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泵,包括壓桿和底座,所述壓桿一端設置踏板,所述底座中設置氣缸,所述氣缸中設置活塞推桿,所述活塞推桿一側設置一號轉軸,所述一號轉軸一側設置氣壓表,所述氣壓表內部設置數顯表,所述數顯表一側設置指針,所述底座一側設置復位彈簧條,所述底座內部設置肋條,所述底座一側設置二號轉軸。該新型便攜式充氣泵操作方便,結構簡單,適用于自行車、摩托車、電瓶車等常見交通工具,該充氣泵改手推式為腳踩式,減輕手臂的壓力,避免酸痛;實時實地測定氣壓值,簡單易行。
【專利說明】
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泵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氣栗應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
【背景技術】
[0002]自行車、電瓶車、摩托車等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交通工具,自行車等方便了人們短途出行,自行車等在長時間騎行后,車輪胎與地面摩擦生熱會引起輪胎內部氣體膨脹致使氣壓增大,久而久之,會給輪胎造成傷害,這就要求我們在給輪胎充氣時,不能給輪胎充入太足的氣,可是,氣太少輪胎就會發癟,這就使得輪胎與地面間的摩擦力增大,在騎行時便會吃力;另外,在不同的地方,大氣壓是不同的,故而對于同一輛車而言,在不同的地方我們需要充入的氣體的量是不同的。現有的便攜式充氣筒只是簡單的活塞和氣缸組成部件,在使用時人們只能根據經驗來確定充入輪胎的氣量,為此我們提出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攜式充氣栗,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包括壓桿和底座,所述壓桿一端設置踏板,所述底座中設置氣缸,所述氣缸中設置活塞推桿,所述活塞推桿一側設置一號轉軸,所述一號轉軸一側設置氣壓表,所述氣壓表內部設置數顯表,所述數顯表一側設置指針,所述底座一側設置復位彈簧條,所述底座內部設置肋條,所述底座一側設置二號轉軸。
優選的,所述踏板固定在所述壓桿上。
[0005]優選的,所述氣缸安裝在所述壓桿和所述底座之間,所述氣缸與所述底座之間呈30度角ο
[0006]優選的,所述活塞推桿固定在所述一號轉軸上。
[0007]優選的,所述底座與所述壓桿之間呈45度角,在頂角部位通過所述二號轉軸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該新型便攜式充氣栗適用于自行車、摩托車、
電瓶車等常見交通工具,相比于現有常見的手推式充氣筒,該充氣栗改手推式為腳踩式,減輕在充氣過程中手臂的壓力,避免酸痛;采用了氣壓表,實現對當地當時氣壓的測定,并將測定結果以數字的方式顯示在數顯表中,同時指針的指數是輪胎內部的氣壓值,這就給了人們在為輪胎充氣時有了直觀的壓力參照,減輕因壓力過大或過小對輪胎造成的傷害。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本發明主要結構示意圖。
[0009]圖中:1、踏板,2、壓桿,3、一號轉軸,4、氣壓表,5、氣管,6、底座,7、氣缸,8、活塞推桿,9、肋條,10、復位彈簧條,11、數顯表,12、二號轉軸,13、指針。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0011 ]請參閱圖1,本發明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包括壓桿2和底座6,壓桿2—端設置踏板I,底座6中設置氣缸7,氣缸7中設置活塞推桿8,活塞推桿8—側設置一號轉軸3,一號轉軸3—側設置氣壓表4,氣壓表4內部設置數顯表11,數顯表11 一側設置指針13,底座6—側設置復位彈簧條10,底座6內部設置肋條9,底座6—側設置二號轉軸12。
踏板I固定在壓桿2上;氣缸7安裝在壓桿2和底座6之間,氣缸7與底座6之間呈30度角;復位彈簧條10—側與肋條9咬合但不固定;活塞推桿8固定在一號轉軸3上;底座6與壓桿2之間呈45度角,在頂角部位通過二號轉軸12連接。
本發明在使用時;將氣管5連接到待充氣輪胎,相應地,氣壓表4會顯示出此時輪胎中的氣壓值,我們能夠知道的還有在氣壓表4中的數顯表11所顯示的當時當地的壓力值,將此壓力值與輪胎內的氣壓值比較,如果輪胎中的壓力值大于數顯表11中的壓力值,那就要給輪胎放氣,相反,可踩踏踏板1,踏板I帶動壓桿向下壓,并帶動活塞推桿8與氣缸7發生位移,從而實現充氣過程,每次踩踏踏板I 一次,就要觀察氣壓表4中指針13的變化,抬腳時,壓桿2會在復位彈簧條10的作用下帶動活塞推桿8復位。
[0012]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發明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權項】
1.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包括壓桿(2)和底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桿(2)—端設置踏板(1),所述底座(6)中設置氣缸(7),所述氣缸(7)中設置活塞推桿(8),所述活塞推桿(8)—側設置一號轉軸(3),所述一號轉軸(3)—側設置氣壓表(4),所述氣壓表(4)內部設置數顯表(11),所述數顯表(11) 一側設置指針(13),所述底座(6)—側設置復位彈簧條(10),所述底座(6)內部設置肋條(9),所述底座(6)—側設置二號轉軸(1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I)固定在所述壓桿(2)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7)安裝在所述壓桿(2)和所述底座(6)之間,所述氣缸(7)與所述底座(6)之間呈30度角。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推桿(8)固定在所述一號轉軸(3)上。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便攜式充氣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6)與所述壓桿(2)之間呈45度角,在頂角部位通過所述二號轉軸(12)連接。
【文檔編號】F04B33/00GK105909491SQ201610370559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5月30日
【發明人】陳建榮, 鐘強
【申請人】陳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