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空壓機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95286閱讀:531來源:國知局
一種空壓機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壓機,尤其是涉及帶導風罩的空壓機。



背景技術:

空壓機用于提供壓縮空氣,以便操作氣動工具例如氣動釘槍、砂磨工具、噴漆工具等工具。現有技術中,空壓機的電機具有散熱用的導風罩,通常為直筒型,直筒型導風罩對電機形成較好的散熱,但不能兼顧對其他元件如泵或氣缸等的散熱,基于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提供了一些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所設導風罩可兼顧電機散熱及氣缸和/或泵蓋散熱、且結構簡捷實用的空壓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空壓機,包括把手、風扇、泵組件、電機、導風罩,導風罩具有圍繞在電機外圍的筒壁,泵組件包括氣缸、可在氣缸內往復運動的活塞、泵蓋,筒壁的一部分隆起形成朝向氣缸和/或泵蓋導引風扇氣流的導風壁。

如此設計,筒壁的一部分隆起形成導風壁,結構非常簡捷,同時使得導風罩兼顧電機的散熱與氣缸和/或泵蓋的散熱,非常實用。

進一步的,導風壁的末端緣與電機之間形成朝向氣缸和/或泵蓋的出風口。

進一步的,導風罩設有豁口,豁口自導風罩的末端緣沿靠近風扇的方向延伸至出風口。

進一步的,所述的空壓機還包括支架,泵組件、電機裝配于支架,氣缸與導風罩位于支架的相反兩側,支架設有通風框口,氣缸與導風壁位于通風框口的相反兩側,風扇吹出的部分氣流依次經出風口、通風框口吹向氣缸。

進一步的,電機包括轉子、定子,轉子包括電機轉軸,支架還設有筒形部,電機轉軸穿過筒形部,定子部分收容于筒形部,通風框口位于筒形部與泵蓋之間。

進一步的,電機包括轉子、定子,導風壁的末端緣與電機的定子之間形成所述出風口。

進一步的,導風壁包括頂板、位于頂板相反兩側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頂板的末端緣、第一側板的末端緣與第二側板的末端緣構成導風壁的末端緣。

進一步的,筒壁還包括圍繞電機的主體,筒壁主體包括圍繞風扇的筒狀部、位于筒狀部內側連接筒狀部的c形部,導風壁連接于c形部相反的第一側邊與第二側邊之間,導風壁與c形部連接在一起以共同環繞電機。

進一步的,導風壁包括頂板、位于頂板相反兩側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第一側板連接于頂板的第一側邊與c形部的第一側邊之間,第二側板連接于頂板的第二側邊與c形部的第二側邊之間。

進一步的,第一側板與第二側板平行,第一側板垂直于頂板。

進一步的,電機包括轉子、定子,轉子包括電機轉軸,導風壁包括頂板、連接板,連接板連接于筒狀部與頂板之間,連接板向遠離風扇及電機轉軸的方向傾斜延伸,頂板自連接板向遠離風扇的方向延伸。

進一步的,連接板為相對于電機轉軸傾斜的平板,頂板為平行于電機轉軸的平板。

進一步的,導風罩還包括隆起的導風壁形成的收容空間,電機包括第一碳刷、轉子,轉子包括換向器,第一碳刷的內端抵接于換向器,第一碳刷的外端收容于收容空間。

進一步的,導風罩還包括隆起的導風壁形成的收容空間,電機包括第一碳刷、轉子、定子、兩端貫通的第一碳刷管,第一碳刷的內端抵接于轉子的換向器,第一碳刷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碳刷管,第一碳刷管的外端收容于收容空間。

進一步的,導風罩還包括碳刷架,碳刷架設有第一收容槽,第一碳刷管裝配于第一收容槽,第一碳刷管的外端位于第一收容槽之外。

進一步的,第一碳刷的內端伸出第一收容槽而抵接于轉子的換向器,第一碳刷的外端位于第一收容槽之外。

進一步的,電機還包括第一卷簧,第一碳刷的外端收容于第一碳刷管之內,第一卷簧裝配于第一碳刷管,第一卷簧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碳刷的外端與第一碳刷管的外端之間,第一卷簧的所述一部分朝向換向器抵推于第一碳刷的外端,第一卷簧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間。

