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體注塑塑膠蝶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蝶閥,特別是涉及一種一體注塑塑膠蝶閥。
背景技術:
蝶閥是一種應用在給排水管道上,以可隨閥桿轉動的圓形閥板作為啟閉件來開閉及調節管路流量的控制閥門。目前常用的塑膠蝶閥主要由閥體、閥板、閥桿、密封膠套和把手組成,其中密封膠套安裝在閥體的腔體內部,可利用與貫穿閥板的閥桿相連的把手來轉動閥板,以達到控制流經閥體的流體流量的目的。雖然這種閥門比金屬蝶閥具有重量輕及耐腐蝕性能好等優點,但由于其內的密封膠套與閥體之間是組裝而成,因而長期使用時常因開閉閥門時開關扭矩過大而使密封膠套產生松動變形,嚴重時甚至會造成密封不嚴或閥門的損壞。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閥體是由本體和密封膠套一體成型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主要由閥體、閥板、閥桿和把手組成,圓形閥板垂直設置在閥體的腔體內部,閥桿沿徑向貫穿閥板的中心,且其上端與把手相連;所述的閥體由一體成型的本體和密封膠套構成,環形本體內圓周的前后端面上形成有兩個同心凸環,且外側凸環的高度高于內側凸環的高度;密封膠套的前后兩端形成有兩個沿徑向向外而后沿軸向向內延伸而形成,從而包覆在內側凸環的外部且前端插入在外側凸環和內側凸環之間形成的環形凹槽內部的掛鉤部。
所述的本體可采用PVC-U、ABS或PP;而密封膠套則可采用TPE、TPU。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是在注塑機上先利用本體胚件模具和塑料原料注出本體胚件,然后利用本體胚件作為嵌件在閥體模具內用彈性材料注塑成密封膠套而一體制成閥體,這樣不僅能夠保證產品的尺寸精確,而且閥體內的密封膠套也不會因開關扭矩過大而產生變形甚至損壞的問題,既可以省去組裝工序,又可以提高生產效率,特別適合于大規模生產。另外,本實用新型是用塑性橡膠來代替普通橡膠而制成密封膠套,因而既可以延長密封膠套的使用壽命,減小扭矩,又能滿足一次注塑的要求,因而方便實用。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進行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正向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縱向結構剖視圖。
圖3為
圖1中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主要由閥體1、閥板2、閥桿3和把手4組成,圓形閥板2垂直設置在閥體1的腔體內部,閥桿3沿徑向貫穿閥板2的中心,且其上端與把手4相連;所述的閥體1由本體5和密封膠套6構成,環形本體5內圓周的前后端面上形成有兩個同心凸環7,8,且外側凸環7的高度高于內側凸環8的高度;密封膠套6的前后兩端形成有兩個沿徑向向外而后沿軸向向內延伸而形成,從而包覆在內側凸環8的外部且前端插入在外側凸環7和內側凸環8之間形成的環形凹槽9內部的掛鉤部10,并且所述的閥體1是在注塑機上先利用本體胚件模具和塑料原料注出本體胚件,然后利用本體胚件作為嵌件在閥體模具內用彈性材料注塑成密封膠套6而一體制成。所述的本體5可采用PVC-U、ABS或PP;而密封膠套6則可采用TPE、TPU。當用轉動把手4的方法來轉動閥板2以開閉閥門時,由于密封膠套6是與本體5一體成型的,所以就不會因開關扭矩過大而使密封膠套6產生松動變形甚至損壞的問題,因而密封效果好。
權利要求1.一種一體注塑塑膠蝶閥,主要由閥體(1)、閥板(2)、閥桿(3)和把手(4)組成,圓形閥板(2)垂直設置在閥體(1)的腔體內部,閥桿(3)沿徑向貫穿閥板(2)的中心,且其上端與把手(4)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1)由一體成型的本體(5)和密封膠套(6)構成,環形本體(5)內圓周的前后端面上形成有兩個同心凸環(7,8),且外側凸環(7)的高度高于內側凸環(8)的高度;密封膠套(6)的前后兩端形成有兩個沿徑向向外而后沿軸向向內延伸而形成,從而包覆在內側凸環(8)的外部且前端插入在外側凸環(7)和內側凸環(8)之間形成的環形凹槽(9)內部的掛鉤部(1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體(5)可采用PVC-U、ABS或PP;而密封膠套(6)則可采用TPE、TPU。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體注塑塑膠蝶閥。其屬于一種流量控制裝置,主要由閥體、閥板、閥桿和把手組成,其中圓形閥板垂直設置在閥體的腔體內部,閥桿沿徑向貫穿閥板的中心,且其上端與把手相連,而閥體則由一體成型的本體和密封膠套構成。由于該蝶閥的閥體是由本體和密封膠套一體成型而形成,因而能夠防止原有蝶閥內用組裝方法安裝上的密封膠套因開閉閥門時開關扭矩過大而產生的松動變形。另外,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體注塑塑膠蝶閥是用塑性橡膠來代替普通橡膠而制成密封膠套,因而既可以延長膠套的使用壽命,減小扭矩,又能滿足一次注塑要求,因而方便實用。該閥門主要用于給排水管路。
文檔編號F16K1/22GK2733119SQ20042002962
公開日2005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04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04年8月26日
發明者林朝暉, 宣增田 申請人:林朝暉, 宣增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