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轉限位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限位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旋轉限位機構。
背景技術:
旋轉機構的限位在自動化機械中經常使用,當限位角度小于360°的時候,通常是通過在相應的位置放置擋塊來實現的,這樣,當沿兩個方向轉動需被限位的機構,使其與擋塊相互機械碰撞就可以實現旋轉限位。然而,上述擋塊由于是通過機械碰撞來實用限位,因此需要一定的強度,而結構尺寸不能太小,所以,這種擋塊限位很難達到360°限位。但是,在機械結構中,很多情況會使用到超過360°限位機構,甚至超過720°情況也時有發生。上述的擋塊限位就不能這樣的要求。現有技術有一種限位結構,是通過將原有的固定死的擋塊設為可擺動擋塊,并限定擋塊的擺動范圍,從而來達到超過360°限位,但是這種限位結構只適用于360°左右的機械限位,且會有較大沖擊。現有技術中還有一種采用軟繩限位的機構,這種結構雖然沒有較大的沖擊,但是限位范圍也是非常有限,一般只能是360°限位。現有技術還有一種多圈限位的結構,但是這種結構在限位時會帶來機械沖擊,而且同一個結構想修改限位角度需要對零件做較大的修改,加工成本高。現有技術中還有一種類似滾珠絲杠的限位結構,這種結構雖然能夠實現任意角度的機械限位,但是其要求加工難大,成本高,限位時有沖擊,而且無法附帶傳感器限位,在自動化設備上無法設計電氣限位。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內容,有必要提供一種能夠容易調整限位角度以及能夠減小限位時產生的沖擊力的旋轉限位機構。一種旋轉限位機構,包括支架、主動輪、張緊輪、柔性纜繩及張緊彈簧,所述主動輪與張緊輪通過轉動軸轉動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柔性纜繩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動輪的圓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所述張緊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轉動軸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張緊彈簧為螺旋彈簧。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張緊輪的直徑小于主動輪的直徑。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主動輪開設有缺口,所述柔性纜繩的一端穿過所述缺口而固定在主動輪的圓周上。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張緊輪開設有一開口,所述柔性纜繩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開口而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主動輪與張緊輪的轉動軸相互平行。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主動輪的轉動軸與張緊輪的轉動軸為同一轉動軸。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張緊輪是通過電機驅動的。在一實施方式中,所述主動輪與張緊輪的限位角度β ’與主動輪的半徑R、張緊輪的半徑r、主動輪與張緊輪之間的圓心距L以及柔性纜繩的長度S之間的關系是由下面公式來確定的:
權利要求
1.一種旋轉限位機構,包括支架、主動輪、張緊輪、柔性纜繩及張緊彈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輪與張緊輪通過轉動軸轉動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柔性纜繩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動輪的圓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所述張緊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轉動軸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彈簧為螺旋彈簧。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輪的直徑小于主動輪的直徑。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輪開設有缺口,所述柔性纜繩的一端穿過所述缺口而固定在主動輪的圓周上。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輪開設有一開口,所述柔性纜繩的另一端穿過所述開口而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輪與張緊輪的轉動軸相互平行。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輪的轉動軸與張緊輪的轉動軸為同一轉動軸。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張緊輪是通過電機驅動的。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限位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輪與張緊輪的限位角度β ’與主動輪的半徑R、張緊輪的半徑r、主動輪與張緊輪之間的圓心距L以及柔性纜繩的長度S之間的關系是由下面公式來確定的: ο ,.γ> / S — r —.\ΙL2 — R2 P =2.arcsinK/T + 2--。/LR
全文摘要
一種旋轉限位機構,包括支架、主動輪、張緊輪、柔性纜繩及張緊彈簧,所述主動輪與張緊輪通過轉動軸轉動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柔性纜繩一端固定在所述主動輪的圓周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所述張緊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轉動軸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張緊輪的圓周上。
文檔編號F16H35/00GK103195894SQ20121000224
公開日2013年7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何以剛, 溫燕修, 徐方, 李學威, 王金濤, 王鳳利, 管莉娜, 周道 申請人: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