進一步的,第一卷簧的所述一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間。

進一步的,導風罩還包括與導風壁相對的隆起部,導風壁與隆起部位于導風罩的相反兩側,電機還包括轉子、定子、固定于定子的碳刷架、第二碳刷,第二碳刷的內端抵接于轉子的換向器,第二碳刷的外端收容于隆起部。

進一步的,導風罩還包括與導風壁相對的隆起部,導風壁與隆起部位于導風罩的相反兩側,電機還包括轉子、定子、固定于定子的碳刷架、第二碳刷、裝配于第二收容槽的第二碳刷管,第二碳刷的內端抵接于轉子的換向器,碳刷架設有第二收容槽,第二碳刷的內端伸出第二收容槽而抵接于轉子的換向器,第二碳刷的外端位于第二收容槽之外,第二碳刷管部分收容于第二收容槽,第二碳刷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碳刷管,第二碳刷管的外端位于第二收容槽之外并收容于隆起部。

進一步的,導風罩還包括與導風壁相對的隆起部,導風壁與隆起部位于導風罩的相反兩側,電機還包括第二碳刷、第二碳刷管,第二碳刷的內端抵接于電機轉子的換向器,第二碳刷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碳刷管,第二碳刷管的外端收容于隆起部。

進一步的,隆起部包括側開口及封堵所述側開口的第一側壁,第二碳刷管的外端由所述側開口進入隆起部之內。

進一步的,筒壁包括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筒壁第一部分與筒壁第二部分裝配在一起以共同圍繞電機,隆起部包括歸屬于筒壁第一部分的第一側壁、歸屬于筒壁第二部分的隆起壁,隆起壁設有側開口,第一側壁封堵所述側開口。

進一步的,隆起壁包括與第一側壁間隔相對的第二側壁,第一側壁收容于所述側開口。

進一步的,隆起壁包括間隔相對的第三側壁與第四側壁、一體連接第三側壁與第四側壁的頂壁,第三側壁與第四側壁自第二側壁的相反兩側邊延伸出,第三側壁的一部分、第四側壁的一部分及頂壁的一部分圍成所述側開口。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空壓機,包括把手、泵組件、電機、導風罩,導風罩包括圍繞在電機外圍的筒壁,泵組件包括氣缸、可在氣缸內往復運動的活塞、泵蓋,筒壁設有隆起的導引風扇氣流的導風壁,導風壁的末端緣與電機之間形成朝向氣缸和/或泵蓋的出風口。

進一步的,導風罩包括隆起的導風壁形成的收容空間,電機還包括第一碳刷、轉子,轉子包括換向器,第一碳刷的內端抵接于換向器,第一碳刷的外端收容于收容空間。

進一步的,導風罩還包括隆起導風壁形成的收容空間,電機還包括第一碳刷、轉子、定子、第一碳刷管,第一碳刷的內端抵接于轉子的換向器,第一碳刷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碳刷管,第一碳刷管的外端收容于收容空間。

本發明的這些特點和優點將會在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附圖中詳細的揭露。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空壓機的立體圖(儲氣罐、把手、金屬支撐框架、輪子等未圖示);

圖2為圖1所示本發明空壓機另一角度的示圖(電機導風罩第一部分被移開);

圖3為圖1所示本發明空壓機一角度的分解圖;

圖4為圖1所示本發明空壓機另一角度的分解圖;

圖5為圖1所示本發明空壓機再一角度的分解圖;

圖6為圖1所示本發明空壓機的部分分解示圖(電機導風罩被移除且一個碳刷及碳刷管被移開);

圖7為圖1所示本發明空壓機俯視的示圖(電機導風罩第一部分被移除);

圖8為圖1所示本發明空壓機俯視的剖視圖(剖面為電機轉軸中軸線與飛輪中軸線所在的平面);

圖9為電機導風罩的分解圖;

圖10為飛輪的立體圖;

