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應用于輸水管道上起自動進排氣功能的機械設備,特別是涉及一種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
背景技術:
農業灌溉、長距離調水或市政供水都是需要壓力輸水管道進行輸水,用輸水管道進行輸水,在首次充水或者管道檢修后充水,都需要大量進行排氣。當管道檢修需要放空管道時,還需要向管道內大量進氣以防止管道發生吸真空現象。另外由于水中一般存在體積約2%的氣體,當輸水管道內溫度和壓力發生變化或者受到擾動時,這些氣體會有部分從水中分離出來,這些析出的氣泡在管道內進行積累,聚集在管道局部高處便會產生氣阻,輕者氣阻會增加管道的局部損失減小輸水能力,重者引起振動并導致水錘現象,甚至可能對管道設備造成破壞,使輸水工作無法進行。因此需要把運行管道中的空氣及時排出。進排氣閥一般設有大進排氣孔和微量進排氣孔,其中大進排氣孔用做管道放空時進氣,防止負壓或空管充水時排氣,而微量進排氣孔用做管道運行中的排氣。運行中的通常情況下,大孔口一直關閉,平時經常工作的只有微量排氣孔,所以,微量排氣孔的排氣性能決定整個管線的排氣效率和輸水狀態,進而影響管線的輸水效率和能耗。如果排氣不凈,將降低管線的輸水能力,或增大水頭損失即增大能耗。當前微量排氣孔口 口徑一般較小、排氣速度慢,不能及時排除管道氣體,結構不夠合理,而且整個閥體體積較大。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緊湊,微量排氣迅速、微量排氣孔可以做到直徑達到甚至超過10_的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包括閥體、頂蓋、浮筒、浮筒風罩、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及大排氣密封機構。所述的頂蓋由頂上蓋連接頂下蓋、頂下蓋固定連接主法蘭蓋構成,頂蓋通過主法蘭蓋與閥體上部聯蓋法蘭連接,頂下蓋設有側向通風口,主法蘭蓋上設有豎向通風口,與閥體內連通,豎向通風口下面設有大排氣密封機構,大排氣密封機構由大排氣密封浮筒裝在與主法蘭蓋固定連接的大排氣托架中構成,其大排氣密封浮筒通過上端的滑桿與大排氣托架所設滑道滑動連接。主法蘭蓋上還穿裝有微量排氣管,微量排氣管下端設有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微量排氣密封機構由微量排氣密封、微排主杠桿和微量排氣杠桿組成,并通過微量排氣密封與位于下方的微排主杠桿鉸接。所述閥體內設置有浮筒,浮筒下部裝在浮筒風罩內,浮筒風罩通過風罩支架與閥體固定,浮筒頂端與微排主杠桿一端鉸接,微排主杠桿另一端與微量排氣管一側鉸接。
上述的微量排氣密封機構中的微量排氣杠桿上下兩端分別與微量排氣密封和微排杠桿鉸接,通過微量排氣杠桿,使微量排氣密封機構成為微排主杠桿結構的一部分,構成微量排氣密封復合杠桿結構。
本發明是利用杠桿原理,通過浮筒的浮力重力控制開關閥,其特點是增加了微量排氣杠桿,將微量排氣密封也變成微排主杠桿的一部分,使微量排氣口直徑增大,具有設計巧妙合理,結構緊湊,微量排氣迅速,靈敏度高的優點。
圖1為本發明結構密封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進氣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大排氣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微量排氣啟動狀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微量排氣開啟狀態不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包括閥體8、頂蓋、浮筒11、浮筒風罩10、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及大排氣密封機構。所述的頂蓋由頂上蓋I連接頂下蓋2、頂下蓋2固定連接主法蘭蓋4構成,頂蓋通過主法蘭蓋4與閥體8上部聯蓋法蘭5連接,頂下蓋2設有側向通風口 3,主法蘭蓋4上設有豎向通風口 16并與閥體8內連通,豎向通風口 16下面設有大排氣密封機構,大排氣密封機構由大排氣密封浮筒6裝在與主法蘭蓋4固定連接的大排氣托架7中構成,其大排氣密封浮筒6通過上端的滑桿17與大排氣托架7所設滑道18滑動連接。