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其用于機床、電子儀器、土木機械、產業用機器人、輸送裝置等中,且安全可靠地保護及引導向這些移動的機械、或機械的移動部等供電、供液、供氣等的電纜、光纜、流體供給管等的可撓性的線纜或軟管等(下面簡稱為線纜),更詳細地,涉及一種滑動單元,其當將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沿長度方向彎折使用時,通過將其配置在相面對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之間,來防止位于上下位置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彼此的滑動摩擦。
背景技術:
當將線纜連接到機床、土木機械、輸送裝置等的移動體時,伴隨著移動線纜產生過度的扭轉和彎曲及拉力,不僅傷害線纜,外觀也變得雜亂。所以,使用保護及引導這些線纜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
一般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構成為如圖10所示,在內插有線纜C的狀態下,沿長度方向將彎曲半徑限制在一定值以上來連接多個鏈節體,由此在移動端106和固定端105之間保護及引導線纜C,其中,該鏈節體由被配置在線纜C兩側的一對側板102、和分別架設于該側板102的彎曲外周側及彎曲內周側的連結桿101構成。
在將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在移動端106和固定端105之間沿長度方向上彎折使用的場合,且為較長的移動行程(大跨度規格)的場合下,彎折后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和彎折前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彎曲內周面彼此之間滑動接觸。于是,通過該滑動接觸,阻礙了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平穩的往復運動,嚴重時,有可能因磨損而使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破裂。
為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已知有如下的滑動單元300,即如圖7所示,在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彎曲部120和前述移動端106之間,將其配置在相面對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之間,而避免上下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直接接觸(下面稱為“引用發明1”)(如參照專利文獻1)。
此外,還已知有如下的滑動單元,即在相面對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上,在引導框架的上下面的相同位置處等間隔地設有多個支撐輥群(下面稱為“引用發明2”)(如參考專利文獻2)。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表2005-515370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公昭57-16273號公報如圖8所示,如上述的引用發明1那樣的滑動單元300具有由上下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所配置的輥子320;樞設有該輥子的一對側架330;維持該側架330的規定寬度的基部340。
如圖7所示,這種滑動單元300被用于將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沿長度方向彎折,以大跨度規格來使用之時,但這種場合下,長的時候達到數十米的長度。而且,如上所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是作為模制品的鏈節體的連結體,例如,左右的鏈節節距的微小的差累加起來,會產生如圖9所示的橫向彎曲,而有發生從滑動單元300脫落的情況的危險。在圖9中,由雙點劃線所示的位置為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理想的位置。
此外,當容收于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中的線纜相對寬度方向的平衡不能很好地取得時,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會呈蜿蜒曲折狀。而且,由于滑動單元300的總長較長,所以現實中很難提高安裝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固定端105的導軌和在移動端106上安裝的機械移動部之間的平行度等設置精度。因此,會發生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在輥子320上傾斜地移動的現象,對輥子320作用旋轉方向以外的力。其結果,在輥子320和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之間發生側滑,滑動單元300不能順滑地移動,而在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和滑動單元300之間的相對位置會發生錯位。而且,通過機械運動部的往復運動的反復,其相對位置的錯位量累積的場合下,會使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和滑動單元300發生撞擊。于是,嚴重時,有發生滑動單元300或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變形或甚至于破損的危險。
而且,由于是滑動單元300的一個輥子320被夾在位于上下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之間的結構,所以如圖7中的放大圖所示,將滑動單元300從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中拆卸并進行修補等的維護時,想要將前述滑動單元300沿箭頭F所示方向拔出的話,在這種狀態下,在前述輥子320和位于上下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之間的接觸點X、Y處產生滑動阻力,因此有必要用較大的力拔出、或在將位于上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抬起的狀態下拔出滑動單元300。后者的場合下,由于位于下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和滑動單元300之間成為滾動阻力,所以能以較小的力將滑動單元300拔出,但為了將位于上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抬起需要很大的力,因此無論哪一樣方式,維修時的負擔都很大。
另一方面,在如引用發明2的滑動單元的場合下,由于將支承輥子軸支承于導向框架的相同位置的上下處,所以在垂直方向上需要較大的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下面簡稱為“滑動單元”),其實現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長壽命化、提高耐久性,同時減輕維修負擔及實現緊湊化。
技術方案1涉及的發明通過以下方案解決上述課題,即一種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在長度方向上將彎曲半徑限制在一定值以上來連接多個鏈節框體而成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在移動端和固定端之間沿長度方向彎折,該鏈節框體由左右間隔配置的一對鏈節板、和分別架設在該鏈節板的彎曲外周側及彎曲內周側的連結桿構成,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在前述沿長度方向彎折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和前述移動端之間,被配置在相面對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之間,而避免上下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接觸,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的特征在于,前述滑動單元具有將只跟上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上導輥、和只跟下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下導輥樞設的水平部件;位于前述水平部件的端部且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轉動部件。