圖11為皮帶輪的立體圖;

圖12為圖8中飛輪與皮帶的部分放大圖;

圖13為圖8中皮帶輪的部分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明實施例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進行解釋和說明,但下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實施方式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如圖1至圖13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空壓機,包括金屬支撐框架(未圖示)、把手(未圖示,用于握持以移動空壓機)、輪子(未圖示,可配合把手使用以移動空壓機)、皮帶輪1、飛輪2、皮帶3、風扇40、泵組件、電機、導風罩5、儲氣罐(未圖示)、支架6、第一軸承41、第二軸承42、長螺釘43。電機包括定子70、轉子71、碳刷架72、第一碳刷73、第一碳刷管74、第二碳刷75、第二碳刷管76、第三軸承77、第四軸承78、第一卷簧(未圖示)、第二卷簧(未圖示),轉子71包括電機轉軸710、換向器711、線圈模組712,皮帶輪1固定于電機轉軸710。導風罩5呈兩端貫通的筒狀,導風罩5的筒壁圍繞在電機外圍。電機的額定功率在100w至3000w之間,優選在200w至1800w之間。電機轉軸710穿過第三軸承77、線圈模組712、換向器711、定子70、第四軸承78,第三軸承77、換向器711、定子70、第四軸承78依次排布,線圈模組712及換向器711固定于電機轉軸710,線圈模組712位于換向器711后側。換向器711設有他若干金屬片7110,這些金屬片7110排布成圍繞電機轉軸710的一圈。風扇40位于導風罩5的外端之內,風扇40位于碳刷架72外側。導風罩5可固定于定子70或是支架6。第三軸承77安裝于碳刷架72的軸承室722內,第四軸承78安裝于支架6的軸承室60內。儲氣罐及支架6固定于金屬支撐框架。

導風罩5采用塑膠材質,泵組件包括氣缸80、可在氣缸80內往復運動的活塞81、泵蓋82、連桿83。

皮帶輪1通過皮帶3帶動飛輪2轉動,皮帶輪1具有第一表面10,第一表面10位于皮帶輪1外周、環繞皮帶輪1中軸線,飛輪2具有第二表面20,第二表面20位于飛輪2外周、環繞飛輪2中軸線,皮帶3的內面30貼靠于第一表面10、第二表面20,內面30設有并排的若干圈筋位300,第一表面10為槽面且第二表面20為光面,第一表面10設有并排的若干分別環繞皮帶輪1中軸線的環形凹槽100,所述若干筋位300嵌入于皮帶輪1槽面上的所述若干凹槽100且抵壓于飛輪2光面,本設計采用槽面皮帶輪1、光面飛輪2配合內面30帶有多圈筋位300的皮帶3使用,轉動過程中既能通過槽面的環繞皮帶輪1中軸線的凹槽100限定皮帶3軸向位置,抑制皮帶3在轉動過程中位置偏掉,利于克服皮帶3容易從光面滑出的缺陷,而防止皮帶3從光面的飛輪2脫出,同時,光面的飛輪2在方便皮帶3的安裝(如果皮帶輪1與飛輪2都采用槽面則不容易安裝皮帶3,如果皮帶輪1與飛輪2都采用光面則皮帶3容易走偏、脫落)的同時提供皮帶3進行位置微調的條件,即使皮帶3裝配時位置偏了一些,也能運轉后在光面上進行自適應的位置微調校正(如果皮帶輪1與飛輪2都采用槽面則皮帶3位置相對被限定死,皮帶3偏置的情形無法自行微調校正從而可導致旋轉路徑扭曲),避免了皮帶3偏置、旋轉路徑扭曲而使得筋位300磨損及扭曲損壞,提高皮帶3壽命。所謂光面是相對于凹凸表面(例如槽面)而言,光面是不帶有凹陷(凹槽100、凹坑等)及凸起的面,相對于槽面在光面上皮帶3是容易側向滑動的。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表面10形成有7個環形凹槽100,相應的皮帶3的內面30設有7圈筋位300,顯然,數量不以此為限。

