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二級中心傳動磨機減速機均載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二級中心傳動磨機減速機均載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二級中心傳動磨機減速機的均載結構。
技術背景[0002]目前,國內市場的傳統結構功率雙分流中心傳動磨機減速機均載在調整時須將所有大齒輪、齒輪軸、撓性軸和錐度套等進行預裝,然后調整均載,檢查均載兩側印痕,調整好均載后再將撓性軸、錐度套以及空心軸等相關部件吊裝到機床上配作定位銷孔,將配作好銷孔的部件裝到減速機上進行最后檢查裝配,因此,現有的均載結構調整非常繁瑣,裝配精度低,費時費力。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二級中心傳動磨機減速機均載結構,既保證制造成本相對較低、投資較少、工藝簡單,又保證安裝使用維護方便。[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級齒輪軸與輸出軸通過滾動軸承同軸向安裝在殼體上,一號一級大齒輪、二號一級大齒輪、一號撓性軸和二號撓性軸通過滑動軸承對稱于一級齒輪軸的兩側安裝在殼體上,一級齒輪軸同時嚙合一號一級大齒輪和二號一級大齒輪,在一號撓性軸和二號撓性軸的一端通過鎖緊盤分別連接一號空心軸和二號空心軸,在一號撓性軸和二號撓性軸的另一端通過鎖緊盤分別連接一號二級齒輪軸和二號二級齒輪軸,一號二級齒輪軸和二號二級齒輪軸同時嚙合輸出軸上的二級大齒輪。[0005]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安裝調整方便,在均載調整前后無需拆開齒輪、齒輪軸配作銷孔,節省成本,減少裝配時間,提高裝配精度和承載能力;2、維修方便,在更換齒輪或齒輪軸時,可以將齒輪或齒輪軸在減速機制造廠加工成成品,然后直接在使用現場調整均載,調整好均載后即可投入使用,無需再回減速機制造廠配作銷孔,減少大量維修時間和維修成本,大大節省原材料消耗。
[0006]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0007]圖中1. 一號一級大齒輪,2. —號空心軸,3. —號撓性軸,4. 一級齒輪軸,5. 二號空心軸,6. 二號撓性軸,7. 二號一級大齒輪,8. 二號二級齒輪軸,9. 二級大齒輪,10.輸出軸,11 一號二級齒輪軸。
具體實施方式
[0008]附圖非限制性地公開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0009]如圖1所示,一級齒輪軸4與輸出軸10通過滾動軸承同軸向安裝在殼體上,一號一級大齒輪1、二號一級大齒輪7、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通過滑動軸承對稱于一級齒輪軸4的兩側安裝在殼體上,一級齒輪軸4同時嚙合一號一級大齒輪1和二號一級大齒輪7,在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的一端通過鎖緊盤分別連接一號空心軸2和二號空心軸5,在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的另一端通過鎖緊盤分別連接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同時嚙合輸出軸10上的二級大齒輪9。[0010] 工作時,一級齒輪軸4同時與一號一級大齒輪1和二號一級大齒輪7嚙合,一號一級大齒輪1和二號一級大齒輪7通過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同時帶動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同時帶動二級大齒輪9, 使輸出軸10輸出功率;在保證一級齒輪軸4同時與一號一級大齒輪1和二號一級大齒輪7 嚙合,而且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同時與二級大齒輪9嚙合時,鎖緊所有的鎖緊盤,實現均載。
權利要求1. 二級中心傳動磨機減速機均載結構,其特征在于一級齒輪軸(4)與輸出軸(10)通過滾動軸承同軸向安裝在殼體上,一號一級大齒輪(1)、二號一級大齒輪(7)、一號撓性軸 (3)和二號撓性軸(6)通過滑動軸承對稱于一級齒輪軸(4)的兩側安裝在殼體上,一級齒輪軸(4)同時嚙合一號一級大齒輪(1)和二號一級大齒輪(7),在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的一端通過鎖緊盤分別連接一號空心軸(2)和二號空心軸(5),在一號撓性軸(3) 和二號撓性軸(6)的另一端通過鎖緊盤分別連接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同時嚙合輸出軸(10)上的二級大齒輪(9)。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二級中心傳動磨機減速機均載結構,一級齒輪軸(4)與輸出軸(10)同軸向安裝在殼體上,一號一級大齒輪(1)、二號一級大齒輪(7)、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對稱于一級齒輪軸(4)安裝在殼體上,一級齒輪軸(4)同時嚙合一號一級大齒輪(1)和二號一級大齒輪(7),在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的一端分別連接一號空心軸(2)和二號空心軸(5),在一號撓性軸(3)和二號撓性軸(6)的另一端分別連接同時嚙合輸出軸(10)上的二級大齒輪(9)的一號二級齒輪軸(11)和二號二級齒輪軸(8)。本實用新型既保證制造成本相對較低,工藝簡單,又保證安裝使用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F16H1/22GK202251710SQ20112038891
公開日2012年5月3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3日
發明者任漢友, 劉虎, 吳宏登, 曹海軍, 毛廣春, 王昆, 羅方, 董建峰 申請人:江蘇省金象傳動設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