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新型溫度控制冷熱循環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熱水循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溫度控制冷熱循環閥。
背景技術:
混水閥分為手動機械調節式和自力式恒溫式,目前前者產品較為普及。產品廣泛應用于電熱水器,太陽能熱水器及地熱采暖水系統。用戶可以根據需要自行調節冷熱水混水溫度,所需溫度可以迅速達到并且穩定,但目前的混水閥還存在以下缺陷普通陶瓷混水閥在日常工作中遇冷水斷水,熱水會把使用者燙傷。目前機器設備上使用的冷熱循環閥門大部分是用壓力控制,用感溫控制的結構復雜,成本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溫度控制冷熱循環閥,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構思巧妙,且造價較低,能夠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具有較高的市場前景。為了解決背景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短接頭1、 0型圈2、堵頭3、傳感器4、彈簧托5、32塔形彈簧6和長接頭7,短接頭1旋接在長接頭7的上端,且短接頭1和長接頭7的凸臺外壁均套接有0型圈2,短接頭1與長接頭7內部形成的腔體內同軸設置有傳感器4和32塔形彈簧6,且32塔形彈簧6套接在傳感器4的外部, 傳感器4上部與短接頭1內部上表面之間設置有堵頭3,傳感器4下部設置有彈簧托5。本發明低溫時流量小,達到設定的較高溫度時流量加大;高溫時流量小,達到設定的較低溫度時流量加大。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構思巧妙,且造價較低,能夠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具有較高的市場前景。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短接頭的截面圖,
圖4為圖3的俯視圖,圖5為圖3的仰視圖,
圖6為本發明中堵頭的截面圖,
圖7為圖6的俯視圖,
圖8為本發明中彈簧托的截面圖,
圖9為圖8的俯視圖,
圖10為本發明中長接頭的截面圖,
圖11為圖10的俯視圖,圖12為圖10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圖12,本具體實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包含短接頭1、0型圈2、堵頭3、傳感器4、彈簧托5、32塔形彈簧6和長接頭7,短接頭1旋接在長接頭7的上端,且短接頭1和長接頭7的凸臺外壁均套接有0型圈2,短接頭1與長接頭7內部形成的腔體內同軸設置有傳感器4和32塔形彈簧6,且32塔形彈簧6套接在傳感器4的外部,傳感器4上部與短接頭1內部上表面之間設置有堵頭3,傳感器4下部設置有彈簧托5。本具體實施方式
低溫時流量小,達到設定的較高溫度時流量加大;高溫時流量小, 達到設定的較低溫度時流量加大。本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構思巧妙,且造價較低,能夠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具有較高的市場前景。此處所說明的附圖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較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發明的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發明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 一種新型溫度控制冷熱循環閥,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短接頭(1)、0型圈( 、堵頭(3)、 傳感器G)、彈簧托(5)、32塔形彈簧(6)和長接頭(7),短接頭(1)旋接在長接頭(7)的上端,且短接頭(1)和長接頭(7)的凸臺外壁均套接有0型圈0),短接頭(1)與長接頭(7) 內部形成的腔體內同軸設置有傳感器(4)和32塔形彈簧(6),且32塔形彈簧(6)套接在傳感器的外部,傳感器(4)上部與短接頭(1)內部上表面之間設置有堵頭(3),傳感器 (4)下部設置有彈簧托(5)。
全文摘要
一種新型溫度控制冷熱循環閥,它涉及冷熱水循環領域。它包含短接頭(1)、O型圈(2)、堵頭(3)、傳感器(4)、彈簧托(5)、32塔形彈簧(6)和長接頭(7),短接頭(1)旋接在長接頭(7)的上端,且短接頭(1)和長接頭(7)的凸臺外壁均套接有O型圈(2),短接頭(1)與長接頭(7)內部形成的腔體內同軸設置有傳感器(4)和32塔形彈簧(6),且32塔形彈簧(6)套接在傳感器(4)的外部,傳感器(4)上部與短接頭(1)內部上表面之間設置有堵頭(3),傳感器(4)下部設置有彈簧托(5)。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構思巧妙,且造價較低,能夠被廣大消費者所認可,具有較高的市場前景。
文檔編號F16K31/64GK102537498SQ20121000676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婁衍葉 申請人:婁衍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