第二表面20為圓柱面,即光面為圓柱面,在第一方向上,光面的內邊緣向內超出槽面的內邊緣且光面的外邊緣向外超出槽面的外邊緣,第一方向平行于電機轉軸710,皮帶3的寬度e小于或等于槽面的寬度d。光面提供皮帶3第一方向上位置調整的余地。槽面的內邊緣與皮帶3的內邊緣對齊,槽面的外邊緣與皮帶3的外邊緣對齊。在第一方向上,光面的內邊緣向內超出皮帶3的內邊緣且光面的外邊緣向外超出皮帶3的外邊緣,如此設計,提供皮帶3第一方向上位置調整的余地同時利于避免皮帶3脫出光面的邊緣,也利于皮帶3的內外邊緣張緊力一致。光面的寬度a大于并排的所述若干筋位300的寬度b,a與b差值為單個筋位300平均寬度的1.4倍至2.8倍,單個筋位300平均寬度即每一個筋位300的寬度相加之和除以筋位300的數量;本設施方式中其中一個筋位300的寬度如圖12所示為c,各筋位300的寬度相同,則單個筋位300平均寬度等于任意一個筋位300的寬度。皮帶輪1中軸線與飛輪2中軸線平行,皮帶輪1中軸線與飛輪2中軸線的垂直距離為100毫米至105毫米。皮帶輪1的外徑為22.4毫米,飛輪2的外徑為134毫米。皮帶輪1中軸線與電機轉軸710中軸線重合;皮帶3與飛輪2相切的兩個切面呈65度至75度角,角度優選為67度、69.5度或71度。槽面的寬度d小于光面的寬度a。

飛輪2包括位于其內外兩側的外側面21與內側面22、連接光面與外側面21的外側倒角面23、連接光面與內側面22的內側倒角面24。外側面21與內側面22分別垂直于飛輪2中軸線,外側面21的外徑、內側面22的外徑小于光面的直徑,外側倒角面23、內側倒角面24為圓錐面。第一軸承41在飛輪2上偏心設置,連桿83一端配置于第一軸承41的,活塞81位于連桿83另一端,儲氣罐用以存儲被活塞81壓縮的空氣,飛輪2轉動時通過連桿83驅動活塞81在氣缸80內往復運動。飛輪2的中軸線與第一軸承41的中軸線平行,飛輪2的中軸線與第一軸承41的中軸線的垂直距離為18毫米。電機轉軸710垂直于連桿83,連桿83位于飛輪2的外側。

泵組件與電機裝配于支架6上,飛輪轉軸25與飛輪2相固定,電機轉軸710為轉子71的一部分即電機轉軸710歸屬于轉子71,飛輪轉軸25通過第二軸承42裝配于支架6上。中軸線即轉動所圍繞的中心軸線,例如,飛輪2中軸線即飛輪轉軸25的中心軸線,飛輪2是圍繞飛輪2中軸線旋轉的。凹槽100止擋筋位300以阻止筋位300向外及向內相對于槽面滑動,筋位300抵壓于光面而產生變形,從而與光面更好的貼合提高傳動能力,筋位300可在光面向外及向內滑動。

第一表面10用以與皮帶3配合,皮帶輪1通過第一表面10帶動皮帶3,第二表面20用以與皮帶3配合,皮帶3通過第二表面20帶動飛輪2轉動,筋位300與凹槽100一一對應,這些筋位300嵌入于對應的凹槽100且抵壓于飛輪2圓柱面。

導風罩5筒壁的一部分隆起形成朝向氣缸80和/或泵蓋82導引風扇40氣流的導風壁50,本實施方式中導風壁50朝向氣缸80導引風扇40氣流。電機為泵組件壓縮空氣提供動力。如此設計,筒壁的一部分隆起形成導風壁50,結構非常簡捷,同時使得導風罩5兼顧電機的散熱與氣缸80和/或泵蓋82的散熱,非常實用。導風壁50的末端緣與電機之間形成朝向氣缸80和/或泵蓋82的出風口51,本實施方式中出風口51朝向氣缸80。導風罩5設有豁口52,豁口52自導風罩5的末端緣沿靠近風扇40的方向延伸至出風口51。導風罩5的末端緣距離導風壁50的末端緣至少2.6厘米。風扇40收容于導風罩5的前端之內。

