運動的模制件,其中,該可運動的模制件至少部分地由一種可燒結的、至少包含一種奧氏體的鐵基合金的材料制成,并且其中由一種可燒結材料制成的該模制件具有一個至少為該外殼的熱膨脹系數60%的熱膨脹系數。油泵要有動力源才能運轉,它下部的凸輪軸是由發動機曲軸齒輪帶動的。噴油泵的關鍵零件是柱塞,如果以醫院常見的注射器做比喻,那么可移動的塞子就稱為柱塞,針筒就稱為柱塞套,假設在針筒里面安裝一只彈簧頂著柱塞一端,柱塞另一端接觸凸輪軸,當凸輪軸回轉一周,柱塞就會在柱塞套內上下移動一次,這就是噴油泵柱塞的基本運動方式。現有的油泵系統不具有溫控功能,不具有冷卻液的輸送管道結構,冷卻處理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通過冷卻管路可以方便對冷卻液進行輸送,從而方便對油泵殼的外周面冷卻處理,通過冷卻回流管可以大大增加冷卻表面積,從而大大提高冷卻效率;通過出液主管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出的溫控式油泵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溫控式油泵系統,包括油泵殼,油泵殼的外周面上設有第一冷卻管路,第一冷卻管路的中部設有第一輸液管路與第二輸液管路,第一輸液管路與第二輸液管路呈平行布置,第一輸液管路與第二輸液管路之間設有回液管道,第一輸液管路與第二輸液管路的形狀大小相同,回液管道的直徑大于第一輸液管路的直徑,第一輸液管路上設有第一輸液閥,第二輸液管路上設有第二輸液閥,第一輸液管路與第二輸液管路的中部之間設有冷卻回流管,第一輸液閥設置在冷卻回流管與第一輸液管路之間,第二輸液閥設置在冷卻回流管與第二輸液管路之間;第一冷卻管路的一端連接有出液主管;第一冷卻管路的另一端連接有進液主管,油泵殼的前部外周面設有第二冷卻管路,第二冷卻管路的兩端與進液主管連接,第二冷卻管路的一端設有第一單向閥,第二冷卻管路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單向閥。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卻管路呈螺旋狀。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冷卻管路呈螺旋狀。
進一步地,所述出液主管的端部設有出液閥。
進一步地,所述進液主管的端部設有進液閥。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為:油泵殼可以方便安裝油泵;通過進液主管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入,通過第二冷卻管路可以方便對冷卻液進行輸送,從而方便對油泵殼的前部進行冷卻處理,通過第一冷卻管路可以方便對冷卻液進行輸送,從而方便對油泵殼的外周面冷卻處理,通過冷卻回流管可以大大增加冷卻表面積,從而大大提高冷卻效率;通過出液主管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油泵殼11、第一冷卻管路12、第一輸液管路13、第二輸液管路14、回液管道15、第一輸液閥16、第二輸液閥17、進液主管18、進液閥19、出液主管20、出液閥21、第二冷卻管路22、第一單向閥23、第二單向閥2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溫控式油泵系統,包括油泵殼11,油泵殼11的外周面上設有第一冷卻管路12,第一冷卻管路12的中部設有第一輸液管路13與第二輸液管路14,第一輸液管路13與第二輸液管路14呈平行布置,第一輸液管路13與第二輸液管路14之間設有回液管道15,第一輸液管路13與第二輸液管路14的形狀大小相同,回液管道15的直徑大于第一輸液管路13的直徑,第一輸液管路13上設有第一輸液閥16,第二輸液管路14上設有第二輸液閥17,第一輸液管路13與第二輸液管路14的中部之間設有冷卻回流管25,第一輸液閥16設置在冷卻回流管25與第一輸液管路13之間,第二輸液閥17設置在冷卻回流管25與第二輸液管路14之間;第一冷卻管路12的一端連接有出液主管20;第一冷卻管路12的另一端連接有進液主管18,油泵殼11的前部外周面設有第二冷卻管路22,第二冷卻管路22的兩端與進液主管18連接,第二冷卻管路22的一端設有第一單向閥23,第二冷卻管路22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單向閥24;第一冷卻管路12呈螺旋狀;第二冷卻管路22呈螺旋狀;出液主管20的端部設有出液閥21;進液主管18的端部設有進液閥19。
本實用新型溫控式油泵系統,油泵殼11可以方便安裝油泵;通過進液主管18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入,通過第二冷卻管路22可以方便對冷卻液進行輸送,從而方便對油泵殼11的前部進行冷卻處理,通過第一冷卻管路12可以方便對冷卻液進行輸送,從而方便對油泵殼11的外周面冷卻處理,通過冷卻回流管25可以大大增加冷卻表面積,從而大大提高冷卻效率;通過出液主管20可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出。
其中,第一冷卻管路12呈螺旋狀;第二冷卻管路22呈螺旋狀;所以能大大增加管路的長度以及冷卻的效率。
其中,出液主管20的端部設有出液閥21;進液主管18的端部設有進液閥19;所以方便冷卻液的輸入與輸出。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于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