技術方案2涉及的發明,通過以下方案解決上述課題在技術方案1涉及的發明構成的基礎上,前述轉動部件為配置在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多個轉動用輥子。
技術方案3涉及的發明,通過以下手段解決上述課題在技術方案1涉及的發明構成的基礎上,前述轉動部件為配置在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圓形滾筒。
技術方案4涉及的發明,通過以下方案解決上述課題在技術方案1至3中涉及的發明構成的基礎上,前述上導輥及下導輥為帶凸緣的輥子。
根據技術方案1至技術方案3涉及的滑動單元,通過以下構成可以避免位于上下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摩擦,并提高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長壽命化以及耐久性,該構成為一種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在長度方向上將彎曲半徑限制在一定值以上來連接多個鏈節框體而成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在移動端和固定端之間沿長度方向彎折,該鏈節框體由左右間隔配置的一對鏈節板、和分別架設在該鏈節板的彎曲外周側及彎曲內周側的連結桿構成,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在前述沿長度方向彎折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和前述移動端之間,被配置在相面對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之間,而避免上下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接觸,其中,前述滑動單元具有將只跟上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上導輥、和只跟下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下導輥樞設的水平部件;位于前述水平部件的端部且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轉動部件。
而且,由于上下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可分別在上下導軌面上移動,且導輥為滾動摩擦,因而前述線纜導向保護裝置可以通過較小的力移動。
而且,雖然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對滑動單元有推押的作用,但由于返回部為滾動摩擦,所以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和滑動單元變成滑動接觸,滑動單元也可以平滑且在較小的推力下移動,所以不會有破損。
此外,將前述滑動單元拔出時,在與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之間不會發生滑動摩擦,而成為滾動摩擦,所以可以用較小的力將前述滑動單元拔出,能夠減輕維修負擔。
技術方案4涉及的發明,在技術方案1至3中涉及的滑動單元所起的效果的基礎上,由于上導輥及下導輥是帶有凸緣的輥子,所以即使在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發生橫向晃動的場合下,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也不會從滑動單元脫落,可以進行平穩的往復動作。
圖1為表示作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滑動單元的側視圖。
圖2為沿圖1(a)的II-II線的剖視圖。
圖3為沿圖1(a)的III-III線的剖視圖。
圖4為沿圖1(a)的IV-IV線的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滑動單元的水平部件的俯視圖和側視圖。
圖6為表示作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滑動單元的側視圖。
圖7為表示以往的滑動單元的使用例子的側視圖。
圖8為表示以往的滑動單元的立體圖。
圖9為表示一般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彎曲狀態的俯視圖。
圖10為表示一般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立體圖。
符號說明如下100...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 101...連結桿;102...側板;105...固定端; 106...移動端;150...固定導軌;120...彎曲部; 200、300...滑動單元; 210...L形角鐵;220...上導輥; 222、232...凸緣; 225...轉動用輥子;230...下導輥; 240...鋁棒; 260...轉動部件;262...直線狀支臂; 270...圓形滾筒; 320...輥子;330...側架;340...基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作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滑動單元進行說明。
圖1為表示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之一的滑動單元200和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被一起使用的狀態的側視圖。此外,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其本身,和在背景技術中說明過的裝置基本相同,因此對于各部件的符號賦予與前面說明中所使用的符號相同的符號。
而且,從如圖1明顯地看出,設置成為將兩個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左右對稱地彎折,并將各自的固定端105和移動端106相面對地配置的基礎上,將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一端(固定端105)固定,另一端(移動端106)在大致水平線上移動。
圖2為沿圖1(a)的II-II線、即在穿過下導輥230的中心的垂直面切開的剖視圖,圖3為沿圖1(a)的III-III線、即在穿過上導輥220的中心的垂直面切開的剖視圖。此外,圖4為沿圖1(a)的IV-IV線的剖視圖。圖5(a)為表示本發明的滑動單元200的水平部件H的一個單元的俯視圖,圖5(b)為其側視圖。
如圖1(a)中放大圖所示,滑動單元200的水平部件中,只跟上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接觸的上導輥220、和只跟下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接觸的下導輥230,呈交錯狀地樞設于L形角鐵210。如圖5(a)及圖5(b)所示,該水平部件H的詳情情況是使兩個L形角鐵210對置,并通過鋁棒240來保持規定的間隔。而且,在水平部件H的一端具有用于與其它水平部件H連結的連結板250。
此外,在該實施例中,雖然作為構成滑動單元200的水平部件H使用L形角鐵,但前述水平部件H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截面呈コ字形或截面呈四邊形等的部件。而且,為保持對置的L形角鐵210的間隔而使用的鋁棒240的材質,并沒有特別限定為鋁合金,也可以采用鐵或樹脂等。