氣缸80與導風罩5位于支架6的相反兩側,支架6設有筒形部62、通風框口61,電機轉軸710穿過筒形部62,定子70部分收容于筒形部62,通風框口61位于筒形部62徑向外側,通風框口61位于筒形部62與泵蓋82之間,筒形部62呈閉環的圓筒形。氣缸80與導風壁50位于通風框口61的相反兩側,風扇40吹出的部分氣流依次經出風口51、通風框口61吹向氣缸80。風扇40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與通風框口6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錯開,通風框口6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與出風口5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及氣缸80沿第一方向的投影分別至少部分重疊,出風口51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與氣缸80沿第一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疊,導風壁50的末端緣與電機的定子70之間形成所述出風口51。第一側板501的末端緣5010、第二側板502的末端緣5020、及頂板500的末端緣5000構成導風壁50的末端緣,第一側板501的末端緣5010、第二側板502的末端緣5020、及頂板500的末端緣5000與電機之間形成所述出風口51,進一步的,第一側板501的末端緣5010、第二側板502的末端緣5020、及頂板500的末端緣5000與定子70之間形成所述出風口51。

筒壁還包括圍繞電機的主體53,筒壁主體53包括圍繞風扇40的筒狀部530、位于筒狀部530內側連接筒狀部530的c形部531(顧名思義c形部531形狀是c形),導風壁50連接于c形部531相反的第一側邊5310與第二側邊5311之間,導風壁50與c形部531連接在一起以共同環繞電機。筒狀部530呈閉環的圓筒形。導風壁50包括頂板500、位于頂板500相反兩側的第一側板501與第二側板502、連接板503,第一側板501連接于頂板500的第一側邊5000與c形部531的第一側邊5310之間,第二側板502連接于頂板500的第二側邊5001與c形部531的第二側邊5311之間。第一側板501與第二側板502平行,第一側板501垂直于頂板500。

連接板503連接于筒狀部530與頂板500之間,連接板503向遠離風扇40及電機轉軸710的方向傾斜延伸,頂板500自連接板503向遠離風扇40的方向延伸。連接板503為相對于電機轉軸710傾斜的平板,頂板500為平行于電機轉軸710的平板。連接板503連接于第一側板501與第二側板502之間,第一側板501與第二側板502為平板,第一側板501與第二側板502平行于電機轉軸710,頂板500在電機轉軸710的徑向上超出筒壁主體53至少1.3厘米,例如1.5厘米、1.8厘米或2厘米。頂板500的末端緣5000、第一側板501的末端緣5010與第二側板502的末端緣5020構成導風壁500的末端緣。

導風罩5包括隆起的導風壁50形成的收容空間504,第一碳刷73的內端抵接于換向器711,第一碳刷73的外端730收容于收容空間504。第一碳刷管74兩端貫通,第一碳刷73的內端抵接于轉子71的換向器711,第一碳刷73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一碳刷管74(本實施方式中第一碳刷73部分收容于第一碳刷管74),第一碳刷管74的外端740收容于收容空間504。第一碳刷管74的外端740在電機轉軸710的徑向上超出筒壁主體53。碳刷架72設有第一收容槽720、第二收容槽721,第一碳刷管74裝配于第一收容槽720,第一碳刷管74的外端740位于第一收容槽720之外。第一碳刷管74卡持固定于第一收容槽720,第二碳刷管76卡持固定于第二收容槽721。第二碳刷管76兩端貫通,第一碳刷73部分收容于第一收容槽720,第一碳刷73的外端730位于第一收容槽720之外。第一卷簧朝向換向器711抵推第一碳刷73外端730,第一碳刷73的外端730收容于第一碳刷管74之內,第一卷簧裝配于第一碳刷管74,第一卷簧的一部分位于第一碳刷73的外端730與第一碳刷管74的外端740之間,第一卷簧的所述一部分朝向換向器711抵推于第一碳刷73外端730,第一卷簧的所述一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間504,第一卷簧部分收容于收容空間504。第一碳刷73裝配于第一碳刷管74,第二碳刷75裝配于第二碳刷管76。