主法蘭蓋4上還穿裝有微量排氣管15,微量排氣管15下端設有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微量排氣密封機構由微量排氣密封14、微排主杠桿13和微量排氣杠桿12組成,微量排氣密封機構通過微量排氣密封14與位于下方的微排主杠桿13鉸接。所述微量排氣杠桿12上下兩端分別與微量排氣密封14和微排主杠桿13鉸接,通過微量排氣杠桿12使微量排氣密封機構成為微排主杠桿結構的一部分。所述閥體8內設置有浮筒11,浮筒11下部裝在浮筒風罩10內,浮筒風罩10通過風罩支架與閥體8固定,浮筒11頂端與微排主杠桿13上端鉸接,另一端與微量排氣管15 —側鉸接,通過聯管法蘭9與輸水管道連接,構成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
工作原理 當輸水管道開始輸送水時,管道內的氣體經閥口進入閥體8內,此時大排氣密封6始終在重力的作用下停留在大排氣托架7上,管內空氣經豎向通風口 16和頂下蓋2的側向通風孔3向外排出(見圖3)。隨著氣體的排出,水位在閥體內上升,首先浮筒11在水浮力作用下上浮,將微量排氣密封14與微量排氣管15壓緊,密封了微量排氣孔。水位繼續上升,又將大排氣密封6浮起并與主法蘭蓋4壓緊,密封了豎向通風口 16的進排氣(見圖1)。在輸水管道運行過程中,如有氣體出現,氣體會在閥體8內的上部聚積,壓迫水位下降,浮筒11下降(如圖4、圖5所示),此時微量排氣處于啟動狀態,在微排主杠桿13的作用下,微量排氣杠桿12使微量排氣密封14先翹壓再下拉,打開了微量排氣口。當停水檢修輸水管道時,管道中的水持續排出直至產生負壓,來自大氣的空氣壓力和重力作用使大排氣密封6向下滑動,空氣經閥口向管道補充空氣(見圖2所示。)
權利要求
1.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包括閥體(8)、頂蓋、浮筒(11)、浮筒風罩(10)、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及大排氣密封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頂蓋由頂上蓋(I)連接頂下蓋(2)、頂下蓋(2 )固定連接主法蘭蓋(4)構成,頂蓋通過主法蘭蓋(4)與閥體(8 )上部聯蓋法蘭(5 )連接,頂下蓋(2)設有側向通風口(3),主法蘭蓋(4)上設有豎向通風口( 16),并與閥體(8)內腔連通,豎向通風口(16)下面設有大排氣密封機構,大排氣密封機構由大排氣密封浮筒(6)裝在與主法蘭蓋(4)固定連接的大排氣托架(7)中,并通過上端的滑桿(17)與大排氣托架(7)所設滑道(18)滑動連接,主法蘭蓋(4)上還穿裝有微量排氣管(15),微量排氣管(15)下端設有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微量排氣密封機構由微量排氣密封(14)、微排主杠桿(13)和微量排氣杠桿(12)組成,并通過微量排氣密封(14)與位于下方的微排主杠桿(13)鉸接;所述閥體(8)內設置有浮筒(11),浮筒(11)下部裝在浮筒風罩(10)內,浮筒風罩(10)通過風罩支架與閥體(8)固定,浮筒(11)頂端與微排主杠桿(13)—端鉸接,另一端與微量排氣管(15)一側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量排氣密封機構中的,微量排氣杠桿(12)上下兩端分別與微量排氣密封(14)和微排主杠桿(13)鉸接,通過微量排氣杠桿(12),使微量排氣密封機構成為微量排氣杠桿(12)結構的一部分,構成微量排氣密封復合杠桿結構。
全文摘要
復合杠桿式自動進排氣閥,包括閥體、頂蓋、浮筒、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大排氣密封機構。閥體內設置浮筒,頂蓋通過主法蘭蓋與閥體上端聯蓋法蘭連接,主法蘭蓋的豎直通風口下面設大排氣密封機構,主法蘭蓋的微量排氣管下端設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微量排氣密封機構與浮筒鉸接的微排主杠桿鉸接,微排主杠桿上還鉸接一個微量密封杠桿,通過微量密封杠桿,將微量排氣密封變成微排主杠桿結構的一部分,在微量排氣開啟時,杠桿使微量排氣密封機構先翹起再下拉,使微量排氣口直徑增大。本發明具有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微量排氣迅速,靈敏度高等優點。
文檔編號F16K31/24GK103206572SQ20121000674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高仁超 申請人:高仁超