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變速箱上通氣塞的回油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變速箱上通氣塞的回油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是一種變速箱上通氣塞的回油結構。
技術背景[0002]現有變速箱的通氣塞直接安裝在通氣塞孔中,在箱體壓力和齒輪旋轉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使變速箱中的油直接甩入通氣塞,產生漏油現象。發明內容[0003]為避免通氣塞直接與變速箱相通,避免漏油現象,本實用新型提出變速箱上通氣塞的回油結構。[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變速箱上通氣塞的回油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蓋或頂蓋上裝通氣塞處設有一個通氣塞座,通氣塞座固定在變速箱上蓋或頂蓋上,變速箱上蓋或頂蓋上設有回油槽,回油槽的低處設有回油孔與內腔相通;通氣塞座內也設有空腔,空腔與回油槽構成回油腔室;通氣塞安裝在通氣塞座上。[0005]有益效果在上蓋或頂蓋裝通氣塞處增加回油結構,變速箱甩出的油經回油圓弧回流至變速箱,達到變速箱甩出的油經回油圓弧回流至變速箱目的,避免變速箱的油直接甩入通氣塞,防止漏油現象的發生。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07]圖中所示1.上蓋或頂蓋,2.回油孔,3.回油槽,4.通氣塞座,5.通氣塞。
具體實施方式
[0008]如圖1所示,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如下將上蓋或頂蓋1取消通氣塞孔,表面增加回油槽3,在回油槽的低處有回油孔2,用螺栓將通氣塞座4固定到上蓋或頂蓋1表面,通氣塞5安裝在通氣塞座4上,通氣塞座4內也設有空腔,空腔與回油槽3構成回油腔室,變速箱甩出的油濺在通氣塞座4內腔壁上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通過回油孔回流到變速內,此結構避免了通氣塞5直接與變速箱相通,變速箱濺出的油不會進入通氣塞5,從而不會從通氣塞漏油。
權利要求1.變速箱上通氣塞的回油結構,其特征在于在上蓋或頂蓋上裝通氣塞處設有一個通氣塞座,通氣塞座固定在變速箱上蓋或頂蓋上,變速箱上蓋或頂蓋上設有回油槽,回油槽的低處設有回油孔與內腔相通;通氣塞座內也設有空腔,空腔與回油槽構成回油腔室;通氣塞安裝在通氣塞座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變速箱上通氣塞的回油結構,其在上蓋或頂蓋上裝通氣塞處設有一個通氣塞座,通氣塞座固定在變速箱上蓋或頂蓋上,變速箱上蓋或頂蓋上設有回油槽,回油槽的低處設有回油孔與內腔相通;通氣塞座內也設有空腔,空腔與回油槽構成回油腔室;通氣塞安裝在通氣塞座上。在上蓋或頂蓋裝通氣塞處增加回油結構,變速箱甩出的油經回油圓弧回流至變速箱,達到變速箱甩出的油經回油圓弧回流至變速箱目的,避免變速箱的油直接甩入通氣塞,防止漏油現象的發生。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2327035SQ201120475058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5日
發明者劉俊, 王永意, 陳本林 申請人:湖北華陽汽車變速系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