導風罩5還包括隆起部54,隆起部54與導風壁50相對,導風壁50與隆起部54位于導風罩5的相反兩側,第二碳刷75的內端抵接于轉子71的換向器711,第二碳刷75的外端750收容于隆起部54。第一碳刷管74裝配于第一收容槽720,第二碳刷管76裝配于第二收容槽721,第二碳刷75的內端抵接于轉子71的換向器711,第二碳刷75部分收容于第二收容槽721,第二碳刷75的外端750位于第二收容槽721之外,第二碳刷管76部分收容于第二收容槽721,第二碳刷75至少部分收容于第二碳刷管76(本實施方式中第二碳刷75部分收容于第二碳刷管76),第二碳刷管76的外端760位于第二收容槽721之外并收容于隆起部54。

導風罩5筒壁包括第一部分55與第二部分56,筒壁第一部分55與筒壁第二部分56裝配在一起以共同圍繞電機,隆起部54包括第一側壁540、隆起壁541,第一側壁540歸屬于筒壁第一部分55,隆起壁541歸屬于筒壁第二部分56,隆起壁541設有側開口5410,第一側壁540封堵所述側開口5410。第二碳刷管76的外端760由所述側開口5410進入隆起部54之內,隆起壁541包括與第一側壁540間隔相對的第二側壁5411、間隔相對的第三側壁5412與第四側壁5413、一體連接第三側壁5412與第四側壁5413的頂壁5414,第一側壁540收容于所述側開口5410。第三側壁5412與第四側壁5413自第二側壁5411的相反兩側邊延伸出,第三側壁5412的一部分、第四側壁5413的一部分及頂壁5414的一部分圍成所述側開口5410。第二側壁5411一體連接第三側壁5412與第四側壁5413。

第一碳刷73的內端伸出第一碳刷管74與第一收容槽720之外,第二碳刷75的內端伸出第二碳刷管76與第二收容槽721之外,隆起部54是凸出的,本設計中第二碳刷管76裝配于第二收容槽721,第二碳刷75裝配于第二碳刷管76,第二碳刷75借助第二碳刷管76進行安裝,使得第二碳刷75的長度能夠突破第二收容槽721長度的限制,第二碳刷75的外端750位于第二收容槽721之外從而電機可以采用更長的碳刷,隆起部54收容第二碳刷管76外端的設計不需要對筒壁進行大的整體擴大而僅是局部隆起即可,改動小、節省材料,第二碳刷管76可以基于隆起部54的空間盡可能做長,從而相應的第二碳刷75也能更長,提升電機壽命。筒壁第一部分55與筒壁第二部分56裝配在一起后第一側壁540封堵所述側開口5410,隆起部54分體式的設計方便其成型出模。

第一側壁540收容于所述側開口5410。隆起部54還包括歸屬于筒壁第一部分55的框形壁542,框形壁542包括框口5420,第一側壁540一體連接于框形壁542并與框口5420相對,第一側壁540封閉框形壁542的一側。框形壁542呈方框形。框口5420為方框口。框形壁542收容于所述側開口5410,框形壁542的外表面貼靠于隆起壁541的內表面,具體而言,框形壁542的外表面貼靠于第三側壁5412的內表面、第四側壁5413的內表面及頂壁5414的內表面。

筒狀部530、c形部531分別分為相對接的兩部分,筒狀部530的一部分、c形部531的一部分歸屬于筒壁第一部分55,筒狀部530的另一部分、c形部531的另一部分歸屬于筒壁第二部分56,隆起部54由c形部531向外隆起。導風壁50分為相對接的兩部分,導風壁50的一部分歸屬于筒壁第一部分55,導風壁50的另一部分歸屬于筒壁第二部分56。