此外,作為上導輥220及下導輥230的材質,采用具有優良的耐磨損性及尺寸穩定性的樹脂,使得與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之間的摩擦光滑。
在本實施例中,將水平部件H的一組長度設為2m、且將其長長地連接起來,由此能夠對應于長達數十米那樣的大跨度規格。由于一組的長度為2m,所以可以由一個操作人員進行更換、修理,維修負擔比以往顯著地減輕。然而,一組的長度并不局限于2m,可以基于使用本發明的滑動單元的條件來進行選定。
若參照圖1及圖5,并觀察圖2至圖4,則清楚地知道上導輥220和下導輥230中,輥子的直徑d1、d2被設定為相同,而對于在各個輥子的單側面上延伸設置的凸緣的直徑b1、b2及輥子的厚度h1、h2而言,上導輥220的尺寸被設定得較大。其理由為,下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如圖2至圖4明確表示那樣,通過固定導軌150被限制成不引起橫向晃動等,因此被設定為下導輥230的凸緣232的內側剛好沿著下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側面。另一方面,上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由于容易發生橫向搖晃,所以將上導輥220的厚度h2和凸緣222的直徑b2增大,盡可能地在上導輥220的凸緣222的內側和上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側面之間形成間隙,吸收前述的橫向搖晃,同時也抑制上側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從導輥220上脫落。
下面,參照圖1及4對本實施例中的轉動部件進行說明。此外,在圖1(a)及圖1(b)中,對共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符號。圖1(a)表示在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的內側配置有轉動部件260的構成,且以可拆卸的方式設在水平部件的端部上。在該轉動部件260中,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彎曲圓周部的內側配置有與上導輥220同一形狀的多個轉動用輥子225。另一方面,圖1(b)表示將轉動部件配置在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的外側的構成。該轉動部件通過兩根直線狀支臂262和一個圓弧狀部件,將與上導輥220同一形狀的多個轉動用輥子225樞設在前述彎曲圓周部的外側上。通過設置這樣的轉動部件,當將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沿長度方向彎折時,可與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長度方向的移動相一致地,利用滾動接觸來使滑動單元200移動。而且,可抑制上下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位置錯位的情況。此外,在圖1(b)所示實施例中,雖然將轉動用輥子225樞設于被支撐在兩根直線狀支臂262上的圓弧狀部件,但也可以將多個轉動用輥子225以沿前述彎曲圓周部的外側的方式樞設在呈圓弧形狀的板狀部件上。
在上述的實施例1中,對轉動部件而言,雖將和上導輥220同一形狀的多個轉動用輥子225配置在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彎曲圓周部上的內側或外側,但如圖6所示,也可以采用配置在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彎曲圓周部上的圓形滾筒270。該圓形滾筒270為防止脫落而設為“帶凸緣”的結構。在該場合下,可以與配置有多個轉動用輥子的場合相比,使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更順滑地彎曲移動。對于其它構成由于與實施例1相同,所以對與實施例1相同的部件,賦予相同符號,不作詳述。
權利要求
1.一種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在長度方向上將彎曲半徑限制在一定值以上來連接多個鏈節框體而成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在移動端和固定端之間沿長度方向彎折,該鏈節框體由左右間隔配置的一對鏈節板、和分別架設在該鏈節板的彎曲外周側及彎曲內周側的連結桿構成,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在前述沿長度方向彎折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和前述移動端之間,被配置在相面對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之間,而避免上下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接觸,該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的特征在于,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具有將只跟上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上導輥、和只跟下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下導輥樞設的水平部件;位于前述水平部件的端部且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轉動部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其特征在于前述轉動部件為配置在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多個轉動用輥子。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其特征在于前述轉動部件為配置在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圓形滾筒。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其特征在于前述上側輥子及下側輥子為帶凸緣的輥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其可實現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長壽命化、提高耐久性,同時可減輕維修負擔以及實現緊湊化。上述課題通過以下方案來解決一種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其在沿長度方向彎折的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100)的彎曲圓周部和前述移動端之間,被配置在相面對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之間,而避免上下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接觸,其中,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用滑動單元具有將只跟上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上導輥(220)、和只跟下側的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接觸的下導輥(230)樞設的水平部件;位于前述水平部件的端部且前述線纜保護及引導裝置的彎曲圓周部上的轉動部件(260)。
文檔編號F16G13/00GK101046236SQ200710080200
公開日2007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07年2月14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29日
發明者石見勉, 池田正明, 山本富士夫, 石塚剛 申請人:株式會社椿本鏈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