第二卷簧朝向換向器711抵推第二碳刷75外端,第二碳刷75的外端750收容于第二碳刷管76之內,第二卷簧的一部分位于第二碳刷75的外端750與第二碳刷管76的外端760之間,第二卷簧的所述一部分位朝向換向器711抵推于第二碳刷75外端,第二卷簧的所述一部分收容于隆起部54,第二卷簧部分收容于隆起部54。碳刷在彈性元件比如卷簧(第一卷簧、第二卷簧)抵推下保持與換向器711的接觸,在電機工作過程中,碳刷(第一碳刷73、第二碳刷75)會逐漸被換向器711磨損而變短,隨著碳刷的磨損變短,碳刷會在卷簧抵推下沿著碳刷管(第一碳刷管74、第二碳刷管76)內表面滑動、碳刷的外端會越來越靠近換向器711;碳刷管可采用塑膠材質或金屬材質,例如銅材質,碳刷管采用金屬材質好處在于:由于碳刷架72的碳刷收容槽(第一收容槽720、第二收容槽721)尺寸有限,碳刷管內部尺寸需要滿足收容碳刷的需要且碳刷管需要能裝配至碳刷收容槽,從空間角度考慮碳刷管壁需要做得比較薄,碳刷管才能有更小的外部輪廓與更大的內部空間,碳刷管采用塑料容易導致碳刷管壁強度不夠,且塑料碳刷管成型時容易變形(塑膠材質越厚則成型時變形量越大),變形后會妨礙碳刷在碳刷管內滑動、影響碳刷與換向器711的接觸力度。第一碳刷73插入于第一碳刷管74,第一碳刷管74插入于第一收容槽720、第二碳刷75插入于第二碳刷管76,第二碳刷管76插入于第二收容槽721。

頂板500的第一側邊5000、c形部531的第一側邊5310、第一側板501歸屬于筒壁第一部分55,頂板500的第二側邊5001、c形部531的第二側邊5311、第二側板502歸屬于筒壁第二部分56。筒壁第一部分55與筒壁第二部分56的裝配對接伴隨著第一側壁540封堵所述側開口5410。頂壁5414、第一側壁540、第二側壁5411平行于電機轉軸710,第三側壁5412與第四側壁5413垂直于電機轉軸710,第一側壁540、第二側壁5411、第三側壁5412、第四側壁5413垂直于頂壁5414,頂板500平行于頂壁5414,連接板503分為對接的兩部分,連接板503的一部分歸屬于筒壁第一部分55,連接板503的另一部分歸屬于筒壁第二部分56。連接板503為相對于電機轉軸710傾斜的平板,頂板500為平行于電機轉軸710的平板。

氣缸80與導風罩5位于支架6的相反兩側,碳刷架72固定于定子70,長螺釘43依次穿過碳刷架72的螺釘孔、定子70而鎖固于支架6。碳刷架72的相反兩側分別設有延伸至定子70的延伸臂723,所述螺釘孔開設于延伸臂723。電機工作時,電機轉軸710帶動風扇40轉動,風扇40給電機散熱,風扇40的氣流被導風壁50導引向氣缸80以給氣缸80散熱;電機轉軸710帶動皮帶輪1轉動,皮帶輪1通過皮帶3帶動飛輪2轉動,飛輪2通過連桿83帶動活塞81在氣缸80內往復運動,活塞81不斷壓縮空氣進入儲氣罐儲存,供氣動工具使用。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該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明白本發明包括但不限于附圖和上面具體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內容。任何不偏離本發明的功能和結構原理的修改都將包括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中。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淮阳县| 朝阳区| 高淳县| 大姚县| 大余县| 聂荣县| 咸丰县| 股票| 象山县| 巫溪县| 平陆县| 志丹县| 建平县| 鹤山市| 鲁甸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沧源| 宜昌市| 三台县| 保定市| 宜兴市| 镇江市| 鱼台县| 富宁县| 台南县| 安图县| 兴宁市| 洪江市| 阿坝县| 萨嘎县| 湟中县| 临潭县| 清水县| 汉阴县| 定日县| 琼海市| 桃江县| 连州市| 甘南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